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2:生物的進化(說課稿)

業2:生物的進化(說課稿)作者: 李金安 (高中生物 湖北武漢生物四班 ) 評論數/瀏覽數: 5 / 537 發表日期: 2009-07-23 00:55:52 本說課稿主要按照新課標理念編寫。主要生物進化過程的內在邏輯聯繫而展開、注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詮釋,使學生在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進化的實質。

生物的進化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搞好生物進化的教學,對於學生掌握生物進化知識,樹立生物發展進化的觀點十分重要。

教材分析 人教新課標中生物的進化的內容是在老教材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的,它與老教材相比,有以下特點:教材刪除了「生物進化的證據」等非實質性內容,介紹了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最新觀點,教材著重講述了以下四個基本觀點。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隔離是導致物種多樣性形成的必要環節。

教材從分子生物學上強調了生物進化的實質:即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在自然選擇作用下,生物種群的基因庫(教材上為「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的過程。

新教材在編排上突出了以上基本觀點,但沒有較好地體現這些觀點內在的邏輯聯繫。在講述物種多樣性形成時,所列舉的實例同學們沒有什麼感性認識,比較陌生,擬舉出同學們有感性認識和比較熟悉的實例讓同學們理解。

教材處理的幾個要點:

1、首先要向同學們介紹生命起源的場所,生物進化的總趨勢,讓同學們從總體上把握生物進化的概貌,形成生物進化的總體印象,激發學生探究生物進化知識的興趣。

2、把教材介紹的4個基本觀點,進行遷移和整合納入生物進化的「內因和外因」、「原因和結果」的邏輯體系中去認識和理解,這樣做學生對生物的進化知識的理解會形成有規律的邏輯聯繫,容易理解,記得牢靠。處理如下:

生物進化的單位:種群——生物生活、繁殖、基因交流的基本單位

內因(原材料):突變和基因重組

生物進化的原因 外因:環境條件的定向變化

相互作用(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

適應性:生物進化的方向是適應環境的方向

生物進化的結果 多樣性:環境的多樣性導致變異和選擇的多樣性,形成

了生物的多樣性、隔離是物種多樣性的形成必要條件

3、講生物進化的單位——種群時,要注重強調兩點:

①種群的概念中,教材上說是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而這個「地點」具有隨意性,一個操場、一個花壇都是「地點」,在講述時,要把「地點」上升到自然地理區域去理解。

②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環境選擇變異,生物的變異只有通過生殖遺傳下來才會被選擇,而生物生殖的單位是種群,所以種群是生物進行繁殖、基因交流和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

4.講種群的基因頻率時,運用同學們比較熟悉的配子的概率計算問題,指出種群的基因頻率實際上等於種群中相關配子的的概率。

5、要強調生物個體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環境的變化,自然選擇和生物的進化都是定向的。自然為什麼要對變異進行選擇,就是由於種群中生物個體的變異是隨機而不定向的,有適應環境的變異,也有不適應環境的變異,生物要發展進化,就必需適應環境,所以環境要對種群中各個生物的不定向變異進行選擇,優勝劣汰。

6、自然選擇的方式和實質

自然選擇的方式是生存鬥爭,自然選擇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7、在講新物種形成時,突出生物多樣性的理念。並且在生物多樣性及物種多樣性形成方面舉出同學們比較熟悉,具有感性認識實例。讓同學們好聯繫、好體會,好理解。

在講述物種多樣性形成時,舉出紅鈴蟲演化的例子。

在上個世紀美國從印度引進大陸棉、中國從美國引進大陸棉,由於引種不慎,導致紅鈴蟲分別入侵新的環境(美國和中國),並在新的環境中演化。

印度紅鈴蟲——美國紅鈴蟲——中國紅鈴蟲。其中中國紅鈴蟲又演化出湖北紅鈴蟲、江蘇紅鈴蟲、新疆紅鈴蟲等多種紅鈴蟲品種。

從以上圖解中介紹紅鈴蟲在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對新的環境的適應性和品種的多樣性,紅鈴蟲新物種的形成還需經過生殖隔離。

8、特彆強調環境對變異的作用是「選擇」而不是「誘導」。

通過學生作業,發現有少數同學在生物進化問題上,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那就是認為生物的變異是環境「誘導」出來的,而不是由環境「選擇」出來的。老師可以果蠅對「DDT」抗性的形成實驗講清楚這個問題。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2、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4、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內因——重點

5、環境條件的變化是生物進化的外因——重點

6、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第二課時

7、總結生物進化的實質

8、生物進化的結果——重點

(1)生物適應性的形成

(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3)物種和隔離的概念——難點

(4)隔離是物種多樣性形成的必要條件——難點

9、能力目標:使學生樹立生物發展進化的觀點

教學過程

生殖和遺傳的知識是生物進化知識的基礎。同學們剛剛學完了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的知識,對生殖和遺傳方面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在生物的進化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洋思經驗」進行教學,在老師指導下,以同學們自學為主,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第一課時

首先介紹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場所,以及生物進化的總趨勢。生命的搖籃是海洋、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形態結構:由簡單到複雜。生理功能:由低級到高級。生活環境:由水生到陸生。

指導學生自學20分鐘,內容為自然選擇學說及其發展、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板書以下內容,要求同學們在自學的過程中對照板書找答案。

基本單位:

內因

生物進化 原因 外因

內外因相互作用

適應性

結果

多樣性

20分鐘後,講述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與說簡介。

2、邊對照板書提問,邊引導講述以下問題:

(1)和群的概念和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及其關係。基因頻率的計算。

(3)生物進化的原因——以印度紅鈴蟲的演化為例講述。

內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外因:環境條件的變化。

相互作用:環境選擇變異——自然選擇。

5、生物進化的結果?

引導同學們回答,生物進化的結果是使生物形成了對環境的適應性和生物類型的多樣性。

以紅鈴蟲的演化為例加以說明和鞏固。

第二課時

總結上節課的內容:

1、生物進化的實質是什麼?

2、生物進化的結果是什麼?

邊提問邊回答,講述以上兩個問題

進一步提出生物的進化可導致生物形成生物類型的多樣性,那麼以物種的形成為例,物種多樣性的形成需要那些基本環節呢?

請同學們自學課本「隔離導致種物的形成」20分鐘。

20分鐘後,提問並講述下列問題。

提問:什麼叫物種?

地理隔離和生殖隔的概念及其關係。

物種多樣性形成的三個環節是什麼?

板書計劃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一定自然區域內生活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生物的變異要通

過交配遺傳在種群中,被環境選擇。

內因(原材料):突變和基因重組——特點:不變向變異。

生物進化的原因 外因:生物生存的各種環境條件——特點:定向變化。

相互作用:定向變化的環境選擇不定向的生物變異,環境條件推動著生存鬥爭,表現為自然

選擇,實現了生物的進化。

實質:從分子生物學上看,生物的進化由於自然選擇導致生物種群基因庫(或「基因頻率」)

的定向改變。

適應性:環境對變異的定向選擇,使生物形成了對環境的適應性

多樣性: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由於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產生的變異不同,自然選擇也不

同,種群基因庫的改變

生物進化的結果 方向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物新類型。

物種: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能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後代的生物類群。

物種多樣性的形成:除變異和選擇之外,還需經過生殖隔離。

基因頻率及其計算:等於種群中含某基因的配子的概率。

基因突變率及基因突變數的計算:

種群個體數×個體基因對數×2×每個基因突變率。

布置作業:1、課本113頁和118頁練習題。

2、思考題:為什麼家養禽畜和載培作物比相應的野生類型具有更豐富的多樣性?


推薦閱讀:

擬態專家大賞
【地球演義】綠之巨人傳1:林網
一夫一妻制的進化史:性、愛情與婚姻的三位一體
為什麼脊椎動物沒有進化出六條腿?
二十世紀的進化論(一)

TAG:生物 | 進化 | 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