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帕金森,還有什麼神經系統疾病跟腸道菌群有關?

圖片來自互聯網

人類腸道微生物組指的是腸道中微生物的集合體,包括所有的細菌、古細菌、病毒和真菌。包括超過1000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菌以及約100兆的細胞,接近人體體細胞數量的10倍(該數據目前有爭議),其包含的基因數目約是人體自身的150倍,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基因組。微生物以一種共生關係與人類宿主共同進化,作為一個微調系統,腸道微生物的發展取決於多種因素:嬰兒在出生時是否會從母親的產道中吸收某種微生物;個體是否存在特定抗體;個體的膳食差異;應激以及遺傳易感性等。

2016年第二屆歐洲神經病學學會大會(the Second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Neurology,EAN))于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來自法國茹伊昂若薩國家農業研究院的Patricia Lepage博士在會上提出:「腸道微生物組可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細胞的發育以及免疫系統,更深入地了解腸道微生物對人體的影響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的臨床治療選擇」。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實了「腸-腦軸」對神經病學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神經系統疾病的誘因可能位於消化道。

腸道微生物可通過大腦影響宿主行為

一直以來,腸道微生物會影響消化道以外的生理進程的看法似乎有些牽強,然而近年來科學界不斷有驚人的發現。無菌實驗動物的研究表明,腸道內的微生物甚至可能影響宿主的行為。Lepage博士指出,有研究證實腸道微生物可能產生對腦部有影響的神經介質:與存在腸道共生菌群的同種小鼠相比,無菌小鼠表現出更少的焦慮。

有研究證明,腸道與大腦可通過多條途徑產生相互作用,包括迷走神經、免疫系統、腸神經系統或微生物的代謝進程,如腸道細菌可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如丁酸等,這些代謝物可進入人體循環且部分可透過血腦屏障參與相關生理進程。然而,迄今為止,關於腸道微生物影響宿主行為是如何在人類大腦中實現的證據少之又少。

腸道微生物可引發多發性硬化症

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能會引發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MS是最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脫髓鞘疾病,主要是由於遺傳和環境因素而導致的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實驗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在自身免疫這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為探索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來自愛爾蘭科克大學APC微生物研究所的神經科學教授John F. Cryan的研究發現,與正常小鼠相比無菌小鼠大腦前額葉皮層區域的髓鞘增加,這可能對髓鞘相關疾病有直接的影響。John F. Cryan認為,毫無疑問腸道菌群可調節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以及具有重要作用的大腦的基本過程。

此外一項對轉基因小鼠的研究表明,不受外界影響的具有正常腸道菌群的小鼠大腦中產生炎症,而無菌小鼠未出現炎症。德國馬丁斯雷德,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Gurumoorthy Krishnamoorthy博士解釋含正常腸道菌群的小鼠的免疫系統可在兩個階段被激活:一是T細胞在腸道淋巴管中活躍並增殖;二是與髓鞘的表面蛋白一起刺激B細胞形成引發疾病的抗體。兩者均會觸發腦內的炎症反應,從而階段性的破壞髓鞘,這與MS的臨床表型相似。這一過程提示我們並非神經系統的紊亂,而是免疫系統的改變可能引發MS。Gurumoorthy Krishnamoorthy 博士還指出:「顯然,誘發多發性硬化症的並非是致病細菌而有可能是正常消化所需的有益細菌。」

眾多研究學者認為,由於某些相應的遺傳易感性,人類的腸道微生物同樣可以導致免疫系統的髓鞘反應過度應答,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哪種細菌參與了MS的發生。

推薦閱讀:

什麼?腸道細菌竟影響著我的智慧與美貌!
過度飲酒的危害大!補充益生菌為保肝、護胃、調理腸道!
『答疑』複合益生元,好的有理由
肝移植後,腸道微生態幾個意思?
腸道排毒

TAG:疾病 | 神經 | 系統 | 腸道 | 神經系統 | 帕金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