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專家為北京城市病支招:分成六個城市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 新媒稱,新加坡城市規劃泰斗劉太格提出一劑治療北京「城市病」的「苦藥」:把北京分成各三五百萬人口的五六個城市,每個城市再分成幾個片區,每個片區有自己的商業中心、教育、居住、購物等設施,居民沒有特別需要不必到其他片區,這不但能緩解交通擁擠,還能減少空氣污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29日報道,劉太格曾經擔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局長、市區重建局局長,現在是宜居城市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也為近40個中國城市提供過城市規劃諮詢。他日前在北京接受該報專訪時,對北京的「城市病」作出診斷:「北京最大的問題是,它是一個超大城市,沒有城市細胞的觀念。」

他曾經把將北京分成片區的想法告訴過中方人員,對方說這個想法很好,但很難做到。

劉太格說:「規劃師是城市的醫生,如果你生病了,醫生說我給你開個藥方,你可不可以說,我不要,我丟掉?我為北京提出理念,是苦藥,是良藥苦口的苦藥。」

報道稱,中國今年2月宣布要推廣街區制,逐步打開封閉小區和單位大院,原因之一是要使道路公共化,以改善城市的路網布局。不少付了錢建設小區設施的居民擔心,他們的法律權益不會受到保障。

減少小型汽車流量 確保高速道路絕對封閉

劉太格告訴該報,如果要解決北京的交通問題,更根本的策略是進行以公共交通為主的規劃,減少小型汽車的數量,同時確保高速道路絕對封閉,確保有適當的快速主幹路。

他說:「這些比拆小區圍牆更重要,拆牆不是解決交通擁擠的仙丹。況且小區是生活區,如牆被拆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也破壞了。」

至於個人的法律權益,是否難免要在城市規劃的需要中被犧牲?劉太格認為,只要政府把工作做得很合理,人民明白新措施能給他們帶來明顯的好處,自然會願意接受。

他舉新加坡的例子說,1969年讀者投函給報章,說他們在亞答屋(亞答樹是南洋一帶常見的棕櫚樹,用亞答樹葉蓋的房子叫亞答屋)住了三四代人,實在不願被政府迫遷到組屋。1972年,讀者又投函,這次埋怨說已等了三年,怎麼政府還不來拆他們的亞答屋?原來他們看到已搬進組屋的親戚,享受著現代居住環境的便利,於是對拆遷的態度有了180度的改變。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執行總監邱鼎財向該報介紹,中國認為新加坡在城市治理、可持續發展和打造宜居城市等方面的發展經驗有參考價值,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去年7月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合作內容包括中方派人員來宜居城市中心調研,兩國官員的互訪考察等。

宜居城市中心和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也聯合編寫了《城市發展的挑戰與改革——中國與新加坡的治理經驗》,收錄兩國在城市化進程、城市規劃與城市治理、公共住房建設、基礎設施融資等方面的經驗。中文版已於3月19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發布,英文版將在今年7月在新加坡舉行的世界城市峰會上發布。

資料圖片:北京堵車場景

推薦閱讀:

安徽蚌埠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城市邊緣
為什麼南京留不住人才?
那些離開北上廣的程序員,後來都去了哪兒?
10月優秀筆記_吳宇航_看不見的城市

TAG:城市 | 北京 | 新加坡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