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汪涵:讀書才是一個人最強的後盾

作者 |指南君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語言就是力量。

—— 小讀

相比先天的美貌讓人趨之若鶩,後天的有趣靈魂更讓人神魂顛倒。

衡量有趣的第一標準是什麼?會說話。

尤其是現代社會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社交和溝通。

要真正打動人心,語言才是搭建起這座橋樑的紐帶。

於是能不能好好說話,會不會好好說話,成為了這個時代成功的必要條件。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家長煞費苦心,打小給孩子報播音主持、青少年演講特長班的原因。

無可否認,語言是一門藝術。而這門藝術的大師,汪涵無疑是佼佼者。

汪涵主持的最新期《火星情報局》,有個環節請到武警湖南總隊官兵們登台展現中國力量。看他們正步前行,一股國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汪涵身處此情此景,用兩句詩便讓現場沸騰:「如果我必須活一千次,我願意活在這裡;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也願意死在這裡,我愛你祖國。」

太燃了,直教人淚奔。汪涵不愧為「讀書人」,主持功力可見一斑。

汪涵二十年主持生涯。說起他的臨場應變能力,最知名的一次大概是2015年《我是歌手》的直播事故:決賽現場,孫楠不按常理出牌,突然宣布退賽。

汪涵竟能沉著應對,救場如救火,力挽狂瀾。教科書式的救場發揮,引來觀眾喝彩。

(回顧一下視頻)

即便主持資歷再深,面對直播現場這樣的突髮狀況,也鮮少有人可以處變不驚。

但汪涵,憑藉自己語言的智慧和經驗,氣場全開,臨場這段酣暢淋漓的自白,既平復了現場蠢蠢欲動的情緒,又「捍衛了孫楠退賽的權力」。

以一己之力讓直播現場起死回生。這般才華,真叫人佩服不已。

回首看汪涵的說話之道,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卻絕無左右逢源之嫌,「圓滑」地讓人心服口服。

因為他字裡行間透出的是情,是理,是德,是「贈人玫瑰」的同時「手有餘香」。

毫無疑問,汪涵頂起了《天天向上》半邊天。他人在,就是這個節目的收視保障。

印象很深的一次,吳京憑《太極宗師》大火,做客《天天向上》,採訪環節自然少不了聊起太極。

汪涵說到太極的四兩撥千斤,老先生在公園打太極,推手看起來很柔,其實力量很大。說著開起了玩笑扮老先生,對吳京說:你家東三環是吧?走你,一推就到家了。

歐弟立馬接梗,指著自己:台灣,台灣。

大家鬨笑,說台灣比較遠,隔著海。田源則說:你那得推幾次。

這時汪涵話鋒一轉,機敏應道:台灣啊,台灣不推,拉回來。

大家這才反應過來,玩笑的另一層愛國意味。紛紛鼓掌稱讚,好感值立馬飆升。

2014年金鷹節,四大名嘴濟濟一堂。要求他們對應四個不同物品現場發揮,又要與金鷹節關聯。

華少選到的是一盆仙人掌,他說,「仙人掌讓人聯想到兩個詞,頑強和希望。金鷹節是頑強的,因為到了第十屆,還有很多想像空間。它一定是傳播希望的,因為再苦難還是能遇到夢想。」

少不了商業互吹,說這個好難啊,華少果然是中華好舌頭,云云。

撒貝南選到的是一隻活鴨,他只說了一句:「當它長大了,就是一隻金鷹。」何炅還替他補了一句:「有觀眾的呵護,就算是醜小鴨,也會長成金鷹。」

到何炅,他自己拿到的是一雙筷子,他說:「筷子象徵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電視人就該像筷子一樣團結,給觀眾獻上好節目。」

以上三位講的好則好矣,但老生常談,都在平常範圍。最後是汪涵,剩下的盒子,裡面是空的。

幾秒後,汪涵開口,先是引經據典,提到曹植在遇到他人生最大危險時,七步成詩。先揚後抑,說讓自己聯繫空氣盛讚金鷹節,別說七步,給他七十步也可能說不出詩一樣的語言。

而後不忘調侃,說七百步倒是可以,因為走出演播廳了,逃離了尷尬。接著信手拈來木心先生的一段詩,念出來緩解一下這一刻的尷尬。

樹蔭下,一壺酒,一塊麵包,一卷詩。

你依偎著我歌唱,

原野就變成了天堂。

拿「演播廳,一個奇葩的禮物,一個慌張的主持人」對應詩里的場景,認為如果不用任何語言,觀眾就可以接受,那演播廳也就變成了天堂。

然後用道德經里的一句話點題,說拿到的是「無」,「有是萬物之所始,無是萬物之所母」,十屆金鷹節,有太多驕傲。但是要把「有(即驕傲)」緊緊地放在心裡,面對熒屏這逐鹿中原一般的戰場,要把這有可能「無」的危機時時地放在腦子裡。所以他把「無」送給所有的電視人,善意提醒大家把小小的危機放在心裡。

隨後眼瞅何炅的筷子回憶,「十年前電視一枝獨秀,蕩氣迴腸。」反思現在應該「跟新媒體合作成一雙筷子,共同夾起電視的盛宴,奉獻給所有觀眾。」

又指著華少的仙人掌繼續有感而發,「十年前電視人像闊葉林一樣恣意地生長,一排排,一行行。而十年後的今天,電視人謙遜地放低自己的姿態,用濃綠告訴大家,電視人依然可以恣意地生長,用小小的尖刺宣告所有人,電視人依然鬥志昂揚。」

最後結尾,請大家鼓掌,「因為觀眾的掌聲,才是電視人肩膀上所扛下的最美的勳章!」

這番話落,不出意外,贏得了台下觀眾的掌聲如雷。

其實汪涵有關類似上述的機敏反應,不勝枚舉。

他不僅臨場反應夠快,思維發散的維度也夠廣。

有期節目里自己調侃,客串《十全九美》時,本來只有一句台詞,結果他即興發揮地太超常,靈感大發,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個小時。

當然由於喧賓奪主,後期給他剪了。但把劇組演員逗的樂不可支,對他話嘮功力之深,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句話,他要是願意,可以有一百種表達方法。不由得你不折服。

汪涵正直又幽默,他用一張嘴,化解尷尬,傳播智慧。

聽他講話,如沐春風。看他在台上娓娓而談是一種享受,這是大家的共識。但很少人注意到,他每一次看似漫不經心的救場,都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他的成就,得益於他博聞強識、博覽群書。

所謂的厚積薄發,都歸功於一種深思熟慮的積澱。

汪涵小時候身體不好,只好休學在家調養。

無事可做,汪涵便看了大量書籍,尤其是關於中醫。後來研究穴位入迷,拿自己練手,給自己點的吐血三升,可把家人嚇壞了。這下好了,得,又休學一年。

可就在這期間,汪涵養成了終身愛讀書的好習慣。

他後來成了工作狂,一天錄七八個節目。但無論多忙碌,他說「每天早上,從九點半到十二點,都是我的讀書時間。」

他在多種場合都說過,自己走到今天,主要來自書籍的賜予。

想想也是。

汪涵主持不是科班出身。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他是湖南台的場工,負責給錄製現場的觀眾發發礦泉水,又或者趴在攝影棚頂上撒撒碎片、手動照照燈光。說白了就是一個勤雜工。

那時候他或許想不到,自己後來可以紅遍大江南北。但那時,他已經是個有趣的男子。他發礦泉水,口裡也不閑著,講著書里的笑話,做著逗人發笑的表情,才有了後來仇曉那句「那個小子(汪涵)不錯」,做了《真情對對碰》的主持人,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從此前途一馬平川。

所以哪有什麼平白無故的機會。命運的轉折,都是平常積極表現的因果。

汪涵最厲害之處,在於他接手的每檔節目都能「起死回生」。

從《幸運99》、《玫瑰之約》,到《音樂不斷歌友會》、《越策越開心》,無論是不溫不火還是差點停播,到他手裡,統統盤活了。他也一步步從副咖到獨挑大樑,直到主持芒果台的選秀節目,徹底大火。

那他是如何製造「主持神話」的呢?

用他自己的話講,其實做主持人更多的是了解人,知道他的三觀。為此,他大量閱讀了哲學類書籍,從最開始讀馮友蘭中國哲學到西方哲學史,等等一系列哲學書。

再就是側重閱讀詩集。因為主持人很少機會大片段演講,需要凝鍊的語言控場。詩的語言都是精美、簡短的,讀詩多了,耳濡目染,在最短時間便可以運用最精準的語言。而用詩句這種優美的語言來表達情緒,更是一針見血。

書中自有黃金屋。汪涵並不否認,他讀書最初帶有功利性。他本性爭強好勝。當主持人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讀書無疑可以解決知識匱乏的問題。

但隨著閱讀習慣的養成,反倒更加從容,從讀書中得到更多的反而是幸福了。走出熒屏的汪涵,從不看電視,而是把時間都放在了讀書上,因為「讀書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文字經得起琢磨,它帶來的是一種幸福。」

在他看來,讀書其實跟吃飯一樣,是習以為常的事。讀書還要大肆宣傳,有點可笑,因為「從來沒有人宣傳誰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吃飯人」。

網上隨手一搜,便能找到「汪涵推薦書單」。其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著:木心先生影響人心,《瓦爾登湖》給人沉靜,《西方哲學史》讓人思辨,《易中天中華史》使人知古通今,《楚辭》、《山海經》帶來綺麗的想像,從《風中的紙屑》和《人與永恆》中擷取生活的靈感,暢遊《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反思生前身後事……

書單涉獵廣泛,能感受到閱讀賦予汪涵的強大力量。

汪涵愛看書到什麼地步呢?藏書太多,乃至太多朋友借閱,索性直接開了個書店。

他的書店更像個圖書館,滿滿幾面牆,幾乎每本書都是他自己從各地淘來的,僅供閱讀,概不出售。

他希望他的書屋承擔文化沙龍的作用,便促成長沙詩詞吟誦學會在這裡舉辦方言詩詞吟誦。

雖然汪涵嘴上說著「讀書如吃飯,吃飯還要宣傳有點可笑」,但他推崇文化、努力讀書的行動,卻從不懈怠。他本人也成為國內某知名手機閱讀應用的代言人。他期許著年輕人,不要離開學校就放棄讀書的習慣。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汪涵告訴我們,娛樂只是他的精神,文化才是他的信仰。

良好的閱讀習慣給人帶來的巨大差距是無法衡量的。無論哪行哪業,無論身處何種位置,成功很大程度都是依靠閱讀汲取的力量。讀書才是一個人最強的後盾。

推薦閱讀:

陳燦銳推薦:曼陀羅繪畫療法必讀書籍
小孩讀書風水——文昌位
讀書無用論本身就是一種功利性的思維,金錢至上。
女兒問:「爸爸,為什麼我必須努力讀書?」這位父親的回答太棒了
【讀書故事】孟母斷織勸學

TAG:汪涵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