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易經解卦,到底準不準?
《易經》即《周易》,是傳統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星座,周易
世態炎涼,無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靜聽大海潮起潮落,笑看天邊雁去雁回。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以平常心對待無常事,淡然看待人生的得失,榮辱與成敗。在紛擾喧囂的紅塵,亦能簡單明約,空靜安然地享受生命與生活。
易經是多化的經典,但變並非亂變,所有的多化都是遵循著自己的規律在變。沒掌握規律,就會對生活茫然無措,掌握規律,生活才過得自在,坦然。
世間上最美的東西,不是紅黃藍白黑的顏色,不是楊貴妃、趙飛燕婀娜多姿的體態,更不是花枝招展,名牌百出的衣服,而是如陽光一般,清朗明亮的笑容。無論到什麼地方,遇到什麼樣的人,都要創造這個世間最美麗的色彩,發自內心洋溢出的微笑
不要去羨慕別人的人生,你看見的,並不是他們經歷的所有。你只羨慕他們的光鮮外表,卻看不到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和努力。生活不是一定要有驚天動地的情節,才叫精彩。每個人都在演以自己為主角的偶像劇了,在這場戲裡,你的角色與戲份沒有人能夠取而代之。
做人要能屈能伸。在逆境中,困難和壓力逼迫身心,這時節應懂得一個「屈」字;在順境中,幸運和環境皆有利於我,這時節當懂得一個「伸」字。人太剛強,遇事就會不顧後果,易受挫折;人太柔弱,遇事就會優柔寡斷,坐失良機。所以,能屈能伸,剛柔並濟,當剛則剛,當柔則柔,屈伸有度,才是真正的強者。
周易是中國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觀、是真正的唯物辯證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源 ,是一切哲學都終極真理,我們國人應該珍惜愛護迷戀她。
歲月,總會有滄桑;人間煙火,總會有浮華。安守清寂,不染風塵,與春陽同行,與快樂牽手,感知陽光雨露的清新,欣賞秋葉之靜美,將善良種植心間,以感恩的心行走於塵世。朝陽中,捧著一縷歲月的暖香;夕陽下,輕擁落日餘暉的絢麗,穿越季節輪迴,讓如花的笑顏,在素白年華里以最美的姿態綻放。
易經的特殊之處在於提前預知事物的發展做到趨吉避凶!這好比一棵樹苗是否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誰也不能保證,但是某些有經驗的山民就會根據樹苗的生長環境、氣候、肥瘦,是否易生蟲子等客觀因素,在生長的過程中提前預防,以此來斷定是否能長成大樹!易曰:履霜、堅冰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很多人常常會不自覺地走一個誤區,那就是預支未來的痛苦和煩惱,這是非常不明智的。我們應該換一種心態,轉而去預支明天的快樂與美好,把明天、後天的快樂拿到今天來享受,這才是聰明的活法。當我們學會了預支快樂而不是痛苦,我們的生活就會是另一翻美好的樣子。
易經版塊正式更名為周易,請大家多多交流
《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
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這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還有沒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所講的「江湖」中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有道家這一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第三不易,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的,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來萬象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科學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麼名稱,反正有這樣一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有、萬物、萬事的「它」是不變的。變易、簡易、不易這是《易經》的三個原則,先要懂得。
第一,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情況、沒有一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譬如我們坐在這裡,第一秒鐘坐下來的時候,已經在變了,立即第二秒鐘的情況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非變不可,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學《易》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為什麼不學易不能為將相的道理了。
簡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在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常常跟朋友們講,也可以說是哲學上的一個對比,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是我們的經驗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出現,「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我們看京劇里的諸葛亮,伸出幾個手指,那麼輪流一掐,就知道過去、未來。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有這個方法。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指節上面,再加上時間的關係,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作簡易。那麼,《易經》首先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都在變,儘管變的法則很複雜,宇宙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象,在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非常簡單了。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機緣,離開有離開的道理,失去有失去的理由,所有的相遇,相處,都是一種既定的緣分,離開就是緣盡,失去就是緣去,人生聚散離合,就是緣來緣盡,情淡情濃,記住那些美好,那些歡笑,走好現在,做好現在,就是人生又一次的美好。
【好人是這個世界的慈悲】不得不承認,鑽營的人比本分的人在實現目標的路途上,走得要輕鬆。漫長的路變短了,複雜的事變簡單了,艱難的過程變容易了,這就是鑽營給予鑽營者的意義。看起來,一切都易如反掌。其實呢,他們在另一條看不見的路上,卻走得艱苦卓絕。這條路,就是心路。也就是說,別人在明處勞形費神的時候,他們在暗處傷筋動骨。誰比誰也不容易。區別是,他做的事你做不來,你做的事他不屑做。你厭他姦猾,他笑你呆傻。也就是說,彼此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既然不是一路人,他玩他的,你玩你的好了。
一個人,看清了就容易平衡,平衡了就容易平靜,平靜了就容易平和。你不是一個喜歡走心的人,就讓願意走的人去走,不必去管別人走到了哪裡,走得如何。你不鑽營,卻為鑽營的人活得春風得意而鬧心,就真是應了一句話:人家在吃,你在自討苦吃;人家走路,你卻走投無路。
【一陰一陽之謂道】人太愛折騰了,終會被折騰所傷;事太急功近利了,終會被急功近利所敗。道理很簡單,躁容易亂己,急即會虧思。該按捺住的,按捺不住,就會亂了方寸。方寸是什麼呢,就是一張一弛,亦緩亦急,能收能放,就是一種內在的節奏感和平衡感。但是,當這些被慾望追逐之後,就會變得張有餘,緩不足,收太過,最後,自亂陣腳。有時候,說敗在這裡也好,敗在那裡也罷,歸根結底,都是敗在慾望上。
尖酸與刻薄不一樣。尖酸的人,不過是說出的話銳利;而刻薄至深,是事情做到最後,會讓人覺得凜冽。但還不至於是壞,因為二者皆無預謀。只在當下的一刻,覺得不合己意,於是,迸發了人性深處的惡。這樣說的意思是,我們有時候也會變得尖酸刻薄,也會在某一刻失卻了人情的溫度。但是,沒有一個人想說自己的壞,因為,我們原本是好的。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是在本質上善殞滅,惡叢生。他們對人的傷害,蓄勢已久,預謀已深。於是,這個世界才有了暗箭,有了冷槍,有了所有的防不勝防。人生路上,如果只是路過幾個尖酸刻薄的人,你要告訴自己,你是幸運的。因為,一條狗最多吠你幾嗓子,你冷眼相對後,即可從容走掉。若是遇上一匹豺狼就不一樣了,你得使出渾身解數招架。也許,它最終吃不了你,卻耗掉了生命的全部。
看到諸位把自己生辰八字奉上,讓懂易學之士算流年大運,並非明智之舉,奉勸各位還是三思而行,以免八字落到心術不正之人手上增添無妄之災!
韓國拔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拳5次申報失敗。自此,韓國已經擁有18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是宗廟祭禮及宗廟祭禮樂(2001年)、板索里(2003年)、江陵端午祭(2005年)、圓圈舞、男寺黨表演、靈山齋、濟州Chilmeori堂靈登巫術、處容舞(以上2009年)、傳統歌曲、大木匠、鷹獵(以上2010年)、傳統武術跆根、傳統技藝走繩、韓山苧麻紡織工藝(以上2011年)、傳統民謠《阿里郎》(2012年)、越冬泡菜文化(2013)和韓國農樂(2014)。另外,濟州海女文化的申遺結果將於2016年揭曉。
申請小版主,需要在申請的話題,每天發帖3帖,回復5帖以上,否則會被撤銷資格,加油↖(^ω^)↗。?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十一擇業與擇偶,十二趨吉又避凶,人生若要得幸福,以上件件想清楚?
小道發現很多人抱怨生活不如意,運氣不夠好,讓這裡的「大師」去算命!其實人一生的的大運全靠自己,小道說在此道說一二,想改運就開始做到日行三善,哪三善呢?眼善,口善,行善!看人的眼睛要善,不可摻雜各種妒忌或怨恨!嘴裡的話要善,不可惡言相對,不可背後說人,行善,平日多行善積德,自然你的大運會有所變!同時還有慾望!人,一旦墮入「追逐物慾」之陷井中,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想要抽身出來就成了很困難的事,所以人性不能和貪念走在一起。人的慾望越多,就會越不滿足;就會越不快樂;就會越多煩惱。物慾乃無常色相,無需太過執著!
很多人想學《易經》或周易,版主建議你先看看是否具備此種「指紋」,再問問自己的發心是否端良。南無阿彌陀佛
請大家進來幫忙看下 這畫適合掛家裡嗎 請大師幫忙看看 屬龍 老婆屬馬 家裡客廳掛孔雀圖好嗎 下面是畫[
【大雪】2015年12月7日 週一 18:52:55,太陽位於黃經255度,北斗近北,五行屬水,是為大雪
無論我們目前處於什麼樣的生命能量狀態,我們都期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都希望自己的未來越來越美好,若你真想如此,那麼,從今天起,對萬事萬物心懷感恩,時時處處以正能量的念言行去對待,不斷積累你的生命正能量,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生命中美好的事件正在一件件發生。
有時候別人有心把快樂帶給你,可由於你心胸不夠寬廣,沒有容納的空間,快樂則會自然遠離。懂得包容,就不會錙銖較量。心胸豁達開朗的人,凡事看得高遠,不會被眼前得失所蒙蔽;心量狹隘自私的人,處處與人計較,無法成就大器。
六十花甲,就是根據干支來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這樣天干與地支配起來,便可以代表太陽系統這個天體和地球產生萬有的變化;其中以氣象的變化是最大的,也最顯著,容易見到。萬有的變化,各有不同,於是用干支配合,而且是天乾的陽配地支的陽,天乾的陰配地支的陰,陽配陽,陰配陰,依照次序輪流配合,完全相互配合,剛好滿六十個相配,成一周期,又從甲子開始,所以名為六十花甲。
【周易的簡易】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是對自身的再認識,對自由的再定義。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麼對自己最重要,然後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註地追求,從而獲得最大幸福。放棄不能帶來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煩惱的精神活動,簡單生活,從而獲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如果把這個法則予以擴大,用途就多了。譬如唐堯登位,亦即他當皇帝就職那一天,為甲辰年,後來邵康節的演算法以及一般的演算法,都以這個干支為標準,這是歷史上比較有記載根據的;在堯就位的時候,有五星聯珠的現象,就是金、木、火、水、土五星,在天上列成一排,有一定的天象,在那時呈現,把這第一個六十年定為上元,名叫上元甲子,第二個六十年為中元甲子,第三個六十年為下元甲子,一共為一百八十年;然後再擴大,第一個一百八十年為上元,第二個一百八十年為中元,第三個一百八十年為下元,像連環套一樣,套得整齊嚴密;再以這種甲子的法則,和《易經》等配合演變,就知道歷史、社會、人類的現象,多少年有一個變化,如何變化;再配合中國天文學上,推算到該有什麼人物出來,這是我們中國人發現的一個很妙的法則,也可以說是儒家孔孟思想里所說的「天人合一」。
今年十月,扎克伯格在發布的臉書中說:「我有機會拜訪了西安大雁塔,為我的家庭和世界祈求和平與健康。(我的妻子)普里西拉是名佛教徒,她讓我也為她祈願。佛教是一門令人驚嘆的宗教和哲學。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已經學到了更多關於佛教的內容。我希望繼續對這個信仰了解得更加深入。」「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佛教有《周易》有相通之處
這種六十花甲的配合,現在的人不大用了,但它到底好不好呢?將來可以看到,它好得很的。它記天體的運行,六十年一個大轉,不管歲差如何(即天文上所謂的躔度,也就是古代說的太陽與地球間一天走一度,走完了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為一年;以三百六十天為一年,尚有剩餘,將其剩餘下來的度數,累積變成洞月,這就是陰曆的計算。而陽曆則是每年有七個月是三十一天,因為方法不同,數字一樣),但六十花甲算下來,億萬年的宇宙數字,亦不差分毫,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法則。試看中國的歷史,每個朝代換了、皇帝換了、年號換了,可是六十花甲的歲次是固定不變的,必然六十年一轉。
以《易經》道理來看,這就是必變,宇宙間的事情,到了一個時候必然變。至於變成什麼現象?懂了這個大法則,再從卦里,就可知會變成什麼現象。可是知道了的人,大部分都不說出來,因為怕泄露天機;古人說的「察見淵魚者不祥」,眼睛太厲害了,水裡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楚,並不吉利,這樣的人就算不短命,也會患白內障,因為用眼力過度了;聰明是不能用過度的,所以萬事先知,並不吉利。真的高度修養,萬事先知,變成無知,有絕頂的智慧而變成糊塗,這是少數有修養的幾個人才做得到,一般人則做不到。
偶見新聞「父母無錢撈屍,兒子屍體無奈繼續拋江中」因漁民要價太高,父母沒有錢只能眼看著兒子屍體繼續拋在江中,只能在岸邊傷心痛哭,佛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其實撈屍並讓他入土為安,更勝於救人一命,但你救了人或撈了屍以後,因為要酬勞或回報,那麼這個浮屠,也就變成了罪業,所以人要付出不圖回報的原因就是,留住自己的福報,不要讓他來了又走。
人生最大的修養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察人之難,補人之短,揚人之長,諒人之過,而不會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諷人之缺,責人之誤。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認他人,是一種善待生活,善待別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後,蘊含的是愛心和堅強,是挺直的脊樑,是博大的胸懷。
【數字陰陽】單數到了「九」數為極點,所以《易經》中陽爻以九作代表,如乾卦的六爻都是陽爻,於是稱作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等;陰數是倒算過來,為十、八、六、四、二,這表示陰陽是顛倒的。陰數的五個偶數以「六」在中間,陰取其中,因為陰數為偶,是相對的,而其中間的數是重點,所以陰爻以「六」為代表;如坤卦的六爻,稱作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察見淵魚者不祥——曾經講的卜卦作用,因為凡是稀奇的事情,我一定去了解,了解完了以後,我素來不玩的。這些東西玩儘管玩,不過要有一個原則,不可迷信。所謂不迷信,是不要把人所有的智慧都寄托在這上面,如果都寄托在這上面就不行了,偶然用它來參考參考是不礙事的,但不要影響自己的心理,有時候很靈,宗教的觀念也是如此。
《易經》在古代就是為了占卜用的,到孔子以後,才把《易經》用到人文文化方面。《易經》畫的八卦,原始當然是為了卜卦用的,為什麼人類要卜卦?這不只是中國有占卜,世界各民族都有占卜,當然各民族所用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沒有我們中國的高明。這中間牽涉到一個哲學問題,即是人類的智慧。無論過去、現在、未來的人,都有許多無法知道的事情。譬如明天怎樣?我明天怎樣?這些問題,誰也沒有把握作答案,連後一秒鐘如何也不可卜,而人們要知道,於是產生了占卜這些東西。
【金錢卦】現在不容易找到外圓內方的銅錢,借用現代的硬幣也可以,橫豎都是一正一反兩面,任意將一面作為陽面,一面作為陰面,將三個錢亂搖一陣後丟下來,如果說其中兩個錢是陰面,一個錢是陽面,便以陽面為主,記錄一個「、」的記號,代表這是陽爻,因為照《易經》的道理是「陽卦多陰」,普通的說法亦是「物以稀為貴」。如天風姤卦——就是以陰爻為主,以普通的現象來看,六人中有五男一女,這一女就成王了,大家都會聽她的,這是天地間事物的一定道理。如果卜出的錢是兩個陽面一面陰面,就是陰爻,記錄一個「」的記號。如果三個錢全是陽面,作的記號是一個圈「○」,這就叫作動爻,要變陰的,陽極則陰生。如果三個錢全是陰面,作的記號是「×」,這是要由陰變陽的動爻,這樣連續作六次,完成六爻。裝卦的順序是由下向上依次排列,第一次所卜得的為初爻,第二次為第二爻,依次上去最後到上爻,這是目前卜卦的方法,它的源流,是自秦漢以後開始的。
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果。
【企業文化】八字五行缺水的張旭豪,用「藍色」作為用神,訂製企業文化,先是LOGO模仿「杜蕾斯」,然後代言人選用王祖藍,企業色為「藍」,皆因三者五行均為水,目前日交易過億元,成為「五行」應用於企業文化的經典案例。
人生,有多少痛苦,就會有多少成長。美麗的蝴蝶,一生經多次蛻皮變為成蟲,又在蛹內經歷長長的寂寞,才羽化為蝶。吃一塹長一智,人生的成長也是伴隨著或深或淺的傷口。痛,並不可怕,你敢於面對,它就是一種良藥。最怕你終於熬不過痛苦,崩潰在勝利的邊緣。最美的笑容從來綻放在痛苦的盡頭。
交人交心,澆花澆根。真誠的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裡;虛偽的人,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虛偽的人,認識了一輩子,卻只若初始,難以交心;而真誠的人,一朝相識,恰似故人歸。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的是緣分,那麼人和人的相處,靠的則是一份真誠。
高人請進 計劃12月12日13:00-15:00剖腹產手術,兒子 請高人幫我看看 八字五行缺什麼?起名字多考慮哪個屬性的字,謝謝!
求大師賜個良辰吉日 2016年陽曆五月底六月初有適合結婚的好日子嘛?
【文化的遷移】中國文化大概在春秋戰國時候,是沒有統一的。那時不但語言沒有統一、文字沒有統一、交通沒有統一、經濟沒有統一,乃至各個地區的社會形態亦不統一。周朝的政府所謂的中央天子之治,分封諸侯,地方分治,並不統一。從秦漢以後統一的局面是另外一回事,我們研究歷史,常以後代政治形態、社會形態看古人,這是很大的偏差。由於那時代沒有統一,從孔子所保留的四書五經文化看起來,唐虞以上的歷史,文字資料太難整理,所以有可靠文字為依據的時候,斷自唐堯開始,整理出了《尚書》,根據這些資料,就了解堯、舜、禹三代文化區域不同。那時在黃河上游的北部,更早時期的黃帝,如有名的涿鹿之戰,就是在河北的北部。那時的文化是在北方的,後來到了周朝的文化,差不多到了黃河以南,中國的文化是由北向南移,大的一面是由西北到東南,另外小的一面是由北到南,如江南的文化,是從晉朝以後才慢慢由北方推移過來。到了南宋的時代,江南文化便大盛。不但是中國,外國的文化也是一樣,都是由北方起源,慢慢推移演變到南方來。中外歷史上真能統治一代就興盛起來的統治者,都是起於北方,而且很少出於都市,大多都來自鄉間,這些對於研究哲學問題關係很大。——南懷瑾
【無疑不佔,急中生智】古人有句老話,有疑則卜,無疑則不卜。一件事情,在兩難之間,往東亦對,往西亦對,兩個方向都對,而又需要確定究竟往哪一個方向最對,自己又無法確定的時候才去占卜。如果自己的智慧,還可以去解決的問題,則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而不必去占卜了。上面說的僅是卜占的方法之一,即使銅錢等卜佔用品一件也沒帶,只憑了這十二個數字,就可卜卦,不過不要認為只是玩玩,自己都沒有信心則一定不靈,一定要誠心才靈,這是精神的問題,宗教的哲學,前知的哲學。一個人真到萬難的時候,本身的智慧、精神的潛能才發揮得出來,這是一種智慧之學,而不是宗教信仰,千萬不要迷信。
《河圖》、《洛書》,它們就是麻將、象棋、圍棋的祖師爺。麻將與象棋、圍棋雖屬小道,卻都與這兩個圖有關係。《河圖》、《洛書》是屬於中國學術思想神話部分的東西。舊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工程方面發生很多困難,結果在黃河上游,從河中出來一匹馬,古人將之神化稱它為龍馬。這龍馬背上背了一個圖案,圖案上就是這些個圈圈點點,沒有別的,因此這個圖案就名叫《河圖》,因為這個圖案,產生了數學的方法,數學的觀念。但古代的神話,和一般學說的說法兩樣,神話中說,大禹得了這個《河圖》,就能驅使鬼神,把中國的水患治平了。稍後在洛水裡出來一個烏龜,這烏龜的背上,有另一個由圈圈點點形成的圖案,這個圖案,名叫《洛書》。這兩種圖案合起來,就產生了中國數理的哲學和工程上應用的學說。
看相算命的原理,必須要從星象來的。現在美國有一門星象學,也是新興的學術,有七八個大學開了算命看相的課,正式研究全世界各國的看相算命方法,現在雖還沒有構成學位的系統,但已網羅了各國懂這一套的人開始任教。那麼我們提出來的《河圖》、《洛書》,就是我們古代簡化的、歸納性的星象圖,這是我的假設。如果從這個方向去發掘,當可發掘出很多的道理,在我們《易經》的象數方面,把這一套歸納出來,說法可不同了,是非常玄妙的,可是這些玄妙的方法產生了很多東西。譬如《河圖》下面的一個白點,叫作「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對方(上面)「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左邊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右邊為「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中央為「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以前我們只知道如此背誦,到底什麼道理則不知道。事實上研究哲學或者研究科學,問題大了。
不傳之秘這兩個圖的數字方位知道了以後,再把《洛書》數字的圖案,套在文王后天八卦的圖案上,於是我們前面講過的:「一數坎兮二數坤,三震四巽數中分,五寄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的道理就看出來了。現在告訴大家,以前古人講易數卜卦,不肯傳人的秘訣,老實說那些傳秘訣的人,自己對秘訣的道理都不清楚,只知道書上說的,書上為什麼這樣說,他就不知道了。問題在於八卦的起用,是用文王的後天八卦,用《洛書》圖的數字,配上後天卦的方位,以用在占卜上,看對與不對,如此而已。有些人研究《易經》感到困難,就是因為被這些符號迷住了,尤其中國人過去的思想,研究了許多年發現了,卻不肯教別人,否則他自己沒得玩的了,所以只好瞞一手;這一瞞就完了,後人又要費好多心血去找出來,假如又瞞一手,幾千年就如此退下去了。其實大可不必,我覺得這是一個科學的東西,科學上的最高原理,現代可以不用在算命、卜卦、看風水上,現在可以用到宇宙的法則上。學通《易經》後,多看看太空、理化方面的新學問,會發現很多新的東西,就可以知道我們老祖宗的文化偉大之處了。
從天文星象看《河圖》研究這兩個圖有什麼意義?反對一派人的看法,認為這和小孩子畫畫的東西一樣,是毫無道理的。可是,如果說它是毫無道理騙人的東西,可騙了幾千年,而且都是第一流人物受騙,那麼這種很高明的騙術亦值得研究了。現在我來假定,這是過去非常簡化的天文圖,那麼它究竟指的是哪幾個星座?我們知道天文分幾種,現在分得更嚴格,譬如星象學,是屬於天文的學問。星象又分兩種,一種是講天文的星座,另一種我定名為抽象的星象學。古今中外如埃及、印度、中國,尤其在大西洋一帶的文化,乃至現在新發現南美一帶所謂落後地區的星座文化,都屬於抽象的星象學。抽象的星象學,是把天文的星象與人體的關係,連在一起研究,發展成看相、算命等等,都屬於星象學——抽象的星象,所以過去的歷史文化上,對看相算命的人,都稱他們為「星象家」。
孔子是到五十歲才開始學《易經》,所以他說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兩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加上二十年學《易經》的心力,他認為得了道。不過後來有人考證,認為《系傳》不是孔子著的。不過我對考據的事情,雖非常重視,但不太去管它,原因是考據的東西很難斷其是非,我始終有一個理論,即使我自己昨天做的事情,今天若要說出來,都會有些模糊,如果說今天拿到一塊泥巴,考據到幾千年前的事情,硬說它是某種情形,那你愛怎麼講就怎麼講好了,誰有把握?所以《系傳》到底是不是孔子著的,那只是次要問題,我們現在主要的是研究這篇心得報告的內容。其次我們知道,中國文字是非常美的,《繫辭》的文字真是美極了,在古人傳統的看法都認為是孔子自己寫的,的確很美,文字用得很簡要,一個字代表了很多意思,而且讀起來很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這一段文字不但很美,包含的意義也很多,和《論語》比較起來,學生們的文章,到底差了一點。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的《系傳》,以文字的立場看,的確很美,文章中有關哲學的道理、科學的道理,實在包含太多了,中國人都懂。
全世界的文化,除了宗教以外,講宇宙的開始,不外乎一派是唯心的,一派是唯物的。唯物思想認為地球的形成,宇宙的開始,第一個原素是水。後來的地質學家,完全站在科學物理的立場,認為地球的形成,最初在太空中如一團泥漿旋轉,經過幾百億萬年的不斷旋轉以後,漸漸凝結起來了,成為地球。在中國的哲學中、科學中,《易經》里則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同樣的道理,水是第一個原素,等到形成了地球以後,所謂地六成之,這是中國思想。在春秋以前,講究時間與空間,這又與西方不同,當時西方講四方,印度講十方為空間的方位。中國人在春秋以前講六合,由莊子提出來,講六合空間,包括東南西北四方和上下,了解了這些以後,就知道《河圖》、《洛書》,不是隨便亂說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並不是迷信的話,而是說宇宙形成的第一個原素是水,構成了地球以後,再有四方上下六合來形成,但這是從推論來的,還不是科學的。講到中國的科學,多在過去道家的傳統思想里,大家都知道牛頓發現了地心吸力以後,世界的科學有一個轉變,愛因斯坦發明相對論以後,對於牛頓的定理又要推翻或修正,又產生了現代的文化,所以人可以到太空去,但牛頓的地心吸力的定理還存在。其實每一個星球的本身,都有它的吸力,所以各不相干,都在那裡轉,但問題在於太空中有這麼許多星球,為什麼不會相撞呢?舞台上表演特技,拋擲許多球不會碰撞,是因為時間、速度控制得好,位置擺得好,用力適當得好,可是太空的星球有誰在拋擲它們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沒有找到,全世界人類正在找,我們把這些資料彙集起來,再研究《河圖》、《洛書》,就知道它們本身是有道理的。
小俠學過的東西挺雜的,那啥,算卦也學過。我說的學習是真的認真學過。我校研究生課程中有一堂「《易經》與風水」的課程,主講人是我校易經研究的第一人張教授。但是可惜張教授比較忙碌,那麼經常給我們上課的就是他的大弟子。其實也沒差啦,你說是不是,對我們這些初學者。
那麼,為什麼研究《易經》和風水就得要學算卦呢?老師說的好,這《易經》本來就是古人用來占卜的書籍,如果不學習占卜,怎麼能算懂了《易經》呢?最早的時候,就春秋戰國之前,人們學《易經》就是從占卜入手,而非現在從讀書入手。簡單講,占卜,才是學習《易經》的正確打開方式啊!
其實我覺得這個事情還有點其他的說頭。《易經》要言不煩,篇幅不長而博大精深,其實是一本挺難懂的書。孔子就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就是說,孔子覺得,《易經》實在太難懂了,必須在五十歲的年齡開始鑽研,然後多活幾年,才能研究個八九不離十。為什麼是五十歲呢?因為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之後,人才能對世界運行的道理有所領悟,研究《易經》才能事倍功半。
但是五十歲之前呢?五十歲之前看不懂就不學了嗎?總還是要學的,那麼就學占卜吧。人為了能夠預測未來,都還是很拼的,即使這事很難,也會堅持做下去。況且,占卜其實是對學易成果的一個檢驗,你每算一次,實際上都是檢驗自己學易成果正確與否。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多多實踐,自然理解的快。
所以說這占卜,其實是一個鉤子,勾著大家去學易。否則,《易經》也活不過這幾千年。
其實不用想通這個道理,大家也都會認認真真去學的。基本上,這門課上,旁聽的比報名的要多,大家都是沖著算卦來的。老師也不含糊,先用幾堂課稍微講了一下風水,然後就進入了算卦環節。
我們學習的那個卦術,叫做納甲筮法,是一種比較基礎的卦術。按照老師的講解,只能算短期的事件,算不了長期的命運。不過太複雜的我們也學不會,就算個入門吧。至於方法,也很常見,三枚硬幣,拋擲三次,就能得到結果。不過計算起來蠻複雜的,官鬼妻財父母兄弟,陰陽,變卦動爻,青龍白虎,整個計算過程猶如一套高等數學公式,非常複雜。
我比較懶,從頭到尾都沒有記憶過相關的規則,都是臨時靠書和筆記去學習的,這是我學習不認真的地方,比較後悔。而同學中有一個學數學的哥們,他就很認真地掌握了所有的知識點,基本上靠腦算就可以分析出整個卦來,非常令人佩服。
不過,即使推演出來,有時候也沒有什麼卵用。就是因為吉凶太多了。比如說卦象是凶,但是 可能官鬼則是吉,而你要算的恰好是官鬼。整套分析提供的吉凶太多了,有沒有個輕重緩急,教人不知道如何判斷整體的吉凶。所以,最終還是要看卦辭,就是《易經》上的這個卦的解釋。
學習算卦的過程我就不多說了,有意思的還是這個問題:算卦到底準不準?
我初學那陣,還是比較熱心的,經常給自己算,給朋友算。有的時候,連出門吃個飯都要算個吉凶。然而學生生活中也沒有太多大事可算的,算來算去,就變成了……咳咳,算姻緣的專家。
你說我算的準不準?嗯,這個就是核心問題了。從我的經驗來看,有一定的準確度,但是確實和自己的經驗與水平密切相關。比方說,研究生階段的一個主要任務任務就是寫論文。如果有人請我算論文,我算出一個乾卦,乾卦中又有「潛龍勿用」,我便推測,這個論文對於這個同學來說太難了,卦象建議你不要寫,換個題目。而這樣的推測竟然往往是正確的!有那麼一兩次給陌生人算卦,卦象出來之後,我按照卦辭的解說推演她所處的處境,跟同事老闆的關係,竟然也能八九不離十。
在這種情況下,你說算卦不準,那才是不可信的。這裡固然有我經驗的作用,但是卦象提供的指導,有時候甚至是論斷,也是非常有用的。並且易經64卦,每一卦都描述了事物發展的一個階段,基本上各不相同,說它是蒙的,也確實是不合適。
不過,問題就在於,《易經》中好懂的內容實在太少了!由於言辭簡略抽象,像「潛龍勿用」那樣子的語言其實挺少,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抽象的意象,比如說,「臀困於株木」,這個就是個場景,該怎麼解釋?其實非常模糊,而《易經》中這樣的言辭並不少。對於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義,有的時候還得自己去理解。
最後一點,《易經》非常熱衷於道德說教。經常你想諮詢一個事情,結果出來了,卦辭卻在長篇大論地告誡你中庸謙和、道德至上的問題。問題在於,這些勸誡的話,或者說道德教諭,雖然正確,但是對我們具體所推演的事情而言,似乎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當然,這也許是我等才疏學淺,沒有看懂古人的深意而已。不過這也側面地證明了《易經》的難懂。
所以,《易經》算卦到底準不準,我覺得必須要看算卦的人。如果算卦的人第一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第二對易經有著深刻的理解,第三對卦象的分析有沒有體系,而這三條都只能從不停地練習和學習當中感悟出來。這就使得算卦就像一門手藝一樣,必須看使用卦術的人自己有沒有足夠的修為去掌握他。
有人說卦術是封建迷信,我還真不同意。所謂迷信,其實指的就是非理性。比如因為懼怕蝗蟲而給蝗蟲去立廟。但是稍稍讀過《易經》的人便可以發現,雖然難懂,雖然古拙,雖然有著想像的成分,但是《易經》確確實實是在試圖用理性去理解這個世界。即使我們不把它當做占卜用書,但是幾千年來,《易經》也是深深紮根在中華文化核心的一本哲學書。
一本書,以及一本書所蘊含的整套思想,如果影響能夠大到《易經》那個地步,其實是不是真實有效已經不太重要了。牛人自帶風水,它本身就在不停地創造歷史,又怎麼能不創造歷史呢?越是大的層面,《易經》就越靠譜一些。
當然以上都是我曾經學易的一些體會和感想。小子無知,若是讀者中有精通此道之人,發現我的錯漏和疏忽竟然如此之多,那麼還請原諒則個。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是我的清史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據說來自於明清筆記。他講的聲情並茂,不過明清筆記實在太多,我沒有來得及問他,到底是哪本書。各位若有心的話,可以在看書的時候找一找:
明朝中葉,東南沿海倭亂頻繁。朝廷派了一個一品大員胡宗憲去鎮壓倭寇。胡宗憲這個人,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一方面認為這是個有能力的文臣,對平定倭亂有很大貢獻;另一方面,史家們又對他攀附權貴,貪污受賄頗有微詞。不過這個並不是重點。
據說他當時已經平復了浙江的倭寇,到福建平亂。但是朝廷中換了首輔,朝臣對他大加抨擊,胡宗憲的地位岌岌可危,整日憂心忡忡。於是,他就找到了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前程。這位不知名的算命先生算完以後對胡宗憲說:
「老爺此次雖然兇險,不過卻不會有殺身之禍。富貴有命,死生在天,老爺位極人臣,立功在千秋萬代,必然史書留名。然而我在這卦中還看出點別的東西。據這卦說,老爺的後人必然是人中龍鳳,500年後,將會有天下之主出現在老爺的後人中。」
胡宗憲當然是不以為然的:什麼五百年後,我現在能不能自保還不知道呢,還五百年後?不過好事者多,聽到這個故事就把故事記錄了下來。
果然,沒幾天,胡宗憲就被召回了背景,皇帝念他功高,免了他的職位,准他告老還鄉。於是胡宗憲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安徽績溪。時至今日,績溪還有胡宗憲尚書府,胡家的後人還生活在這個地方。
老師給我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大約是在2009年。而胡宗憲算卦大約是在1562年。安徽績溪,500年後,天下之主。話不能說太明白,您可以想一想這個故事。
有的時候,哪怕是巧合,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
以供笑談。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把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轉載&合作請加:ipandastyle
文/國際周易
一提到《易經》,相信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周易》這本書,其實周易也只是《易經》的一部分,據說那是周文王在羑(yǒu)里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一個結論,我們稱之為《周易》。除《周易》以外,還有神農時代的《連山易》和黃帝時代的《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據說神農時代的連山易是以艮卦開始的;而黃帝時代的歸藏易是以坤卦開始的;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除《連山》和《歸藏》兩易以外,《周易》的本身也存在一個原則,同樣叫做「三易」,意思是說《易經》包括了三個大的原則,為變易、簡易和不易。
第一、變易:易經告訴我們,所謂變易,是說世界上的人、事或是某一物等等,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這個時空當中,沒有一件事、一個物品、一種情況、一種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比如我們坐在這裡,自現在坐下來的時候,就已經在變了,肯定會換另外一個位置,不可能永遠在這裡。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也不同,精神、心情也會不同。所以說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會在變中,非變不可,可以說只要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沒有不變的事物。所以說研究《易》首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道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所謂的「不學易者不能為將相」的道理。
第二、簡易:易經告訴我們,在這個時空中的萬事萬物,有許多事是我們人類智慧和知識還沒有達到,還不了解的。這就是說天地間,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那隻能說是我們的經驗和知識還不夠,科學的實驗還沒有達到那個標準。而有其事不知其中道理的,那是我們的智慧還沒有達到那個要求。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會有「他」的道理存在,這也就是《易經》中說的「物有所成,必有所用」的道理。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看到一樣事或物的現象出現時,就一定有「他」的原理、法則。這就是《易經》的「簡易」,也可以說是最高的原則,是說無論宇宙之間出現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了,那麼這件奧妙的事物,也就不奧妙了,就變得平凡了。變得最平凡,而且也最簡單了。我們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懂了宇宙事物的規律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列在自己的指節上,再加上時間、空間等各方面的關係,再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這就是把那麼複雜的道理,變得非常簡化,所以叫做簡易。這就是易經告訴我們宇宙間的事物隨時隨地都在變,而儘管變的法則那麼複雜。也就是說世間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再錯綜複雜的現象,一旦我們懂了原理、原則以後,就會變得非常簡單了。
第三、不易:易經告訴我們,世界的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化中,可是卻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夠變出來萬事萬物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一個永恆存在的東西。那麼,這個東西是什麼?宗教方面叫他道、神、佛、上帝等主宰一切的存在;而科學方面則叫他「本體」、「功能」「自然法則」等!我個人比較喜歡稱他為「自然法則」。不管他叫什麼名稱,反正有這麼一個東西存在,而這個東西是不變的,這個能變萬事萬物的他是不變的。而這個不變的東西又是我們摸不到、看不著的,所以又稱之為不易。
*** 轉載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和來源出處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