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滴滴一下,無法出發,這鍋誰背好?

滴滴又被罵了,這次是因為用戶打不到車問題。近期,一篇《致滴滴,一個讓我出行更不美好的互聯網平台》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各大平台如微博、知乎的用戶也都隨之不斷抱怨,基本都指向了一個情況:滴滴,讓打車越來越難。大家都在抱怨什麼?愛范兒梳理了一下用戶的抱怨內容,主要涉及到這些問題:

  • 不用滴滴,很難通過揚招叫到車;

  • 等待接單的時間越來越長;

  • 不加價很難叫到車,但動態調價後,快車、專車的價格比以前高出不少。

  • 人們把「打車難」問題歸咎於網約車平台,有的人認為是滴滴的產品邏輯導致司機挑單加價;有的人則表示,沒有了對手 Uber 的制約,網約車市場被滴滴壟斷;也有的人說,每個人都在為網約車新政買單。資料顯示,滴滴擁有 87% 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 99% 以上的網約計程車市場份額。一家獨大的滴滴,人們對它的期待和要求也越來越高,罵聲與不滿也不斷增加。打車難,打車貴,到底是誰的鍋?打車難、打車貴,和不少經濟現象相同,這是供需不平衡所致。不止是滴滴,臨近春節,外賣平台也出現了配送人員不足的現象。回鄉潮讓滴滴平台的外地司機數量下降,供應不足。知乎上,滴滴高級產品總監羅文回應了這個問題,他從運營數據分析稱,因為運力下降同時用車需求高,導致了「打車難」。

    春運開始後,北京在線的司機數量,或者說運力一直在往下走,與 1 月 10 日之前相比下降了近 25%。而訂單需求卻一直在往上走,且增加的幅度很大, 有 30%。春運返鄉的外來人口增多,滴滴平台司機減少而用車需求高,供需不足導致打車難,這看上去「沒毛病」。但僅從春運角度來看,問題就被簡單化了。

    圖自:大公網各地網約車新政司機的要求明顯變高。此前,愛范兒(微信號:ifant)在《2016 年度公司:滴滴出行》一文里分析了網約車新政對滴滴的影響。以上海「滬人滬籍」的新規為例,目前從事網約車的車輛符合新軸距要求的車輛,不足 1/5。已註冊的滴滴 41 萬餘司機中,卻僅有不到 1 萬名司機有上海本地戶籍。車輛和身份不符合要求,意味著這些司機不能合法地從事網約車工作。春運是外來人口返鄉的高潮,回去後,他們還回來嗎?如果司機流失量不斷增大,意味著春運打車難也只是開始。而針對等待接單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加價很難叫到車的用車問題,Uber 中國前員工談婧給出的答案是產品邏輯問題。

    在打車的時候,滴滴界面會默認在加價的選項上,而且用戶可以選擇加不同的價格,如果一次加價沒被接單,還可以調整加價。由此帶來的後果是,司機會傾向於不接不加價的訂單,而乘客需要反覆加價才能叫到車,由此,雙方都浪費了時間,用戶花了更多的錢,而規則制定者有了更多牟利的空間。一旦供給雙方出現矛盾,平台的調控就顯得十分重要。保證用戶用到車、和用車價格有高低的情況同時出現,要先滿足哪一條件?滴滴的做法是,在保證用車調度同時也通過價格高低給了司機篩選用戶的條件。而打車貴的問題不是近期才出現。自滴滴與優步中國合併後,早有不少用戶都反應了這一現象,最直接的表現便是打車的優惠力度降低。用戶對滴滴打車一直以來的印象是「便宜」,一旦補貼減少,用戶自然會覺得「貴了」。面對春運用車需求,滴滴其實也做了一些工作,例如把滴滴順風車從去年的「拼車」升級成「拼座」。滴滴表示該模式的拼車成功率可以提升至 40%,車主和乘客的推薦匹配率也藉助演算法優化提高了 30%。盈利很重要,用戶體驗也重要新政頒布後,滴滴必須面對一個問題:一旦司機數量銳減、車輛銳減,滴滴快專車服務很可能演變成一個小眾的高價計程車服務。

    圖自:財經網16 年 12 月末,滴滴開始做小巴業務;17 年 1 月初時,滴滴境外租車業務正式上線;滴滴 17 年年會上,CEO 程維表示,希望能在未來 5 到 10 年能通過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等新技術降低用車成本。滴滴在通過拓展市場和其他業務線,一方面完成作為一家「出行平台」的願景,一方面也是在不斷分散快車、專車線發展受限的風險。但不得不說的是,國際化可以讓滴滴的業務進入更多新的市場,但是這些市場的環境並不會比中國更利於滴滴的發展;而不論是新能源還是無人駕駛,從目前技術發展情況來看,短期內滴滴還是無法從中獲益的。但要撐得起估值,滴滴不得不面對盈利的問題。不論是減少司機與乘客的補貼,還是通過用車調度降低運營成本,用戶最直接感受到的,不是打車變貴,就是打車變難。已經成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的「霸主」的滴滴,或許也需要在擴張路上認真考慮下用戶體驗的問題了。根據深圳創投雲服務提供商 VC SaaS 發布的《滴滴出行 & Uber 中國合併後數據分析報告》,在 2016 年 8 月 1 日到 11 月 17 日期間,每天打開滴滴出行的用戶比例從 4.5% 下跌至 3.4%,下跌幅度達到了 27%,而 Uber 中國的數字,則從原來的 0.5% 下跌至 0.1%。

    五年前,冬天大雪裡,人們用手機打到車,「美好出行」的概念火了起來;兩年前,春節打車時,不少人討論的依然是,哪個平台的優惠力度更大,用 Uber、易到、神州還是滴滴;而今年,打車卻成了春節回家的第一個阻力,難與貴讓出行變得不那麼美好。《致滴滴,一個讓我出行更不美好的互聯網平台》 一文雖然片面和缺乏邏輯,但確實讓人重新開始思考:打車難真的都是滴滴的錯嗎?但滴滴真的沒錯嗎?


    推薦閱讀:

    學聯的點點滴滴
    滴滴快的優步江城跑馬圈地
    滴滴減員是真是假,為何大巴和快車是離職「重災區」?
    滴滴面經(3輪面試+代駕事業部+招商顧問)
    摩羯總愛回憶,回憶以前的點點滴滴

    TAG: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