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城關隘

關城 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歷代長城沿線的交通要道上設有關隘或關城,並派重兵鎮守,如明代設立"九邊"重鎮,即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等。這些重鎮分區、分段把守長城。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著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有些重要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線,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重要的前哨防線。河北境內長城關隘 山海關、 金山嶺、 喜峰口、 獨石口、 宣化城、張家口、 倒馬關、 紫荊關、 井陘關 老龍頭長城、三道關、 九門口、 大毛山關、 董家口、 義院口、界嶺口、 重峪口 桃林口、 劉家口、 俆流口、冷口關、 白洋峪關、 青山關、 鐵門關、 潘家口、龍井關 三屯營、 洪山口、上關、 馬蘭關、常峪口、 羊房堡關、 狼窩溝口、 新河口、 洗馬林堡 插箭嶺關、 新開口、 白石口關、 烏龍溝關、 浮圖峪關、飛弧口、 馬水口、 水口關 北京境內長城關隘 八達嶺、 居庸關、 司馬台、 古北口、 慕田峪、將軍關、 牆子路關、 大黑關、 金山嶺長城 白馬關、鹿皮關、 河防口、 蓮花池關、 黃花城關、 撞道口關、九孔橋、 四海冶口、 沿河城 山西境內長城關隘 雁門關、 娘子關、 平型關、 山西寧武黃土高原的綠色明珠、 雁門關外的雙關兩城、大同城 殺虎口、 偏 關、 寧武關、 平遠堡、 新平堡口、 保平堡口、 樺門堡、瓦窖門堡、 鎮寧堡口 鎮口堡、 守口堡口、 鎮宏堡口、鎮邊堡、 鎮川堡、 宏賜堡口、 得勝口、 鎮羌堡口 拒牆堡口、 拒門堡口、 助馬堡口、 破魯堡口、 保安堡口、威魯堡口、 寧魯堡口、 破虎堡口 殘虎堡口、 馬堡口、雲石堡口、 少家堡口、 六河堡口、 敗虎堡口、 迎恩堡口、阻虎堡口 將軍會堡、 丫角山、 老營堡、 紅門口、老牛灣堡、 利民堡、 陽方口、 白草口關、 廣武城 北樓口、 狼牙口、 龍泉關、 固關、 鶴度嶺口、馬嶺關、 黃榆關、 支鍋嶺口、 峻極關 黃澤關、安邊堡 陝西境內長城關隘 陝北榆林的六期長城、 榆林城、 鎮北台、 黃甫川堡、 清水營堡、孤山堡、 鎮羌堡 大柏堡、 永興堡、 高家堡、建安堡、 常樂堡、 波羅堡、 威武堡、 懷遠堡、清平堡 龍州堡、 鎮靖堡、 鎮羅堡、 靖邊營、寧塞堡、 柳樹澗堡、 磚井堡、 定邊城、 寧夏境內長城關隘 銀川古城、 打磑口、 鎮遠關、 賀蘭口與拜寺口、 三關口與西夏陵園 、勝金關、 固原城 興武營、 長城關、 清水營堡、橫城堡、 橫山堡、 銀川城、 廣武營、 下馬關 甘肅境內長城關隘 嘉峪關、 玉門關、 南召縣楚長城的古道關隘、 西漢「兩關」與絲綢之路、 武威城 張掖城、 酒泉城、 嘉峪關、 敦煌城、 玉門關、陽關、 索橋堡、 蘆塘堡、 大靖城 土門堡、黑山堡、 峽口、 板橋堡、 四壩堡、 胭脂堡 遼寧境內長城關隘 鴉鶻關、 撫順關 天津境內長城關隘 黃崖關 、 寡婦樓 關隘的設置在我國由來已久,古代關隘出現在夏、商、周三代,最早的用途是朝廷在邊境上所設的收稅關 卡,後來到春秋戰國時代,隨著關隘與長城 的有機結合,賦予了其新的含義,成了抵禦外來之敵的屏障。 長城關隘常建於關津要道之處,它通常選擇和構築在具有重要戰略、戰術價值和敵我必爭的高山峻岭之上 ,深溝峽谷之中,依山傍水的咽喉之地;或構築在能控制江河海灣的要地,能以較少兵力抗擊較多敵人的 進攻。關隘上所構築的關城,是長城防線上起支撐骨幹作用的守御要點,是和長城防線在某一地區的安危 直接相關的。關隘的關城,大都由方形或多邊形的城牆及城門、城樓、墩台相互結合而成,有的還有護城 河。能駐紮和部署較多的兵力,儲備足夠的兵器、食糧和軍用物資,直接供應和支援關城所管轄範圍內長 城線上的防禦作戰,它又是封鎖突破口、保障縱深控制的兵力反擊入侵之敵和堵塞突破口的有力支撐。 明長城關隘的修築在這方面最具典型的代表意義。明代在東起 鴨綠江 ,西至 祁連山 的長城沿線修築了 撫順 關、 山海關 、古北口 、 居庸關 、勝金關、嘉峪關 等1000多座名關要塞。為了加強京師的防衛,還在京畿外 圍修築了內外三關 。 明長城關隘多選擇在古今通衢大道上,如山海關雄距於華北通往東北的門戶。嘉峪關控扼河西 走廊西端的 咽喉,古北口與居庸關東西對峙是京師通往內蒙 古草原的要道,自古就是雄險之地。這些大關口歷來為兵 家爭奪要地,意義重大。在古代戰爭中,關隘的得失,關係到戰爭的勝負,乃至國家的安危。選河口建關 是明長城特點之一,河北 境內250餘座大小關口中大部分都是在河口之處建關,這是因為北人犯邊入侵多 沿河道上下。還有山口建關,山口有的有河流通過,有的則險崖壁立,一線青霄,如淶水的大龍門即是, 這些都是通車騎和千軍萬馬的要隘。另一種在山坳處開關門以通步騎如沙嶺口、龍王峪口、界嶺口等。 在長城上置關建隘,不但著眼於阻斷敵人的主要進攻走廊,同時還依據關城,伸出兩翼扼守制高點,控制 一定的防禦地區,達到點線結合,形成犄角之勢的效果。譬如山海關,不但形勢險要,而且構築堅固,關 城前後還有瓮城和羅城。左右兩側的城垣,一端與長城相接,另一端伸入大海。其沿線有南北水關、南北 翼城、寧海城、威遠城、旱門關、角山關、九門口等路關隘烽堠,以關城為中心構成了一套有機的防禦體一、鶴度仙蹤、月牙城----鶴度嶺長城鶴度嶺長城位於內邱縣侯家莊鄉小嶺底村的鶴度嶺上,"山頂最高,唯鶴可度,故名"。上原有門樓,鑲嵌「鶴度仙蹤」石匾,由關門、營堡及向兩側延伸的長城組成。有月牙城,長五十丈許,高丈五尺,在月牙城北牆內側岩石上有兩處摩崖題記,一處為「萬年天險」,左下方刻「周恪題」,另一處在「萬年天險」左下方2米處,中間大字為陰刻豎行楷書「鶴度仙蹤」,右刻寸楷「房山縣知縣陸宗龍書」,左下方刻「管工典史楊廷珊立」,後又刻五人姓名。陸宗龍,貴陽人,萬曆初年任唐山縣知縣,此題記為當時其在任時偕同時僚到此所書。二、太行山五大雄關之一-----馬嶺關馬嶺關長城,位於邢台縣宋家莊鄉明水掌村西偏北的馬嶺上,太行山最高處的白虎山(不老青山)與牛群堖之間,北距鶴度嶺長城8.5公里。「馬嶺口,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居民千家,山勢順險,下有澗溝二十餘丈,名曰鬼谷,相傳為王詡(鬼谷子)藏修處,其南六十里為清風嶺口,山勢高聳,盛夏無暑氣,二口皆有關牆,為明時戍守處,與黃榆關相犄角」。馬嶺關為太行五大雄關之一,東、南、北三面環山,西臨深澗,中為小型盆地,平坦處可容三、五百人,築東、西二道城牆,各開一關門,南北峰巔各有烽火台,西坡有敵台,澗上有橋。溝澗之上現存單孔石拱橋為清代修建,在一塊清代修橋碑上寫道:「東連齊魯,西接秦晉,別無他路可行人通往。」由此可見,馬嶺關有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馬嶺關「舊設有東、西二門,敵樓、弔橋、官廳、營房、防守軍兵」兩座烽火台分別位於北面、南面山峰上,相距約1.5公里,兩座烽火台位於馬嶺關海拔最高處,登台瞭望,關門內外盡收眼底,發現敵情,迅速點燃烽火,及時傳遞情報。馬嶺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明代以前就築有關隘。據《漢書》記載,韓信伐趙代,沿太行山西麓北進,就曾駐軍馬嶺關,指揮漢軍作戰。在關門頂上,有一通明代殘碑,碑額篆書「邢州西山關隘」,碑文中有「明嘉靖……」等字,當於明嘉靖年間刻立,是修築馬嶺關長城的記事碑,可見明嘉靖年間曾大規模修建馬嶺關長城,現存馬嶺關長城即是此時修築的。三、黃榆嶺明長城黃榆嶺長城,位於邢台縣冀家村鄉營里村西南2.3公里的黃榆嶺上,北距馬嶺關11公里,長城即沿山脊修建。「黃榆嶺,在城西一百八十里,形險道沖,舊設有邊牆、敵樓、官廳、營房、防守軍兵,今廢。」明初,都城在南京時,就有明朝兵將駐守黃榆關,「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土木堡之變」 後,更設重兵防守於此。四、支鍋形勝---支鍋嶺長城支鍋嶺長城,位於邢台縣漿水鄉營房台村西南3.5公里的山嶺上,因附近三座山嶺起伏,狀如支鍋,故名,北距黃榆關8公里,西與山西省和順縣毗鄰,支鍋嶺長城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呈東南、西北走向。關門位於長城中段,門額嵌有石匾,橫書「支鍋形勝」,右側三行豎書寸楷「總督薊遼都御史楊□巡撫保定都御史孫□整飭大名兵備副史姜」,左側刻字被毀,可辨認「□明□□」,墩台上尚存城樓遺址.五、郭公關---黃背岩長城黃背岩長城,位於沙河市蟬房鄉栗岩坪村西南的山嶺上,西南與武安市相鄰,西北距支鍋嶺長城20公里,南去數道岩長城18公里,為明長城要塞之一。「長城大體走向為西北——東南,略呈「Z」形,總長度約2000米,是邢台境內現存最長的一處,在長城東側保存一通明代石碑,雙色線陰刻豎行「郭公關」三個大楷字,單字高30厘米,寬25厘米,右側豎寫寸楷:「直隸順德府督工同知關西郭□□□垣。」左側書:「嘉靖二十一年壬寅歲仲夏吉旦典史高文□□。」據《順德府志》記載,郭公關為順德府同知郭從路督工修建,故名。上述明長城關隘,規模宏大,建築雄奇。城堞垛口在峰巒掩映、山嵐籠罩下時隱時現,更加雄偉壯觀。戰時可作為邊塞之防守,平時可裝點山川之壯美。歷代戍邊武將巡邏至此抒發豪情,文人騷客遊歷至此即興吟詠,留下很多詩詞歌賦。明代順德府知府李攀龍一次來此巡視,曾以《黃榆嶺》為題即興吟詩。詩中有「西來山色照邢襄,北走并州擁太行。巨鹿秋蔭沙渺渺,石門寒氣雨滄滄……」之句。詩人以茫茫山峰,渺渺秋光,滄滄雨霧描繪了邢襄大地的秀麗風光。並展開詩思神遊於晉冀平原和太行山區之間,寄發了懷古之幽情。清代詩人宋岳在《貨郎神口》一詩中寫道:「萬峰迴合此天關,坐擁旌旗月滿天。歲熟定知民瘼少,時平應見羽書閑。……」詩人在描繪貨郎神口群峰起伏,營盤棋布,旌旗招展,肅穆莊嚴的同時,又飽含激情地期盼五穀豐登,戰事平息,人民安居樂業,讀來發人深思。山海關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為通向東北的咽喉要衝,自古即為軍事重鎮。山海關古稱榆關,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達在此創建山海關,因其倚山連海,故名山海關。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關城高大雄偉,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黃崖關黃崖關長城位於天津薊縣北面30公里的東山上。初建於北齊,明代重修。黃崖關長城現為津門十景之一。黃崖關海拔高度300米,關城東西兩側崖壁如削,山勢陡峭雄偉,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是著名的雄關險隘。由於山崖在夕陽西照時,反射出萬道金光,故名黃崖關。居庸關居庸關距北京西北約50公里,為保衛京師的屏障。居庸關以險著稱,現存的居庸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朱元璋懼怕元順帝捲土重來,撥巨款修築,增強軍事防禦功能,為居庸關建起水陸兩道關門,南北關門之處都有瓮城。關城外南北山險要之處,還築有護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禦體系。雁門關雁門關位於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公里的地方。這裡群峰挺拔、地勢險要。「天下九塞,雁門為首。」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娘子關娘子關位於河北、山西兩省交界處,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是晉冀的咽喉要地。傳說唐高祖李淵之女李世民之妹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在此設防而得名,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現存關城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關城東南側長城依綿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環繞,終年不息。險山、河谷、長城為晉冀間築起一道天然屏障。嘉峪關嘉峪關位於嘉峪關市區西南6公里處,甘肅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地處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從初建到築成一座完整的關城,經歷了168年(1372-1539年)的時間,至今保存完好。歷史上的長城雄關,還有內三關的倒馬關和紫荊關,外三關的寧武關和偏頭關。
推薦閱讀:

我在《長城》劇組待了一年半,一隻饕餮都沒見過
鏡界03:清明長城追思憶(附古詩9首)
胸襟瀟洒墨飛揚——王寧國畫長城藝術賞析
年度賀歲大片來襲!張藝謀《長城》揭開五軍秘密!
張藝謀電影《長城》製作片尾曲《緣分一道橋》MV | 王羽成導演

TAG:長城 | 關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