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治國方略給中國帶來的管理思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的衝突和文化的融合已成為當代中國企業家不可避免的問題。西方科學管理的方法一度曾給中國企業家眼前一亮。在已經吸收和引進西方管理方法後,中國企業家突然又發現西方那一套管理方法並不完全適合於中國本土企業。在解決了流程科學化的管理難題之後,由於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不同,使企業陷入了一種沒有活力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僵硬狀態。於是企業家們又對西方管理方法產生了懷疑。不是全盤否定就是全盤肯定是中國企業家的通病。思考之餘,我們在尋求一種更適合中國本土企業的管理之道。其實西方科學的管理方法並沒有錯,只是企業家在照搬西方那一套管理方法時,把中國傳統的管理哲學給丟掉了。因為中國具有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已經深深地被印上了中國特有的文化烙印。這一烙印很難改變,所以在管理中國人時,首先是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運用中國固有的傳統哲學,然後才是西方管理科學。好的管理方法就是把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模式與西方科學管理方法有機的結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脈絡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構建的道德倫理體系始終是中國人血脈里揮之不去的人文情懷。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被新加坡作為治國方略加以應用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新加坡開國元勛,前總理李光耀在大量研究中國儒家文化的基礎上,將儒家思想精髓歸納了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被人尊稱為「八德」。用「八德」哲學理念治理下的新加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使得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擠入了「亞洲四小龍」的行列,也使新加坡人共同價值觀得到了很好的實施,令世界為之矚目,由此新加坡也被冠以新儒學的實踐者。其實在企業這個組織中,中國企業家如果將這「八德」運用於管理中,也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是中國化哲學思維模式在企業中的具體應用。但儒家「八德」哲學理念應用於企業管理,卻有著不同意義的詮釋。 (更多有關愛維龍媒董事長段俊平先生中國化管理相關觀點可以參見《從庖丁解牛看管理王者歸來之道》)孝——企業員工道德行為的基礎「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文化中把「孝」一直當成是中國人倫理道德的起點。對於何為「孝」,孔子曾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為孝不僅是人們所說的餵養,因為動物也有餵養之舉。孝更是一種敬養,是對長輩的恭敬之心。可見,儒家思想所說的 「孝」並不僅是對長輩的贍養行為,而更是衡量個人行為的心理狀態最基本的標準尺度。孝敬父母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愛心和有道德的最基本的衡量標準,連父母都不孝順,就連文明的生活都談不上,何談敬業愛業,何談愛護企業與同事,何談團結互助,更談不上盡忠報國的大孝。正象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視,生存的體系就會變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會因此而變得粗野。」對於企業來說,孝道文化的體現首先表現為要熱愛企業,這是作為員工的本份.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員工對企業具有很強的歸屬感,而這種強有力的歸屬感則建立對於管理層要擁有關懷、憐愛之心,管理層的孝道文化體現在關心下屬、體恤下屬,讓員工體會到企業溫暖。而對於員工而言對上級領導要有尊重之心,應該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組織活動,培養孝道文化還應該鼓勵、支持員工與家人之間建立和睦、融洽的關係,因為家庭的和諧穩定對於塑造和諧、親和力強的企業氛圍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企業文化的建設其實就是員工道德行為的構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是企業員工道德行為的基礎。孝道文化也可以引申為感恩文化,感恩也是企業文化優秀的組成部分,有了感恩之心,企業員工的自我道德就會達到一種很高境界。悌—企業建立團隊精神的保障《論語》「學而篇」第六句:「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中的悌在儒家文化中原意為對兄長的敬重,這裡的悌在現實社會中可以引申為不僅是兄弟相處之道,還有夫妻相處之道和同事及朋友相處之道。就企業組織而言,悌就是員工之間一定要相互幫助,相互友愛,象一個大家庭一樣成員之間彼此體現悌的道德倫理內涵。悌文化的體現不僅在個人層面,而且還體現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的優劣,因為在一個企業中會以部門為單位、小組為單位,分別存在不同的大小團隊,而這些團隊的相互配合是團隊建設的關鍵所在。倡導悌文化就會解決所有部門和團隊始終把企業的整體利益成為所有行動的指南的團隊法則。所以弘揚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悌」文化是構建體現團隊精神的保障。忠—是企業執行力的前提《論語》中記載孔子與其學生子張的一段對話:「子張問: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巳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令尹。何如?子日:忠矣。」意思是說子張問孔子:「一位叫做子文的官員多次當官,面無喜色,又多次被免職,面無怨色,前任所推行的政策,一定告訴新的人,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個人算得上忠了」。由此可見,儒家思想中的「忠」不僅是指常規意義上的愚忠和盡忠,還有「忠於職守」的意思。具體在在企業中 「忠」包含兩方面的意思,首先是忠誠於事業。每一個員工一定要做到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在工作中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做好本職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兢兢業業的工作狀態。第二層意思是要忠心於組織,組織大到國家和企業,小到部門和班組,忠心表現在個人利益一定要服從集體利益。在關鍵時刻一定都要以大局和集體為重。愛國愛企都是以具體表象行為體現的,某種情況絕對服從也是忠心的體現。在日本,把「忠」運用到管理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日本把「忠」、「孝」、「悌」聯成一體,構成了三位一體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在企業管理中,它要求每一個層次的負責人都必須絕對服從自己的上級。這樣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執行力。應當看到,無論企業採取什麼樣施來提高其競爭力,最重要的是這些措施能夠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實和執行,自的管理制度與經營戰略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就發揮不了其應有的作用,執行力的高低是分出企業優劣成敗的關鍵。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說過:「微軟在未來十年內,所面臨的挑戰就是執行力」。可見,企業的競爭力首先取決於企業的執行力,忠是提高企業執行力的前提條件。信——企業基業常青的基點誠信倫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企業的道德基礎。在企業價值觀的塑造中,「誠」是企業聚心之魂,「信」是企業立足之本,誠信理念是中國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之一。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我國古有「無信不立」之說,《論語》中孔子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企業道德經營的必備要義。儒家常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的先決條件就是誠信。誠信是我國傳統的商業道德。早在戰國時,對商業活動就有「市價不二,國中無偽」的要求。在商業發達的明清之際,商家無不標榜誠信,也大都「以儒道經商」。晉商與徽商就是中國古代以誠信經商勢力最大的兩股商業力量。梁啟超說,「晉商篤守信用」,徽商亦「賈而好儒」,能夠「以誠待人,以信接物」。良好的信用文化成了商家們的成功之道。誠信是現代企業的黃金品牌。時至今日,許多知名企業已經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海爾的高層管理者將不合格的冰箱砸掉,就是要實現對市場、對消費者的承諾「決不讓一件不合格的海爾冰箱流向市場」。 「誠信」是品牌,也是無形資產。國際上許多大企業都很重視誠信倫理。比如,IBM把誠實作為企業的座右銘;松下公司把「贏得人們的信任」作為企業的價值觀;諾基亞把「科技以人為本」作為自己誠信的實質。企業誠信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取得成功的基礎, 企業誠信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的一切活動中要遵紀守法、誠實守信、並以此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是企業確立價值觀必須納入的內容。當前中國企業一個突出問題便是誠信缺失。企業「誠信」缺失危害很大,企業誠信缺失影響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甚至是許多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因為誠信缺失,致使企業品牌一夜倒塌。作為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三鹿和如今的雙匯就是最好的明證。加強現代企業誠信文化建設確立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價值觀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最基本保證。禮——企業行為道德的規範儒家思想非常重視禮的構建,孔子認為禮是社會秩序的基礎。禮也有兩層意思,意識規章制度,二是人與人的禮節禮儀,對應於企業來說,禮也表現為一方面員工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另一方面學會接人待物的各種禮儀。因為這代表一個企業的形象。其中約束與規範是「禮」的管理功能之一,儒家管理強調道德的內驅力,道德的自律與自覺,但也不忽視管理的約束機制。「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中的「齊」就是約束,即用「禮」來約束人的行為,「禮」是人的行為指導。在現代管理中,約束是通過規章制度來實現的,因此建立合理的、科學的、系統的、適用的規章制度是現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規章制度一方面要具有約束性,但絕不是為了約束而約束,約束的目的是為了規範人的行為,達到人的行為的自覺性以及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有序和協調,從而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禮」是企業行為道德規範的體現。義——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孔子在《論語·里仁》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子以堅持道義為快樂,小人以追逐財利為快樂;在經濟關係上,義是處物質利益關係的最高準則,所有道德的人都要遵守,做到在物質利益前不做非分之想,不貪不義之財。《論語》中還有許多關於義利觀的論述,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等等,都是主張先義後利,強調經濟生活的道德原則,認為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精神價值重於物質價值。這裡就包含了把義和利統一起來的思想。並且認為「義」重於「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孔子提出「重義輕利」,「先義後利」的義利原則就是中國企業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也是企業樹立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在孔子的倫理道德論述中,以「義」作為評判企業和人的行為的道德原則。這裡的「義」就是一種社會責任和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體現。企業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沒有考慮它所承擔的「義」。沒有履行它的社會責任,沒有體現它存在的價值,必然會遭到市場的拋棄。例如:「三鹿奶粉」和「雙匯事件」就是把利放在了第一位,而把義丟到了腦後。中國企業在追逐利潤的同時,必須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以犧牲道德和消費者利益換取利潤,最終必然付出沉重的代價。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義利觀」倫理道德是企業構建核心價值觀也必須遵循的哲學理念。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廉也是儒家維繫國家生存發展的根本道德之一。「廉」作為古代為官者的品德,有清正、收斂、儉樸、明察等多重涵義。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就是說,如果執政者帶頭做到公正無私,那麼下面的官員就不敢以權謀私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官者的倫理行為昭示著社會的倫理導向,是整個社會道德的表率。在企業中廉潔自律是企業公平、公正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企業管理中,廉潔文化還有儉樸的涵義。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德。儉樸也是一種人生觀、生活態度和行為規範,儉不完全是為了節省錢財、過窮日子,儉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保持人的本真生活狀態——純樸。有了儉,就有了勤奮,就有了時間,有了精力,就能勤勤懇懇地幹事業。在企業中廉文化建設要大力倡導重節儉、戒享樂的生活方式,增強職工節儉意識,並把它體現在工作決策上,體現在工作實踐中和生活細節中,努力讓儉樸成為一種風尚,成為團隊發展進步的標誌。沒有廉潔,沒有儉樸,企業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恥——企業家及員工做人的底線恥在儒家思想中就是羞恥和知羞改過的意思。孔子認為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另外孔子特彆強調知恥改過的道德拯救。孔子說:「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也是勇的表現,所以恥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做了恥事的人沒有悔改之意。對於企業來說,企業家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定要擔負起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不做違背社會公德、違反國家法律等各種錯誤行為。對於員工來說一定要自尊自愛。對於企業管理來說,企業家及員工要在知恥的基礎上建立敬畏之心,中國的有些企業家群體一旦成功以後,就變得自信滿滿,忘了謙虛,忘了知恥,完全喪失了中國人歷來特有的敬畏之心。結果企業開始做一些與社會道德相違背的羞恥行為,致使企業一敗塗地。在企業管理中一定倡導員工以愚昧無知為恥,以好逸惡勞為恥,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驕奢淫逸為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知恥和不做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是企業家和員工做人的底線。(更多有關愛維龍媒董事長段俊平先生中國化管理相關觀點可以參見《管仲論領導者的仁心與慧思》)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具有穩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的精神成果,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習俗、觀念形成了幾千年的主導作用。儒家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是古往今來的許多政治家治國的政治追求,也是中國人構建道德倫理的崇高理想。儒家雖然存在封建歷史的局限性,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哲學思想,「八德」思想精髓是企業從人的心性本質而建立的道德行為約束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根植在企業管理中最成功的實踐探索, 也是中國化管理哲學理念重要的內容之一,新加坡模式之所以被人們來研究和學習,其實它的主要哲學基礎就是源於中國儒家文化的「八德」,我們在學習時想過沒有,我們的東西被外人用於實踐,反過來我們又把他視作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與我們的反傳統意識和迷信西方的文化思潮有很大關係,中國企業家要想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家一定要建立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哲學基礎的道德體系和管理體系。
推薦閱讀:

楊柳君:你為什麼總有忙不完的活?
黃金管理法則:玫琳凱的營銷心理學與領導藝術
新加坡《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
軟體項目管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如何跟壓力做朋友 Kelly McGonigal

TAG:中國 | 管理 | 思考 | 新加坡 | 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