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講道理不聽?教你怎麼辦!

「我也不想和孩子吵,我說得嘴巴都幹掉了,就是不聽啊。」

「整天就知道玩,我講的話,完全沒用,也不知道她像誰,太倔了!」

「跟她講任何道理她都完全聽不進去。」

「我跟她講那麼多,無非是希望她以後能出息點嘛!」

......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擔心孩子因社會經歷不足而走彎路,所以總想用自己是「過來人」的身份去教育孩子。

我朋友就特別愛給孩子講道理,還一度很欣慰,因為孩子每次都能好好聽著。後來發現孩子越大越是「然並卵」,前些日子還被她女兒「批鬥」了一番:

「媽媽你每次講道理的時候,我都覺得好煩。你說得都對,我也沒有理由反駁你,但我很反感。

你就像一個律師對著罪犯在講話,絮絮叨叨像唐僧在念經!有時候我就只是吐吐槽,抱怨下就完事兒了,你總是擺出過來人的架子給我講各種道理。真是醉了!

朋友以為孩子叛逆、不聽勸,不願與人溝通是孩子出了「問題」,從沒想過或許是因為她越來越有道理,母女倆之間的隔閡才越來越深。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別說孩子了,即使是成人的我們,也一樣不喜歡聽別人給自己灌輸一大通道理。

有些人為什麼習慣講道理?

這跟人的思維慣性有關。我們這代人大部分從小也接受了太多的「大道理」,如今也不自覺地變成了講道理愛好者。

很多父母可能跟我朋友一樣,之所以一遍遍講道理給孩子聽,無非是為了讓她長記性,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都是為了她好。

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自認為孩子不懂得這些道理,需要更有經驗和見解的我們給予指點。然而,這一點恰恰是孩子最反感的。

在心理學中,這種心理現象叫做「投射心理」,即把自己的個性、好惡、慾望、觀念、情緒等心理特徵歸屬到他人身上,然後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這種心理作用於他人的自由意志之上,本身就是一種捆綁和束縛,容易引發孩子的叛逆。

再者就是有些父母的教育引導能力還不夠,把教育和道理混為一談。作為一名家長,總是隔岸觀火講道理,怎麼會受孩子歡迎?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只動動嘴皮子,說些大道理,就指望孩子一下變好,怎麼可能呢?

道理不重要,走心才重要

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就像有人說的,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懂得」和「行動」之間是隔著一條鴻溝的。

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們呢。

我女兒跟我說過:「總愛講道理的人,一定不溫暖。」是啊,家是溫暖的,是用來講愛的地方,不是用來講理的,講理的地方是法庭。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是內心的溝通,而非冷冰冰的道理。一個擁抱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說的了。

如果非得講道理,那你好歹走點心!

怎麼走心呢?

純粹地傾聽,不加任何評論

這就要求父母放棄自己的立場,完全進入孩子的世界。不論他們說什麼,只關注他們當時的語言、感受、需要、請求,真正做到坦誠溝通。

傾聽是為了去理解,而不是為了回應。

學會真正地共情

對很多父母來說這個早已不是新鮮詞,但能正確認識它的人只有少數。

前天,有個媽媽跟我說,孩子當天生病了沒有去上學,要看動畫片,約好看2集,結果看完了還要看,被她強行關機後開始大哭大鬧。

媽媽就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也承認了錯誤,可是緊接著晚上又開始鬧騰。一會兒說要吃餃子,一會兒說要雞蛋,給了又不要,總之對著干,氣得把孩子打了一頓。這個媽媽很困惑:難道我共情還不夠嗎?

其實,共情≠講道理、說教。當孩子有情緒時,雖然你已經感知到他的情緒變化,可心中還是記掛著要去「糾正」孩子的行為,不自覺地就會開始說教、講道理,孩子不聽接著就會上脾氣。

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感動。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大腦是非整合狀態,負責思考的部分已經無法有效工作了。這時,說再多的道理,孩子都很難聽進去,更別說心甘情願去執行了。

學會共情,首先要覺察出孩子產生情緒的導火索,了解他的心理訴求,接納他正面和負面的情緒。

你得讓自己成為一個穩定的容器,容納孩子情緒的涌動,讓他們有安全感。

共情有時就會像點穴一樣,一旦說中了孩子的感受、原因和願望,原先一直糾纏的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做「不講道理」的家長

這裡並非否定言語的必要性,而是強調口頭教育的適度性和行為教育的重要性。

口頭上講透道理,不如在行為中讓孩子明白道理。家長的行動比任何道理都更有說服力。

何江(中)和弟弟(右一)

《兒行千里》的第一位素人嘉賓何江,雖出生湖南農村,家境也很一般;但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進入哈佛大學碩博連讀,代表數萬名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進行演講,成為這所世界頂尖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台演講的中國大陸學生。

這位從農村裡走出來的學霸有如此成就,除了自身奮鬥外,與他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他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父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母親大字不識幾個,但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竟能堅持舉辦「家庭閱讀比賽」。夫妻倆會同看一本書,一人拿一邊,遇到不懂的,就問孩子,連何炅都直呼很難想像這個畫面!

母親最愛陪兒子學習,總是要求兩個兒子把課本里的故事念給自己聽,還經常跟兒子討論。

作為一個農村婦女,她顯然不具備多少科學的教育方法,但這些「無心之舉」,大大幫助了孩子們成長。

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與學習,夫妻倆從不參與鄉里打牌等閑暇活動,也沒有選擇外出打工,何爸爸說:「寧願在家裡餵豬,也不出去打工把孩子丟給老人。」

儘管家庭條件也緊吧著過日子,但他們很安心很幸福。

他們從來不打罵孩子,也不喜歡說教、發脾氣,夫妻倆始終相信只要自己做好,孩子自然能明白父母的苦心。

最淳樸有效的教育就像何家,以身作則,用行動代替說教。

寫在最後

很多父母說了不少「道理」,但孩子就是不聽,一身改不掉的壞毛病,主要問題就在於說得太多而做得太少了。

孩子的成長,更多需要的是父母作為榜樣的示範,還有來自於他自己親身的體驗。

講道理,並非一無是處,只是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沒有行動的支撐,空洞的道理就只是耳邊風,吹過也就忘了。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其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給他灌輸什麼,而是他能從你身上看到什麼。做個「不講道理」的爸媽,用行動征服孩子,他們定能如你所期盼的那樣優秀又有出息!

歡迎留言


推薦閱讀:

孩子,全世界不會都為你讓路,你得靠自己!
「教育孩子難」到底難在哪裡?
追女孩子不能急於求成,要做她最堅強的後盾 [一點資訊]
從小跟隨父母談生意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么?
關注孩子高危「性格信號」

TAG:孩子 | 道理 | 怎麼 | 講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