養生必知的18個艾灸特效穴 深入操作圖解(下)

現代科學證實:艾灸可以溫經通絡,益氣祛風,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環,增強免疫力,尤其有溫陽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因此,恰當運用艾灸,找准穴位,常灸以下各穴,每次取3~4個,每周灸2~3次,可以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幫助我們遠離亞健康。

灸氣海穴:調理沖任,益氣補腎

「氣海穴」是膏之原穴,屬任脈,位於肚臍以下正下方1.5寸(2橫指寬)處。氣海穴位於人體陽氣蒸發陰液的關鍵部位,具有調經固經、益氣助陽的作用。對氣海穴施灸,可使人體經穴暢通,經氣充溢,身心舒暢,還可促進胃腸蠕動,強化消化功能。施灸方法

迴旋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7次為1個療程。

灸腎俞穴:滋陰補腎

「腎俞穴」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腎的背俞穴,為腎之氣輸注之處,內通於腎臟。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精氣出入的源泉。腎氣充足則人的精力充沛,體質健康,生殖力強,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旺盛。艾灸腎俞能益腎固精,為治療腎虛證的要穴,具有滋補腎陰、溫壯腎陽、補虛培元、強身壯腰、延緩衰老之功,是強身健體的常用穴位。施灸方法

溫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距離皮膚1.5~3厘米處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以感到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為度,7次為1個療程。

灸脾俞穴:促進營養吸收

「脾俞穴」位於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脾的背俞穴,是脾之氣輸注之處,內通於脾。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人體的營養物質吸收,都依賴於脾胃的運化輸布,故為後天之本。艾灸脾俞能健運脾胃,加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可補養氣血、增強體質,對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均有良好的調整作用。施灸方法

採用迴旋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隔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以感到局部皮膚溫熱、舒適為度,7次為1個療程。

灸身柱穴:調節氣血,補虛培元

「身柱穴」是督脈穴,位於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身柱穴即為全身支柱之意,接近肺臟,通於腦髓,能通陽理氣,補益虛損,是重要的保健穴位。灸身柱穴能健腦寧神,促進大腦發育,增強智力,宣通肺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施灸方法

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於一旁,手執艾條以點燃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約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複或反覆旋轉施灸。

施灸時間

每周灸2~3次,每次灸20~30分鐘,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

灸風門穴:宣通肺氣,疏散風邪

「風門穴」位於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穴,所謂風邪之門戶、出入之要道,主治一切風證,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調理氣機的功效。《經穴命名淺解》說:「出入之處為門。穴屬膀胱,膀胱主一身之表。該穴為風邪入侵的門戶,主治傷風感冒,發熱惡寒,咳嗽頂痛,鼻流清涕,因名風門。」《玉龍歌》說:「腠理不密咳嗽頻,鼻流清涕氣昏沉,須知噴嚏風門穴,咳嗽宜加艾火深。」均強調風門穴可疏風解表,宣通肺氣,既能治療又能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艾灸風門穴,對預防感冒、肺結核、腦中風有顯著效果。施灸方法

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採用溫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

每日灸1次,每次灸10~15分鐘。

推薦閱讀:

健腹輪的多種用法圖解
非常棒的大衣,看了就想動手(有部分圖解)
圖解風水:家宅的吉凶
啞語圖解五

TAG:養生 | 艾灸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