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手術前後,患者該怎麼調整飲食,保證充分的營養?

腫瘤患者常常伴隨著營養不良的產生,據統計高達40%-80%的腫瘤患者存在有營養不良。臨床研究表明營養不良常常會導致患者免疫力降低,使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不僅使患者生存質量變差,且可能縮短生存周期。因此,及早進行營養干預是改善腫瘤術後生存質量及預後的重要措施。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腫瘤是一種代謝相關性疾病。腫瘤對機體的代謝改變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腫瘤細胞對營養素的代謝改變及機體正常細胞對營養素的代謝改變。代謝途徑的改變表現為機體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代謝異常。具體代謝變化有:

1. 腫瘤患者多伴有蛋白質的缺乏。蛋白質代謝異常主要表現為蛋白質利用率降低,分解加強,患者肌蛋白分解使身體消瘦、體重下降。

2. 伴隨著蛋白質丟失、機體應激和腫瘤本身釋放的脂溶物質使脂肪分解增加,合成降低,導致血清脂蛋白酶活性降低,出現高脂血症。

3. 相比健康人,腫瘤患者的糖代謝異常主要表現為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降低,葡萄糖轉化增加,引起糖耐量異常。

4. 通過檢測還發現腫瘤患者血漿中部分抗氧化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下降,如?-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鋅、硒 等。

因此,加強腫瘤患者營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切不能操之過急,根據腫瘤營養代謝特點,建議手術前後應重點從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術前 術前如果腸道功能正常可以重點加強對蛋白質的補充,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營養與支持治療專業委員會(CSONSC)制定的《中國腫瘤營養治療指南》建議,腫瘤患者推薦提高蛋白質攝入量,尤其是提高優質蛋白質攝入比例。蛋白質供給量建議1-1.5g/(kg·d),嚴重消耗者1.5-2.0g/(kg·d)。根據指南,按照標準體重為60kg的男性患者計算,則其全天的蛋白攝入量最高可達60*2.0=120g。120g蛋白質折算成具體食物相當於每天需進食300-350g動物性食物。在增加蛋白質時可選擇雞蛋、牛奶、魚、蝦、畜肉、禽肉、豆漿、豆腐、豆乾等食物,除此之外,還可適當選擇一些富含植物化學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菜食用,如香菇、木耳、金針菇、海參、茄子、西蘭花、海帶、蘿蔔、大蒜等。在食物烹調時可根據自身口味愛好,遵循少鹽、少油原則,合理烹調。當胃口較好時還可選擇一些新鮮水果食用,如蘋果、獼猴桃、梨、鮮棗等。

術後 術後腸道功能未恢復時,應根據醫生或營養師建議選擇合適的營養支持途徑(腸內營養/腸外營養支持),待腸道功能逐漸增強後,可選擇米湯、麥乳精、蔬菜汁、水果汁、稀藕粉等食用,一段時間後可選擇麵條、餛飩、小籠包、花捲、雞絲、蝦仁等食用。

待道功能恢復,可選擇一些細軟食物食用,重點加強蛋白質及礦物質的補充,促進傷口癒合,可在每日進食食物中添加一定量蛋白粉,保證每日雞蛋、畜禽魚蝦類的充足攝入,還可選擇一些動物血、動物內臟,新鮮蔬菜進行烹調。烹調方式可多樣,豬肝青菜面、皮蛋瘦肉粥、肉沫蒸蛋、清蒸鱸魚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需要注意是此時食物應細軟、鮮嫩。少食多餐,每日進食次數可達6-8次。

(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安全用藥,什麼比患者健康素養更重要
腰突症患者正在年輕化
高血壓患者可這樣保持血管年輕
冠心病患者的運動養生
一例全胰腺切除術後患者降糖方案的選擇

TAG:手術 | 飲食 | 營養 | 腫瘤 | 怎麼 | 患者 | 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