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人間天上共團圓(望海樓)
又見錢江潮湧,又見大地豐稔。宇宙天象中,最完美的時刻,數八月中秋。碧空皓月一輪,神州處處花好。美麗神奇的月亮,如一隻高懸九天的玉盤,一輻躍出東海的冰輪。它負載著多麼悠久的歷史,多少瑰麗的傳說與深邃文化,啟迪著中國古老的哲學和藝術。月到中秋分外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多少人金樽對月,分享良宵盛景。「中秋節」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中秋夜迎寒亦如之」。《長安玩月詩序》詮釋中秋由來:「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故曰中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北京月壇,留有明清時代帝王祭月、拜月的印記。八月十五天門開,天上人間共團圓。天上才捧一輪圓月,人間庭院已設案祭月,大團圓是最重要的民俗信仰。《帝京景物略》稱:「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乘仲秋月圓,糧滿倉圓,谷盈囤圓,萬顆圓圓,堆砌豐稔之際,誰人不盼圓融、圓滿。滴溜滾圓的西瓜,切成瓣瓣相連的蓮花狀,放於銀盤中,供祭月神,稱之為團圓瓜。田汝成著《熙朝樂事》中說,中秋日「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傳統月餅,不同於一般糕點,本身就是一幅吉祥圖畫。它講究在月餅模子上鑄字印花,字是福、祿、壽、喜,畫是團圓喜慶。中國人觀念中,愛完整,怕殘缺;喜和諧,厭敵對;樂團圓,傷別離。看天是圓的,還有圓圓的日月星,地上有圓圓的供桌,桌上是圓圓的蘋果、葡萄、桂圓、石榴、晚桃和青柿子。拜月,是中華民族靈魂深處跳動的音節。先有屈原《天問》,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又有詩仙太白,邀明月共酌,欲飄飄凌空;岑參、高適、王之渙,唱邊塞大風,秦時明月與漢唐邊關共永;張若虛一曲《春江花月夜》,嘆月圓人缺,空負海上明月共潮生;狂放當論蘇子瞻,問月今夕何年,起舞翩翩。曾見婆娑桂影里,吳剛伐樹,坎坎之斧聲,隨桂子落下三更。問桂枝下那吱吱紡線的老嫗,何月何年,那根線彩虹般與大地連通。還有月姑嫦娥,自從「嫦娥一號」踏入月宮,從此雕欄玉砌應不再露冷。自從那年嫦娥懷兔提燈奔月,月就定格在古老中華文明之中。中秋賞月,賞什麼?無非是一個圓、一個明。由圓和明對照之下的人生感嘆從文人墨客的筆下流出,核心話題無非是如何讓生命有常。如何才能讓生命有常?記著初心,存著歸意,以一種面對天地祖先的真誠和虔敬,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中秋是古人一種極其重要的心理干預,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能量設計: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帶一路」上,人月兩團圓;奧運健兒凱旋,中國女排雄風再展;G20杭州峰會成功圓滿。「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華夏兒女無論走到哪裡,天上一輪月,故鄉如影隨。「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離家再遠,也拴掛著中華民族最純真、最本源的文化圖騰。讓我們同祭中秋月,共圓中國夢。(作者為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
推薦閱讀:
※【新春特輯十】歡聚一堂 小團圓
※《人間·小團圓》:有缺才有圓
※「亦是好的」——邵之雍談《小團圓》
※悟讀張愛玲的《小團圓》
※《小團圓》爆張愛玲家族駭人聽聞秘密
TAG: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