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頭上的獨特文化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許多名揚中外的傳統文化,篆刻便是其中一個。書法、繪畫都離不開印,而印離不開篆刻,篆刻也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今天劉楣洪老師將為大家詳細講解篆刻的刻法。

篆刻與書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字寫不好,那麼印章質量就不高,清代鄧石如說篆刻要從書法(尤其是篆書)中汲取精華,離開書法,篆刻就成無本之木。

歷代篆刻家也說「篆印必先習篆,以求篆體之筆法,得筆法則得字法而章法隨之」。由此可見,篆書對於篆刻而言是極其重要的。

劉楣洪大篆作品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是秦朝以前的文字,大篆是象形字,大多屬於因形立意,如馬、牛等寫法都是很多種,分布結構的法則沒有規律化。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小篆形體要平、要正,橫畫逼平、豎畫必直,是嚴緊而又工整的書體形式。篆字最突出的特點是向左撇出的地方並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筆曲筆弧線結字。(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

篆刻是我國傳統藝術,是運用篆法、章法、刀法等手段塑造藝術形式。

劉楣洪「文鑒齋」作品

通過作品欣賞能看出,篆刻風格比較寫意,很少有中規中矩的印風。寫意印風會受到地域的影響,比如北京的印風或者北方的印風偏寫意大氣,大刀闊斧,南方大部分印風規矩,細膩。

劉楣洪老師在刻章的時候,講究「大膽下刀,小心收拾」,而且在篆刻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頭腦冷靜,手要穩,行刀刻線準確利落,不拖泥帶水。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其中,形成了的自己獨特風格。

劉湄洪印章作品

書法與篆刻藝術是「形」、「勢」、「義」統一的文字形象。其「形」是以漢字形體為基礎的抽象形象。其「勢」決定了書法形象的時序性定向連續空間。其「義」使書法形象成為形、義兼備的綜合審美形態,字義因素對篆刻形式和視覺審美產生極大的影響,書意與文義的和諧統一是篆刻理想表達方式。

劉楣洪,1963年10月生於北京,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專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民革中央畫院副秘書長、北京市政協書畫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兼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印社理事、民革北京中山書畫社副社長兼秘書長、朝陽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文章書畫界藝術整理,轉載需標明出處)


推薦閱讀:

長城的文化傳承意義在哪裡?
劍網三同人文化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劉邦為什麼要斬蛇?
為什麼要扶老奶奶過馬路?
在台灣或者港澳讀過書,或者工作旅遊過的人,有什麼感覺?

TAG:文化 | 石頭 | 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