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藏家專場藏品不能盲目盡信

清 紅珊瑚提籃觀音

清 藍釉描金雙龍戲珠賞瓶

  業內人士稱廣東藏家已成為頂尖拍品的有力競爭者  書畫收藏者羅先生沖著同一藏家收藏的噱頭所買到的書畫竟然是假的。「原來,即使書畫是同一上款也不能盡信。」羅先生說,面對同一藏家專題和專場還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看看拍賣機構可不可信,了解藏家的背景和口碑,並對有興趣的拍品進行多方的了解和考證。

  文、圖:記者林琳

  從去年開始,廣東拍賣市場上的藏家專場或專題層出不窮,一些以前只為行內人熟知的藏家也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如去年的補缺樓專場拍賣就成為城中的拍賣盛事。「推出廣東本土的藏家專場也是重翻歷史,讓大家了解廣東收藏圈的過程。」華藝國際瓷器部負責人王力認為,一個個私人藏家,一段段舊事,引出一個時代的收藏歷史,是重新梳理廣東近現代收藏史的方式。

  對於收藏者來說,藏家專題、專場是「站在巨人肩膀」的收藏方式,一個是藏品出處清晰,有利於保存和未來的流傳,另外一個是經過收藏家的把關和挑選,藏品有一定的品位和檔次,既可以充實和提高自己的收藏,又可以作為未來收藏的參考和指導。據了解,去年廣東多場藏家專場吸引了全國的買家,不少藏家為了一兩件拍品而特地從北京、上海趕到拍賣現場。

  不過,陳老闆認為,收藏者要客觀對待藏家專場,既要從前人的收藏中獲得經驗,也要清醒、理性地對待藏品,不能盲目盡信,而是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真偽、好壞的判斷。他的一個客戶剛進入拍賣市場時專挑藏家專題、專場入手,認為萬無一失,沒想到還是中了招,買到了好幾件贗品。原來,這個客戶對拍賣市場幾乎沒有什麼了解,只是看到有拍賣信息就盲目前去,不知道有的「野雞拍賣行」設局騙剛入門的買家,捧一些名頭看起來很響的「收藏家」。這些新入行的人為大名頭所騙,不分好壞地掏腰包。而事實上,這些「收藏家」在行內已是盡人皆知的「忽悠」。另一種情況是雖然藏家是真,但收藏過程中難免看走眼,留下一些有爭議的藏品。如果拍賣行專業水平高、夠謹慎和負責任,就會嚴格把關,盡量剔除這些有爭議的藏品。而如果拍賣行水平不高或者「睜隻眼閉隻眼」,那麼也有可能出現「漏網之魚」。

  鏈接

  廣東近十年鮮有新的收藏大家浮出水面

  趙先生任職於北京某拍賣行的古董部門,近日到廣東徵集的時候參觀了幾個地方的私人藏館,驚訝地發現不少曾在香港、北京大拍中露面的頂級拍品。趙先生告訴記者,「這些拍品當時成交都曾經掀起波瀾,但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去處,沒想到竟然在這裡見到。」儘管向他展示了這些藏品,藏家們無一例外強調「只能看,不能拍照」,趙先生也自覺地不願意透露具體是哪些拍品。

  他告訴記者,廣東的藏家給外人的印象都是非常低調,不做宣傳。「其實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或者北京幾個大行的熟客里,就不乏我們廣東的藏家。」華藝國際瓷器部負責人王力說,廣州、深圳、中山、東莞、順德都是這種「卧虎藏龍」之地。  事實上,在清代以及上世紀初,廣東都曾經出現過全國知名的大藏家,然而近十年來卻極少聽聞有新的收藏大家露出水面。趙先生說,在拍賣行情好時,廣東藏家不會追高,而行情不好時,也不會縮手,入藏後很少炒作,都是默默地將藏品作為「壓箱寶」。王力對此「叫苦」道:「在古董圈子可以發現,好東西只要入了廣東藏家的手就如同"泥牛入海",三五年內不可能再徵集到了。」


推薦閱讀:

台北故宮藏品
會玩兒不會養?給崖柏藏品一個好歸宿
大都會的中國藏品:展現西方了解中國的過程
巴西挖出700斤翡翠,估價20億,這是真的嗎?
康熙面前紅人高士奇對待藏品為何如此矛盾

TAG: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