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東時間:東北話被捧 閩南語被笑為哪般?

點擊收聽許子東:各位,我們今天來討論一個問題。據說目前每十天就有一種方言在消失,那麼我們中國人到底要不要、該不該、能不能保護我們各地的方言?前些日子看到一個新聞,汪涵拿出了465萬做一個方言調查計劃。這個計劃要用5-10年組織10支調查隊去53個調查地搜集研究。非常有趣,汪涵懂很多方言,他的父親是蘇州人,所以他對蘇州話情有獨鍾,尤其是喜歡彈詞開篇,就是評彈。我們知道崑曲已經被列入了保護計劃,可是評彈現在卻在社會上被全球化的文化工業搞得非常邊緣化。我還記得小時候去看彈詞開篇,實在非常精彩。一男一女坐在那裡,手拿兩把琴,一會兒扮演敘述者,一會兒扮演各種各樣的人物。說實在話,你要研究文學、講究敘述,彈詞是極有價值的。我自己其實也挺喜歡聽蘇州話的,吳儂軟語。有話說,你寧可跟蘇州人吵架也不要跟寧波人客氣,蘇州人說「我要打你一個耳光(蘇州方言)」,聽上去也很舒服。寧波人「要請你吃飯(寧波方言)」,客氣的話真是跟吵架一樣。我近日在網上看到有一個帖子,說流傳於中國有十種難懂的方言,倒數第十種是天津話後來是山東、四川、長沙、陝西然後是滬語,再後蘇州,最後三種是閩南、粵語跟溫州。其實這都不準確。據我所知,在浙江,我的家鄉天台下面一點的黃岩,每一個縣的方言都不一樣。最簡單最靠譜的歸納還是魯迅說的:中國話分五種,北方話是一種,吳越是第二種,兩滬川貴第三種,第四種福建話,第五種廣東話。回顧中國歷史,我們都說中國之所以兩千年文化不散,主要就是因為「書同文」,科舉統一了中國。其實這話只說出了一半,中國兩千年來文字是全國統一的,可是語言從來都是各說各話。每一個地方人們為官做生意要去講官話,但是所有的人也都是講自己母語的。在我看來,文字的統一與各自說自己的母語,這是中國文化的兩大法寶,我們不能只看到一個。今天全國各地有很多中文系,有些中文系不好好研究文學,到處都在辦什麼主持人專業。主持人專業學什麼呢?搞各種各樣的秀。在我看來政府應該撥款,教育部應該建議每個地方的中文系必須研究當地的方言,研究當地方言的歷史變化,要用各種形式把當地最典型的方言通過音頻把它記錄下來,要不然將來典型的方言大家都不會說了。還有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是方言能不能入文,文即文學的國語、國語的文學。張愛玲為什麼要翻譯《海上花列傳》?《海上花列傳》就是在把蘇州話翻譯成普通話。說實在的,方言也不是完全平等。我們看到,春晚上的東北話就被優待,而福建話「化肥化肥(方言音譯)」卻被嘲笑。其實廣東話、上海話長期以來在春晚里擔任了反面角色,我不知道後面有沒有什麼無意識的政治因素。也有人統計過,春晚的收視率由北向南逐步遞減。回到一百年前北伐的時候,差一票粵語就成了國語。英文有句說法,什麼叫Language?Language就是由警察保護的方言,就是由政權認可的一種方言。為什麼廣州電視台出現一點從粵語到普通話的轉變就有那麼多人要抗議?說實在話,粵語的促進工作幹得還算不錯,它有粵語歌曲還有一些電影的支撐。我最感慨的是滬語的困境,上海現在一方面是外來人口很多,另一方面所有正式的媒體全部都是講普通話,滬語就被壓縮到非常低俗的滑稽戲的層面。年輕的一代人,連第一人稱的「我」都不會發音,真是無話可說。說回大道理,我們都知道祖國是母親,可是希望大家不要忘卻我們的母語。在這個意義上我支持汪涵的計劃,今天就到這裡,各位不要忘卻我們的母語。節目介紹:

許子東 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鏘鏘三人行》嘉賓《子東時間》,搜狐文化重磅推出的原創音頻節目。大學教授、著名媒體人許子東先生以獨特角度麻辣點評熱點文化事件。「書生觀點」,有趣有料。歡迎每周二、四12:00收聽、互動。
推薦閱讀:

十二時辰時間對照表
失戀傷心的句子:若愛,時間和距離,都不會是阻礙
時間,就是時間
把握好圍絕經期的「時間窗」
切記:太極拳慢不是功夫,推手不是實戰!站樁時間長只會浪費你時間 [一點資訊]

TAG:東北 | 閩南 | 時間 | 閩南語 | 東北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