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一)
古代詩歌鑒賞練習精選
詩歌鑒賞表述程式: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 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正襯、反襯)、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用典、以小見大等。
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感情基調:基調就是指詩歌所抒發的基本感情,我們通常都是根據詩歌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來把握的。(感傷,嘆惋、憂憤、讚揚)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襯託人物品質或性格(這種作用在寫物詩中較為普遍,在表達技巧上,常用象徵手法或比喻修辭,如雪、竹、梅、松、鶴、荷、平仲、金風玉露等等,襯託人物品行高潔、性格堅毅、情感純潔等)再如:鴻雁——思鄉,信使;杜鵑——薄命佳人,憂國志士,哀惋,至誠;鷓鴣——思鄉,凄情;東籬——山塵脫俗之境;菊花——高潔品質;楊柳——離別懷思之情等等。
鑒賞各類詩歌,要掌握一些宏觀鑒賞要領:
愛國題材類,有表現憂國傷時的,揭露統治者腐敗的,表現建功報國的理想的,還有表現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詠史懷古詩,要聯繫背景,領悟情感(感慨興衰或寄託哀思或託古諷今);
傷春傷別詩,是借對春光流逝抒發韶華易逝、壯志未酬的感慨,或表達對親朋、好友、愛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羈旅行役詩,是流浪他鄉的詩人通過眼見耳聞而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家鄉的憧憬;
山水田園詩,是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
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
托物言志詩,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採用象徵、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志趣融於某種具體事物中,達到言志的目的;
邊塞征戰詩,反映邊疆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鬥精神,或描寫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或諷刺並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
贈友送別詩,通過景物渲染離別時凄涼氛圍,抒發難離或勉勵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閨怨詩,寫閨房女子對丈夫久客不歸的埋怨或對遠在邊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談禪說理詩,是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於詩句中,這類詩往往有不食人間煙火之空靈境界;等等。
一、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台 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迹的詩。詩人為什麼說「台城柳」「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弔古迹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麼?
二、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這是作者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從全詩看,「野草花」「夕陽斜」反映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2)事實上,是不可能有四百餘年前的「王謝堂前」的老燕如今飛人尋常百姓家的,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三、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 [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①送青來。
【注】①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
1、「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填空:「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徵____ ,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節的一種_____氣氛。
(2)作者為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五.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 ,押的韻是 。
(2)三四兩句運用了什麼寫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這首詩抒發了怎樣的感慨?(這首詩抒發了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感慨。)
六.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早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並與下文的 字前後呼應。
(2)從全詩看,「梅」的開放是在什麼時候?簡述推斷的根據。
(3)全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秋 詞①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②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是用什麼手法表現的?
(2)秋天可寫的景物很多,劉禹錫在詩中為什麼只寫衝天而上的一鶴?有何深意?
八.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l)秋風無形,何以用「見」,談談你的理解。
(2)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本詩有一處成功的細節描寫,正體現了王安石的評價。請你找出來,並作簡要的分析。
九、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① 本詩的景物描寫很精彩,達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詩的頷聯中的「闊」表現出一幅怎樣的情景?
②本詩的頸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既描繪出了景物的特點,同時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1)「水急流」是寫景,與詩中的判別情景也密切相關,響應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開啟了下句聽「人已遠」
(2)前兩句和後兩句描寫的是否同一時間的事?作者這樣處理,表達怎樣的感情?
(3)詩中有兩處描寫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麼不同?
十一.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6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①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② 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後兩句。請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作簡要分析。
③《全唐詩》錄入此詩,「落」字作「在」字,請你說說,是「落」好是「在」好,為什麼?
十二、《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第一句的「獨」和「幽」,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第二句中的「長嘯」與岳飛《滿江紅》中的「仰天長嘯」的「長嘯」意思是否相同?請作簡要分析。
3、詩中寫的是月夜幽林,作者是怎樣寫幽林的?
十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本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2)後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對這一評價請簡要闡述你的鑒賞體會。
十四.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詠 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詠 柳 (曾 鞏)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兩首詩的作者對柳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2)兩首詩雖然寫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點展開聯想,請分析兩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麼特點,而由此聯想到了什麼。
十五、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白居易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幫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⑴誰在「計程」?誰「今日到梁州」?
⑵據白居易的《三夢記》記載,首句原為「春來無計破春愁」。你認為改句與原句相比哪個好?請就此作簡要分析。
十六、《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對這首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首句寫景,二句敘事、寫景連用。兩用「籠」字說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為下句「商女」、「亡國恨」、「猶唱後庭花」作了鋪墊。
B、詩中描繪秦淮迷濛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詩人的憂愁和傷感。
C、商女熱衷歌唱《玉樹後庭花》靡靡之音,詩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無知,又抒發了自己憂時傷世之感慨。
D、全詩表現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愁,語言清新洗鍊,化用典故,是唐絕句中的優秀詩篇。
2、仔細品味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說說兩個「籠」好在什麼地方。
3、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麼人?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十七、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的使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精妙地描繪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圖。
(2)歷來人們對「楊花榆莢無才思」一句的理解頗有爭議,請你結合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十八、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1) 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麼情感?最能體現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2分)
(2)後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十九.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夏 意(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窗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註: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
⑴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
⑵「時一聲」的「流鶯」與這種心境是否和諧?為什麼?
二十、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慶全庵桃花(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後,隻身隱居,多次堅拒元朝徵召。
(1)首句化用了什麼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麼作用?
(2)請簡要分析「桃花」在全詩中的作用。
二十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暮春回故山草堂 ( 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1)詩的前兩句,重在表現什麼內容?並簡要分析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2)詩的後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十二、《蟬》——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本詩採用什麼寫作手法?
2、本詩蘊含什麼樣的哲理?
3、「出」字好在那裡?
二十三.閱讀下面一唐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①,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①此句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
(1)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
(2)這首詩如一幅畫卷。如果說「孤城」是「畫卷」的主體部分,那麼首句與「孤城」是什麼關係?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詩的意境。
二十四、讀下面的詩,完成(1)(2)兩個小題。
歸田園居(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1)、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後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一句的妙處。
二十五、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說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歌表達出了什麼樣的景色。
2、 說說全詩所表達出來意思。(50字左右)
二十六、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 一二句是怎樣寫出了送朋友辛漸時的離情別緒的?
2、 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二十七、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說一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
2、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二十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問題。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廬山,當時是佛教、道教雲集的勝地。
(1)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
(2)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 」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二十九、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後兩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麼表達效果?
(2)詩人為什麼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三十、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1-2題。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詩人用 、 兩字寫出了江水的浩大聲勢,用 、
兩字寫出了江流迴旋激蕩之態。
2、請藉助詩中表示色彩的詞語加以想像,用簡明的語言描繪出詩中的圖景。
參考答案
1、答案:①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台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台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3分,答出「六朝如夢鳥空啼」,而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種物是人非的對比關係,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 ②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弔台城古迹,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後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3分,答出詩人懷古傷今的晚唐情結,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
2、答案:(1)荒涼冷落衰敗的景象。(2)喚起讀者想像,暗寫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滄桑的感慨。
3、答案:該句使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寫開門見「山」,「兩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蒼翠的山色「送」進門來。(點明擬人具體內容,1分)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賦予山以靈性,生動地寫出了田園風光的盎然生機。(2分)寫出了詩人身處其間的愉悅,表現了詩人對這種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2分)
4、答案:(1)(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後兩問各1分。(2)(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
5、(1)這首詩從體裁上看是七言絕句(或絕句),押的韻是 a 。 (2)三四句用了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襯托得梁園更加蕭條。 (3)這首詩抒發了物是人非,盛衰無常的感慨。
6、(1)首句中的「白玉條」一語所用的修辭手法是比喻,並與下文的雪字前後呼應。 (2)答:早春。根據尾句中「經冬」一詞可推斷 (3)答:對梅的早早開放的驚喜和讚歎 7、(1) 答:樂觀豁達的心境。將古人的悲秋與自己的頌秋對比。 (2) 答:借托鶴衝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運面前決不低頭、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8、(l)答:秋風本無形,但它可使本葉黃落,百花凋零,給自然界帶來秋光秋色,因而雖無形可見,卻又處處可見。用「見」就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肅殺的秋景聯繫起來,給讀者以暗示和聯想。 (2)答: 「行人臨發又開封」,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刻畫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複雜微妙的心理,讓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寫中深味到作者濃濃的鄉思。
9、① 「闊」表現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湧流,江水幾與岸平,顯得江面廣闊浩渺。「闊」字既寫出了江水之勢,又寫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 ② 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
10、(2) 不是同一時期的事情,中間有一段較長的時間間隔,是為了強化送別的感情,酒醒之後,才意識到朋友已經離開很遠很遠,倍感凄涼孤獨。 (3) 前者寫紅葉青山的美景,是襯托朋友的留戀之情;後者描寫滿天風雨,是烘托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11、① 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涼。 ② 後兩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是用委婉的問句表達,這樣便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望月的許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③ 「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彷彿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在」字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12、1 答:深深地孤獨和不盡的幽怨
2、答:王詩中的長嘯是長吟,岳飛詞中的長嘯是長嘆。
3、答案:以動襯靜,用彈琴、長嘯襯托環境的幽靜。
13、(1) 答: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僅寫「思鄉或思念親人之情」不得分) (2) 答:a、三四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詩的直抒胸臆 ,顯得深沉含蓄。 B、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家鄉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一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餘味無窮。 14、(1)喜悅、讚賞;貶斥、嘲諷。 (2)前者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想到翠綠的絲帶;後者由柳枝的隨風搖擺、披拂不定聯想到沒有節操、反覆無常的小人。(「前者用了比喻」給1分,「後者用了擬人」給1分。分析「二月春風似剪刀」之妙不給分)15、⑴答:白居易(或:作者與李十一) 答:元九(或:元稹、故人) ⑵ 答:現在的句子好。理由有三點:「醉」為下文「醉折」鋪墊,使起句與次句聯繫緊密;起、承兩句重複使用「花」和「醉」二字,相映成趣;首句為三四句寫「忽憶」伏筆,可見轉句波瀾之美。
16、【答案】、C (2)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融合在一起,點出朦朧凄涼的氣氛。
3、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17、(1)在這首詩中,詩人巧妙的使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精妙地描繪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圖。 (2)歷來人們對「楊花榆莢無才思」一句的理解頗有爭議,請你結合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談一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答:①「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自慚形穢,終憑自己的一技之長——作雪飛,積极參加到挽留春光的隊伍之中,這種勇氣實在值得欽佩。②「楊花榆莢」平淡無奇,就如同人無才華寫不出華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飛舞的雪花。與前兩句形成強烈的對比,從反面襯托出春光的無限珍貴。18、(1)情感:喜愛 體現情感的字是:憐 (2) 意象: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橫 意境 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19、答:⑴詩中雖寫炎熱盛夏,卻句句顯清涼靜謐、清幽朦朧的氣氛,表現了詩人悠閑曠達的心境。 ⑵和諧的。園林深處不時傳來的一兩聲婉轉的黃鶯鳴啼,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靜謐。 20、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記》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復一年,時間推移;其次具有強化感情的作用。 (2)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將隱居山間的眼前現實(實)和陶淵明筆下的理想世界(虛)巧妙地結合了起來。②作者借寫隱居之地桃花開放之景,表達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飛莫遣隨流水,」曲折表現了隱居絕仕之意。(第①點可緊扣詩題來答,第②點可緊扣第二句詩來答,第③點可緊扣最後兩句詩及詩後注釋來答)
21、答:重在表現「春殘」(或暮春時節凋零空寂的氣氛)。用了渲染手法。詩中用「稀」、「盡」、「飛」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 (2) 答:既表現出作者欣喜及感激的心情,又抒發了對「不改 清陰」的幽竹的憐愛和禮讚之情,歌頌了不畏春殘的幽竹內美與外美的和諧統一。
22、1托物寓意。
2、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3、「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
23、(1)首句寫詩人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這一句的觀察順序是 「自下而上」或「由近及遠」; 使畫面具有動感的關鍵詞是 「上」。 第二句寫塞上「孤城」及環境。從表現「孤城」的角度看,這一句運用了 「反襯」 的修辭手法。 (2) 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畫面。 (3) 答:意境雄闊,悲壯蒼涼,表現了盛唐詩人廣闊的胸襟。 24、答:這首詩描寫詩人歸隱後的日常勞動生活;表達了對歸隱耕種生活的熱愛。(2)、「帶月荷鋤歸」一句常為後世詩評家稱道,請說出這一句的妙處。 答:這一句將勞動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靜謐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圖畫中,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滿足。 25、1、原野空曠無邊,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覺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2、這首詩描寫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見的景色,抒發了遠離家鄉、旅居在外時的孤獨傷感之情。
26、1、首句寫秋雨連江,夜暮降臨,以淒清的景物來烘托離情別緒;二句寫清晨霧中的遠山,顯得分外孤獨,「楚山孤」象徵了作者的離情。2、作者不因流落他鄉而改變志節,始終保持著高尚純潔品格和堅強、樂觀的精神。
27、三、1、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2、整首詩歌 營造了一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28、、①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於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緻的描寫採菊的過程,並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②「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採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從而標誌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於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託詩人對僧道雲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嚮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著藝術形式服從於思想內容的創作原則。
29、(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用「鋪」準確、形象。運用「鋪」字,表現了秋天夕陽的柔和與江面的平靜,給人以安閑、舒適之感。 (2)"可憐」意為可愛。詩人看到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藍的天幕上懸掛著一張精巧銀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脫口而出讚美這可愛的夜晚。
30、
推薦閱讀:
※風吹不去心中的古典--詩歌的歷程(二十一----二十四)
※當代現代詩優秀作品展示 要留門 待到陌上花開
※唐代詩人李嶠的簡介是什麼?
※如何鑒賞北島的《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