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格律詩三十八句口訣
格律詩中平仄明,聲律關係要弄清。佩文古韻為依據,平上去入在其中。句內平仄相間錯,聯內平仄要對應。兩聯之間粘相處,一韻到底應平聲。律詩起承接轉合,中間兩聯對仗行。一三五可約不論,二四六字聲分明。基本句式僅四種,舉一反三功倍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雖嚴可拗救,孤平犯忌錯不輕。兩仄一平夾中間,一定要救按律行。孤平拗救共兩種,本句對句兩類型。本句自救仄平腳,三拗五救很輕鬆。上句如是平仄尾,對句必為仄平聲。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仄平韻腳救五字,本上兩句全救清。特殊句式仄仄腳,互換五六兩字通。律詩基本四要素,韻聲粘對必須明。精通基本規則後,可學李杜進詩城!寫格律詩二十八句口訣解釋
註:本口訣以七言為例,同樣適合五言。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變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另;關於"一三五可約不論,二四六字聲分明。"雖不嚴謹,但對初學者還是應記住的。前面講過了寫絕句與律詩共十六種句式,大家記起來及參照寫詩很雜亂。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A,B,C,D共四種基本句式。例如;寫仄起平收入韻式七絕,那麼就參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寫律詩就為"BDAB十CDAB"(全句)如寫五絕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兩字既可。如A式句,就為"(仄)仄平平仄"(A式)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B式)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平 仄 仄平(C式)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C:(仄)仄(平)平平 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A:(平)平(仄)仄平平 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D式)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一:《韻》佩文古韻為依據,平上去入在其中。一韻到底應平聲寫格律詩要依平水韻,以《佩文韻府》為準。(今韻也可,但要註明),平聲韻,一韻到 底。注意入聲字二:《聲》句內平仄相間錯1:句內平仄相錯(既二,四,六分明),如"風光不與四時同"光,與,時為平仄平。2:聯內平仄相對,聯內平仄要對應如:"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聯內的上句"月與風,廂與半"相對(平仄相反)。3:兩聯之間要相粘,兩聯之間粘相處既上聯對句與下聯上句平仄相同(指二,四,六字),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上聯的"里","征","未"與下聯的,"使","城","將"對應平仄相同。4:中間兩聯對仗行如是律詩中間兩聯一定要對仗(絕句可對可不對)以毛主席七律《答友人》為例: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廖廓,芙蓉國里盡朝暉。這裡中間兩聯對仗。頷聯中的"斑"對"紅"形容詞對形容詞,"竹"對"霞"名詞對名詞,"一枝"對"萬朵","千滴"對"百重"是數量詞對數量詞。頸聯中,"洞庭"對"長島",地名對地名,"涌"對"歌""連"對"動"都是動詞對動詞。"天"對"地",天文對地理。"雪"對"詩"名詞對名詞。所以這首詩,對仗很工。三:關於拗救就四種情況;(以七言為例)格律雖嚴可拗救,孤平犯忌錯不輕。兩仄一平夾中間,一定要救按律行。孤平拗救共兩種,本句對句兩類型。1;對句救上句如是平仄尾,對句必為仄平聲。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仄平韻腳五字救,本上兩句全救清。A式句既"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笫六字可拗,第五字拗為小拗,第六字拗為大拗。既變仄,但一定在下句中第五個字為 "平"。這叫對句救。如:"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何人無再青。"這裡上句"一身報國有萬死"為A式句,"有,萬"二字應平,但用的是仄聲,拗了。在下句"雙鬢何人無再青"中"無"本為仄,用平字"無"補救了"有萬"二字,這就是對句救。2:本句救;本句自救仄平腳,三拗五救很輕鬆。B式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拗,既變仄,但第五字一定要"平",這叫本句救,七言詩稱"三拗五救"。如:"眼見四朝全盛時"為B式句(只有B式句能自救)句中"四"字應平,但拗了,第五字"全"字平救了"四"字,這叫本句自救。3;特殊句救:特殊句式仄仄腳,五六互換三應平。特殊句式是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六兩字可互換。但前提是第三字必須平。如:"況是清平好天氣"為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這裡"好"應平,"天"應仄,但互換了,允許,第三字必須平,"清"字。4:可救可不救,小拗五字可不救。在A式句中的第五字拗了,稱小拗。可救可不救。以上就是孤平拗救的四種形式,掌握了,寫詩時就寬鬆多了。律詩基本四要素,韻聲粘對必須明。精通基本規則後,可學李杜進詩城。綜上三大點,記住了也就掌握了寫格律詩的基本原則第四講 韻律先開個頭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在於對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而已。詩詞是最富音樂性的文體,欲使其歌詠動聽,除平仄聲調力求合律外,尚須押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詩詞語體的基本特徵,是詩詞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獨特的音樂美。詩詞押韻講平仄,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底蘊的閃華,她賦予詩詞歌賦以跌宕起伏的旋律之美和高低錯落的節拍,朗朗上口為人民大眾傳誦不衰。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而且不少新詩,就連當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聲、對話、戲曲等各類文學藝術當中,都離不開它。因此,這是學詩的前提。第一節 押韻的作用一是串聯作用。押韻將許多渙散之音,聯絡貫串,以成為完整之聲調,使詩歌之節奏更鮮明、更和諧。吟誦起來,令人覺得鏗鏘悅耳。二是便於記憶作用。詩之有韻,使人讀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較長,也易於背誦。第二節 詩韻的由來和延續詩韻由何而來?簡言之,是歷史形成、古人規定、歷代延續至今。大家知道,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個字,在不同地區讀音有很大差別。反言之,儘管各地語言差別很大,文字卻是一樣的。這種特點,對於保持民族和國家的統一,發揮了歷史性的積極作用。但對於作詩,卻有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詩是韻文,各地對文字讀法不同,就無法統一對押韻和平仄的認識,好在我們的先人有足夠的智慧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們制定了統一的韻書。哪些字屬於平聲,哪些字屬於仄聲,每個字在音韻上具體歸屬哪個部類,都在韻書里列出來,作出了統一的硬性的規定。儘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個統一的規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總比沒有統一規定好。最初,這些規定是基本符合當時口語的。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時代,就有李登、呂靜、夏侯該等人寫韻書,但個人著作沒有權威性,不被公認。後來隋朝的陸法言著《切韻》,被唐朝的科舉所採用,用作判卷的準繩,經稍修改後稱《唐韻》,成了皇家認可的音韻規範。從此,一致公認的權威性的規則被確立起來。《切韻》,共分206韻部,分部太細,不便押韻。唐初規定相近的韻可以同用。宋朝在《唐韻》基礎上又頒詔修韻,主要是增字加註,改稱《廣韻》。宋末金代,官方對《廣韻》又作了一些修訂,使之進一步完善。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修訂後的韻書最初刊行於"平水"(今山西臨汾市)這個地方,即世人所謂之《平水韻》,"平水韻"一詞始見於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禮部韻略》,也就是明清以後一般所說的"詩韻",一直延續下來。《平水韻》並沒有對《唐韻》《廣韻》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說,並沒有完全按照當時的口語來徹底修改,只是對原有韻書的韻目進行了一些歸併、調整,並特別注意使唐宋時代按《唐韻》《廣韻》寫的詩也都符合《平水韻》,從而保持了詩韻的基本連續性。《平水韻》主要是把唐以來就規定可以"同用"的一些韻目,名正言順地正式合併起來,當然自己也作了幾處歸併,這樣就把《廣韻》的206個韻減並成了106個韻。總的看,《唐韻》《廣韻》都比《平水韻》嚴,所以唐宋時期按《唐韻》《廣韻》寫的詩,自然也就符合《平水韻》了。總之,幾次修韻,並沒有實質性改變,連續性沒有中斷。後來說的詩韻,泛指格律詩用韻,通常是指《平水韻》。唐以後儘管人們的口語不斷有所變化,但詩韻一直被沿用不廢,原因何在?大概主要是因為它的這樣幾個特點:一是歷史性。歷代積累下來的傳世名作,都是按詩韻寫的,後世人們欣賞、學習這些文化珍品需要懂得詩韻,這就使人們一般傾向於保持詩韻的連續性。二是權威性。因為詩韻是被朝廷認可的,長期以來民間和官方的教學、寫作、科舉判卷皆依據之,影響到海內外。三是公認性。歷代寫詩、讀詩、研究詩的人,都承認它,運用它,有人即使覺得其中有些不合理之處,自己也無法改變,改了得不到大家的承認也是枉然。任何新的韻則,都必須具備權威性和公認性才行。當然,只要有足夠的權威力量,修韻是可以成功的,是能夠得到公認的。漢字簡化很難,不是也搞成了嗎。在目前尚未有權威性新韻則得到公認的情況下,不少人認為,最好是既按平水韻寫詩,又注意迴避其中明顯與現代普通話相抵觸的地方。例如,按詩韻"梅"和"開" 同韻,"元"和"門"同韻,現在讀起來很彆扭,迴避不用就是了。這樣寫出來的詩,一般人讀著順口,那些特別講究"詩依平水"的人也不會說你外行。不過,這樣寫詩的難度會大些。現代人寫詩,仍按古人定的韻書來用韻,確實令人感到彆扭。古人對聲母、韻母之類的音韻規律的分析、認識,不像現代人這麼準確和科學,所以當時對韻的分類就有一些不太科學之處。古韻書對韻的分類,與現代人的語言實際相距就更遠一些了。"韻" 也是現在頗具爭論的一大塊,因為有古音和今音之區分,學術家們及各自的"粉絲""鋼絲"幫腔起鬨,也爭執得面紅耳赤。依老葉看來,與其躲躲閃閃、吵吵鬧鬧,不如大大方方、舍遠求近,直接用新韻(今韻),現在流行的新韻如《詩韻新編(新十八韻)》《現代詩韻》等都不錯,一是與普通話不抵觸;二是利於今人學寫格律詩;三是利於格律詩發展承傳。古韻在當時不也是新韻嗎?今人用新韻算不上不在行、跌份兒吧?新舊韻都有各自不足。說多了,還回來,精彩繼續。我們且不理這些眾說紛紜,繼續來了解一下有關"韻"的知識。第三節 介紹三種韻書所謂韻書,就是人為把漢字按照拼音的韻母不同進行分類,便於學詩寫詩者使用的書。押韻必須依照韻書。1、《平水韻》鑒於平水韻目前還要用,而且將來也不能完全廢除,正像繁體字不能廢除一樣,因此,學詩的人還必須了解它。現在主要用於讀古詩和依其用韻。平水韻把漢字列為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共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聲、下平聲,都是平聲,並沒有什麼實質區別,只不過因為平聲字多,書中分為上、下兩捲來寫罷了。每個聲類都包含若干個韻目。上平聲15韻,下平聲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韻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號。如上平聲的15個韻,是按照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這樣排下來的。數字只表示排列順序,沒有其他意義。例如"四支",只表示"支"這個韻是排在第四的,並不是說除了"四支"之外還有其他五支、六支之類。支、枝、奇、宜、兒、知、詞、期……這些字都屬於"四支韻",或簡稱"支韻"。一首詩如果用"四支韻"。幾個韻腳都必須從這個韻目中選字。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此詩用的就是"四支韻"。韻腳"期"和 "兒",按現代普通話來讀,是不押韻的,但按平水韻是押韻的,而且不出韻。如果按某些方言讀,也押韻順口,因為上海話把"兒"讀作"ni",廣東話則讀作 "yi"。為了大體了解《平水韻》,現把它的106個韻列出來。上平聲: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下平聲:一先、二蕭、三餚、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上聲: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雨、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儉、二十九檻去聲:一送、二宋、三絳、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霽、九泰、十卦、十一隊、十二震、十四願、十五翰、十六諫、十七霰、十八嘯、十九效、二十號、二十一個、二十二榪、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徑、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艷、三十陷入聲:一屋、二沃、三覺、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葯、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初學者看到這個列表,會感到摸不著頭腦。其實對此只須大體了解一下,先不必硬記。這個韻目列表對查字典頗有用處。有些老字典、老辭海,對每個字都註明屬於什麼韻。如查"昔日"的"昔"字,老字典中會註明"陌韻"。對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聲字,在平仄分類中屬於仄聲,不能作平聲字用。每個韻包含的字數,有多有少。因格律詩用韻甚嚴,每首詩的韻腳只有從一個韻中選字,所以包含字數多的韻(主要指平聲韻)選字餘地大,比較好用,叫做"寬韻"。寬韻有:支、先、陽、庚、尤、東、真、虞。有的韻包含的字少,叫做"窄韻"。窄韻有:微、文、刪、青、蒸、覃、鹽。還有的韻,可選用的字很少,叫做 "險韻"。險韻有:江、佳、咸。其餘的韻,稱為"中韻"。用險韻作詩雖難,但也有的詩人故意用它來顯示才華。過去科舉考試,一般是命題限韻作詩的。所謂"限韻",就是只准從指定的韻中選字押韻。詩人互相和詩,以對方用過的韻和字來作詩酬答,叫做"步韻"或"次韻"。2、《詩韻新編(新十八韻)》是以現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為基準,參照黎錦熙(1890~1978)先生在四十年代初所編《中華新韻》,分為十八韻部,每部分平、仄兩類,平聲分陽平、陰平,仄聲分上聲、去聲及舊部之入聲。十八部中有些韻部可與某他部通押(下表中列於同一行),這樣,與十三轍相近。而關於入聲的通押,有兩種主張,一主張分三組(麻波歌皆、支齊、魚姑),各組通押;另一主張仄聲字一律通押。一麻:a ia ua二波(通歌):o uo三歌(通波):e四皆:e ie ue五支(通兒、齊部):i六兒(通支齊部):er七齊(通支、兒部):i八微:ei ui九開:ai uai十姑(通魚部):u十一魚(通姑部):u十二侯:ou iu十三豪:ao十四寒:an十五痕:en in un十六唐:ang十七庚:eng ing十八東:ong3、《現代詩韻》秦擬(好像是語言學家王力的兒子吧)著《現代詩韻》一書,1979年修正版的。不僅著眼於現代的詩韻演變,又兼顧了古代的音律,尤其好的是,它還對每個韻的組詞做了一定的歸納。用現代漢語的韻母而言,韻可以分為以下十三類,術語稱為十三轍,意思就是十三個韻部,為了讓你好記,還從每一類韻部中挑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字來代替數字,這樣比較形象--,如:一花;二歌波;三些;四姑;五衣、居;六開;七飛;八高;九收;十山、天;十一根;十二方;十三東聲。1、花部:a;ia;ua2、歌波部:o;uo;e3、些部:ie;ue4、姑部:u;5、衣、居部:i;ü;er6、開部:ai;uai7、飛部、ei;ui8、高部、ao;iao9、收部、ou;iu10、山天部:an;ian;uan11、根部:in;en;un12、方部:ang;iang;uang13、東聲部:eng;ing;ong;iong第四節 什麼是韻和押韻主要的直接就記下面四個基本概念好了。別的慢慢就會明白。何為韻?何謂押韻?何謂"韻律"?何謂韻腳和白腳,二者區別?1、何謂"韻"?答:"韻"的基本定義是,兩個以上的韻母相同的漢字,按照一定的間隔規律,放綴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一個字的位置,以造成和諧、順口、流暢的朗誦效果,這就構成了"韻"。劉勰於【文心雕龍】說:"同聲相應謂之韻"。換句話說,"韻"即是"同一收音"稱之為韻。如"東、公、空、通、同、聰、烘、紅、隆"等字,皆以ong為收音,即同屬一韻。而取"東"字為代表,稱之為 "東"韻。又如"先、天、填、年、千、煎、綿、延、前"等字,皆以ian為收音,亦同屬一韻,而取"先"字為代表,稱之為"先"韻。粗淺地理解,"韻"就是一系列韻母相同的字。2、何謂"押韻"?答:在寫作格律詩的過程中,把一些韻母相同的字(同韻之字),用在一定句式的固定位置(一般都是最末一字)出現,以形成一種節奏美和音韻美,就稱之為"押韻",押韻也就是韻的使用方法。3、何謂"韻律"?答:格律詩詞中對韻的運用規定稱之為"韻律",這和我們平時理解的韻律一詞的意思不一樣。韻律有兩種解釋,常見的某人跳舞很有韻律啊,韻律操啊方面等,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含義。但實際的解釋就是:"平仄和押韻規範",所以在格律詩詞中它就是專業的術語。4、何謂"韻腳"和"白腳"?二者何分別?答:押韻必然押在那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就像人躺下來,放在腳底一樣,因此有韻的那個地方(那個字)又稱之為"韻腳",反之不押韻的那一句最後那個字就叫做"白腳"。很顯然,"韻腳"一定是平聲,"白腳"一定是仄聲,這叫做"腳分明"。如果"白腳"寫成了平聲,就犯錯誤叫"踩腳"。韻腳好比穿了襪子,白腳好比光著沒穿。老葉是春夏秋冬只要躺下睡覺就白腳,一起床就韻腳。不像我們論壇有的人,睡覺還韻腳,起床卻白腳,夏天更是白腳一夏天。哈哈,開個玩笑,幽一小默,放鬆一下。第五節 學韻律術語 知韻律規則韻律術語在聲律、對律、章律等幾大律中算是最多的。上面介紹了一些,接著再集中介紹韻律術語,學習術語還可以了解很多韻律規則。1、詩韻。指作詩所押的韻或所依據的韻書。2、韻部。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3、押韻。簡單地說就是指兩個韻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知道,漢字的讀音是由聲母和韻母兩部分組成的(少數字只有韻母)。如"漢"字,它的聲母是h,韻母是an ,合起來讀han (漢)。而押韻同聲母無關,如"彈"字,聲母:d,韻母:an 。雖然二字讀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個韻母-an 運用到詩句的尾字中,以起到押韻的作用。格律詩押韻既便於吟誦或記憶,又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之美。4、叶韻。一作"諧韻"、"協韻"。詩韻術語。謂有些韻字如讀本音,便與同詩其他韻腳不和,須改讀某音,以協調聲韻,故稱。南北朝有些學者按當時語音讀《詩經》,感到好多詩句韻不和諧,便將作品中某些字臨時改讀某音。明陳第始用語音演變的原理,認為所謂叶韻的音是古代本音,讀古音就能諧韻,不應隨意改讀。還表示這裡是押韻的地方(韻腳),叶音同協,表示與上面協調的意思。5、鄰韻。古代的韻分得比現代的嚴格,譬如"eng"和"ing"就分為兩類,不過在現代的詩韻學說里,因為發音比較接近,已經歸納成一個韻部。當然,現代韻部中,還是有比較發音接近的韻部,譬如"姑部"和"衣居部",因此,這種比較發音接近的韻部,稱之為鄰韻。唐宋詩人用韻的情況,平聲韻可分為幾組,每一組都屬於鄰韻。①東、冬;②支、微、齊;③魚、虞: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刪、先:⑥蕭、餚、豪;⑦庚、青、蒸;⑧覃、鹽、咸。按此分類來掌握鄰韻,是比較嚴格、比較正規的。但實際上,現代詩人對鄰韻的運用已經擴寬。有人甚至把普通話押韻的字都當作鄰韻來用,一般也認可了。6、合韻。屬於同一個韻部的韻腳,稱之為合韻。7、通韻。詩韻術語。鄰韻的韻借來一用,這種做法稱之為通韻。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韻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詩時通韻可以互押。如"平水韻"中"一東"與 "二冬"、"四支"與"五微"、"十四寒"與"十五刪"等可通押。古體詩通韻較寬。通韻在填詞中用得比較多,但在格律詩中,要求則很嚴格,即使有用,只限第一句,因為格律詩中都是隔句押韻(偶數句),至於第一句押韻不做強求(稱之為可押可不押),既然不強求,借借鄰韻來幫幫忙,也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8、換韻。詩韻術語。從這個韻部換到另外一個韻部,這種手法稱之為換韻。"換平"就是指換成另外一個平聲韻部,反之"換仄"亦然。9、轉韻。從同一韻部的平聲韻(或仄聲韻)轉到仄聲韻(或平聲韻),就叫轉韻。所以"轉平"或"轉仄"就很好理解了。值得注意的,要和換韻分清楚,換韻是在兩個不同的韻部之間換;轉韻只在本韻部內轉。歸納一下就是:"外換內轉"。須知,格律詩中絕對不可以轉韻或換韻,這隻有在詞中才有的押韻方式,至於怎樣押,不用記憶,詞都指定好了的。10、寬韻和窄韻。屬於同一個韻部的韻字,有的多有的少,多的韻部寫起詩詞來當然方便了,反之就有一定難度。因此,多韻字的韻部就稱之為寬韻,反之為窄韻。11、險韻。詩韻術語。指語句用艱僻字押韻,人覺其驚警險峻而又能化艱僻為平妥,無湊韻之弊。唐宋詩人中也有故意押險韻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險韻。宋蘇軾曾用"尖叉"二字為韻,舊時推為險韻中的名作。12、唱和。亦作"唱酬"、"酬唱"。謂作詩與別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和詩。只作詩酬和,不用被和詩原韻;二是和韻。包括: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韻,即用原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次序,亦稱步韻,即用其原韻原字,且先後次序都須相同。13、和韻。又稱依韻,即和他人詩,而同用其韻。吳喬答萬季埜詩問云:"和詩之體不一,意如答問而不同韻者,謂之和詩;同其韻而不同其字者,謂之和韻;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亦稱次韻)。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難照顧。"。14、次韻。又稱步韻。謂和人之詩,而依原詩所用之韻及次第也。顧炎武【日知錄】云:"凡詩不束於韻而能盡其意,勝於為韻束而意不盡"。次韻不成功的標誌,則以韻為主,而以意相從,想表達的意思不能通達,好比血脈橫亘,句聯意斷。近世詩人,亦多有"次韻"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壯而手低,則不如不作。15、用韻。就是用某人之某詩所用之韻為韻而成詩。16、分韻。又稱賦韻,舊時作詩方式之一。詩友相約賦詩,選定數字為韻,由各人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韻成詩。叫做"分韻",一稱"賦韻"。古代詩人聯句時多用之,後來並不限於聯句。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素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分韻大都以人數為定,如四人則取成語,五七人則取古人詩句為宜。17、限韻。數人一起寫詩填詞時,限定一個韻,依韻成篇。限韻有兩種情況:①限韻不限字。②限韻也限字,即限定用某韻中的某幾個字。18、分題。舊時作詩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題目以賦詩,稱分題,亦稱探題。大抵以各物為題,共賦一事。分題有時分韻,但不限制。19、疊韻。凡賦詩重用前韻,即稱為疊韻。一說,"疊"不是指前後字的疊,而是指前後句的疊,是指詩句中前後兩句的末尾兩字的押韻相同。也就是說"韻角"(末尾)兩字有兩個韻,最後一字是輕音節韻,這種韻式在詩詞里也就更為罕見了,倒是在曲藝和兒歌中比較多見。如,你我分別好久啦,度日如度三秋啦。雖然朝思暮想啦,甜蜜卻潤心頭啦。末尾第二字(久`秋`頭)三字押的是"由求"韻,尾字押的是"發花"韻,這就是所謂的疊韻。重用前韻例,如:戲贈樂天復言 元稹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重酬樂天 元稹紅塵擾擾日西徂,我與雲心已共孤;暫出已遭千騎擁,故交求見一人無;百篇書判從饒白,八米詩章未伏盧;最笑近來黃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再酬復言 元稹繞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帶月輪孤;休文欲詠心應破,道子雖來畫得無;顧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險斗敵都盧;不然豈有姑蘇郡,擬著陂塘比鏡湖。20、抱韻。有的詩詞作者還採取這樣一種韻式,儘管不多見但時有出現。就是在四句一節的詩中,一、四句押韻,抱著二、三句的押韻。如:(找不到古詩例,用現代的)愛你不需要原因,不存在任何距離。只要決定作的事,就需要努力勤奮。一四句押韻,二三句押韻。前者用的是"一七"韻,後這用的是"人辰"韻,前者抱著後者的韻。這種韻式更為少見。21、交韻。就是奇數句和偶數句各自押韻,即相互交替押韻。這種韻式最早見於《詩經》,現代詩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見。如:蠟燭燃燒柔弱的身體,是為給別人帶來光明。她一生都在毀掉自己,用淚跡書寫光榮生平。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韻";二四句用的是"中東"韻,這就是交韻。22、變韻。一般的長詩很難做到一韻到底,因為過長的篇幅只用一個韻,使詩意的表達和詞句的選擇,會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詩詞作者往往採取變韻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在一首長詩中,採取兩個以上的韻,就叫著變韻。這個韻式在長詩中比較多見。23、跳韻。這是較常見的韻式,跳一句一韻,也叫隔句韻或雙句韻,就是每隔一句一韻,單句不論,雙句必韻,也有起句也韻的。其特點是韻點分布工整,有較強的韻感。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象通韻那樣句句必韻,這樣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慮押韻而影響詞句的選擇和內容的發揮。24、進退韻。亦稱"進退格"。詩韻術語。鄰韻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種。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轆轤韻者,雙出雙入。有進退韻者,一進一退。"進退格是兩韻間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韻,第四、第八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寒"、"刪"或"魚"、"虞"等,一進一退,相間押韻,故稱。25、轆轤韻。亦稱"轆轤格"。詩韻術語。與進退格同為用韻的一格。轆轤韻者,雙出雙入。即律詩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先用"七虞",後用"六魚"等,雙出雙入,此起彼落,有似轆轤,故稱。26、葫蘆韻。亦稱"葫蘆格"。詩韻術語。與進退格同為用韻的一格。葫蘆韻者,先二後四。如"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後四韻"冬"。先小後大,有似葫蘆,故稱。27、出韻。同一個韻部中出現了另外一個韻部的韻腳,而體裁中又沒有這樣的要求時,這就犯錯誤了,這種情形,就叫做出韻。28、擠韻。同一句式當中或詩中不適當的地方用了與韻腳同韻母的字,不論平仄如何,干擾了韻律效果,破壞美感,稱為"擠韻"。這些與韻腳同韻母的字也可稱為暗韻。29、擠腳。一般指在本仄腳句中用了與仄腳字相同韻部的字。30、踩腳。格律詩規定:韻腳一定是平聲,白腳一定是仄聲,這叫做"腳分明"。如果白腳寫成了平聲,就犯錯誤了,這個錯誤叫"踩腳"。31、撞韻。不該押韻的白腳押了韻,叫"撞韻"(也叫"贅韻",累贅意思)。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在白腳處使用了同韻部的仄聲字,也叫"撞韻"或平仄通押,也有道理。撞韻與"踩腳"有區別。踩腳指的是在白腳處用了平聲字,而非同韻字;如果用的是同韻字,則錯誤類型歸為撞韻。第六節 押韻的根據格律詩必須押韻,押韻必須有根據,押韻的根據就是韻書。現今按所依據的韻書分為舊韻和新韻兩派。主張"詩依平水"的仍依據"平水韻"用韻,並自恃名門正派,自謂正宗。主張按普通話韻母,依據"新十八韻"、"現代詩韻"等書用韻的,自恃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目前,舊新韻並行,典型的雙軌制。古代作詩用韻根據欽定韻書;現今作詩用韻並無官方規定韻書,而且自創新韻書很多。老葉的意見是喜歡哪種、習慣哪種,只要不觸犯用韻規則即可,用就是了。但要做到使用新韻知曉舊韻,使用舊韻了解新韻,決不混用,互不排斥,理解萬歲。第七節 押韻的一般規則(通則)格律詩押韻,既要有根據還要遵循一定規則。共計六大規則。1、偶數句押韻。格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押可不押。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2、只押平聲韻。格律詩正例是押平聲韻,而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以格律詩的體例,假如押仄韻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格律詩不允許。4、首句入韻的詩,其首句的韻腳可鄰韻。由於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韻腳也可以不太嚴格,用鄰韻也行。有個好聽的名字-"孤燕入群"。這種首句用鄰韻的風氣到晚唐才相當普遍,宋代更成為有意識的時尚。若不押韻時,限用仄聲字。5、不允許一個字重韻。6、腳分明。參見《聲律》不贅述。以上所述律詩用韻的嚴格性,只是為了說明古代的律詩。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的韻腳用鄰韻,只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第八節 押韻的特殊規則這是通例之外的押韻規則,前提是鄰韻通押。共計六格。1、飛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韻借可通押的鄰韻,稱之為"飛雁入群格"(或稱孤鶴入群格)。現舉為例:雪梅 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江韻) 騷人閣筆費評章;(陽韻)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陽韻)首句用三江韻,余用七陽韻。雪作 曾幾卧聞微霰卻無聲,起看階前又不能;一夜紙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於冰;履穿過我柴門客,笠重歸來竹院僧;三白自佳晴亦好,諸山粉黛見層層。詩押十蒸韻,而首句借用"庚"韻字為韻腳。2、飛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韻借可通押之鄰韻,稱之為"飛雁出群格"(或稱孤鶴出群格)。如:故行宮 元稹寥落故行宮,(東韻) 宮花寂寞紅;(東韻)白頭宮女在, 閑坐說玄宗。(冬韻)詩押"一東"韻,而末句借用"二冬"韻之字。3、進退韻。亦稱進退格。兩韻間押,即第二、第六句用與甲韻,第四、第八句則用與甲韻相通的乙韻。如"寒"、"刪"二韻,或"虞"、"魚"二韻,一進一退,相同押韻,故名。仍以鄰韻為限。□□□□□,□□□□□。甲韻□□□□□,□□□□□。乙韻□□□□□,□□□□□。甲韻□□□□□,□□□□□。乙韻4、轆轤韻,亦稱轆轤格。雙出雙入,即律詩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相通的乙韻,如先用"七虞",後用"六魚",雙出雙入,有如轆轤,故名。仍以鄰韻為限。□□□□□,□□□□□。甲韻□□□□□,□□□□□。甲韻□□□□□,□□□□□。乙韻□□□□□,□□□□□。乙韻5、葫蘆韻,亦稱葫蘆格。先二後四,如"東""冬"通押,先二韻"東",後四韻"冬",先小後大,有如葫蘆,故名。仍以鄰韻為限。□□□□□,□□□□□。甲韻□□□□□,□□□□□。甲韻□□□□□,□□□□□。乙韻□□□□□,□□□□□。乙韻□□□□□,□□□□□。乙韻□□□□□,□□□□□。乙韻其實,進退格有點兒相當於西方詩體中的交韻,轆轤格有點兒相當於西方詩體中的隨韻,這點可以參見一篇《聞一多<死水>詩集的形式分析》的文章。傳統詩體對現代詩體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東西方詩體也有可比較之處。6、極端例子。如:永王東巡歌 李白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灣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本詩押"二蕭"韻,卻於次句押"三餚"韻字。次韻答寶覺 蘇軾芒鞋竹杖布行纏,遮莫千山又萬山;從來無腳不解滑,誰信石頭行路難。首句押"一先"韻,次句押"十五刪"韻,末句押"十四寒"韻。聞鶯 楊萬里曉寒顧影惜金衣,著意聽時不肯啼;飛入柳陰深處去,數聲只有落花知。首句押"五微"韻,次句押"八齊"韻,而末句押"四支"韻。以上三例,是通韻的極端例子,不屬通例,不宜效仿,初學者知道即可。以上為特殊之押韻格式,略述之以備一格,供大家了解。第九節 押韻十三忌用韻如用兵。作為格律詩,它可以錯律但絕不能錯韻。沈德潛《說詩晬話》:"詩中韻腳,如大廈之柱石,此處不牢,傾折立見。……杜甫詩"懸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韻腳之法"。可見押好韻對於格律詩的極端重要性。不按規則用韻,則完全談不上格律詩而屬於打油詩、順口溜了。除了前面介紹的押韻規則應嚴格遵守外,更不能觸犯用韻的高壓線,即押韻的戒忌。聲律有"聲八戒",韻律有"韻十三忌"。"十三忌"是押韻規則的延伸、細化、補充。1、忌出韻。出韻俗稱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論)。2、忌擠韻。也叫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如,《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中"遠,片,萬,怨" 四個暗韻與韻腳韻母都相同,擠韻。再如,《逢鄭三游山》.盧仝:"相逢之處草茸茸,峭壁攢峰千萬重;他日期君何處好,寒流石上一株松。"詩中"逢"與 "峰"字,俱屬二冬韻之字,與韻腳同韻。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應注意。至如與韻腳疊字者,如"茸茸"等則不在此限。3、忌撞韻。在格律詩中,不管平仄,只要白腳與韻腳的韻母相同,都屬於撞韻。《初春小雨》.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好去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其中白腳"處"與韻腳"酥,無,都"都是烏(u)韻,撞了韻,系平仄通押(混押)。再如:《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其中白腳"岸"與韻腳"間,山,還"都是安(an)韻,也撞了韻。4、忌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意義不相連屬,勉強湊合者。凡湊合之句必軟,軟則不穩。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云:"詩韻貴穩,韻不穩則不成句。"5、忌重韻。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複出現,此乃大忌。不可使用同一字重複作韻。同韻字很多,哪能就識一字呢?一般人不犯此病。6、忌複韻。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複韻,應避之。易水寒版主點評過這類問題。7、忌連用同音字作韻。指的是押韻句連續使用同音字,並無間隔。如,首句用"湯",二句用"鋼",四句用"岡",六句用"綱",八句用"剛"即是。但是隔句一用不算,如《客中行》.李白"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義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首詩中"香,光,鄉"其中香和鄉間隔使用是可以的。8、忌倒韻。指的是由兩字組成的一個詞,為遷就韻腳顛倒而用。如:"先後、新鮮、來去、慷慨、凄慘、輝光、牛馬、地天、玲瓏、參商、羅綺、琴瑟、乾坤"等,如果不妨礙原義方可顛倒。如不可而倒之,即稱之為倒韻,切不可用。如羅綺-綺羅,圖畫-畫圖,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類,可用。大家韓愈等有湖江、白紅、慨慷之類的顛倒用法,後來人亦譏笑其倒韻。學詩要紮實基礎,倒韻也是常見病必須引起重視,否則,恐怕麟麒、凰鳳、木草、川山之類就要俯拾皆是、觸目驚心了。9、忌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各朝代大家對僻韻之不宜用,不但都有論述,也不屑一用。10、忌啞韻。啞韻者,指的是聲調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的韻字。如"東"韻之"忡、懵"等字即是。【隨園詩話】:"凡音涉啞滯者,便宜棄捨,"葩"即花也,而"葩"字不響。"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一而足"。11、忌別韻。指的是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也不同,誤押之即為別韻。如"重"字於二冬韻作"復疊"理解,於二宋韻則作"貴重"理解;"降"字於三江韻作"順服"理解,而於三絳韻中則作"下落"理解;"鮮"字於一先韻中作"新"字理解,而於十六銑韻里則作"少"字理解,務須辨明,方不致誤用生出歧義而貽笑方家。12、忌混韻。一般是指平水韻與新韻混用,也有指用詞韻代替詩韻,任意將詩韻擴大。13、忌亂借韻。所謂借韻,就是首句可借,因為依格律首句可入韻亦可不入韻,要求寬泛,可以借韻,而且只限於首句,但借韻借到了偶數句就造成亂借韻。第十節 提高用韻質量1、選好韻。選韻,宜擇其與詩題之主旨,或所欲表達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詩詞韻轍的選擇,一般考慮如下幾個因素:(1) 作品的內容和感情因素首先,是要充分利用韻仄音色上的特點,來表現豐富多彩的詩詞情感。如"發花"`"江陽"`"中東"`"言前"等韻的收音是放口(開口)韻,音色比較洪亮,選擇這樣的韻仄適合表現慷慨激昂`熱烈奔放的豪情壯志。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一詩,就是選擇的"中東"韻,充分地表達了作者激越壯闊的情懷,也使讀者朗誦該詩時體會到了愛國主義的激情。其次,"一七"`"姑蘇""梭波"等韻的收音是收口(閉口)韻,音色比較柔和,選擇這樣的韻轍就適合表現憂鬱凄婉的情感。如陸遊的《釵頭鳳》一詞選擇的是 "梭波"韻,較好地體現了作者在回憶與表妹唐婉的深厚感情時,那種百感交集`悲苦難忍的心情,也使讀者深切地體會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哀怨。(2) 韻轍本身的特點因素漢字十三韻轍中,無論是哪一種韻轍,都有一個包含漢字的多少問題,有寬韻和窄韻之說。寬韻如言前、江陽、中東、人辰、發花、遙條、一七等韻轍,因包括的常用漢字多,構詞能力較強,被大多數作者選擇其作為韻腳用字。特別是寫較長的詩篇時,要選擇寬韻。窄韻如乜斜等韻轍,包括的漢字屈指可數,構詞能力也較差,一般詩詞作者較少採用。(3) 詩詞的音樂性因素因為好多的詩詞是可歌的,所以作者在創作時假如考慮到譜曲的功能,就要考慮到這一因素了。若是雄壯豪邁的歌曲,就應該選擇言前、江陽、中東等韻轍了。若改編的是女聲歌曲,用一七韻就會使女歌手更易唱得響亮動聽。總之,無論選擇什麼樣的韻轍,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必照抄照搬。尤其是在寫短詩時,完全可以跟著感覺走,心裡怎麼想得就怎麼寫。如果越寫越覺得彆扭,難以將意思表達的透徹,也可以換個韻轍重寫,直到滿意為止。附:清吳騫【拜經樓詩話】引何無忌與人論詩云:欲作佳詩,必先尋佳韻,未有佳詩而無佳韻者也。韻有宜於甲而不宜於乙者,有宜於乙而不宜於甲者。題韻適宜,若合涵蓋。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揀擇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揚轉換,用頓挫處,尤宜吃緊。理會此處,最見人平日學力淺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長篇,亦宜斟酌。韻腳穩妥,庶無牽強搭湊之失。可見工詩者,未有不留意於韻。今人衝口吟哦,但求協韻,甚而次韻、疊韻,連偏累牘,徒使脣焦腕脫,令人生厭。一般說來,"尤、侵"韻之詩,較適於憂愁情緒之表達,"覃、東、江、陽"等韻,較適於表達歡樂、開朗之情緒。周濟【宋四家詞選】云:"東、真韻寬平,支、先韻細膩,魚、歌韻纏綿,蕭、尤韻感慨,莫草草亂用"。學者宜引為箴戒。2、陰平陽平盡量不通押。大家知道在格律詩中押韻必須是平聲,但嚴格地、更細緻地分析,平聲韻仍然還包含了陰平和陽平聲調的二種聲調的韻,仄聲韻也同樣還包含了上聲和去聲的二種聲調的韻,即使同處一個陣線,但還是有細微的區別的。如下表:四聲特徵表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高平調升 調低平調降 調高-高低-高低-低高-低āá ǎ à5-53-52-24-2緊-緊松-緊松-鬆緊-松上-上下-上下-下上-下陰 平陽 平上 聲去 聲由上可見,儘管將陰平、陽平歸納為平聲,上聲、去聲歸納為仄聲,但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做法,因為每一聲都有每一聲的特點,都代表了一種不同的風格。因此,盡量不通押。如果通押混用,在聲音的循環回歸藝術效果上沒做到完美,會有一種拗口的感覺。如:《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三個韻中"吳,壺"是陽平,"孤"是陰平,陰平與陽平通押,同樣有些拗口。《金陵懷古》朱雀抬頭訪孔丘, 桃源際會武陵舟。一條林帶烏衣巷,兩扇蓬門紫府溝。墳起金陵芳草,火燒赤壁亂荊州。茅廬山上仙人洞,憑弔瑤池把淚抽。這首中五個韻"丘,舟,州,溝,抽"全是陰平。所以讀起來很順口。而且生動明快。有用"韻更上一層樓"之感。古人在押韻的時候,往往是平聲部陰平、陽平通押,仄聲部上聲、去聲通押的(在古聲中也出現上、去分押和入聲分押的情況,但沒有形成明確的要求),這是普遍的現象。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更上一層樓的用韻,不一定非要做到,對於我們初學者能夠分平仄就可以了,如果做到就更完美了。
推薦閱讀:
※中州派安星訣龍口訣排龍訣
※胃「一怕生」、「二怕晚」、「三怕忍」,養好胃,記住一句口訣!
※民間相士秘籍口訣!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口訣(解義)
※八字口訣 梅霞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