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說十二辟卦與二十四節氣
評說十二辟卦與二十四節氣
首先來介紹一下十二辟卦。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當中的重要學說。
在一個卦體中,凡陽爻去而陰爻來稱為「消」;陰爻去而陽爻來稱「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視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變化而來的。「辟」 是君主的意思,這裡取其主宰之義。
用十二個卦配十二個月,每一卦為一月之主,是謂「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這十二卦是: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
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復主十一(子)月,臨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壯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觀主八(酉)月,剝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此十二卦中,陽爻遞生的六個卦,即從子月復卦到巳月乾卦,陽爻從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復卦初爻為陽爻,臨卦是初、二爻為陽爻,泰卦是初、二、三爻為陽爻,大壯卦是初、二、三、四爻皆陽爻,夬卦是初、二、三、四、五爻皆陽爻,而乾卦則全為陽爻,在此六個卦象中陽爻逐次增長,故稱為「息卦」 ,「息」即為生長之意。反之從午月姤卦到亥月坤卦,陰爻逐序上升,陽爻依序遞減,從乾卦到到姤卦,初爻為陰爻所取代,從姤卦、遯卦、否卦、觀卦、剝卦、以至坤卦,此六個卦象中陽爻逐步消失,以至全無,故稱為「消卦」。
接著再來介紹一下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中國古曆法將兩冬至之間的周期稱為歲,一歲分成十二等份,名為氣或中氣,是氣候變化的轉折點,一氣又兩分為一節、一氣,所以一年有十二中氣,十二節氣,這就是所謂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以太陽正照南回歸線的冬至中氣算起,歷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復、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再到冬至為一歲,此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的關係而劃分,所以為陽曆。而以一節一氣為一個月,以冬至之中氣起為子月,此為節氣歷。
冬至換歲,中氣換月。冬至一陽生,為新的一年開始,24節氣中,中氣是每月的能量分水嶺,中氣應當為換月建的起點。冬至--大寒,實為子月;大寒--雨水,實為丑月;雨水--春分,實為寅月;春分--穀雨,實為卯月;穀雨--小滿,實為辰月;小滿--夏至,實為巳月;夏至--大暑,實為午月;大暑--處暑,實為未月;處暑--秋分,實為申月;秋分--霜降,實為酉月;霜降--小雪,實為戌月;小雪--冬至,實為亥月。
最後再簡單說一下,我對於十二辟卦與二十四節氣,它們之間存在關係的理解:
在十二辟卦中,子月(中氣冬至)為復卦,為一陽來複之像(初爻為陽爻),表示冬至過後陽氣初生。冬至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復卦,稱為冬至一陽生。
丑月(中氣大寒)為臨卦,初爻,二爻為陽,陰陽消長,監臨盛極,轉向衰落。這也代表著,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寒冷達到了極致。但是過了大寒,寒冷就會消退,就會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寅月(中氣雨水)為泰卦。二十四節氣中當雨水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既不甘退出主導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正應了卦象中的三陽爻、三陰爻,可見陰陽相當,陰陽調和。且乾為天,坤為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陰陽交合,萬物的生養之道暢通。可見陰者衰而往,陽者盛而來。可見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故有成語為「三陽開泰」。
卯月(中氣春分)為大壯卦。壯,強盛,大壯象徵大為強盛。所以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在遼闊的大地上,楊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又乾剛震動,陽氣從下上升,陽氣大動為壯。但大壯卦乾下震上,乾為天,震為雷,震雷響徹天上。所以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辰月(中氣穀雨)為夬卦,天下水上,天上水氣騰騰,欲降成雨。中國古代將穀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鳩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於桑。」是說穀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著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不過穀雨則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其實也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而夬卦,有決斷、果斷的意思,其實也就意味著雨水天氣結束的迅速。
巳月(中氣小滿)為乾卦,乾象徵著天。純陽剛健,其性剛強,其行勁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可見,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
午月(中氣夏至)為姤卦,夏至過後,陽氣盛極而轉衰、陰氣初生(初爻為陰爻)。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陰生」,也就是說,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
未月(中氣大暑)為遯卦,退避之時,陰漸長而陽漸衰(初爻,二爻為陰爻)。雖然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但是漸漸的天氣轉為悶熱,土地會變得潮濕,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申月(中氣處暑)為否卦,坤下乾上,天氣上升,地氣下沉,天地陰陽二氣互不交合。"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萬物也正開始凋零,也就意味著萬物生養不得暢通。
酉月(中氣秋分)為觀卦,坤為地,巽為風,風行地上。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根據卦的解釋,此時萬物廣受感化,而秋分時節,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
戌月(中氣霜降)為剝卦,坤為地,艮為山,山石風化,崩塌於地,為剝。剝有剝落,侵蝕之意。又本卦五陰一陽,即陰極盛,萬物零落,所以稱為剝。再來看看霜降時的氣候,天氣漸冷,開始有霜。「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 此節氣中豺狼將捕獲的獵物先陳列後再食用;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可見萬物零落,沒有生機。
亥月(中氣小雪)為坤卦,全部為陰爻,陰氣極盛,可見此時天地都被雨雪籠罩。而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
但到了之後的大雪,雪下得更盛,冰天雪地。「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嗚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可見,雖然是陰氣最盛之時,但陰最盛也就意味著即將轉衰,陽氣將生,新的一輪又將開始。
以上便是我搜集的一些資料和我的一些解釋了。
推薦閱讀:
※節氣炙
※二十四節氣查詢表
※真美!二十四節氣都是什麼動物?
※農曆知識:傳統節日,24節氣,農曆曆法,三九,三伏,天文曆法,天干地支陰陽五行
※節氣門如何清洗簡單給您支招
TAG: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