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命強音 多彩人生

日報

周報

雜誌

人民日報 2016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顧人民網檢索數字報用戶中心返回目錄人民日報圖文資料庫(1946-2016)殘奧會成為殘疾人運動員展示生活態度和運動技能的舞台生命強音 多彩人生本報記者 薛 原《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20日 15 版)

如果將人生比喻為一幅拼圖,肢體健全似乎是不可缺少的一塊。然而,殘疾人群體的存在提醒所有人,他們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必須正視的一個群體,不應就此身處被遺忘的角落,成為那塊失落的拼圖。殘奧會是一座灑滿生命陽光的宏大舞台。在這裡,人們為殘疾人擁有的嫻熟運動技能所驚嘆,更為他們展現的不屈與樂觀的生活態度所折服。這裡上演的每段故事,都閃亮著動人的生命價值,都在拼接出一個真正意義上完整的人生。以康復為本,以基地為根、以培養體系為脈絡,我國殘疾人體育發展勢頭強勁參加里約殘奧會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107枚金牌、81枚銀牌、51枚銅牌,奪金數佔了殘奧會全部528個小項的1/5多,顯示了超強實力。這種實力自2004年雅典殘奧會以來就沒有其他代表團可以撼動。實力的底氣來源於何方,價值何在?回答這個問題,也是回答中國殘疾人體育的「終極意義」所在。從我國殘疾人體育發展的軌跡和態勢來看,2008年北京殘奧會可視作關鍵節點。在里約殘奧會再度實現衛冕的乒乓球運動員馮攀峰、劉靜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這一點,北京殘奧會是他們命運的轉折點。他們的教練衡新也認為,在籌辦北京殘奧會的過程中,各地殘疾人體育得到了大力扶持,步入發展的快車道,由此建構起縣級發現、市級選送、省級培養、國家提高的四級聯動殘疾人運動員培養體系,開始高效率地發揮作用。與殘疾人體育人才選拔和輸送體系相配套,各地的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也漸成氣候。以位於北京順義的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為「頭雁」,34座訓練基地遍布22個省區市,成為培養殘疾人運動員的「梧桐樹」。這其中,正定的乒乓球訓練基地、千島湖的水上運動基地等,由健全人國家隊和殘疾人國家隊共同使用。而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理念,始終將普及和提高放在通盤規劃之內,始終將體育服務於殘疾人群體的康復作為重要內容。正因為如此,無論基地設施還是基層賽事,都向普通殘疾人群體敞開大門,讓他們感受體育的樂趣和價值。以康復為本,以基地為根、以培養體系為脈絡,我國殘疾人體育走出了一條充滿活力、涌動希望的發展之路。這正是連續幾屆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能夠雄踞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的深層原因。殘健融合,從「心」出發,是殘奧會佳績背後不可或缺的內生動力採訪殘奧會,讓人感受尤深的是殘奧運動員那一聲聲發自內心的感謝。感謝教練、感謝隊友、感謝體育、感謝祖國,體育幫助殘疾人回歸社會、找到自我、創造價值,他們更懂得感恩回報。這種真摯的情感,某種意義上也是促使他們爆發能量的一種動力。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需要社會各界的扶持和幫助。這其中,那些教練的身影尤其令人感動。這些教練有相當一部分從事過健全人的體育訓練工作,更有不少人是退休以後又將全部身心投入到殘疾人體育訓練之中,他們的奉獻精神與執著態度,和殘疾人運動員的樸實、奮進,共同支撐起我國殘疾人體育飛速發展的精神基石。輪椅擊劍教練庄杏娣、柔道教練張貴富、游泳教練張鴻鵠、田徑教練胡正觀……可以開出一份長長的名單,他們是殘疾人體育發展道路上最堅實的階梯,也是與殘疾人相處最久、感觸最深的一群人。開啟殘健融合的鑰匙,他們最有發言權。2008年,張貴富自北京南下廣東,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帶起了廣東盲人柔道隊。如今,弟子李麗青已站上殘奧會最高領獎台,張貴富所關切的,仍是再帶一程,「想讓這些孩子有個更好的著落。」14年前,庄杏娣從江蘇體育局退休,當年就開始奔走於全省,在殘疾孩子中間尋找可塑之材。如今,她的弟子榮靜等組成的中國輪椅擊劍隊已有「夢之隊」風範。庄杏娣每每談到這些孩子,總說他們也給了自己很多激勵,「和他們在一起,我也覺得年輕。」這些教練多年埋首殘疾人體育,他們熟悉殘疾人體育的規律,了解殘疾人運動員的心理,更懂得用平視的眼光去和殘疾人運動員交往。同時,他們也一次次受到心靈的鼓舞和洗禮。這是一份愛心與良心交織的事業。殘健融合,從「心」出發,這是一枚枚殘奧會獎牌背後不可或缺的內生動力。殘奧會的「喚醒作用」,使得殘疾人運動員的拼搏和付出有了最好歸宿體育是改變殘疾人命運的一條道路。殘奧會上,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21歲的黃文攀,第一次登上殘奧賽場,就在泳池中拿下五金。「游泳就像我的一個家,給了我希望和自信。」他的話簡單直白,震撼人心。這個曾經叛逆的孩子,因為身體的原因自暴自棄,「體育讓我重生,我特別珍惜。」陽光爽朗的乒乓球運動員趙帥,說起乒乓球自然滔滔不絕,說起上學,他更是兩眼放光。今年3月,他被寧波諾丁漢大學錄取,因為備戰殘奧會,目前只經歷了一個月的校園時光。而這一個月開啟了他人生的另一扇大門,「學校不大,但很精緻。同學熱情,氛圍很好。」小時候,為了幫助他克服自卑心理,爸爸帶著他學習打乒乓球。如今,乒乓球讓他找回了自信,他希望去嘗試更多彩的人生。「為國爭光很重要。但除了冠軍的身份,我還想在學業上也有所收穫。」毫無疑問,體育之於這些殘疾人運動員,猶如一把開啟希望之門的鑰匙。打開這扇門,人們看到的是一段段自強奮鬥的人生故事,一個個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身影。其中的啟示和鼓舞,也是殘奧運動獨特的價值所在。相對於我國8500萬殘疾人群體,能夠來到殘奧會賽場、登上領獎台的運動員人數,畢竟少之又少。然而,殘奧會的聚焦效應,讓人們對整個殘疾人群體投來更多關注目光,更深刻影響著人們心目中對殘疾人的刻板印象。我能!我也行!這是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帶給人們最直觀的感受。他們需要表達與展示的舞台,需要證明與改變的契機,從這個意義上看,殘奧會的「喚醒作用」不可替代。喚醒對生命尊嚴的重視,喚醒對人生意義的追問,喚醒對平等觀念的理解。殘奧會所彰顯的,是全人類應當珍視的價值判斷和精神財富。這樣的喚醒,也使得那些殘疾人運動員的拼搏和付出,有了最好的歸宿。本版圖片:本報記者 薛原攝版式設計:蔡華偉掃描二維碼看更多內容延伸閱讀返回目錄 放大

縮小

全文複製下一篇

我要評報|關於人民日報社隱藏留言須知署名: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推薦閱讀:

頗有深度的人生感悟
杭州絲綢城是什麼地方?
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泉嗎?
《人生百字銘》之第五集 禍 福
哲理人生語錄

TAG:生命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