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九大最佳時機該如何把握

教育孩子的九大最佳時機該如何把握? 我們都知道,打仗要講究戰機,播種要講究時機,同樣,教育孩子也要講究時機。所謂教育的時機,就是家長要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選擇和運用最合適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裡進行教育。可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有哪些呢?做家長的又應如何把握?

目錄:

1、教育孩子的九大最佳時機

2、教育孩子最不該犯的七個錯

3、母親應該給孩子的六種教育

4、父母六錯事最阻礙孩子成長

5、父母不得不告訴孩子的3事

6、世界最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

時機一:當孩子困惑時

每個孩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困惑,在這些時候,他們往往特別渴望別人的理解和得到問題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家長教育他們的最佳時機。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時,家長抓住孩子渴望學習經驗的心理,及時幫孩子進行必要的疏理,不失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為此刻,無論家長是擺事實,還是講道理,孩子都會很容易地接受,從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時機二: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生活中,孩子總會取得一定成績,如在學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員」,或在某項活動中表現突出受到獎勵等。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都會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家長要善於抓住這個時機,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引導孩子乘勢而上,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當然,家長也不要忽視孩子因取得成績而引發的驕傲自滿情緒。驕傲是成功的大敵,做家長的千萬馬虎不得。許多孩子的學習成績經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驕傲自滿。因此,家長在表揚孩子取得成績的同時,還應該及時讓孩子懂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

另外,當孩子做了好事的時候,如給老人讓座、幫助同學解決困難、關心班集體等,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家長要善於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時機三:當孩子犯錯時

綜觀古今中外,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許許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們成功成名的背後都有著一個經典的故事——那就是他們在犯錯時,他們的父母在當時的情景下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對他們有著深刻的影響,激勵著他們一生的成長。

無數事實證明: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犯錯改錯的過程,而犯錯的過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因為只有在犯下錯誤的同時,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時候,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去分析錯誤,引導孩子面對錯誤,最終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

時機四:做客時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聽話,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來瘋」,放任驕蠻,讓大人很沒面子。這時,如果家長當著客人的面大聲訓斥孩子,孩子不但不聽,甚至會故意大哭大鬧,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別人面前變得聽話、懂禮貌,家長就必須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對孩子做一些相應的指導,並且在做客後及時對孩子的表現作出評價。此時,無論是表揚還是懲罰,都將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機五:待客時

待客時,是孩子學習待人接物禮儀的最佳時機。

時機六:孩子對某些事物有濃厚興趣的時候

家長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細心觀察,一旦發現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有興趣,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抓住孩子興趣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這樣做,說不定就會激發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導孩子沿著自己的興趣走向成功。

時機七:就餐時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幾乎擠不出時間來教育孩子,於是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個好時機。如此一來,只要一到吃飯時間,家長便開始問功課、查成績、講孩子過錯,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臉、哭哭啼啼,使就餐籠罩在一種不愉快的緊張氣氛中。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餐桌教育」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抑和情緒低落,使父母和孩子隔閡加深,從而導致孩子不親父母的尷尬局面。

但是,這並不是說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實,吃飯時,家長完全可以教孩子認一認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訴孩子這些菜生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燒熟了後又是什麼樣子,並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這樣,一邊吃東西一邊學習,孩子會吃得更香。

其實,餐桌雖小但意義重大。家長如果能夠營造一個愉快、舒適的進餐環境,就等於搭建了一個和孩子良好溝通的橋樑。在愉快的環境當中,孩子有發表自己「高見」和「新聞」的機會,這樣既有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又有利於父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同時還有利於活躍進餐的心理氣氛。

時機八:當老師來家訪時

大多孩子最怕老師上門,因為,他的在校表現就會暴露出來,同時,孩子更怕家長將他在家的所作所為告知老師。因此,家長應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老師家訪時,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提出希望的口氣間接地說出孩子的缺點以讓老師了解。

時機九:生活中任何一個合適的時刻

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時機有很多,當孩子有崇拜的對象時、當孩子受到挫折時、當孩子經歷失敗時、當孩子享受成功時……家長抓住這些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每個孩子都會成長得很快。

教育孩子講究時機,當然,這需要家長用心去發現時機、用耐心去等待時機、用寬容的心去創造時機……只要時機得當、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不會讓家長失望!

教育孩子最不該犯的七個錯

沒有人懷疑你對寶寶的愛心,但在一些錯誤認識的指導下,你的一些行為也許正在傷害著你的寶寶。對照下面這些「誤會」,看看你犯了哪幾條。

錯誤1:教幼兒背唐詩

你是否熱衷於教你的寶寶背唐詩?並以他小小年紀就能熟練背誦為榮?每每有朋友到家裡來玩,還一定要小寶貝背兩首來炫耀炫耀?

真相分析:

教育專家說,孩子在上學前就能背唐詩,貌似不錯,可是,這種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是弊大於利的。

唐詩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遣詞造句極其精練、含蓄,有時為了行文的需要,顛倒字詞正常順序的事常有,這與現在人們的語言習慣大不相同。幼兒尚處於學習語言的初始階段,凝練的唐詩,要讓幼兒讀熟、讀懂,並受到教育,談何容易?

科學做法:建議年輕家長讓孩子多吟誦一些兒歌。幼兒感知事物是從表象入手的,他們樂於聽取具體形象的話語。兒歌正是以其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迎合了孩子們的口味,容易切入幼兒的心靈,可發揮出多方面的作用。

錯誤2:讓寶寶過早學電腦

小寶貝的興趣總是說來就來,比如,看見電腦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爸爸媽媽都覺得這是好事,不僅經常在電腦上給他看早教光碟,還經常一起和寶貝玩電腦遊戲。

真相分析:

嬰幼兒用電腦並非明智之舉,就是大人用電腦久了,也會感覺頭昏眼花,渾身酸疼,何況是容易上癮、沒有自控力的寶寶?加上現在的電腦設備都是根據大人的體型設計的,因為角度和高度都不對,很容易傷害寶寶的視力和骨骼發育。

科學做法:小朋友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玩的東西很多,電腦可以等上小學再學也不遲。

錯誤3:育兒,爸爸是局外人

真相分析:

新爸爸和新媽媽一樣,學習育兒都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不要把丈夫排除在外。他能找到自己帶孩子的方法,你也許覺得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情,從一開始,你給孩子換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給他洗澡時也很有條不紊。你的丈夫也需要找到這些技巧。因為一個人照顧新生兒,工作量實在太大了。

科學做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在他幫你的時候,你對他不要推辭、不要責備和不斷地命令。有些媽媽希望丈夫幫助他們,又不願意完全依靠丈夫。只有確定了孩子不會冷、他不會給孩子喂太多,不會在孩子吃過以後和她玩得太激烈、不會嘔吐,才能真正信任和依靠丈夫。這完全沒有必要,丈夫和你一起學習做父母,你會更輕鬆,你們也能互相學習,掌握更多的技巧。

錯誤4:和別人比孩子

真相分析: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覺嗎?他會笑嗎?他能試著坐起來嗎?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經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上,不要受別的父母這些問話的影響,因為那樣你會覺得你的小寶貝好像總有些地方發展得比別人慢。

科學做法:每個孩子的發展是不同的

孩子的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這時你要用一種平常的心態和放鬆的心情來對待。一個孩子爬得早並不代表他比別人發展得好,只是更多地說明他想追趕父母的腳步。

錯誤5:忙得犧牲自己的休息

真相分析:

每個新媽媽都說白天孩子睡覺的時候她也想睡。但是經常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家裡非常凌亂、要洗盤子、洗杯子,根本無法睡覺,直到自己精疲力盡。

調查顯示,每個新媽媽的第一年都要丟掉400-750小時的睡眠。

科學做法:儘可能的讓自己得到足夠的休息。

其實每天白天你都應該儘可能地打個盹,或者至少在周末睡個長覺。沒有充足的休息,你很難在那些本應快樂的生命時光里體會快樂。當然,休息的時候你可能要少做很多事情,但是充分的休息比洗盤子、洗杯子更重要。

錯誤6:為孩子花太多的錢

真相分析:

所有人都會告訴你,孩子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孩子會讓你的錢袋日漸萎縮,你恨不能為孩子傾其所有,而且無怨無悔。

就像你餓的時候會跑到食品店一樣,購物對於新爸爸、新媽媽來講好像可以不用算計。據估計,孩子第一年的尿布、衣服、食品、學步車等物品會花掉1萬5千元左右。所以列一個表格會減少你的超額開支。找有經驗的父母和你一起買東西,她也會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有用的,你也可以少上當。

科學做法:合理計劃適度開支

別在孩子的衣服上太費心,因為孩子一晃就長大了。玩具也是一樣,大多數嬰兒更喜歡對同一件東西玩來玩去,甚至就是一個盒子就夠她玩一陣子了。你不如把剩下來的錢用來讓她上鋼琴可或者上大學。

錯誤7:認為自己會記得孩子成長的所有過程

真相分析:

你覺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你都不會忘記。但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記憶會漸漸淡去。很快,孩子的童年就會過去,一個18個月大孩子的母親看到一個新生兒的時候也會說,她已經忘記了她孩子這個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因為你關注的是她的現在。

母親應該給孩子的六種教育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養的孩子會產生心理學家丹尼爾所說的情感智商,即協調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遙遙領先。母親被認為是擔任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他們必要的鼓勵角色的一方,母親與父親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

在大多數家庭中,母親扮演著幫助孩子們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困難的主要角色,這令許多女士感到無所適從。「我所讀過的書告訴我:孩子們需要的是這樣、那樣。」一位母親告訴我:「這使我感到我永遠都做得不夠,有時我感到自己像一塊洗碗布被擠幹了,但我仍然想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然而孩子們所需要的並不是等同的,作母親的必須考慮什麼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與成百上千位母親及成千上萬個孩子作過交談並參閱了有關育兒方面的研究資料,從中提取了有關什麼是孩子們最需要從為他們操勞的母親那兒得到的一些觀點的精華。

(一)培養他們的愛心

母親們有必要向孩子說明親切有禮地待人接物與學業及體育方面出類拔萃同樣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養的孩子會產生心理學家丹尼爾所說的情感智商,即協調自己與他人需要的能力,這類人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遙遙領先。貝爾實驗室所進行的一系列調查表明:那些成果豐富的工程師並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與同事進行良好溝通的工程師。母親通常培養孩子們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訴我在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難。當時一位隊友受傷了,這位朋友的母親堅持要他打個電話,問問那個男孩感覺怎樣。「媽媽,」我的朋友反對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誰。」「他會知道的。」他的母親回答道。這個電話標誌著親密友誼的開始。「我的母親讓我明白:友誼起源於你對他人所表示的關切而不是要他人對你表示關切」。我的同事回想起這件事時說。

(二)多一些表揚和鼓勵

我們都知道表揚能使人創造奇蹟,過多的批評會導致孩子過多的自責,使他們貫於為了獲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險。

表揚也有正確的方法與錯誤的方法。大多數父母在批評孩子時可以細數總總,而在表揚時卻言語含糊──「你是個了不起的孩子」這種評價會使片刻的光彩頓然消逝。因此表楊應具體些,與其說「你很勇敢」不如說「我為你摔倒了以後仍然爬上車而感到自豪。」這樣明確地說明了為什麼這種行為值得表揚。

每個人都有一個「要害區」,這個區域一旦受到表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母親,你可能比誰都了解對於你的孩子來說什麼是重要的──可能是音樂、體育或某一課程,如果你不了解,問一問沒什麼不對。

其次,由於孩子們一時間內只能吸收那麼多的表揚,因此小量而頻繁地給予一些表揚。一分鐘一百次鼓勵勝過一次作一百分鐘的表揚。

(三)談論「禁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裡,孩子們放眼接觸到的儘是毒品、酒精與性。一些母親擔心談論諸如此類的禁忌行為是在鼓勵他們這麼做。但事實正好相反,調查發現:那些與父母作過坦誠交談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與酗酒。

母親們尤其可以有技巧地與孩子們談論這些敏感的話題。首先,讓你自己對這些現象有所了解,而後詢問你的孩子他們所知道的。六、七歲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場上聽到這類事或在電視上看到這類事。指出你與他們談論這類事是為了讓他們了解其危險性,而不是不信任他們,讓他們明白你願意回答任何問題或與他們談論他們的煩惱。

(四)將界限適當放寬

孩子們需要得到無條件的愛,這樣自尊自愛的種子才會得以生長。這種無條件的愛並不意味著你不設定任何界限,設定界限是向孩子們顯示他對你來說很重要。當一個孩子越界時,向他們說明你對這種行為而不是他們本身感到失望。

隨著孩子的成長,界限自然要放寬些。尤其是男孩子,他們想與他們的母親保持一定的距離。心理學家埃文索-貝斯索曾描寫道:男孩子們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車時,心裡就響起車子開動的轟鳴聲,這是與生俱來的,他們想冒險並表現他們所見過的男子漢的力量。隨著男孩子的長大,他們的界限也應適當地放寬些,作母親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拋棄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親是孩子們巨大的鼓勵之源。心理學家埃頓-萃絲在調查了250個學齡兒童後發現:近一半的孩子更想獲得一份母親而不是父親的工作。其中一個原因,貝斯索推測道:孩子們更想了解他們母親所做的事並想參觀他們母親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問

孩子們需要一個道德指南針。這意味著不僅在重大問題上灌輸是非觀,而且在日常瑣事上灌輸是非觀。

一位母親看到她五歲大的兒子騎著他的朋友──鄰居七歲大男孩的車子。「湯姆不用這輛車,」他兒子說,「他在學校。」他認為自己這麼做沒什麼不對,因為他的朋友不會介意。但這位母親堅持讓他的兒子把車子送回去:「在沒有徵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財物是不對的。」

當一位母親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正直、忠誠給予足夠的重視,她們就為孩子樹立了一個價值體系,這將成為孩子的無價之寶。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親自身的行為,如果母親自身逃避責任,無視他人的權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為的嚮導。

你也許不希望聽到這類話:「可是,媽媽,你就是這麼做的。」

(六)與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時間內,母親們通常關注所謂重要的事──捕捉孩子們的情況,輔導功課。然而在我們這個生活節奏緊張的社會裡,孩子們渴望的不僅僅是這些,他們更希望與母親一起共度美好時光。

這並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僅需擁有一種嬉耍的態度,一種願意把做功課的時間變成嬉戲或把做家務轉化為遊戲的態度。

一位朋友允許她的孩子們與他們的朋友在廚房打鬧,玩具、顏料與泥土不時地飛落到食物里。幾年以後,她上大學的兒子帶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飯。「我總想能來你們家實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說,「我們曾在這裡擁有歡聲笑語──湯里也飄落著玩具。」

作母親是一項責任重大的工作,但並不意味著是一種負擔,有時你需要少一些責任感──讓你對自己的要求見鬼去吧,與你的孩子玩在一起。

父母六錯事最阻礙孩子成長

場景1

媽媽下班了,打開家門,就看到:多多正邊吃晚飯邊看電視,手裡還把玩著不少的玩具。奶奶則端著飯碗跟在多多身後。

放下背包,媽媽說開了:「多多呀,剛才媽媽在樓下看到警察叔叔了。他告訴媽媽,正在找不認真吃飯的小寶寶,要把不乖的寶寶抓到警察局裡去。你怕不怕警察叔叔?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警察局關起來! 」

晚飯後,媽媽看到多多玩得太興奮了,在小區里跑來跑去的,出了不少汗。媽媽又說道:「多多,醫生阿姨要來抓你了!快過來,穿衣服。不然,讓你到醫院,打針!」

點評→家長的權威不是靠「嚇」的

生活中,有的家長會借用「警察」、「醫生」、「小偷」等這些特殊職業人物的權威,「威脅」孩子吃飯、睡覺。也許一時有效,可長久之後,孩子不僅會對這些職業產生恐懼,而且會產生不安全感。

孩子不聽話時,家長總是忍不住擺出大人的權威,強制、命令、恐嚇,這些都不是良好的溝通方式。家長何不編個可愛些的小故事呢,或順著孩子的性情喜好,去摸索一些更睿智的方法。多些耐心和童趣跟孩子交流,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場景2

樂樂和媽媽一起堆沙子。一會兒提水,一會兒堆土,親子氛圍其樂融融。這時,有小同伴過來了,想借一把鏟子。還沒等樂樂作出反應,媽媽就說開了:「樂樂,借給哥哥,好嗎?樂樂乖,好東西要大家分享。媽媽告訴過你,要大方的……」長篇大論後,媽媽把鏟子給了同伴。可樂樂呢?轉身走開了。

點評→不要替孩子「長臉」

孩子大一些,帶出去玩,家長當然希望孩子給自己「長臉」。但樂樂媽的行為,實質上干擾了孩子之間的獨立交往,讓樂樂失去了一個跟同伴交往的鍛煉機會。

聰明的家長永遠是站在孩子身後。碰到類似問題,家長不妨等一等,先觀察下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很樂於把鏟子借給對方,馬上擁抱孩子,告訴孩子:「你很棒!」如果孩子不肯借,你再適時加入,引導他與同伴正確交往。

場景3

海洋球池裡,一群孩子在玩耍。一個哥哥快速、熟練地從一旁的滑梯上滑下,「嘭」的一聲,躺在球池裡了。這時,周圍聊天的媽媽們循聲而來,一邊嘟囔著,一邊把自己的寶寶從球池裡抱出。霎時間,球池裡只剩下兩三個大孩子。

點評→別用世俗偏見評價孩子

看著大孩子「粗魯」地「闖」進了海洋球池,周圍聊天的媽媽們趕緊採取「保護」措施,把寶寶抱了出來。家長用自己的預想,保護了孩子的身體,卻破壞了孩子們寶貴的學習環境。

家長心裡關切著孩子,但表面上要不動聲色地走到球池邊。你可以引導寶寶為這個大哥哥鼓掌,而大孩子看到家長在也不會太為所欲為。何況孩子之間的交往,多數沒有惡意,家長完全可以「暗中保護」,又不破壞現場的愉快氣氛。

場景4

全家出門去公園遊玩,熱熱鬧鬧的。媽媽看到花了,笑著說:「寶寶,這是菊花。看她的花是黃色的哦!」遠遠的,風車在轉,爸爸說:「寶寶,你看,那是風車哦。」這時,爺爺一抬頭,發現鴿子了,連忙大叫一聲:「寶貝,天上有鴿子在飛。」……

點評→別替孩子看世界

還沒等孩子自己發現,家長就急不可待地把看到的東西指出來。表面上看,這是向寶寶傳授知識,實際上卻局限了孩子整體觀察的能力,也剝奪了他們自我探索的樂趣。

家長不妨等孩子對某個事物特別關注時,你再開口說話。而且要注意,不要直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而是多用問句的方式,引導孩子一起來觀察。比如,當寶寶在看花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問:你在看這個嗎?上面有什麼?花是什麼顏色的呢?……

場景5

妞妞剛起床一會,樂滋滋地在房間看《天線寶寶》!「妞妞乖,把尿包扔到垃圾桶去!」媽媽在外面喊。這時,爺爺進房間了,妞妞馬上笑嘻嘻地說:「爺爺扔,爺爺扔!」

爺爺慈愛地摸了下妞妞的頭,提了尿包走出來,有些得意地跟媽媽說:「咱家妞妞越來越聰明了,自己不扔叫我扔,這小傢伙,呵呵。」

妞妞一周8了,爺爺閑下來,最喜歡逗妞妞玩。「妞,打爺爺,打爺爺!」爺爺笑眯眯地抓起寶寶的小手,輕輕拍打著自己的臉龐,妞妞一邊拍,一邊「咯咯」地笑了起來。

點評→別因孩子可愛就亂了套

當孩子們動用「小聰明」、「小伎倆」來對付大人時,很多家長明知道不對,卻又忍不住對孩子的機靈津津樂道。家長表情、語氣、行動的不一致性,常常讓孩子無法正確分辨,導致了錯誤的模仿。

孩子最初的社會秩序感和規則,往往來自於耳濡目染的家庭環境。妞妞確實很聰明,懂得把事情「轉嫁」給爺爺做,但這並不值得讚賞,而是要語氣平靜地告訴她,自己的事情還得自己做。面對孩子的「聰明」,家長要多些理性,並且全家一致。

場景6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媽媽看到寶寶正在和一個年齡較大、性格活潑的大哥哥在一起玩。這時,大哥哥輕推了寶寶一把。只是因為寶寶站錯位置了,純無惡意,寶寶很自然地走開了些。可這時,媽媽卻飛箭似奔跑過去,喊了聲:「小心點,寶寶!我們去那邊玩。」

點評→孩子沒你想的那麼脆弱

寶寶被大哥哥推了一把,不少家長心裡會不舒服,認為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其實,孩子們的交往是單純的,他們表達情緒很直接。也許前一分鐘,他們還在推來推去,後一分鐘,就擁抱歡呼。

家長帶著成人的眼光出手「保護」,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受挫」的機會。

家長不可能永遠地守護在孩子身邊,讓他自己先試著解決,其實孩子很堅強。

6個小小的生活場景里,都暗藏著不同的教育智慧。希望資深教師翁娟的誠懇建議,能讓有不同「塗鴉行為」的家長有所領悟,並努力改進自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用心的「雕刻者」。

父母不得不告訴孩子的3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很重要。作為父母,不僅要孩子身體健康,健康的心態同樣尤為重要。那麼,作為父母不得不告訴孩子以下三件事情。

1.被別人承認需要一個過程

被別人承認需要一個過程,笑到最後的人笑得最甜。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如果你真的足夠優秀,就要相信自己,要知道被人認同是需要時間的。有一位年輕人去一家大公司面試,最初只得到了一個清潔工的崗位.可是他相信自己是塊「金子」,最終在一次機會中,他做出的成績令大家刮目相看,獲得了大家的肯定。他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能夠不爭一時的先後,才華不外露.鋒芒內斂;他目光遠大,為自己的發展準備了充分的條件.因此最終獲得了成功。

所以暫時得不到別人的認同,並非是自己不優秀,也許是「廟小請不起大菩薩」,不要怕那些「小廟」拒絕你,不要因一時的失意而看不起自己.只要你把自己修鍊成了「大菩薩」。就一定會有「大廟」來請你。

2.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不要為過去的事情而煩惱。

是的,為什麼要浪費眼淚呢?當然,犯了過錯和疏忽都是我們的不對,可是又怎麼樣呢?誰沒有犯過錯?就連拿破崙在他所有重要的戰役中也輸過三分之一。也許我們的平均記錄並不會壞過拿破崙,誰知道呢?何況,即使動用所有的人馬,也不能再把過去的失敗挽回。所以讓我們記住這個簡單道理: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無法改變的事,惠撣它;有機會去補救的,抓住最後的機會,後悔、埋怨、消沉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阻礙新的前進步伐。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為過去的事情而煩惱不已了,注意下一件事情吧。做事之前我們慎重考慮,不比事後才後悔更好嗎 就像打翻的牛奶一樣,無論怎麼抱怨,都無法挽回一滴。只有提前加以預防,牛奶才能保住。

3.當災難降臨時,不要自己先亂了方寸

遇到危機時,很多人都會極不冷靜,奧比爾的方法或許能讓我們學到些什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遇到危機時,要像奧比爾一樣,先冷靜下來,運用自己的智慧擺脫困境,

不要讓突如其來的災難嚇呆了,弄得不知所措。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人戰勝不了的困難。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所學生宿舍突然著火了,大部分學生都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嚇呆了,哭著跑著逃命,結果火越來越大,並且造成了踩踏事故,傷亡更多。只有兩個男同學冷靜的用毛巾捂住自己的嘴,跑到樓上去等待救援,最後這兩個男生安然無恙的被救了下來。

當災難降臨的時候,當挫折出現的時候,當希望渺茫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沉著、冷靜,仔細分析並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充滿信心的去積極爭取主動恢復,千萬不可以自己先亂了方寸,把原本有希望的事,搞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世界最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

了解世界最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選擇最適合的你那一種。

1、卡爾威特的天才教育法

卡爾威特是德國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師,對教育富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孩子的教育必須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並用自己的理論實踐於自己的兒子卡爾威特,使之成為傳奇般的天才。於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該書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他的教育理念被後人譽為早期教育的楷 模。

2、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MS斯特娜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法學教授,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學。在推崇卡爾威特教育法的同時,提倡根據孩子自身的習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於1914年寫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在書中,她結合自己教育女兒的親身經歷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3、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

蒙台梭利1870年8月出生在義大利安科地區的基亞拉瓦萊,自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1907年開始在各地建立蒙台梭利兒童之家,致力於為孩子 提供發展機會環境的教育方法,她不僅是偉大的教育家,還是著名的科學家,一生為了兒童和人類精神的復興奉獻了一生。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手冊》、《教育人類法》、《高級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兒童的發現》等書。

4、鈴木鎮一的才能教育法

鈴木鎮一出生於1898年的古屋,其父經營著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廠。22歲赴德國學習音樂,回國後對如何通過小提琴去開發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滿了堅定的信心。他抱著每個孩子的能力成長,都有一種培養方法的信念,立志於對孩子天才教育,培養出大批的天才兒童。為了進一步發揚才能教育法,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養》一書。

5、多湖輝的實踐教育法

多湖輝是日本二戰以後傑出的教育家,對兒童心理和腦力開發研究造詣頗深。與許多以理論見長的學者不一樣。多湖輝的教育思想更具實踐性,直指兒童教育的具體實際問題,認為增強孩子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著有《母愛促進身心健康》、《管理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聰明的心理戰術》、《學習指導法》等書。

6、周弘的賞識教育法

周弘是中國南京市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賞識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聾童學校校長。用賞識教育法教育自己全聾的女兒,使之成為中國第一為聾人大學生。他用賞識教育法培養了一批早慧兒童,也改變了成千上萬健全孩子的命運。起著有《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一出版即風靡全國。


推薦閱讀:

教育孩子不容易,想要做個好家長,先讀讀這6本書
羅子君VS凌玲,教育孩子的方式你傾向哪一種?但是賀涵教育孩子最有一套!
教育孩子,你為什麼沒耐心
二孩家庭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千萬要管住嘴的13句「毒藥」!影響孩子一生髮展和幸福 [一點資訊]

TAG:教育 | 孩子 | 時機 | 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