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評價亦舒的前半生?

「人的天性便是這般涼薄,只要拿更好的來換,一定捨得。」

伊姐原創的親子&婚姻私房話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 關注伊姐看電影

?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文 | 伊 姐

《我的前半生》大結局了。昨天寫了對這部劇的看法,就忍不住想起了師太本人。

比唐晶更白骨精,和羅子君一樣搶過閨蜜的男人,懟過當紅明星,看不起同行,棄婚棄子。

狗血電視劇算什麼,亦舒本人的前半生才算得上峰迴路轉,波瀾壯闊。

狂人亦舒

倪亦舒,出生中產家庭,倪匡的妹妹,兩人與金庸一同被譽為「香港文壇三大奇蹟」。

香港女作家亦舒和哥哥倪匡

亦舒是天才少女,14歲便發表了第一篇小說《暑假過去了》,因為篤信自己能過得好,乾脆大學都不上,中學就為《明報》當記者,採訪起了當紅明星。

就這一件事,就可以理解亦舒的狂和傲,理解她懟李嘉欣著名的「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理解她說「做人最重要姿態好看」。

她家境好。對衣食住行講究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次在專欄里寫,買了一件新的猄皮大衣,首先要做舊,把手肘磨花了,才肯出門。典型的old money品位。

少年得志,家境不俗,難免天生傲氣,滋出任性。因為寫字是一份不被約束的工作,採訪明星又見膩了大場面和市面,亦舒在作品裡,明目張胆地嫌棄坐地鐵上班——

  • 「幾個人合用一個辦公室是可怕的」。(跟她後期提倡的職場女性也是有點矛盾)

  • 又看不起貧窮——

  • 「30歲前不戴鑽戒,不坐豪車,那是女人的失敗。」(這個倒一以貫之)

  • 也因為這份狂妄,第一次婚姻就陷入危機。

    倒追畫家蔡浩泉,對方越不理她越來勁追,父母反對,她到尖沙咀擺桌酒就把自己嫁出去。

    生下兒子蔡邊村後感情日淡,她又剛烈,很快離婚,最終變得不再認這個兒子。

    兒子蔡邊村回憶,只在11歲時見到媽媽,爾後去德國當了導演拍出《母親節》,喊話想找到媽媽。

    亦舒的選擇是不回應,只用PO在微博上的自家選段來當喊話。

    狠到這份,也是世間少有。亦舒的決絕,可見一斑。

    她也曾經沒有底線追過自己閨蜜鄭佩佩的男人,TVB的岳華。

    陳志云:之後就是亦舒了,這個真有拍拖了吧,還記得是《明周》封面,指亦舒為何會愛上一個演戲的人?

    岳華:她是否愛我,我不太清楚!(嚇?你不清楚?這個有拍過拖吧。)有,有拍過拖,我們還同居呢。(那為何不清楚她是否愛你?)因為她的性格……比較特別,她是個頗特別的女仔。

    從前我們常跟簡而清聚會,許多時是我駕車,鄭佩佩坐車,她又坐下來,我們經常一起去玩,是一起認識的。後來,鄭佩佩走了後,我亦會跟她到簡而清的家,我只知當時她跟她先生……其實我也不知她的先生是誰,我們很談得來,她又替邵氏寫什麼《香港影畫》……是這樣開始的。

    在一起後又互不信任,最狠的時候,把刀插在岳華的床上,這件事,實在算不得是她提倡的「做人要體面」。

    她的侄子,倪震寫過一篇短文,描寫亦舒離婚之後某天,因為一點事,把倪震抓過來毒打一頓,還是那句,「做人最重要是體面」,可她本人,並沒有筆下的女主那麼淡定。

    講真,不服而狂妄的人,生活中往往就會承擔更多的災。但這一切經歷,加上她的天賦,讓她變得更加洞悉人世。

    那些年,她的價值觀影響了一代人。

  • 她的小說,不能粗糙地歸置為言情一欄,畢竟,你見過哪個言情小說,對第三者的態度,一直是「退出」——「搶走的都不是愛人」。

  • 她寫職場,傳授的都是在社會立足做人、現代人都用得上職場的規則——「又講中文又講英文是很膚淺的做法;手不要老去摸頭髮耳環,這叫做搔首弄姿;在室內一定要脫掉墨鏡」。

  • 她寫好東西,告訴女人,任何情況下,都值得去擁有好東西,對錢尊重——「內衣要紅的,實在沒有,用棉的,別挑鮮紅」。

  • 與張小嫻的慵懶和瓊瑤的綿羊精神比,亦舒和張愛玲,都算得上女權主義者。

    但比起張愛玲,亦舒又少了一份薄涼。把男歡女愛里的人性說得透徹到凜冽,但也沒有絕望和黑暗。

    某個意義上,亦舒的文字也是她的療愈,是孤獨處的自我勸說,是尋找更多認可的武器,是她最後的盔甲。

  • 「結婚彷彿黑社會,不進去,不知道有多可怕,進去了,知道了,又不能說」。

  • ——《我的前半生》

  • 任何一個人離開你,都並非突然做的決定,人心是慢慢變冷,樹葉是漸漸變黃,故事是緩緩寫到結局,而愛是因為失望太多才變成不愛。

  • 一一《代尋失去時光》

  • 毛詠欣看她一眼,「你我受過大學教育,年紀在三十歲以下,有一份職業,這樣的女性,已立於必敗之地,在父母家,在辦公室,在男伴之前,都需忍完再忍,忍無可忍,重新再忍。」承歡問:「沒有例外? 」「咄,誰叫你知書識禮,許多事不可做,許多事不屑做,又有許多事做不出。」

  • 一一《承歡記》

    不徹底的獨立

    正值熱播的《我的前半生》被很多人詬病,徹底失去了師太的意境。

    其實仔細想來,電視劇和原著的結局是異曲同工的——

  • 原著中的故事情節照樣一句話可以概括:一個漂亮單純的家庭婦女,只懂得分辨高檔開司米,生完兩個孩子後,被醫生前夫出軌,在情愛里兜兜轉轉一圈,最後又嫁給多金的建築師的故事。

  • 亦舒的女主角,口口聲聲喊著——

  • 你可以不夠強大,但是你不能沒有夢想。如果你沒有夢想,將來你就只能為別人的夢想打工,這一路你可以哭,但你一定不能停。

  • 但最終,也是需要男人來搭救。

  • 喜寶,天才的設定,考上了劍橋法律系,功課出色到教授們都喜愛,但最後她的美滿結局是什麼?給超級有錢人家當了二奶,即便是二奶,遇到了有錢人也要抓緊,學業只是跳板,說放棄就放棄了。

  • 亦舒筆下的男主角,《一點舊一點新》裡面的男人,整天生活在加拿大的一個湖上,與世隔絕,看漫天大雪,駕一舟獨木,但他操縱全世界的金融市場。

  • 有沒有想到,可以控制金融局勢,但隨時為羅子君服務的賀涵?

    但矛盾的是,亦舒的女主角們,也並不真心在意她們選擇的男人。

  • 《我的前半生》最終嫁得好,她欣賞著無名指上白金指環,為「簡直不能相信的好運」,志得意滿,像獵物得手。

  • 喜寶的話就無需複述,她恪守的愛情觀十分實際,世人皆知: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

  • 亦舒的女主角們渴望愛情,但並不渴望對等的精神交流,甚至從智商上鄙視對方,本質的想法依然是,男人是長期飯票,男人是背景音樂,但男人又能沒有?

    黃玫瑰、姜喜寶、蘇更生、蔣南孫、吳珉珉……這一群氣場如此強悍的女主,在故事的結尾,統統要男人的恩寵,卻也沒有低下自己的頭。

    師太筆下的女性,說到底確實有一分自私。

    《我的前半生》原著中子君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的,她生了女兒,婆家冷落,終得兒子,母憑子貴,寵成無能。離婚後孩子成績一落千丈,奶奶求助,她不屑:「兩百元一小時的家庭教師的事情,我管不到。」瀟洒離開。

    想起她的一句名言,「人的天性便是這般涼薄,只要拿更好的來換,一定捨得。」

    勿對號入座

    亦舒寫了很多職業女性,這種奮鬥精神,給漂亮的女主角加了一個獨立的外殼。

    但遺憾的是,這個獨立也是手段,潛意識依然需要世俗認同的搭救。

    《我的前半生》里,黑字白紙寫了:婚姻仍然是最體面的制度,婚姻仍然是較理想的下場。

    亦舒本人有天分有能力有機會,但無意耕耘鑽研,打著「只要讀者共振,無需成大師」的心態,在職業追求上,實則無心。

    於是,那一些為了獨立而付出的奮鬥,到頭來變得那麼輕飄飄,像改頭換面、需要被人關注慾望的改頭換面。

    亦舒小說映射了很多明星,仔細想,女主角不外乎兩種:貴族和美而狠的小姐。

  • 首先是美,不夠美的女人,不會出現在她的小說里;

  • 然後是,家庭背景好,即便是暫時窘迫,也帶著一種「終會腳踩祥雲而去」的傲氣;

  • 最後,必須有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就算成了家明,也會被嫌棄「戴的不是江詩丹頓,品位是弱了一點」。

  • 亦舒的那種獨立,是建立在太多原始資本上的獨立。

    亦舒的小說,都以林青霞王祖賢級別的美人為型,又以自己身邊上流社會背景選材,不是能耐撈女,就是天生貴族。

    逆襲也好,獨立也好,說白了帶著太多命運的饋贈。

    這裡面包含的感情,亦舒就像對待奢侈品,帶著辜青斯機(Kutchinsky)的,看不起看著卡地亞的,說「都是些暴發戶」,自帶一種強烈的鄙視鏈。

    但為了體現自己高級,而強化對其他同類的偏見,本身就是一種沒格局的行為,並不高級呀。

    即便強悍透徹如亦舒,用倪震的話說,也過了好多年顛沛流離生活,最終通過相親得到港大教授,又拚死生下女兒,為了教育,遠赴加拿大,才得到了那些溫暖和人間煙火。

    所以,即便如師太那麼風華正茂,照樣要仰仗著人性里的那一點幸運,最終才平復了自己的內心。

    把亦舒為聖經,過度要求凡夫俗子們奮鬥奮鬥,放在北上廣動輒被黑「有2000萬人在假裝高潮」的階級換代,顯得言不由衷。

    其實什麼是獨立,誰能三言兩語說的清楚?是香奈兒說的「工作對我來說就是休息,無所事事讓我厭倦」;還是王菲雲淡風輕地「這一世夫妻緣盡,我還好,你保重」?

    我只知道,真正的自由是很強大的人才擁有的事兒, 但誰都別太狂,因為沒有人可以算的過時代和命運。

    對待命運這件事,真的要始終要保持某種敬畏。

    知道我們滄海一粟,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不幸福不是有的太少,而是要的太多;也會知道,幸福這件事,有時候只是平淡的另一個託詞,保持耐性和溫暖,忌買櫝還珠。


    推薦閱讀:

    李白評價
    評價一段感情是好是壞,有個簡單的標準
    如何正確評價張國榮的演技?
    2009年《ESC/ESH高血壓指南再評價》解讀
    原來蘇軾這樣評價歷代大詩人,你絕對意想不到

    TAG: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