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東:奧運會並非國力的較量(中國青年報 2008-8-21)

奧運會並非國力的較量郭光東(南方周末評論員)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8-21    劉翔退賽令舉國嘩然,兩派輿論由此分庭抗禮。大致而論,譴責派除了政商動機的「陰謀論」推測外,更多地是指斥劉翔竟因一己之傷而放棄為國爭光,不去拼搏到底;理解派則認為退賽實屬迫不得已,留得青山在,4年後劉翔又是一條好漢,完全可以再次為國爭光。

撇開劉翔退賽原因不論,可以看出,「為國爭光」這一關鍵詞成了兩派共通的推論基礎,不過一派著眼當下、一派放眼未來而已。的確,經過長期的思想浸染,為國爭光早已強化為我們對本國運動員的最大期許,也早已內化為中國運動員的自覺要求。除劉翔退賽爭論之外,人們每日津津樂道於金牌榜上中國遙遙領先的金牌數,只拿到一個銅牌的射擊運動員譚宗亮覺得自己愧對祖國,這都是為國爭光意識的流露。

對國家的熱愛,對民族的熱愛,無疑是值得珍視的情感,賽場上國旗升起也的確是一大快事。只是,如果我們在奧運賽場上過分強化這種「愛」,則可能不經意間滑向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對立面。儘管作為一個名詞的「奧林匹克精神」早已為我們熟知,但是作為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的各個細節,則未必盡人皆知。其中,最不該被忽視、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細節,就是關於我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金牌榜了。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經典名言。奧林匹克只強調運動員之間和運動隊之間的競爭,並不認為這是國家之間體育實力的較量,更不認為這是各國國力的較量。因此,國際奧委會只公布比賽成績,並不進行各國獲獎情況的統計。所謂的金牌榜、獎牌榜,不過是新聞媒體的「擅自」統計、排列罷了。

正本清源,然後知所宗。既然奧林匹克運動的本意就不在國力比較,那我們又何苦執著於金牌榜的排名?又何苦讓運動員背負其不堪承受的國家、民族復興重負?又何必在乎少了劉翔的一塊金牌?體育的歸體育,國力的歸國力,劉翔之傷絕非中國之殤。直到本屆奧運會,賓德拉才讓印度獲得奧運史上首枚個人項目金牌,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就是弱國。同樣,博爾特刷新100米世界紀錄,成為史上跑得最快的人,但這也不代表牙買加就一定是強國。

可以說,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世界主義的,是超越國家民族利益的。雖說現代奧運以民族國家為基礎舉辦,但這更多的是基於便利組織運動員參賽的現實考慮。全球火炬接力儀式象徵的是全人類為了共同的光明攜手前進,五環旗象徵著五大洲人民的團結。在奧林匹克的價值觀里,國家的榮譽和利益儘管不是被否定的,但也絕不應該是被強調的。奧林匹克的精神實質,是全世界人民忽略彼此的文化隔閡與信仰衝突,化解彼此的偏見和仇恨,超越自己所屬的民族國家和政治利益,從而真正地和平共處的一次盛會。

縱觀百餘年現代奧林匹克史,過分強調國家、民族觀念,並非我們一些中國人所獨有。比如1896年雅典奧運會期間,希臘人反對奧運會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認為那將是對偉大希臘文明的公開掠奪;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納粹雪「一戰」之恥、展示國威的舞台;冷戰時期,美蘇之間、東西兩大陣營之間更是將金牌數當作了彼此實力的象徵。

好在一切都已過去。整部奧林匹克史,儘管有波折,但終究也是人類崇高理想旗幟高高飄揚的歷史,是人們不斷突破種族偏見、國家民族狹隘界限禁錮的歷史,是人們學會以博大胸懷,了解尊重其他民族的歷史。

現在,奧運來到北京,這無疑是中國人親身領會奧林匹克精神與價值的珍貴機會。值此盛事,我們何不以自信從容的心態,以人類平等一員的姿態,盡情享受這場難得的全人類大party呢?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8/21/content_2322691.htm


推薦閱讀:

<紅樓夢》對當代青年的意義
楊柳青年畫傳承人故事---王文達
「觸網」低齡化該如何應對?——中國青年網 觸屏版
寫給尹延小公舉
楊柳青年畫《二十四孝》全本圖

TAG:中國 | 青年 | 國力 | 奧運會 | 年報 | 中國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