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浙江名茶

浙江名茶 浙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省份之一。茶葉是浙江具有明顯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2003年全省茶園面積214.5萬畝,茶葉產量13.3萬噸、產值32.6億元;其中名優茶產量4.0萬噸、產值29.7億元。名優茶已成為浙江茶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葉產業經濟的支撐,為實現山區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為我國茶葉產業發展和推動世界綠茶貿易作出了貢獻。一、簡介 浙江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名茶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5世紀,浙江已設有專業貢茶的御茶園。後經唐、宋、元、明、清的發展,湧現出以「西湖龍井」為代表的一批譽享天下產業名品。改革開放給浙江名茶帶來勃勃生機,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特色明顯、種類齊全的名優產業茶,湧現了大量「創一隻名茶、扶一個龍頭、興一片產業、帶一方經濟」生動事例,名茶已成為一種幫助浙江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模式,一種探索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驗。

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這是浙江茶葉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引導各地進一步發揮特色產品區域優勢,優化資源配置,突出主打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佔有率,實現浙江茶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要途徑。浙江十大名茶的產生,是浙江省茶葉產業歷史上有著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是浙江名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與時俱進的結果,也是浙江實現名牌戰略,打造茶葉強省的重要措施。浙江茶葉要以「十大名茶」隆重推出為契機,緊緊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完善公共支持制度、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挖掘豐富茶文化內涵、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努力為浙江茶葉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引導國內外綠茶消費新潮流作出更大貢獻。

願浙江名茶香飄五洲!

二、具體內容

1、大佛龍井

大佛龍井茶產於中國名茶之鄉新昌縣。大佛龍井茶高香甘醇,經久耐泡,具典型高山茶風味。產品曾多次榮獲全國,省農業名牌產品,全國農博會,茶博會金獎,獲全國綠色農產品(基地)認證。大佛龍井茶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市,品牌信譽和知名度不斷提高。新昌縣將進一步把茶葉作為戰略性主導產業加以培育發展,大佛龍井茶發展環境良好,市場情景廣闊。

大佛龍井的來歷,在當地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說的是很早以前有一婦人住新昌大佛寺旁的大佛寺村,一天夜裡去大佛寺祀夢,忽見大佛起身走到大殿外摘了幾顆樹芽泡飲,芳香撲鼻。婦人醒來找到這些茶樹,依法採制泡飲,果然香高味醇,因此被稱為「大佛茶」。

1)、大佛龍井分類

目前大佛龍井茶有二款基本定型、具有二種不同風格的茶品,按新昌土話叫綠版、黃版。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成品茶的外形色澤和香氣的不同追求:

綠版——它的主要特徵是要求所炒制的茶葉綠多黃少,達到色澤嫩綠鮮潤,香氣清香持久,滋味鮮爽甘醇,湯色杏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在炒制上努力做到在無青草氣的前提下盡量使茶葉青翠碧綠、清香持久。即達到「綠無青氣」,所炒制的茶其色、香、味自有其特色。尤其是其栗香、果香較為顯著。

黃版——它的主要特徵是要求所炒制的茶葉黃多綠少,這種黃多綠少的款式據說是新昌大佛龍井開創之初,借鑒、仿製外地龍井茶(當時的西湖龍井特徵?未經考證。)而形成的。這款茶的主要特點是香高味濃,即高香味較重,後續栗果香較為明顯。在炒制時主要要防止高火可能帶來的焦、苦味,做到「黃無焦味」。

上述二款茶品是典型的色澤,中間變化主要由炒制方式、炒制火候不同形成不同的風格,目的是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愛好不同而為之,與茶葉品質、品種、產地、土壤、氣候、生長環境沒有因果關係,各款茶在做到「綠無青氣,黃無焦味」的前提下,總體上要符合大佛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澤綠翠勻潤,嫩香持久沁人,滋味鮮爽甘醇,湯色杏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具有典型的高山風味之要求。

2)、大佛龍井功效

大佛龍井產於群山環繞,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的高山之中,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常飲有明目,降壓,降脂,抗癌和延緩衰老,生津止渴,消化利尿,提神醒腦,除煩解膩,消炎解毒等多種功效。

3)、大佛龍井的沖泡

對於龍井茶的品飲,曾有清代品茶名家稱:飲龍井茶感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無味,飲後則感太和之氣瀰漫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沏品明前大佛龍井時,因茶味較幼嫩,故忌用沸水沖泡,以85度開水為宜。沖泡大佛龍井時,因泡飲的方式和所投茶葉好壞而有不同。高中檔類綠茶,宜用白瓷杯或紫砂杯沖泡,先往茶具中注入三分之一的沸水,然後放入茶葉浸泡20秒左右,再注滿開水,稱之為中投法。

4)、大佛龍井的鑒賞

觀其色:從大佛龍井的干茶上看其色澤與老嫩,高檔大佛龍井茶,以嫩綠者為優,嫩黃者為上,暗褐色者為次,青暗或灰褐色為下。

辨其形:比較大佛龍井胚形整齊度,做工精緻度及茶葉的質地。以胚形整齊,苗鋒不倒,芽頭飽滿,做工精緻,光滑整齊,光澤度透亮者為上品。

聞其香:體味茶葉沖泡後發出的清香,越名貴的大佛龍井,其香氣越是清幽,中檔大佛龍井其香味較前者濃郁。

賞其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之姿,以湯色清冽透亮,葉底明亮肥沃為上。

品其味:品嘗大佛龍井的滋味與回甘,以入口清冽,齒有餘香,回味甘爽綿長者為上,澀者次,苦者下。

5)、大佛龍井的製作工藝

大佛龍井採制技術相當考究。俗語道:「大佛龍井是靠一顆一顆摸出來的」。一斤大佛龍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葉,經過採摘、攤放、殺青、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產出上好的大佛龍井。

(1)、青葉採摘:大佛龍井採摘有三個特點:早、嫩、勤。有愛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之句,說明高級大佛龍井向來就強調要早采。其中以清明前採制的大佛龍井品質為最佳,稱為「明前茶」,穀雨前採制,稱為「雨前茶」。其次大佛龍井的採摘也十分強調細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極品明前大佛龍井,需要採摘至少八萬個細嫩芽葉,故極為名貴。其採摘標準是完整的一芽一葉,芽長於葉,芽葉全長約1.2厘米。

(2)、鮮葉攤放:採回的鮮葉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1厘米左右。經2小時以上攤放後,使部分水份揮發,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使炒制的大佛龍井外形光潔,色澤翠綠。提高茶葉品質高級大佛龍井的炒制全憑一雙手在一口特製鐵鍋中,不斷變換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號稱「十大手法」,炒制時還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只有掌握了熟練技藝的制茶師,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大佛龍井。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熱鍋內操作,勞動強度甚大。

(3)、殺青(又稱青鍋):即殺青和初步成型的過程。當鍋溫達80~100°C時,塗抹少許植物油脂於鍋內,投入約100克經攤放過的葉子,開始以抓、抖手式為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成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歷時12~15分鐘。

(4)、回潮:殺青後,放於陰涼處進行薄攤回潮。攤涼後篩去茶末、簸去碎片,歷時約40~60分鐘。

(5)、輝鍋:回潮後的茶葉倒入鍋中,進一步整形炒干,完成定型。通常是四鍋青鍋葉合為一鍋輝,葉量約250克,鍋溫60~70°C,歷時20~25分鐘,鍋溫分低、高、低三個過程,手式壓力逐步加重,主要採用抓、扣、磨、壓、推等手法。其要領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至茸毛脫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

(6)、分篩:用篩子把茶葉分篩。簸去黃片,篩去茶末,使成品大小均勻。

(7)、挺長頭:把篩出的大一點的茶葉再一次放入鍋中,將其挺直,歷時約5~10分鐘。

(8)、歸堆:將成品分包成0。5公斤一包,分開保存。

(9)、收灰:炒制好的大佛龍井極易受潮變質,須將歸堆後的成品茶,放入底層鋪有塊狀石灰(未吸潮風化的石灰)的缸中加蓋密封封存一星期左右,大佛龍井的香氣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經此處理後的大佛龍井,在室溫乾燥環境中保存一年仍能保持「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經過以上工序炒制的大佛龍井,形狀扁平光滑;色澤嫩黃似糙米色;湯色碧綠清瑩;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又較好地保持了天然營養成分,具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煩去膩、消炎解毒等功效。

6)、大佛龍井產地名勝

大佛龍井茶生長於唐朝詩仙李白曾經為之夢遊的浙江新昌境內環境秀麗的高山雲霧之中……

天姥橫天「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這首名詩歌頌了天姥山的橫空氣勢。天姥山是新昌一邑之主山。在縣東南圍30公里,由撥雲尖、細尖、大尖等群山組成。屬道教第16和60福地,層峰疊嶂,千態萬狀,蒼然天表。

會墅嶺扼天姥山北道口,舊有鳥道可攀,今有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嶺上台地氣候涼爽。過會墅嶺行5公里,能望見天姥主峰撥雲尖,因山頂常縈繞白雲,故名。登山回望,群山為小,北有芭蕉、斑竹兩大山(即大尖、細尖)遙遙相對,南至王會、牛牯、萬年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蓮花峰拜倒腳下。山上有姥姥岩、天姥鷹、天姥饃蹲牛岩、雞籠岩等。

天姥山不僅以天神叫「姆媽」知名,而且以高雅文化名山著稱。晉朝前為人跡罕至的莽地區,南朝謝靈運「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風光綺麗的天姥山,正處於此通道險要地段,名聲大振。謝靈運詩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雲霓,還期那可尋?」南朝宋元嘉間朝廷聞天姥美名,遣名畫師楷模山狀於白團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賢高情,留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壯遊》等千古絕唱,遂使天姥山成為人們無限嚮往的神奇仙景。1993、94和99年,三次國際唐代文學和唐詩研究會在新昌召開,海內外130多家報刊雜誌都報道了新昌天姥山勝景,在國內外有著較高的聲譽和地位。

2、開化龍頂  

開化龍頂茶產於錢塘江源頭開化縣,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園,國家無公害茶葉示範基地先進縣和中國龍頂名茶之鄉,開化龍頂茶外形緊直挺秀,銀綠披毫,內質香高持久鮮醇甘爽,杏綠清澈,勻齊成朵,具有干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的三綠特徵。在明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被例為貢品。開化龍頂茶自1985年被評為中國名茶以來,曾40次獲中國國際農博會「國際名茶」 金獎和全國無公害綠色食品,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1)、簡介 浙江省開化縣城北齊溪鎮海拔1193米的大龍村、蘇庄鎮1260米的石耳山,溪口1450米的白雲山。茶區地勢高峻,山峰聳疊,溪水環繞,氣候溫和,地力肥沃。"蘭花遍地開,雲霧常年潤",自然環境十分優越。清明至穀雨前,選用長葉形、發芽早、色深綠、多茸毛、葉質柔厚的鮮葉,以一芽二葉初展為標準。經攤放-殺青-揉捻-烘乾至茸毛略呈白色100℃斜鍋炒至顯毫-烘至足干而成。

該茶創製於新中國建立後的50年代,一度產制中斷,從1957年開始研製,1979年恢復生產,並成為浙江名茶中一枝新秀。經過不斷改進,品質逐步提高,龍頂茶壯芽顯毫,形似青龍盤白雲,沸水沖泡後,芽尖豎立,如幽蘭綻開,湯色清澈明亮,味爽清新,齒留遺香,沖泡三次,仍有韻味。成品色澤翠綠多毫,條索緊直苗秀;香氣清高持久,具花香,滋味鮮爽濃醇,湯色清澈嫩綠;葉底成朵明亮。

主產區分布於開化縣的齊溪、池淮鎮、蘇庄、長虹、張灣、華埠,遍布各個鄉鎮,年產量約6000公斤,供不應求。1985年獲全國名茶稱號,1985、1986年連續被評為浙江省優勝名茶。榮獲浙江十大名茶稱號。

2)、龍頂潭的傳說

龍頂潭位於大龍山的一個小山頂上,相傳此潭原是一個干潭。某年一個高僧雲遊到此,見此潭周圍古木參天,濃蔭蔽日,驚呼"好潭,好潭!",遂在潭邊築一石屋居住,每日親自動手清理此潭。高僧不知清理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終於有一天,高僧挖到一塊巨大的青石,用鋤鬆動此石,果然從石縫中溢出清水,並隱約聽到隆隆水響。忽然,大石碎裂,石下噴出巨大的水柱,清澈的泉水汩汩不絕,很快溢滿了整個深潭。

高僧撫髯長笑,在潭邊廣植茶樹,開闢茶園。因這裡有龍頂潭水澆溉,土質鬆軟肥沃,四周奇花異樹,遍地芳草,茶樹生長在雲蒸霞蔚之中,終年被香氣、霧氣繚繞,日久天長,終於練成極品佳茗。3)、品質特徵

這是修剪後出的第一批夏茶,品質比一般夏茶好,但不及春茶和秋茶.外形--緊直挺秀,銀綠披毫;香氣--馥郁持久,分別是蘭花香、板栗香,尤以蘭花香為上品;滋味--鮮醇爽口,回味甘甜;湯色--杏綠、清澈、明亮; 葉底--肥嫩、勻齊、成朵。內質香高持久、鮮醇甘爽、杏綠清澈、勻齊成朵的獨特風格,置入杯中後,載沉載浮頗為生動。"開化龍頂"茶泡開後不但色綠、湯香,更絕的是個個茶葉樹立杯中,好似一片水中綠洲。

4)、茶史追溯

開化出好茶歷史悠久,據記載,明崇禎四年已經成為貢茶。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縣誌有"名茶朝貢時黃絹袋袱旗號簍,專人專程進貢"的記載。後一度失傳。20世紀70年代末,茶葉科技人員在開化縣大龍山的龍頂潭周圍的茶園裡,採取一芽一葉為原料,精心研製出一種品質優異的好茶,遂以開化縣名和龍頂地名而將之命名為開化龍頂。開化龍頂因其香氣清幽、滋味醇爽,品質極優而被評為優秀名茶。

5)、名茶鑒賞

開化龍頂屬於高山雲霧茶,其外形緊直挺秀,白毫批露,芽葉成朵,非常耐看。"干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此三綠為龍頂茶的主要特徵。品龍頂茶宜以玻璃杯、用80度左右開水沖泡(先水後茶),只見芽尖從水面徐徐下沉至杯底,小小蓓蕾慢慢展開,綠葉呵護著嫩芽,片片樹立杯中,栩栩如生,煞是好看。聞其幽香,啜其玉液,甘鮮醇爽,清高醉人。好一杯龍頂茶!

6)、發展歷程

龍頂茶史回溯開化縣以採取一芽一葉為原料,精心研製出一種品質優異的好茶,以開化縣名和龍頂地名命名為開化龍頂。開化龍頂因其香氣清幽、滋味醇爽,品質極優而被評為優秀名茶。

開化縣產茶歷史悠久,於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建縣,有記載的該茶在明朝已列為貢品,據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開化縣誌》記載,"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進貢芽茶四斤"。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茶葉開始出口。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開化縣誌》記載,芽茶進貢時"黃絹袋袱旗號簍"限時進貢。自道光至光緒年間(公元1821-1911年)為國內眉茶主要產區,但也生產小量名為"白毛尖"的名茶。又據民國三十八年(1949)《開化縣誌稿》記載"茶四鄉多產之,西北鄉產者佳,其在穀雨以前採摘者曰雨前,俗名白毛尖。"以上是開化龍頂茶最早的歷史考證。

開化龍頂茶自1985年被評為全國名茶以來,至今已獲得省、部級名茶證書、獎狀和金杯44個。1992年榮獲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質獎。1997年在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產品。從1998年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交易會開始,連續四次蟬聯"國際名茶"金獎。在第一、二、三屆上海茶文化節上被指定為貴賓專用茶。2000年在韓國舉辦的國際名茶評比會上獲金獎;2001年,在日本舉辦的國際名茶評比會獲得了"日本大賞"。連續三次被認定為浙江名牌。"開化龍頂"商標連續三次被評為浙江省著名商標。在2004年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中以總分第一入選"浙江省十大名茶"。

7)、生長環境

錢塘江源頭開化縣,是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的"中國綠茶金三角地區"。境內山如駝峰,水如玉龍。放眼四望,滿目蒼翠。此地"晴日遍地霧、陰雨滿雲山"其絕佳的氣候,孕育了白雲深處那一叢叢的孤芳--開化龍頂。

開化龍頂茶是選用高山良種茶樹生長健壯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鮮葉原料,經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的。具有外形緊直挺秀、銀綠披毫,內質香高持久、鮮醇甘爽、杏綠清澈、勻齊成朵的獨特風格,更具有"干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的"三綠"特徵,是形美質優的綠色佳茗,是錢江源頭的"一絕"。

開化縣屬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據縣氣象站20年的資料統計,年平均降水量1990mm,位居浙江省第二;年蒸發量1366.2mm,雨量充沛,年平均總雲量為7.2成,位居浙江省第二;年日照時數1785.2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39%,為浙江省次低值。這些氣象數據顯示,開化縣的確是綠茶生長的好地方。

由於南嶺山系天目山脈的三條支脈分布在縣境內的四周,四周峰巒環列,形成了全縣四周高、中間低的地貌。再加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以中低山為主,東部為低山區,中部自北往南由低山向丘陵過渡。境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6座,最高峰為白石尖,海拔1453.7米,海拔最低處為東南部的華埠鎮下界首,只有90米,海拔極差1363.7米。由此形成了豐富的漫射光和小氣候環境,日夜溫差大,年平均相對濕度81%,有效積溫高,無霜期250天,年平均霧日達83天,部分地區達120天以上,終年雲霧繚繞,是浙江省雲霧最多的山區。

開化縣素有中國"亞馬遜雨林"和"浙西林海"之稱,森林覆蓋率達80.4%,居浙江省乃至全國各縣前列,蓄積量589萬立方米,境內有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空氣清新,自然環境沒有污染。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的開化龍頂茶具有特殊的香型,上品開化龍頂茶有蘭香、板栗香。

8)、地理位置

是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的"中國綠茶金三角地區。開化境內終年雲霧環繞、滿目綠郁蔥蔥,森林覆蓋率高達81%以上,是國家級生態縣。境內山如駝峰,水如玉龍。放眼四望,滿目菖翠。自古高山有好茶,雲霧出名茶,"開化龍頂"生長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中,品質當然一流。

9)、製作工藝 a.所用機械

一.滾筒式殺青機:名優茶加工中使用滾筒式殺青機,是在大宗茶滾筒殺青機基礎上,經小型化設計而成的。其基本結構由筒體、爐腔、機架和傳動機構等組成,多為機灶一體。滾筒式殺青機型號以筒體直徑為主要參數加以區別,生產上常用的有25厘米、30厘米、40厘米、50厘米等多種規格,以30 厘米的應用最普遍。該機具有葉溫升高快、殺青均勻、能連續作業的優點,若使用得當,制茶品質好,效率高.

二.振動理條機:振動理條機適用於條形名優茶的理條、整形作業,成品茶條索緊直、芽葉完整、鋒苗顯露、色澤綠潤。其基本結構由多槽鍋、偏心輪(曲柄)連桿機構、減速傳動機構、熱源裝置和機架等部分組成。多槽鍋是理條作業的主要工作部件。鍋體寬度方向一側設一翻板式出茶門,當打開此門時,手提鍋體上翻60度,則可使槽內茶葉全部流出鍋外。熱源可用電、柴和煤。.

b.製作步驟

第1步,茶葉的採摘,由於本地茶園構成大多數是山地丘陵,不適用於機械採摘,一般都是手工採摘,採摘的優劣直接影響後期的製作和最後的利潤所以需要適度的控制(采功良莠不齊,使的後期製作時需要人為的剃掉余葉勢必使得成品率不高的問題)

第2步,攤青。這也是關鍵,把采來的新茶均勻的攤放在竹子編製的器件中,讓其自然乾癟,至於攤青時間限制因時而異,個人把握。時間短不利於後期製作,時間長容易使茶葉變質。

第3步,殺青,一般才用滾筒殺青機,通過它旋轉構造使得茶葉得到更均勻的加工,這期間要求火候要均勻,要求上面操作的人適時的根據滾筒內的溫度調整放入的數量,在滾筒末端要求一人,根據具體情況決定茶葉是否需要搓揉,並需要電扇做做簡單的篩選和降低出桶茶葉溫度,然後把茶葉攤放在竹製的小器件里。殺青過嫩容易使成品茶顏色變黑且不均勻,殺青過老容易造成茶葉不可塑性,且葉片上有溫度過高時留的斑點。

第4步,一次理條,理條機運用左右搖擺使的茶葉改變形狀,理條機的速度 火候 茶葉的放置的量有講究,一般火候要求是烈火,使茶葉更容易塑形,完成後攤放一段時間以減低溫度。這一步是控制條形的關鍵。

第5步,二次理條,要求文火,放入的茶葉數量不宜過多,這一步對茶葉的顏色有很大的影響。並且能去除茶葉表面的茸毛,當達到適當的干度時出爐。

第6步,將製作過的茶葉通過手工的搓揉去掉採摘時多餘的葉片(龍頂顧名思義是取茶頂芽製作而成)。

第7步,烘乾,以前有用過焦碳,不過溫度很難控制,一般採用前面製作產生的白碳,節約成本,又沒有異味。(注:有直接在2次理條時候打幹這種做法,成品茶品質相近。)

第8步,在理條機內高溫提香。

第9步,成品,將製作完畢的茶葉降溫熱量釋放完,再將篩選過的茶葉統一放入密閉的袋子,置放在陰暗乾燥的地方。

3、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產於黃浦江源頭的浙西北天目山山麓。生態環境優越,品質特異,成茶外形細緊,形如鳳羽。色如玉霜,光亮油潤,香山氣清高馥郁,滋味清爽甘醇,湯色鵝黃,清澈明亮,葉底自然張開,葉肉玉白,葉脈翠綠,氨基酸含量高達百分之5-10.6,高於普通綠茶2倍以上。

2001年獲國家工商總局原產地證明和浙江省名牌產品,2002年獲省,市著名商標,2003年獲浙江省名茶證書,2004年4月獲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地域產品保護,歷年來多次參加部,省市級名優新產品評比,均獲金獎。

1)、簡介

安吉白茶是一種漢族名茶,產自浙江省安吉縣,這裡山川雋秀,綠水長流,是中國著名的竹子之鄉。安吉白茶,為浙江名茶的後起之秀。安吉白茶,是用綠茶加工工藝製成,屬綠茶類,其白色,是因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

2)、歷史傳說

傳說,茶聖陸羽在寫完《茶經》後,心中一直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雖已嘗遍世上所有名茶,但總覺得還應該有更好的茶,於是他後來也不著書,帶了一個茶童攜著茶具,四處遊山玩水,尋仙訪道,其實為了再尋找茶中極品。一日,他來到湖州府轄區一座山上,只見山頂上一片平地,一眼望不邊,山頂平地上長滿了一種陸羽從未見過的茶樹,這種茶樹的葉子跟普通茶樹一樣,惟獨要采接的牙尖是白色,晶瑩如玉,非常好看。陸羽驚喜不已,立時命茶童採摘炒制,就地取溪水燒開了一杯,但見茶水清澈透明,只聞清香撲鼻,令陸羽神清氣爽,陸羽品了一口,仰天道妙啊!我終於找到你了,我終於找到你了,此生不虛也!話音末了只見陸羽整個人輕飄飄向天上飛去,竟然因茶得道,羽化成仙了…… 陸羽成仙后來到天庭,玉帝知陸羽是人間茶聖,那時天上只有玉液瓊漿,不只何為茶,命陸羽讓眾仙嘗嘗,陸羽拿出白茶獻上,眾仙一嘗,齊聲說到:妙哉!玉帝大喜:妙哉!此乃仙品,不可留與人間。遂命陸羽帶天兵五佰將此白茶移至天庭,陸羽不忍極品從此斷絕人間,偷偷留下一粒白茶籽,成為人間唯一的白茶王,直到二十世紀70年代末才被發現,真是人間有幸啊!

3)、外形特徵

安吉白片外形挺直略扁,形如蘭蕙;色澤翠綠,白毫顯露;葉芽如金鑲碧鞘,內裹銀箭,十分可人。沖泡後,清香高揚且持久。滋味鮮爽,飲畢,唇齒留香,回味甘而生津。葉底嫩綠明亮,芽葉朵朵可辨。安吉白片還有一種異於其它綠茶之獨特韻味,即含有一絲清泠如「淡竹積雪」的奇逸之香。茶葉品級越高,此香越清純,這或許是茶鄉安吉的「風土韻」。「鳳形」安吉白茶條直顯芽,壯實勻整;色嫩綠,鮮活泛金邊。「龍形」安吉白茶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綠顯玉色,勻整。兩種茶的湯色均嫩綠明亮,香氣鮮嫩而持久;滋味或鮮醇、或馥郁,清潤甘爽,葉白脈翠。根據品級不同,為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三葉不等,高品級者芽長於葉。此外,精品安吉白茶其干茶色澤金黃隱翠(尤其是明前茶,不少綠茶也有這個特點)。鑒於安吉白茶茶青的特性,採用西湖龍井製作工藝生產的「安吉白茶龍井」,從追求「完美」的品飲角度而言,多少有些「屈就」了「玉般嬌貴」的安吉白茶,抑制了「鳳形」安吉白茶所具有的優點,並顯現出某些缺點(特指原料為「白葉一號」者)。也因此,「龍形」安吉白茶不論在消費者認知、市場佔有率,還是茶葉售價上,目前尚無法與「鳳形」安吉白茶並駕齊驅。

4)、產地環境

安吉地處天目山北麓,這裡群山起伏,樹竹交蔭,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安吉還有「中國竹鄉」之稱,植被覆蓋率為60%,而茶竹之緣,值得品味。「川源五百里,修竹半期間」,安吉白茶生長於原始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70%以上的浙江西北部天目山北北麓,地形成「畚箕形」的輻射狀地內,天目山和龍王山自然保護區為產業區築起了一道天然屏障。

安吉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短,冬季低溫時間長,絕對低溫一般在10度以下,空氣相對濕度81%,直射的藍紫光較少。土壤中含有較多的鉀,鎂等微量元素。這些特定的條件,為安吉白茶返白過程和物質代謝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於安吉白茶中氨基酸等氮化合物及營養物質的形成和積累,為茶葉香郁味鮮的品質奠定基礎。

生產實踐表明,大凡四周為竹林或鄰近竹林的茶園所採制的茶葉,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蘭香,且越靠近竹林的其蕙蘭香越明顯。也許正是竹鄉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出了驚世駭俗的安吉白茶樹和安吉白茶。

5)、產品性狀

安吉白茶(白葉茶)是一種珍罕的變異茶種,屬於「低溫敏感型」茶葉,其閾值約在23℃。茶樹產「白茶」時間很短,通常僅一個月左右。以原產地浙江安吉為例,春季,因葉綠素缺失,在清明前萌發的嫩芽為白色。在穀雨前,色漸淡,多數呈玉白色。雨後至夏至前,逐漸轉為白綠相間的花葉。至夏,芽葉恢復為全綠,與一般綠茶無異。正因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內採摘、加工和製作的,所以茶葉經瀹泡後,其葉底也呈現玉白色,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狀。

6)、栽培技術

安吉白茶育苗一般採用無性繁殖短穗扦插育苗技術,經試驗表明,白茶採用茶籽育苗,其後代呈現性狀變異,即沒有春季階段性返白的特性,採用短穗扦插育苗,能保持母本的特性,後代性狀一致,繁殖係數高,成活率高。考慮到白茶的經濟效益,目前,不設專用母本園,而是母本園與採摘園兼用。扦插時間一般在秋季9—10月,此時期插穗長根快、成苗率高、管理同期短,有利於降低生產成本。

a.采穗母樹培育

安吉白茶母樹在春茶採摘後馬上修剪,剪去蓬面雞爪枝、細弱枝,修剪深度以能長出粗壯枝梢為度。加強肥培管理,在施足氮肥(施用量與同等生產茶園相同)的基礎上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以增強新梢的分生能力。要加強病蟲害防治,保證母樹新梢枝葉健壯、完整。如果預計到扦插時插枝頂端尚未形成駐芽,應在剪穗前10一15天進行打頂,人為地迫使枝梢停止生長,促進其成熟。插穗的生產指標以紅棕色為好,綠色硬枝亦佳。

b.苗圃地選擇與整理

苗圃地應選擇在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有足夠水源、排水方便的農地或水田。土質要求疏鬆、微酸性的砂質或輕粘質壤上。前作為煙草、麻類、蔬菜的園地不宜作苗圃。苗地應全面深翻,精細作畦,畦面寬100-200厘米,畦溝寬30-40厘米,隧高15一20厘米,苗地四周應開排水溝。苗圃地一般每畝施用腐熟的餅肥100-150公斤,配施過磷酸鈣20公斤,肥料要與畦面土拌勻,然後在畦面上鋪上5-6厘米厚疏鬆的紅壤或黃壤心士,鋪勻後略加鎮壓。

c.剪穗與針插

從白茶母樹剪下的枝條,放在陰涼潮濕處,以防失水過多。當天剪穗,當天扦插。剪取的穗長為3厘米左右,每個穗上應具有1個飽滿的腋芽和1片健全的真葉。剪口必須平滑,剪口斜向與葉向一致。

扦插一般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陽光轉弱時進行。先將畦面充分噴水濕潤,待泥土不粘手時,按行距7—10厘米將插穗直播或斜插入土中,深度以露出葉柄為宜,邊插邊將土壤稍加壓實。株距視葉片寬度而定,使葉片互不遮疊為宜。每畝苗圃扦插15萬枚左右。扦插後立即充分澆水。

d.搭棚遮蔭

苗地搭棚遮蔭,可避免日光強烈照射,降低地面風速,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提高扦插成活率和幼苗生長。一般採用遮陽網覆蓋,棚高35——50厘米。扦插後應立即蓋好遮蔭棚。

e.苗圃管理

(1)、澆水和排水。插穗在未髮根前,要勤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和增加空氣濕度。晴天早、晚各一次,陰天一天澆一次,雨天可不澆,大雨後應注意排水。插穗髮根後,隔天或幾天澆一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2)、遮蔭棚管理。蔭棚要及時檢查維修,髮根後應增加透光度。因白條抗寒力較差,應在冬季來臨之際加蓋薄膜以增強地溫,翌年氣溫回升時拆除茶產品。

(3)、及時除草、除花蕾。畦面上的雜草要及時用手拔除,畦溝雜草可用除草劑噴殺,但除草劑不能接觸到插穗。茶苗的花蕾要及時用手摘除。

(4)、適時施肥。幼苗雖能從土壤中吸收部分養分,但因初生根系少,適量追施肥料是必要的。施肥應掌握分期多次。當插穗很長達3-4厘米形成第一回報群時,開始第一次施肥,以後每月1次。肥料以稀淡為宜,一般結合澆水時施入。

(5)、防治病蟲。苗期常見的病蟲有小綠葉蟬、茶蚜和葉病等,應及時噴洒殺蟲劑或殺菌劑。噴葯應在澆水後持葉面水平後噴洒。

f.起苗

秋插的白茶苗一般可在翌年 10月一11月起苗栽種。苗木的質量根據《安吉白茶必方標準,二級以上 的茶苗,要達到苗高20-30厘米,莖粗1.8-30毫米,根長4-12厘米,葉片6—8張,無檢疫性病蟲害。

7)、製作工藝

兩種茶葉的加工製作工藝不同。安吉白片為半烘炒型綠茶或烘青綠茶,而「鳳形」安吉白茶是烘青綠茶,「龍形」安吉白茶(即安吉白龍井)則是炒青綠茶。安吉白茶雖名為白茶,卻屬於綠茶類白茶。因為它是白葉茶按照綠茶的方法製作而成的。新葉經過四五個小時的攤放,然後按照一定的溫度和時間進行殺青。在這之後是整形理條,最後烘乾,安吉白茶就全新出鍋了。新的安吉白茶

其實,各家均有自己獨到的茶葉加工工藝。如大山塢茶場的安吉白茶注重香與品感;楊家山茶場的安吉白茶則以色與品相取勝;其中宋茗茶業、大明山茶業、金彪茶業、獅岩茗茶業最為特色。加工工藝流程:鮮葉攤放——殺青理條——初烘——攤涼回潮——復烘攤青程度:葉質發軟,芽葉舒展,水分散發,清香透露即可付制。

8)、沖泡茶藝

安吉白茶色、香、味、形具佳,在沖泡過程中必須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品飲都充分領略到安吉白茶形似鳳羽,葉片玉白,莖脈翠綠,鮮爽甘醇的視覺和味覺的享受。

a.安吉白茶沖泡前的準備;

(1).茶葉選擇:要選擇一芽二葉初展,干茶翠綠鮮活略帶金黃色,香氣清高鮮爽,外形細秀、勻整的優質安吉白茶。

(2).泡茶用水:沖泡安吉白茶選用境內黃浦江源頭水是最佳選擇。由於安吉白茶原料細嫩,葉張較薄,所以沖泡時水溫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為宜。

(3).茶具:沖泡安吉白茶選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蓋碗。通過玻璃杯可以盡情地欣賞安吉白茶在水中千姿百態,品其味、聞其香,更能觀其葉白脈翠的獨特品格。除沖泡杯外,沖泡安吉白茶還需要備有:玻璃沖水壺,觀水瓶、竹製的本色茶盤,茶托、茶荷、茶匙、茶枝、茶巾和白色瓷質漂盤等器具。

b.安吉白茶的沖泡

(1).備具:將安吉白茶沖泡時的用具逐一端到表演台上。

(2).備水:將沸水倒在玻璃壺中備用。

(3).觀水:取黃浦江源頭水,高沖於觀水瓶中,再插入白茶鮮葉枝條,泉水清徹,枝條在水中漂浮,給人以動感。

(4).賞鮮葉:安吉白茶鮮葉形似蘭花,葉肉玉白,葉脈翠綠,鮮活欲出。

(5).溫杯:倒入少許開水於茶杯中,茶藝小姐雙手捧杯,轉旋後將水倒於孟。

(6).置茶:用茶匙取安吉白茶少許置放在茶荷中,然後向每個杯中投入3克左右白茶。

(7).浸潤泡:提舉沖水壺將水沿杯壁沖入杯中,水量約為杯子的四分之一,目的是浸潤茶葉使其初步展開。

(8).運茶遙香:左手托杯底,右手扶杯,將茶杯順時針方向輕輕轉動,使茶葉進一步吸收水分,香氣充分發揮,遙香約0.5分鐘。

(9).沖泡:沖泡時採用迴旋注水法,可以欣賞到茶葉在杯中上下旋轉,加水量控制在約佔杯子的三分之二為宜。沖泡後靜放2分鐘。

(10).奉茶:用茶盤將剛沏好的安吉白茶奉送到來賓面前。

(11).品茶:品飲安吉白茶先聞香,再觀湯色和杯中上下浮動玉白透明形似蘭花的芽葉,然後小口品飲,茶味鮮爽,回味甘甜,口齒留香。

(12).觀葉底:安吉白茶與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鮮醇、香氣清雅外,葉張的透明和莖脈的翠綠是其獨有的特徵。觀葉底可以看到沖泡後的茶葉在漂盤中的優美姿態。

(13).收具:客人品茶後離去,及時收具,並向來賓致意送別。

c.特別說明

安吉白茶是一種非常特異的茶種,它是特定的優良生態環境條件下產生的變異茶樹,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珍貴物種,屬綠茶類,與中國六大茶類中「白茶類」中的白毫銀針、白牡丹是不同的概念:白毫銀針、白牡丹指由綠色多毫的嫩葉製作而成的白茶;而安吉白茶是由一種特殊的白葉茶品種中由白色的嫩葉按綠茶的製法加工製作而成的名綠茶。它既是茶樹的珍稀品種,也是茶葉的名貴品名。

d.品牌故事

白茶娶妃

2009年11月初,浙江安吉白茶以生態、綠色為後盾,不經意間拋出了一個觀點:比之咖啡這樣的飲料,不可否認,茶葉更加綠色、更加健康,相信越來越多渴望健康、渴望成功的人,會青睞茶葉,選擇茶葉,甚至會出現茶葉戰勝咖啡的局面。

換言之,辦公族將有可能用安吉白茶取代咖啡。

此觀點一經拋出,立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各路英雄好漢紛紛拋出了自己觀點,例如,安吉白茶真的會取代咖啡嗎?安吉白茶,憑什麼和咖啡叫板?茶葉「大躍進」,安吉白茶打敗咖啡?安吉白茶「對決」咖啡,有懸念嗎?甚至有媒體稱之為「安吉白茶與咖啡之間的燎原戰火」,火藥味驟然增加,漸漸演變為「白茶娶妃」事件。

9)、認識誤區

第一點:安吉白茶屬於綠茶類

安吉白茶是比較特殊的茶類,它主要根據綠茶的制茶工藝製作而成,因此,按照制茶工藝,可以將安吉白茶分為是綠茶。

第二點:安吉白茶非白茶

安吉白茶是一種特殊的白葉茶品種,色白也是由品種而來,它既是茶樹的珍稀品種,也是茶葉的名貴品名,雖然它稱為是安吉白茶,但它卻與傳統的白茶不一樣,因此,可以確定安吉白茶是綠茶。

第三點:白化返綠是安吉白茶的一種特殊生理機制

1)、安吉白茶,早春幼嫩芽呈玉白色,以一芽二葉為最白。

2)、春茶後期隨氣溫升高,光照增強,葉色逐漸轉為花白相間。

3)、氣溫超過29℃,夏秋茶為綠色,故而安吉白茶採摘時間只在春季二十天左右,每年採摘時間都不一樣,視氣溫而定,不分清明前後茶。

第四點:葉白脈綠(葉底)是識別安吉白茶的標誌

1)、好的安吉白茶要從干茶的外形看,條直顯芽、芽壯勻整、嫩綠鮮活、透著金黃。

2)、沖泡安吉白茶之後,葉子是白色的,但脈是綠色的,這是識別安吉白茶真假的必要條件。

10)、其他資料 (1)、歷史淵源

動植物的白化歷來罕見並作靈物瑞兆看待。佛教中有白雀與白猿聽經的故事,白蛇、白龜成為神話故事主角,今有發現也必然報道。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北宋慶曆(1041-1048年)年間:「白葉茶,芽葉如紙,民間大重,以為茶瑞。」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說:「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簿,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北宋皇帝在說了白茶可貴之後又說:「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為常品。」自有這個記載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沒有再發現過白茶。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補了歷史記載的空白,彌足珍奇。

安吉最早於1930年在孝豐鎮的馬鈴岡發現野生白茶樹數十棵,「枝頭所抽之嫩葉色白如玉,焙後微黃,為當地金光寺廟產」( 《縣誌》),後不知所終。安吉白茶樹為茶樹的變種,極為稀有。春季發出的嫩葉純白,在「春老」時變為白綠相間的花葉,至夏才呈全綠色。如此珍奇的茶樹品種,孕育出品質超群絕倫、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使中國的茶類百花園更為多姿多彩。

1982年,在天荒坪鎮大溪村橫坑塢800米的高山上又發現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樹,嫩葉純白,僅主脈呈微綠色,很少結籽。當時縣林科所的技術人員劉益民、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至1996年已發展到1000畝,可以採制的只有200畝,年產干茶不足千斤。因其氨基酸含量高出一般茶一倍,為6.19%—6.92%,茶多酚10.7%,在1989年浙江省第二屆鬥茶會上以「玉鳳」茶名獲99分的最高分,次年又獲99.3分,1991年再獲浙江省一類名茶獎。安吉白茶,1996年每500克售價1500-2200元,因數量少,供不應求。

安吉地處天目山北麓,這裡群山起伏,樹竹交蔭,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安吉還有「中國竹鄉」之稱,植被覆蓋率為60%,而茶竹之緣,值得品味。生產實踐表明,大凡四周為竹林或鄰近竹林的茶園所採制的茶葉,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豆花香,且越靠近竹林的其香越明顯。也許正是竹鄉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出了驚世駭俗的安吉白茶樹和安吉白茶。

(2)、保健功效

(1).保護神經細胞,對腦損傷和老年痴呆症可能有幫助;

(2).能通常調節腦中神經傳達物質的濃度使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

(3).具有消除神經緊張和鎮靜作用;

(4).提高學習能力與記憶力

(5).改善女性經期綜合症;

(6).增強抗癌藥物的療效;

(7).減肥、護肝的作用。

最近據2003年第8期《茶葉信息》稱:《美國科學院學報》報道,美國科學家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布科夫斯基博士發現,喝茶能使人體血液免疫細胞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倍。干擾素是人體抵禦感染的「化學防線」。原因是茶葉中有一種叫做「茶氨酸」的物質,這種茶氨酸在人體肝臟內分解為乙胺,而乙胺又能調動為「伽馬—德耳塔T形細胞」的人體血液免疫細胞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從而能更大的提高抵禦外界侵害的能力。

據此研究成果認為:喝茶就能使血液免疫細胞干擾素分泌量提高5倍。已經知道,安吉白茶的茶氨酸含量要比一般茶葉高1—2倍,因此可認為,多喝安吉白茶肯定對提高人體免疫能力作用更大。

白茶,是一種低溫情況下產生葉綠素缺失的一種遺傳變異體,是茶樹中的特異性品種。中國各地一些地方均有發現,如浙江安吉白茶。由於這種茶樹代謝機能的特異性,低溫時抑制了葉綠素的合成,但顯著的提高了遊離氨基酸的生成量,因此,早春白茶的遊離氨基酸含量一般均在6%以上,高者甚至達9%。這時其他一般綠茶品的含量只有2%—4%。茶葉中遊離氨基酸由20多種氨基酸所組成,其中茶氨基酸要佔氨基酸總量的50%—60%。這種茶氨基酸是茶的特徵性成分,到目前為止,除一種中有少量發現外,其餘動植物中均未發現。最近據2003年第8期《茶葉信息》稱:美國科學院學報》《報道,美國科學家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布科夫斯基博士發現,喝茶能使人體血液免疫細胞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倍。干擾素是人體抵禦感染的「化學防線」。原因是茶葉中有一種叫做「茶氨酸」的物質,這種茶氨酸在人體肝臟內分解為乙胺,而乙胺又能調動為「伽馬—德耳塔T形細胞」的人體血液免疫細胞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從而能更大的提高抵禦外界侵害的能力。

據此研究成果認為:喝茶就能使血液免疫細胞干擾素分泌量提高5倍。已經知道,安吉白茶的茶氨酸含量要比一般茶葉高1—2倍,因此可認為,在當前抗擊「非典」的非常時期,多喝安吉白茶肯定對抵禦病毒侵害更有好處。

佩斯大學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可能對導致葡萄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肺炎和齲齒的細菌生長具有預防作用。研究人員5月24日在美國微生物學會第104屆全體大會上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佩斯大學戴森文理學院生物系做生物學教授米爾頓席芬鮑爾博士說:"過去的研究認為,綠茶能促進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統。我們的研究則顯示,白茶提取物可以在試管中真正破壞導致疾病的組織。對白茶提取物進行的反覆研究證明,它具有許多療效。這不是古老的傳說,而是事實。

白茶能比綠條更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研究表明,白茶提取物可能對人類致病病毒具有抵抗效果。添加了白茶提取物的各種牙膏,殺菌效果得到。增強。

研究還顯示,白茶提取物對青黴菌和酵母菌具有抗真菌效果。在白茶提取物的作用下,青黴菌孢子和酵母菌的酵母細胞被完全抑制。這說明,白茶提取物對病原菌具有抗真菌作用。

以下是這項研究得出的幾個令人感興趣的發現:

--白茶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比綠茶強。

--幾種牙膏的抗病毒和抗菌效果因為添加了白條提取物而得到增強。

--白茶提取物對青黴菌和酵母菌具有抗真菌效果。

安吉白茶經生化測定,發現其中氨基酸含量很高,在6%左右,最高的甚至達到9%,是普通綠茶的3-4倍;茶多酚含量則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這種罕見的高氨低酚現象也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鮮的生化基礎。而氨基酸高特別是高含量的茶氨酸,有利於血液免疫細胞促進干擾素的分泌,從而提高人體抵抗外界的侵害力,對提高記憶,降血壓,減肥,護肝等都有明顯作用。中國著名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高度評價安吉白茶,稱其「具有觀賞,營養,經濟三大價值,其它綠茶不能與之相比」。

(3)、鑒別方法

(1)外形嫩度以毫多而肥壯,葉張肥嫩的為上品;毫芽瘦小而稀少的,則品質次之;葉張老嫩不勻或雜有老葉、蠟葉的,則品質差。

(2)葉態

葉子平伏舒展,葉緣重卷,葉面有隆起波紋,芽葉連枝稍為併攏,葉尖上翹不斷碎的,品質最優;葉片攤開、折貼、彎曲的,品質次之。

(3)色澤

毫色銀白有光澤,葉麵灰綠( 葉背銀白色) 或墨綠、翠綠的,則為上品;鐵板色的,品質次之;草綠黃、黑、紅色及蠟質光澤的,品質最差。

(4)凈度

要求不得含有枳、老梗、老葉及蠟葉,如果茶葉中含有雜質,則品質差。

(5)滋味

以鮮爽、醇厚、清甜的為上品;粗澀、淡薄的為差。

(6)香氣

以毫香濃顯,清鮮純正的為上品;有淡薄、青臭、失鮮、發酵感的為次。

(7)湯色

以杏黃、杏綠、清澈明亮的為上品;泛紅、暗渾的為差。

(8)葉底

以勻整、肥軟、毫芽壯多、葉色鮮亮的為上品;硬挺、破碎、暗雜、花紅、黃張、焦葉紅邊的為差。

4、武陽春雨   

「一夕輕雷落萬絲」,武陽春雨茶產於武義縣,境內峰巒疊嶂,山清水秀。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武陽春雨茶純天然,無污染的先天品質。其形似松針細雨,色澤嫩綠稍黃。滋味甘醇鮮爽。具有獨特的蘭花清香。武陽春雨茶1994年開發成功以來,先後榮獲多項金獎。

1)、簡介

武陽春雨形似松針絲雨,色澤嫩綠稍黃,香氣清高幽遠,滋味甘醇鮮爽,其卓爾不凡的品質,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遠銷北京、天津、江蘇、山東及本省各地。中國文化名茶"湯記高山茶"產于海拔逾千米的武義縣安鳳山區。此地山川秀麗,峰巒疊翠,林深澗潺。長年山嵐瀰漫,風清氣潤,土質鬆軟,乃天賜植茶之地。茶園從未受任何化肥、農藥等現代污染。所產"湯記"天然高山茶外形細嫩稍卷,香氣清高,滋味醇濃,色澤綠潤,湯色淺綠明亮,葉底纖細多芽,為茶中珍品。"湯記高山茶"因其得天獨厚的高山天然品質,在1998年中國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華市名茶最高獎--銀質獎,被授予"中華文化名茶"稱號,另還曾獲得第二屆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二等獎以及浙江一類名茶等系列榮譽稱號,99年又榮獲"99國際名茶金獎。

「一夕輕雷落萬絲」,武陽春雨茶產於浙中南"中國有機茶之鄉"--武義縣。武義地處浙中南,境內峰巒疊嶂,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無霜期長,優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武陽春雨茶純天然、無污染的先天品質。其形似松針細雨,色澤嫩綠稍黃,滋味甘醇鮮爽,具有獨特的蘭花清香。

武陽春雨茶秉承千百年傳統制茶工藝,加之現代科技精心培育製作,更使"武陽春雨"茶品質卓爾不群。武陽春雨茶1994年開發成功以來,先後榮獲多項金獎。截止2009年,武義縣已擁有生產基地6萬餘畝,年產量1000噸,產值1.1億元,產品遠銷海外。

2)、產地簡介

武義縣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有機茶之鄉"。地處浙江省中部,是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區縣,到2009年,全縣有茶園面積近10萬畝,是全國重點產茶縣和浙江省"實施有機茶工程建設"的試點縣。優美的生態環境為發展有機茶生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大部分海拔是500-1500米的廣闊山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9座。全縣10萬畝茶園大多數分布在深山高山上,遠離城市,沒有大氣污染,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武義茶葉優良的品質。

3)、名茶特色

武陽春雨茶形似松針絲雨,色澤嫩綠稍黃,香氣清高幽遠,滋味甘醇鮮爽,具有獨特的蘭花清香。茶葉自然品質"色、香、味、形"獨特,在歷史上享有盛譽。

產自浙江武義俞源海拔千米的九龍山一帶,茶園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清新。細緊略捲曲、顯毫、勻整潔凈、翠綠鮮潤,湯色淺綠明亮,香高味濃,耐沖泡。

4)、產品功能

精神爽朗,提神解乏,消除疲勞。生津止渴,爽身醒目,解暑去煩的作用。

5)、適合人群 武陽春雨茶,除少部分對茶有過敏反應的人,正在服用某些對茶有禁忌的藥物的人,吃奶的嬰兒及婦女在生理期來臨時、懷孕期、孕婦臨產期、哺乳期不適合外,其它所有人群都適合常年飲用,更適合內熱體質的人,夏季飲用更佳。

5、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茶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古稱龍井茶,是西子湖畔一棵燦爛的明珠,它孕育於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間,凝西湖山水之精華,聚中華茶人之智慧,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於世,是中國名茶之 瑰寶。「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為之吟詠。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多次親臨西湖龍井茶區。1996年西湖茶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龍井茶之鄉」。西湖龍井茶是國家長期指定的特有禮品茶,更是杭州乃至中華民族巨大的無形資產。

1)、簡介

西湖龍井茶,因產於中國杭州西湖的龍井茶區而得名。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0多年歷史,明代列為上品,清順治列為貢品。清乾隆遊覽杭州西湖時,盛讚龍井茶,並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西湖龍井是綠茶,龍井茶屬於綠茶扁炒青的一種,扁炒青品質特點是形狀扁平光滑,因產地和製法不同,分為龍井、旗槍、大方三種。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質的優次分作1~8級。獅峰所產為最,以其色澤黃嫩,高香持久的特點被譽為「龍井之巔」;龍井村所產茶葉肥嫩,芽峰顯露,茶味較濃;梅家塢所產做工精細,色澤翠綠,形如金釘,扁平光滑,湯色碧綠,口味鮮爽。 西湖龍井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梅」五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品質為最佳。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2)、茶葉產地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西湖龍井 「龍井」一詞,既是茶名,又是茶樹種名,還是村名、井名和寺名,可謂「五龍合一」。龍井茶產地分布在杭州西湖西南龍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龍井茶」。

西湖龍井分一級產區和二級產區,一級產區包括傳統的「獅(峰)、龍(井)、雲(棲)、虎(跑)、梅(家塢)」五大核心產區,二級產區是除了一級產區外西湖區所產的龍井。西湖龍井中有兩個有名的品類「獅峰龍井」和「梅塢龍井。「獅峰龍井」產於龍井村、獅子峰、翁家山一帶,香氣高銳而持久,滋味鮮醇,色澤略黃,素稱「糙米色」。「梅塢龍井」產於雲棲、梅家塢一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澤翠綠。「高級「龍井茶」宜用85℃左右的開水進行沖泡,沖泡後芽葉一旗一槍,簇立杯中交錯相映,芽葉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

3)、採制過程(1)採摘

龍井茶優異的品質是精細的採制工藝所形成的。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西湖龍井茶的採摘相當講究。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採摘青葉,「清明」前三天採摘的稱「明前茶」。據說最早的時候「明前茶」的採摘必須由未婚女孩子來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雙唇採下,因為用手指掐下來的茶葉,其掐痕在製成茶葉後仍去不掉。現在雖然已改用手來採茶,但規矩還是不少,諸如:必須小心輕柔地摘下葉片,摘一片就要馬上放一片入茶籃等,據說葉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麼手的溫度就會令葉片由綠變紅。

明前茶,嫩芽初迸狀似蓮心,故稱「蓮心」。一個熟練的採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採摘嫩芽十二兩,一斤干茶有三萬六千顆嫩芽,故極為珍貴,稱得上珍品中的絕品。

而過了清明後採摘的茶葉就大不如「明前茶」那麼珍貴了,穀雨前採摘的二春茶稱「雨前茶」,量比較多,已有一葉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長,其形如槍,故又稱之為「旗槍」。

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葉兩瓣,兩葉一芽,形似雀舌,稱為雀舌;四春茶則在三春茶後一月開始採摘,這時茶已成片,並附帶有茶梗,稱之為「梗片」,在過去是供茶農的後代練技術用的。

西湖龍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級不同,加工技術也不盡相同,產品各有特色。特級西湖龍井茶全是採取手工炒制。鮮嫩的條芽,在八十度的溫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二兩,一個熟練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2)晾曬

西湖龍井在採摘後要竹篩上進行晾曬,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時間,這樣可以減少茶葉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達到炒制的要求,同時使新茶在炒制時不至於結團。然後再對晾好的新葉進行大致分類,根據葉子的品質檔次來決定下一步炒制的鍋溫、力道等條件。

(3)炒制

西湖龍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藝包括「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龍井茶炒制手法複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

整個炒茶過程分為青鍋、回潮、輝鍋三個階段:

青鍋:是在15分鐘內將茶葉初步成型為扁平,茶葉被炒至七八成干。

回潮:是將經過了青鍋步驟的茶葉起鍋攤平在竹篩中回潮,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時間。

輝鍋:是將回潮後的茶葉加入鍋中炒干,使水分小於5%,並且進一步定型。大約需要20分鐘。

輝鍋後的茶葉起鍋晾涼就是成品的西湖龍井了。

各個步驟地具體操作和時間由炒茶人根據自己經驗來決定,一個好的炒茶人需要在十來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炒茶技術,炒茶技術對西湖龍井成品的品質影響很大。傳統上,西湖龍井是由女人採茶,男人炒茶,但是現在也有很多女炒茶人。

4)、鑒別方法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鑒別西湖龍井有四大招數:

一、辮「色綠」

乍一看,本塘、沙鱉都色綠,但通體綠得逼人眼的,必是沙鱉。我區168平方公里的特級、高級新茶,尤其是「西湖龍井」極品的「獅峰龍井」,色澤恰恰是翠綠和龍井茶農謂之的「糙米色」相間,而且綠、黃兩色天然渾成,恰似水墨畫墨跡濃淡相洇。而沙鱉呢,仿冒手段已相當高,也綠中帶黃了,但這是火軍鍋時加大火候硬「悶」出來的,黃得死翹翹、糊糟糟,通體蒙一層陰黃若浮腫病臉色,乃至隱約炒焦痕迹;

二、聞「香郁」

書上說西湖龍井茶「香郁若蘭」——這比喻只對了一半,較之國蘭幽香,西湖龍井茶香味更濃,西湖鄉茶農直觀、形象地謂之「(油煎)蠶豆瓣香」,就是「蘭花豆」香。「龍井」本塘尤其是特、高級「獅峰龍井」,放杯中先別續水,蓋兒扣上先「悶」幾分鐘,揭蓋聞之,蘭花豆特有的香氣裊裊升起,而且其中又摻几絲蜂蜜的甜味兒,續水時那「香郁」尤是濃烈撲鼻。沙鱉也香,但清淡多了,而且新昌貨「栗子香」、蕭山貨隱約「土腥氣」、紹興等地的則雜七雜八香----均非蘭花豆香,沖泡時和續水二三次後最易露餡;

三、品「味醇」

首次沖泡從容飲至三分之一,再續水飲至一半----此其時也,十足外行也能立判真假,本塘的口感「香郁」而復「醇厚」,蘭花豆香里閃爍幾許蜜糖的甜絲絲感覺,而且味蕾有一種龍井茶農謂之「滑溜溜」的獨特質感,這質感類乎青島啤酒別於任何品牌,味蕾的份量、質感要「重」一些,同時那「醇厚」亦即滑溜溜感覺更其細膩,類乎麵粉之於芡粉。接下來,咽幾下口水「回味」,清雅甜味兒明明白白彌潤咽喉,七八分鐘後品啜之,甜味兒猶存焉,書上謂之「三口不忍漱」。沙鱉呢,一品味原形畢露,首先是香味兒明顯清淡,這感覺類乎張生記老鴨煲少放了鹽,蓋因獨缺本塘「味醇」獨有的香甜回味和醇厚質感也,同時顯明種種雜味兒:有的摻几絲若井水的威味兒,有的間雜土腥氣,不一而足,即使是跟本塘極易亂真的新昌、諸暨有幾處高山茶,淡淡甜味兒一律若蔗糖,蜜糖甜味兒無存;

四、觀「形美」

沙鱉精心仿冒,明前茶同樣形如蓮芯,沖泡則同樣若「雀舌」侯哺、「碗釘」直豎、「鷹爪」倒掛,奈之何?且點中沙鱉死穴:其精心仿製,每每是長短整齊劃一,炒碎的芯兒、片兒、末兒往往煞煞清爽。本塘呢,皇帝女兒不愁嫁之故、自產自銷之故,末道工序往往「粗放」些,往往長短參差,茶芯、茶片、茶末往往未扇盡。另外,一般來說,本塘往往外表「闊」一些,體壯豐腴焉,沙鱉則大多體「瘦」苗條狀,條桿兒很爽焉。

總而言之,概而言之,那四大招數,辯色是「基礎」,聞香屬「前提」,品味乃「關鍵」,至於觀形,除非高手,大可忽略不計。

6、金獎惠明茶

金獎惠明茶產於景寧畲族自治縣惠明山脈,產地雨量充沛,林木蔥蘢,雲霧瀰漫。惠明茶,自唐代開始種植,已有1200餘年歷史,南宋時期,惠明茶已成為貢品,以其優良品質,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我國眾多名茶中的一朵奇葩。

金獎惠明茶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證書和金質獎章,成為我國讚譽最高的飲品之一,其後在國家,省各級博覽會和名茶評比中,頻頻得獎。惠明茶主要特點是:條索緊秀似魚鉤,銀毫顯露,味濃耐泡,香似蘭花,葉底黃綠明亮。「惠明茶,南泉水」"所泡之茶』,一杯淡,二杯鮮,三杯甘醇,四杯韻猶存」, 味濃持久,回味鮮醇香甜。

1)、簡介

景寧惠明茶是浙江傳統名茶,古稱「白茶」。又稱景寧惠明,簡稱惠明茶。產於景寧畲族自治縣紅墾區赤木山的惠明村。茶園多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坡上,土質肥沃,雨量充沛,雲霧繚繞,茶樹生長環境得天獨厚。惠明茶外形細緊,稍捲曲,色綠潤,具有回味甜醇、濃而不苦、滋味鮮爽、耐於沖泡、香氣持久等特點,是名茶中的珍品。2)、傳說

傳說一

惠明茶是浙江畲族人民創製的名茶,產於景寧赤木山惠明寺周圍,歷史已很悠久。相傳,在唐大中年間,有一個畲族老翁,名叫雷太祖,帶著四個兒子,從廣東逃荒到達江西,途中遇到一個和尚,相處得十分親熱,一路同行到浙江。分手以後,雷太祖便在景寧的一個叫大赤坑的荒涼深山塢里搭起了茅棚,父子五人靠墾荒種地度日。後來豪強硬說雷太祖侵佔了他的土地,就把雷太祖父子趕下了山。雷太祖父子只得重過到處流浪的生活。事有湊巧,他們又在景寧鶴溪遇見了那個和尚,和尚非常同情雷太祖的遭遇,就把他們帶到自己的寺院里。原來這個和尚就是赤木山惠明寺的開山始祖。和尚囑咐雷氏父子在惠明寺周圍闢地種茶,這就是傳說中的惠明茶的由來。

傳說二

從前,赤木山有個寡婦藍二嬸,她一個人拉扯著三歲的女兒山明,靠種些山貨,砍點山柴度日。一天中午,藍二嬸正在山坡上拾柴,一抬頭忽然看見一個枯瘦的老和尚,靠在一棵松樹下,正有氣無力地掉著眼淚。藍二嬸急忙趕過去,問道:"老人家,您怎麼了?"連問了幾遍,老和尚卻只是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藍二嬸不由分說,吃力地把老和尚背回了家,又急忙打來山泉水給老和尚喝,說來也怪,老和尚喝了口水,就緩了過來。在藍二嬸的細心照料下,一天又一天,體力也漸漸恢復了。這老和尚呀,可喜歡藍二嬸的女兒山明了,每天帶著小山明在山林里摘野果,抓野兔,還給小山明講故事,山明玩得可開心了。老和尚還從身上的包袱里倒出些種籽,教小山明在屋前屋後種上,天天用山泉水澆。一天天地過去了,轉眼,春天到了,小山明種下的種子發芽、吐葉,長成了一棵小樹苗苗。老和尚教藍二嬸把嫩葉摘下,放在鍋里用火炒,再搓,再揉,再烘乾,收藏起來。第二天,山明起來想找老和尚玩,卻不見了老和尚。藍二嬸和山明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張字條,這才知道老和尚是不辭而別了。原來,老和尚是羅漢所變,羅漢見藍二嬸心地善良,又貧窮可憐,就特意給藍二嬸送來了這種茶葉,老和尚在字條上寫著,這茶叫"雲霧茶",煎茶喝,能醒腦、明目、清胃、潤肺、洗腸、通氣,可治病哩!不久,藍二嬸"雲霧茶"能治病的消息傳開啦,不少人來求茶。藍二嬸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後來,二嬸用女兒山明的名字給這茶取名為"惠明茶"。

傳說三

傳說從前有個景寧商人,坐船到南方去。在船上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和尚,商人樂善好施,便布施給老和尚許多銀兩布匹,老和尚無以回報,就取出身上的白茶及種子,送給商人,並告訴商人說:如家人突有急病時,可取一片,用水沏泡喝下。商人回到家裡,就把白茶收了起來,並未當真。過了一段日子,商人的老母急火攻心,突然雙目失明。請遍名醫也無法醫治,商人急得團團轉。後來,忽然想起老和尚送的白茶,就忙叫人沏了一杯,給老母奉上。奇特的是,老母喝了這茶,眼睛竟然好了。

商人見此茶如此神奇,大喜。取出和尚送的種子,命人精心培育,製成茶葉後,又加以宣傳和流通。因為喝了這茶眼睛會複名,所以商人給取名叫"會明茶",人們傳來傳去,成了"惠明茶",這就是惠明茶的傳說。3)、生長環境

惠明茶產區,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明人嚴用光在<惠明寺茶歌>中,對惠明寺附近風光作了生動的描述,詩曰:「古柏老松何足數,山中茶樹殊超倫,神僧種子忘年代,靈根妙蘊先天春。……滋雲蓄霧玉泉液,嫩芽初出含清真。寒食清明都過了,采焙穀雨趁芳辰。」惠明茶主要產於赤木山區,其中以惠明寺及附近為主要產地。惠明寺海拔630米,赤木山主峰海拔1500米,巒接雲霄。山上林木蔥蘢,雲山霧海,氣象變化萬千。每當春秋朝夕,站在山頂遠眺,但見山下茫茫煙霞,經久不散。這裡土壤以酸性沙質黃壤土和香灰土為主,土質肥沃,雨量充沛。由於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特殊,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本地茶樹群體品種的特點。茶農把這裡生長的茶樹,分為大葉茶、竹葉茶、多芽茶、白芽茶和白茶等種。大葉茶因葉片寬大而出名,是製作惠明茶的優良品種。其次是多芽茶,就是每個葉腋間的潛伏芽能同時迸發,如肥培管理適當,其芽梢可以同時齊發並長。此茶葉略呈圓形,葉質厚實隆起,持嫩性很強,也是加工惠明茶的良好原料。

茶園多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坡上,土質肥沃,雨量充沛,雲霧繚繞,茶樹生長環境得天獨厚。該縣位於浙南,甌江上游,屬山區及半山區,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氣溫17.6℃,年均降水量1868毫米,無霜期達268天。土壤以酸性砂質黃壤土及香灰土為主,土質而潤澤。山上林木蔥蘢,常年雲霧瀰漫。尤以惠明寺及際頭村兩地居赤木山山腰,海拔約六七百米,所產茶葉最佳。

4)、加工工藝

惠明茶的鮮葉標準以一芽二葉初展為主,採回後進行篩分,使芽葉大小、長短一致。加工工藝分為攤青、殺青、揉條、煇鍋4道工序。鮮葉稍經攤放,即行殺青。殺青在鍋中進行,鍋溫200℃左右,每鍋投葉量500克。殺青後期逐步降低鍋溫,在鍋中邊揉條,邊拋炒,當茶條初具彎曲時,改用滾炒與拋炒相結合的手法整形,此時鍋溫再度略升,以有利於茶香的形成和發展,最後再在鍋中煇干。

製作惠明茶所用鮮葉為芽頭肥大、葉張幼嫩、芽長於葉的一芽一葉。製作時先將芽葉於銅鍋中炒青,至適度時起鍋,攤涼並輕輕搓揉,然後用焙籠烘焙至八成以上干度,再入鍋整形翻炒至足干。成茶條索緊縮壯實,顆粒飽滿,色澤翠綠光潤,全芽披毫,茶味鮮爽甘醇,帶有蘭花香,湯色清澈明綠。

5)、營養價值

惠明茶一般年景含遊離氨基酸2.5-3.5%,高的年份達3.5-4.5%,甜鮮味遊離氨基酸佔總量75-90%,酸苦味佔總量10-25%,脂型兒茶比例高,沖泡後有蘭花香味,水果甜味,還有「一杯鮮,二杯濃,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韻猶存」的特點。

6)、社會評價

該茶生產始於唐代,因交通閉塞,知者甚鮮;清咸豐年間,始漸有名氣。

民國4年(1915),由惠明寺村畲族婦女雷陳女炒制的惠明茶,被送到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為慶祝巴拿馬運河開通而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因品質特優,被認定為茶中珍品,榮獲金質獎章和一等證書。惜在民國年間,一直處於農戶零星栽植、粗放製作狀態,僅為畲民兌換些許鹽布,沒有形成商品。

1982年被商業部列為全國名茶,行銷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城市。民國後期,茶園荒蕪,製作技藝失傳。新中國建立後,於1979年恢復生產。1982、1986年被評為全國名茶,是名茶中的珍品。

7、松陽銀猴

松陽銀猴產於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浙南山區,銀猴山蘭,銀猴龍劍,銀猴白茶,銀猴香茶等名茶系列品質優異,飲之心曠神怡。回味無窮,被譽為「茶中瑰寶」,在國內茶事大賽中多次獲獎,2002年獲綠色食品認證,2003年獲浙江省名牌產品。

1)、簡介

浙江松陽產茶歷史悠久。宋代蘇東坡詩道:"天台乳花世不見,玉川風液今何有。"明代占雨曾以"春色漫懷金谷酒,清風雨液玉川茶"的妙句描繪當時松陽茶葉的品質。據《松陽縣誌》記載:1929年在西湖博覽會上,松陽茶葉榮獲一等獎。如今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下,松陽名茶相繼誕生,松陽銀猴以別具一格的品質風格,奪得松陽名茶之魁,經省多次名茶評比,正式定為浙江省名茶,並獲得名茶合格證書。

松陽銀猴採制技術精巧,品質優異。在國內國際茶事大賽中多次獲獎,2002年獲綠色食品認證,2003年獲浙江省名牌產品。目前已建成以銀猴茶為主的生態茶基地4700公頃,無性系良種率達85%。松陽銀猴系列名茶遠銷德國,暢銷杭州、上海、江蘇、安徽、山東、北京等20多個省市。

2)、產地

松陽銀猴產於松陽縣甌江上游古市區半古月"謝猴山"一帶,產地境內卯山、萬壽山、馬鞍山、箬寮觀,群山環抱,峰嶺逶迤,雲霧縹渺,溪流縱橫交錯,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7.7℃,無霜期達240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511毫米,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茂木蒼翠,山下溪流縱橫,甌江蜿蜒其間,生態環境優越,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形成銀猴茶品質提供了先天條件。

3)、採茶技術

銀猴茶採制技術精巧。開採早,採得嫩,揀得凈是銀猴茶的採摘特點。清明前開採,穀雨時結束,採摘標準:特級茶為一芽一葉初展;1~2級茶為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通常,炒制一公斤特級銀猴茶,需采7萬個左右的芽葉。採回的芽葉應剔除雜物,保持芽葉完整、均勻一致。鮮葉進廠後經6~7小時的鮮葉攤放,方可炒制。

4)、制茶技術

炒制工藝主要分頭青、揉捻、二青、三青、乾燥等五道工序。炒制特點是:高溫殺青,揉炒結合,慢速輕炒,邊炒邊整,烘焙足干。

(1)頭青

頭青即殺青:在鍋徑69厘米的斜鍋或遠紅外電炒鍋內進行。當鍋溫達150℃左右,投入攤青葉400~600克,以拋炒為主,結合悶炒,做到拋得開,帶得輕,撈得凈。達到蒸發水分,鈍化酶活性,殺勻殺透、清香顯露的目的。歷時7分鐘左右。

(2)揉捻

揉捻:經攤涼後的殺青葉進行手工輕捻,揉至茶汁稍溢,成條率達95%以上為宜。揉時2~4分鐘。

(3)二青

二青:是造形的關鍵工序。當鍋溫100~90℃,投入揉捻葉,開始採用揉捻手法,使條索進一步緊結,並散發一部分水分,然後降低鍋溫至70℃左右,進入造形過程,整個造形過程採用抖、抓、搓、撈四種手法,邊炒邊做形,塑造條索緊結略彎的外形,歷時15分鐘左右,起鍋攤涼。

(4)三青

三青:三青是定形和提毫工序。通過慢速翻動輕炒,在固定形狀的基礎上,使其條索繼續緊結彎曲,白毫顯露,炒至八成干,起鍋攤涼。三青鍋溫80~60℃。歷時15~20分鐘。

(5)乾燥

乾燥:分初烘和足烘二個過程,初烘烘溫75℃左右,烘至九成干,起烘攤涼15~20分鐘,使水分分布均勻再行足烘,足烘烘溫65~50℃,烘至香氣透發,手捻即碎,含水量8%以下,起烘攤涼裝箱。

5)、特點

成品條索粗壯弓彎似猴,滿披銀毫,色澤光潤;香高持久,滋味鮮醇爽口,湯色清澈嫩綠;葉底嫩綠成朵,勻齊明亮。1986年被評為浙江省優勝名茶之一。

8、望海茶

望海茶1980年開始創製,1984年獲浙江省級名茶證書,為寧波市最早的省級名茶,產於寧波市唯一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園—寧海縣城。望海茶外形細嫩挺秀,翠綠顯亮,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嫩綠明亮,尤以干茶色澤翠綠,湯色清綠,葉底嫩綠的「三綠」特色而獨樹一幟。望海茶創製以來,獲得各種獎勵近40項,先後被認定為浙江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浙江農業博覽會金獎。

1)、簡介

寧海產茶歷史悠久,在宋代陳耆卿所著的《嘉定赤城志》中即有所記載:"寧海禪院十一有二,寶嚴院在縣北九十二里,舊名茶山,寶元中建,相傳開山初有一白衣道者植茶,本于山中,故今所產特盛,治平中,僧宗辯攜之入都獻蔡端明襄,蔡謂其品在日鑄之上"。文中提到的蔡襄是宋朝大學士,當時的著名茶葉鑒定專家,著有《茶錄》。宋代的寧海茶品質從這段文字中可見一斑。今天的寧海茶人繼承其悠久的歷史淵源和優秀品質,於1980年創製望海茶,1984年望海茶獲省級名茶稱號,此後屢獲殊榮。1995年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8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優質農產品銀獎,1999年5月望海茶被確定為"99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指定用茶、寧波市旅遊推薦用品,同年12月份被認定為寧波市首批農業名牌產品。

2)、生長環境

望海茶茶園多分布於海拔900多米的高山上,四季雲霧繚繞,空氣溫和濕潤,土壤肥沃,生態環境特別適合茶樹生長。受雲霧之滋潤,集天地之精華,望海茶外形細嫩挺秀,色澤翠綠顯毫,香高持久,滋味鮮爽,飲後有甜香回味,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成朵。尤以其干茶色澤翠綠,湯色清綠,葉底嫩綠在眾多名茶中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高山雲霧茶之獨特風格。

3)、產區分布

望海茶是浙江的獨特產品。外形渾圓緊結,色澤綠潤、身骨重實,活象一粒粒墨綠色的珍珠,用沸水沖泡時,粒粒珠茶釋放展開,別有趣味。沖後的茶湯香高味濃,經久耐泡,出口歐洲和非洲不少國家,有穩定的市場,深受各國消費者的信賴。其產區包括浙江的紹興、諸暨、嵊州、新昌、蕭山、上虞、餘姚、天台、鄞縣、奉化、東陽等縣。整個產區為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環抱,境內山嶺盤結、峰巒起伏,溪流縱橫,氣候溫和,青山綠水,風景名勝眾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浙江省茶葉的主產區。平水是浙江紹興東南的一個著名集鎮,歷史上很早就是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各縣所產珠茶,過去多集中在平水進行精製加工、轉運出口。因此,浙江所產的珠茶在國際貿易中逐漸以「平水珠茶」稱著。

9、綠劍茶

綠劍茶原料采自無污染的生態茶園,採用手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法,按無公害或有機茶標準生產,成品茶形如綠色寶劍,尖挺有力,色澤嫩綠,湯色清澈明亮,沖泡時芽頭聳立,猶如綠劍群聚,栩栩如生,賞之心曠神怡,品之回味無窮,產品榮獲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標等榮譽,通過IS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國家有機茶,國家無公害茶,浙江綠色農產品認證。

1)、簡介

綠劍茶,是西施故里諸暨市新創製的一種名茶。其品質特徵是:形若綠色寶劍,色澤嫩綠,滋味清醇,香氣清高,湯色清澈,葉底全芽嫩綠明亮。沖泡時芽頭筆立,猶如綠劍群聚,栩栩如生。細細品賞,杯中的綠劍茶猶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飲上一口,頓覺心曠神怡,回味深長。

綠劍茶,主產於諸暨市西部的龍門山脈和東南部的東白山麓。龍門山、東白山主峰均高1000多米,四周峰巒起伏連綿,雲深林密,終年白雲繚繞,漫射光多,清澈明凈的山澗流水終年不斷。土壤由凝灰岩、流紋岩、花崗岩等發育而成,質地以粘質壤土為主;土質肥沃。結構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茶區就分布在這優越自然環境中。產區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年平均溫度16.5℃,全年無期230天。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為綠劍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奠定了基礎。

80年代,諸暨市恢複名優茶生產,並得到迅速發展,所產名優茶多次在國內的多種名茶評比活動中獲獎。1994年,諸暨市在總結名優茶生產經驗的基礎上,經過一系列創新,開發綠劍茶取得成功,創製出一種集觀賞與飲用為一體的高檔名茶。開發生產以來,綠劍茶以優良的品質,贏得了茶葉界人士的讚許。

製作綠劍茶的茶樹品種以上葉種為主,一般在3月下旬開採,採摘標準為尚未展開的壯實芽頭,要求芽頭肥壯勻齊,色澤嫩綠,不採病蟲芽、紫芽、凍傷芽,不帶魚葉,且芽頭完整,新鮮潔凈。採下的茶芽,及時薄攤在潔凈的竹匾或竹簾上。綠劍茶的製作以手工與機械相結合,全程分殺青、烘二青、復炒、輝乾等四道工序。

綠劍茶自開發生產以來,銷路良好,所以發展迅速,生產面積開始時僅100畝,產量51公斤。經過幾年的努力,綠劍茶已成為諸暨市主要名優茶名種,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厚愛,產區農民通過生產綠劍茶走上了致富道路,綠劍茶生產為山區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綠劍茶因其獨特的風味,形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風韻,其產地又與五泄風景區毗鄰。五泄風景區已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以瀑奇、峰秀、寺古、景幽而揚名省內外,五泄風景區的自然風光,為綠劍茶增添了豐富的茶文化內涵。綠劍茶是茶葉大觀園裡的奇葩,它構塑了諸暨人民的坦然風範。當人們來到西施故里,坐在五泄風景區幽雅、古樸的竹樓里,與親朋好友圍坐一桌,輕鬆地侃天說地時,沏上一杯綠劍名茶,觀賞杯中輕霧縹緲,朵朵茶芽亭亭玉立,在氤氳的茶香氛圍里,讓人釋躁平矜,怡然悅性,感受到身心的寧靜和安適。諸暨市政府已把綠劍茶選作代表諸暨市的禮品茶。同時,綠劍茶的市場覆蓋面不斷擴大,產品遠銷小海、北京、山東、廣東、江蘇、寧夏等省市。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國家有機茶、國家無公害茶、浙江綠色農產品認證,產品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和歐亞美20多個國家與地區。2)、分級

特級 壯實芽頭、幼嫩肥壯勻齊、不帶魚葉、茶蒂、紫芽、茶果、凍傷芽等

一級 全芽頭、芽頭完整、較勻齊、不帶魚葉、茶蒂、紫芽、病蟲斑點

二級 全芽頭、略瘦、稍帶單葉,不帶紫芽及病蟲斑點

a.採摘時期

茶樹蓬面每平方米達到10~15個標準芽可采時為開採適期。

b.採摘方法

鮮葉應分批按標準采。

採用提手採摘,嚴禁掐、抓等不正確手法。

鮮葉的盛裝、運輸、貯存

鮮葉採摘和運輸,必須用清潔,透氣性好的籃,簍進行盛裝,不得緊壓,不得用布袋,塑料袋等軟包裝材料。

運輸工具必須清潔衛生、運輸時避免日晒雨淋,不得與有異味、有毒的物品混裝。

鮮葉盛裝、運輸、貯存中,應輕放、輕翻、防壓,以減少機械損傷。

鮮葉採摘後應及時驗收,攤放,防止鮮葉發熱變紅。

抓:大拇指分開,其餘四指併攏,稍彎曲,用以抓緊茶條。

扣:手勢與抓相似,但用力較大,用腕力將茶葉扣緊。

抖:五指分開,動作輕、慢,將手中茶葉均勻地抖散,落入鍋中。

3)、加工

綠劍茶產於與國家級森林公園--諸暨五泄風景區毗鄰的龍門山脈和東白山麓,該地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終年雲霧繚繞。優越的自然環境為優良茶葉品質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加之茶園科學管理,不噴施化學農藥,重施有機肥,產品無污染。綠劍茶形若綠色寶劍,色澤嫩綠,湯色清澈,滋味清醇,香氣清高,葉底全芽嫩綠明亮,沖泡時芽頭豎立,猶如綠劍群聚,栩栩如生。該茶於1994年開發生產,1996年獲紹興市名茶評比質量總分第1名,1998年獲浙江省首批優質農產品獎,1999年獲諸暨市名牌產品稱號,為浙江省一類名茶,"99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推薦產品,2000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指定用茶。1999年5月,在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抽檢中也獲得很高評價。

1.採摘製作綠劍茶用小葉種鮮葉,3月下旬開採,採摘標準為尚未展葉的壯實芽頭。要求芽頭完整、肥壯、勻齊,色澤嫩綠。不採病蟲芽、紫芽、凍傷芽,不帶魚葉。採回的茶芽要及時薄攤在潔凈的竹匾或竹簾上,室內要乾淨、涼爽、通風,攤放時間為4~6小時。至芽頭自然萎軟、光澤漸失轉暗、清香微露時付制。

2.殺青殺青在多功能名茶炒制機中進行。槽溫達130~140C時投葉,投葉量為100~150g。殺青溫度要先高後低,時間為4~5分鐘,至手捏茶不粘、茶香顯露時起槽攤涼。

3.烘二青二青用烘籠烘焙,籠溫70C左右,掌握恆溫、薄攤、中間要勤翻動。烘至茶不粘手並有刺手感時起籠攤涼。歷時6~8分鐘。

4.復炒復炒在名茶炒制機中進行,槽溫80℃左右,投葉量100g左右,炒至茶條緊直,有八成半干時起槽攤涼,一般需6~7分鐘。

5.輝干用手工輝干,鍋溫60~70C,投葉量為250g左右,輝時要緊緊抓扣,以保持芽蕊豎直、色澤綠翠,至手捏茶成粉末,含水量達5%~6%時起鍋攤涼。

綠劍茶外形和風味獨特,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產品遠銷山東、廣東、江蘇、寧夏、上海、北京等省市,市場覆蓋面不斷擴大。從1994~1999年,該茶的生產基地從100畝擴大到近2萬畝,年產量從51kg增加到200t,產值從8000元增加到4800萬元,現已成為諸暨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綠劍茶的開發為諸暨的效益農業,為山區農民的致富作出了貢獻。

4)、鑒別

按感官評定綠劍茶品質高低分為三個級:特級、一級、二級。

感官品質;

特級:挺秀微扁,勻齊綠潤嫩綠明亮

一級:緊直微扁,綠潤綠明亮

二級:緊直微扁,尚綠潤綠尚亮

特級嫩香鮮爽全芽肥厚勻齊,嫩綠明亮

一級清香清爽全芽尚勻,綠明亮

二級尚清香尚清爽嫩尚勻顯芽,綠尚亮

10、徑山茶

徑山茶文化底蘊厚 。唐代陸羽曾隱居山徑東麓著(茶經),宋時徑山盛行「茶宴」,後傳至日本,逐步發展成日本「茶道」,故徑山又有「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之美譽,徑山茶自唐宋以來歷以「崇尚自然,追求綠翠,講究真色,真香,真味」著稱,現為浙江省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這個原產地證明商標,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

1)、簡介

徑山茶在唐宋時期已經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禪師曾經在徑山寺研究佛學,後來把茶籽帶回日本,是當今很多日本茶葉的茶種。

徑山茶廣泛種植在長樂鎮徑山村,徑山海拔1000米,山嶺高聳,神木參天,共有?霄峰、大人峰、鵬博峰、晏坐峰和御愛峰五大峰。種植土壤肥沃,氣候潮濕,有絕佳的種植環境。

鮮葉在「穀雨」前後採摘,以一芽一、二葉為標準。經過攤放–殺青–攤涼–輕楺–解塊一初烘、攤涼–低溫烘乾等程序加工製成。

茶葉的外形緊細,毫毛顯露,色澤翠綠﹔茶湯呈鮮明綠色,口感清醇回甘。2)、傳說

蘇軾游徑山的傳說 宋時,佛教興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禪,參禪悟道,成為一種風尚。茶與禪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居"五山十剎"之冠的徑山,更是茶以禪名,禪助茶興。每年春季,徑山要舉行茶宴,由法師親自主持,然後獻茶於僧客,一時間,進山品茗論道者日眾。

當時大文豪蘇東坡久慕徑山大名,一日來游徑山寺。方丈見其衣著平常,以為只是尋常香客,不以為然。只淡淡說:"坐。"又轉身對小和尚喊:"茶。"小和尚於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後,方丈感覺來人談吐不俗,氣度非凡,便改口"請坐",並喊小和尚"敬茶"。經過一番深談,方丈得知來者乃大詩人蘇東坡時,情不自禁地說:"請上坐。"接著又喊小和尚"敬香茶",並研墨鋪紙以求墨寶。東坡先生一思忖,提筆寫了副對聯。上聯是"坐,請坐,請上坐";下聯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罷,滿臉通紅,羞愧難當。

3)、形態特徵

茶葉外形細嫩有毫,色澤綠翠,香氣清馥,湯色嫩綠瑩亮,滋味嫩鮮。據<續餘杭縣誌>記載:產茶之地,有徑山四壁塢及里塢,出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徑山寺僧采穀雨茗,用小缶貯之以饋人,開山祖欽師曾植茶樹數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鮮芳特異,即今徑山茶是也。

4)、工藝特點

屬烘青綠茶,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通常製作1公斤特級或一級徑山茶需采6.2萬個左右鮮芽葉。以手工炒制,小鍋殺青,扇風攤涼,輕揉解塊,初烘攤涼,文火烘乾等幾道工序。

5)、茶葉歷史

徑山產茶歷史悠久,始栽於唐,聞名於宋。南宋時,日本佛教高僧聖一禪師、大禪師(即南浦·昭明)渡洋來中國,在徑山寺研究佛學。歸國時帶去徑山茶籽和飲茶器皿,並把碾茶法傳入日本。1979年徑山香茗被浙江省列為省名茶之一;1985年被農牧漁業部評為全國名茶,獲優質產品金杯獎。新中國成立後,1979年恢復生產。1985年被評為全國名茶,1988年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徑山茶是日本茶道文化發祥地。徑山茶年產量約2500多公斤,已銷售國內外,深受歡迎,是極有發展前途的名茶。

6)、茶史追溯

徑山產茶歷史悠久,始栽於唐,聞名於宋。宋朝的翰林學士葉清臣在他的《文集》中說:"錢塘、徑山產茶質優異"。清代《餘杭縣誌》載:"徑山寺僧采穀雨茗,用小缶貯之以饋人,開山祖法欽師曾植茶樹數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鮮芳特異,即今徑山茶是也";又據《續餘杭縣誌》記載:"產茶之地,有徑山四壁塢及裹山塢出產者多佳,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 南宋時,日本佛教高僧聖一禪師、大應禪師(即南浦紹明)渡洋來中國,在徑山寺研究佛學。歸國時帶去徑山茶籽和飲茶器皿,並把"抹茶"法及茶宴禮儀傳入日本。

新中國成立後,有關部門重新研製徑山茶並獲得成功。1979年徑山茶在浙江全省名茶評比中榮獲第一名,1985年被評為全國名茶,1988年榮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1991年獲"中國文化名茶"稱號。

7)、名茶鑒賞

徑山優美的生態環境決定了徑山茶的優秀品質。徑山茶外形細嫩緊結顯毫,色澤綠翠 ,內質有獨特的板栗香且香氣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爽口,湯色嫩綠明亮,葉底嫩勻成朵。徑山茶的製作工藝要點為:鮮葉攤放、小鍋殺青、微型揉捻、竹籠烘焙,密封貯藏。

8)、歷史底蘊 徑山產茶歷史悠久,始栽於唐,聞名於宋,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的茶道色彩,賦予了她無窮的品味。 ◎名山、名寺育名茶。徑山是天目山的東北峰,被堆珠、大人、鵬摶、宴座、朝陽、凌霄、御愛七峰環抱,在宋代時被譽為江南五山十剎之首,有「江南第一山」之美譽。徑山茶與山齊名,據記載在距今1250多年的唐代便開始植栽茶樹,比「西湖龍井」要早好幾個朝代。歷代文人墨客如葉清臣、吳自牧、歐陽修、田汝成、谷應泰等對徑山茶的獨特品質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名人、名泉襯名茶。徑山是茶聖陸羽著經之地,據<新唐書·隱逸傳>記載茶聖陸羽曾在徑山隱居,並在徑山植茶、制茶、研茶著下傳世著名<茶經>,而其用來烹茶品名次的「陸羽泉」則仍然為世間了無限的傳奇,這些都為徑山茶增添了人文內涵。

◎茶宴、茶道展名茶。徑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據史料記載,日本至今流行的「茶道」源於宋代徑山寺內盛行的「茶宴」,由當時赴徑山拜師的聖一國師圓爾辨圓傳入日本,從而形成了茶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徑山採茶歌》 清金虞

天子未嘗陽羨茶,百卉不敢先開花。

不如雙徑回清絕,天然味色留煙霞。

石泉松籟春無那,驚雷夜展靈芽破。

峰迴寺掩路丫叉,恰喜茶歌相應和。

半陰半晴穀雨時,一旗一槍無幾株。

氤氳香淺露光澀,頗覺深山春到遲。

紫黃落腳空名重,白絹斜封充錫貢。

拼向幽岩覓翠叢,年年小摘攜筠籠。

三、相關信息

為全面客觀反映該省茶葉優勢品牌,深入推進「浙江綠茶」品牌建設,浙江省農業廳決定開展第二屆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並授予杭州西湖龍井茶特別榮譽。

茶葉是浙江省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培育名優茶是發展壯大茶產業的重要手段。2004年評選產生的首屆浙江省十大名茶,對推進茶葉品牌整合,做強做大浙江綠茶產業產生了重要作用,在全社會產生了良好影響。經過近五年的發展,浙江省茶葉產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茶產業內部發展格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批地方名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據悉,第二屆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由浙江省農業廳主辦,省茶葉產業協會、省茶葉研究院、省茶文化研究會協會。日前,評選工作已正式啟動,根據評選方案(浙農專發[2009]30號文件)的時間安排,第二屆浙江省十大名茶將於2009年6月30日前產生。


推薦閱讀:

仿瓷碗也有假冒的 浙江老年報
國產片票房為何未達預期     浙江日報
女兒紅,花雕,敲蝦餛飩
浙江有多少種方言,那麼多方言的浙江為何還能組成一個省?
最近網路上又說要改蕭山機場名字,引起了蕭山人和杭州人在網路上的不少爭端。大家怎麼看?

TAG: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