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我們仍在路上(《美術文化周刊》編輯部)

  《美術文化周刊》編輯部

  時光匆匆,又到歲末盤點時。回望2014,什麼令我們印象深刻?

  讓人戀戀不捨的「APEC藍」,層層迭進的「打虎」風暴,始終失聯的馬航同胞,觸目驚心的暴恐案件,看似遙遠的埃博拉,世界盃的不眠之夜,熱鬧一時的冰桶挑戰……傳播渠道與公眾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有錢人的「任性」故事似乎越來越多,平凡人也許只是手機鈴聲里多了一曲《小蘋果》。回望這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那些看似與己無關的大事小事,或許都將改變我們的生活。時至年末,人們已然適應少了年會、年曆、賀年卡的「新常態」,在「眼看他樓塌了」的一幕幕前,原來「且行且珍惜」才是應有的生活姿態。

  2014之於文藝,與其說有了怎樣的巨變,不如說是問題更加清晰、反思成為共識、改變有了起點。無論是文藝工作座談會帶來的反響,還是馬航失聯藝術家引起的牽掛;無論是國家藝術基金的實施效應,還是公共藝術引發的關注熱議;無論是全國美展的全面發動,還是外國經典的頻繁引進……這一年,面對業界動態,《美術文化周刊》努力做到及時與讀者分享和探討。我們希望,這個平台上的發聲,既能從美術的原點映照藝術全局,也能以文化的視角關切美術的發展。我們相信,在輿論、技術、市場似可重構一切的當下,只要用心感悟生活真實的價值,努力回歸藝術發展的本質,踏實腳下每一步,讓每一份力量匯聚,藝術的晴空值得期待。

  從共識到行動:

  「出好作品」永不言遲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作品是藝術家的立身之本;文藝創作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一系列重要論述發布後,這一事先並無任何預兆的會議迅速在文藝界乃至全社會引起熱議。講話既清晰指明了當前文藝創作的方向,也深刻表達了對當前文藝創作乃至生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的批評,一時間將人們平日里關注、反思乃至不滿的各種問題梳理一清。

  兩個月後的12月15日,已經舉辦了65年的全國美展迎來了第十二屆,中國美術館在雙休日的日均觀眾流量達到1萬人次。日漸開放的全國美展為各類藝術家提供了機會,但在寧缺毋濫的宗旨下,本屆展覽中不少獎項空缺。一方面上台領獎的作者大多是年輕的新面孔,讓人欣喜;另一方面,如著名油畫家靳尚誼所言——「整體水平很高,但沒有尖子」。

  「作為藝術家我應時刻問自己,我為這個時代留下了什麼?我為歷史留下了什麼?」「作品是藝術家的立身之本,只有紮根生活接地氣、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搞創作,才能出精品。」「藝術家應該追尋良知,追尋忠誠,追尋文化價值而不是作品價格。」「多一點憂患,少一點滿足;多一點純凈,少一點浮躁;多一點人文關懷,少一點爭名奪利。」各種問題已深及內心,藝術家的聲音亦非簡單的政治表態。如今,在美術界亂象迭出、缺少精品、沒有高峰的現實之下,「呼喚好作品」已成為社會的整體期待和文藝界的普遍共識,如何創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藝術作品是所有藝術家都要面對和攻克的難題。

  從常規動作到系統變革:

  「政策落地」尤為重要

  「齊白石的手札情思」「吳昌碩與20世紀寫意花鳥畫名家展」「潘天壽寫生研究展」……精彩的藏品、優質的展覽令人應接不暇。舉辦三年的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已悄然成為以展覽帶動藏品徵集、學術研究以及公共教育等各項工作的響亮公益品牌。11月,文化部啟動第二批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工作,修訂後的評估標準更加註重作品、收藏經費、公共文化服務的實際效果,我國美術館專業化發展的脈絡日漸清晰。

  今年年初,將持續三年的全國美術館藏品普查工作宣布全面開展。作為文化部於「十二五」期間實施的「國家美術收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館的藏品普查被提到了具有全局意義的高度予以重視。從各地興建館舍,到入藏各類作品、舉辦各種展覽,我國美術館事業近年來步入發展的快車道。雖然這項系統工程不免繁複,但是當美術館人跳出辦不完的展覽、認真思考美術館事業長足發展的問題時,這樣「摸清家底」的梳理工作便顯得尤為重要。

  2014年,成立初年的國家藝術基金組織800多位專家,從國內各級各類文藝單位、機構和藝術工作者申報的4256個項目當中,評選出394個項目給予資助,資助總金額約為4.3億元,實現了「開好頭、起好步」的目標。中國畫、油畫、水彩(粉)、版畫、雕塑、工藝美術、書法、攝影等領域均有項目入選。在支持「精品」、鼓勵「原創」的方向下,一些過去很難獲得機會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工作者獲得了支持。這對於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國家文化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於藝術個體而言則更意味著藝術生涯的無限可能性。正如有論者所言,「基金的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資助。國家藝術基金這類國家行為,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是莫大的肯定。而項目資助完成驗收後由文化部統一組織的後期推廣展覽、交流、出版等平台,正是不少青年藝術家需要的。」

  從完成常規動作到推動系統改革,美術事業每一步腳印的背後,都體現了政策與實際的關聯度,也考驗著執行者的智慧。

  「正本清源」,始終在路上

  與展覽相比,那些市場上高踞的數字、網路上頻繁的官司、活動上作秀的表演加劇了藝術圈的喧鬧。《功甫帖》引起的真假之爭、HIHEY網站遭多名藝術家起訴、王中軍豪擲3.77億元拍下梵高代表作、「任性哥」劉益謙購史上最貴唐卡、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航站樓「雷人」壁畫被網友吐槽,類似雕塑頻頻曝光……此外,還有淘寶一元開拍畢加索作品、藝術品微信拍賣試水等等。

  美術圈總有驚人爆料,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大師在盧浮宮辦個展、××展覽在紐約盛大開幕……其實,所謂「盧浮宮」不過是其附近一個用於出租的地下展廳,而紐約的某展覽上都不用講普通話,據說用中國某地方言即可交流。一方面是畢加索、羅丹、莫奈等國外名家名作陸續來華,另一方面,國內一些藝術社團、公司或個人借著「文化交流」的名義,自費赴盧浮宮等國外著名展館或國際組織總部辦公場所進行「鍍金」性質的展演活動愈演愈烈。有的甚至動用政府經費,不計成本,不看對象,不講實效,通過不實報道或炒作來達到賺取名利的目的。文化部今年7月發布《關於堅決制止國內藝術團組赴國外「鍍金」的通知》,希望能加強監管和引導。

  有錢就能任性?隨著反腐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雅賄」現象被曝光,曾經暗中被人議論,如今公開讓人警醒。為什麼業界的立場和市場的認知有如此差異?為何深層的問題總易被表面的數字掩蓋?也許時間將解答一切,但目前,它仍然反映出美術生態形成過程中藝術評論失聲、藝術傳播須引導、藝術評價體系有待構建等迫切問題。

  今年年初,《美術文化周刊》曾以「返本開新」為題推出首屆學術邀請展,嘗試藉助新聞報道之外的平台與美術界同仁探討藝術發展的本質問題。何為「本」?何為「新」?時至年終,展覽學術支持邵大箴先生的話仍值得回味:如何辯證地解決傳統和創新的問題,解決市場和學術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

  正本清源,我們仍在路上。

推薦閱讀:

【轉載】最新最全 . 快速推算年月日時干支法(李心騎 編輯整理)
【原創】人生感悟(編輯整理)
Confluence 6 編輯一個站點裝飾文件
怎麼實現PDF在線編輯
這款「神器」成功解決我編輯拖延症

TAG:文化 | 美術 | 編輯 | 在路上 | 周刊 | 我們 | 正本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