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對輪迴的認識
佛教把世界劃為兩大類型:有情界與無情界。有情就是有思想、有情緒、有知覺的生靈,如人及各種動物;沒有這些的稱之為無情,如山河大地、花草樹木等。佛教把有意識的生命依其心態之不同而區分為「十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人、畜生、鬼與地獄。這十類是對宇宙中從高到低的一切有情的歸納,有生命類型、精神境界層次的意味。前四種為聖道,不輪迴,後面六道要輪迴,在這六種狀態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有情還有個名字叫「眾生」,是眾緣所生。《阿含經》說:眾生的特點是對六塵世界產生「纏綿染著」。眾生由於不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對色、聲、香、味、觸的一切現象都以為是真實的,由於執著而情緒萌動,喜怒悲歡。 眾生的煩惱,有貪、嗔、痴三類。由於眾生煩惱習氣不一樣,因此所感來的因緣果報也都不同。一般情況,貪心太重者死後多數在餓鬼道中感受飢餓;嗔心重的眾生,傷害他人,死後多墮地獄道受苦;太愚痴的眾生,不相信因果輪迴,死後多數感在畜生道中受愚痴報。
不做殺盜邪淫妄語的壞事,基本上能保住人身,如再修大布施,就能升上天道享福。 阿修羅的特點是嗔心大,嫉妒心強,喜爭鬥,五趣里都有,天道里這類眾生數量多,能量大,有天福而無天德,經常攪得世界不得安寧,有時將它獨立為一道,成為六道。
人是升沉的樞紐、是輪迴的軸心,無論上天堂,入地獄,變鬼為畜都是以人為核心的,因此佛法特別珍惜人身,佛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正是告誡我們要珍惜人身,趁人身一場積善修道,以此跳出六道輪迴。
所謂六道輪迴,不只是死後才輪迴,生存時的心境就是在六道中輪迴。一個人在生氣或起惡念時,已輪入地獄道的境地,那些殺人、搶劫、貪污受賄的歹徒終日擔心東窗事發,良心不安,還要躲避警界的追捕和仇家的追殺,由自己不斷造作的罪惡所生出的地獄,最後還是由自己墮入。起貪心時,已入餓鬼道。生痴想心,則入畜生道。生嫉妒心,則入阿修羅道。好人善人終日生活在善良安祥的心境下,已經是過著天道的生活,即使命終了,他的靈魂仍然處於他在世時的心裡世界,升天是其自然結果。
推薦閱讀:
※佛教有什麼非常糟粕的東西(理論,經文,思想等)嗎?
※為什麼《地藏經》中說國王親手布施最貧賤者的福德與布施百恆河沙的佛相當?
※金剛經里講的四句偈是哪個?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如法的看待出家人「開豪車現象」
※佛教各宗大意15—密宗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