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簡單生活的指南
據說,詩人海子去山海關自殺時帶著4本書,其中有一本是梭羅的《瓦爾登湖》,這和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蘭亭序》頗為相似。看來對好的東西還真有死都捨不得的人。《瓦爾登湖》是1854年出版的著作,在中國有好幾種版本,已經流傳50年了。《瓦爾登湖》至少影響了中國兩代人。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書,在另一個國度里仍然讓許多人痴迷。 我們從梭羅的研究專家哈丁的論述中或許可以獲得一些信息,哈丁說:《瓦爾登湖》至少有五種讀法:1.作為一部自然的書籍;2.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3.作為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4.作為一部文學名著;5.作為一本神聖的書。 更多的人願意把《瓦爾登湖》作為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來讀。因為梭羅經過實踐發現,他能以28.12元來建立一個家,用0.27元來維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個星期的時間,去賺取足夠一年的生活費用。剩餘的46個星期,去做他喜歡做的事。因為如此《瓦爾登湖》在當時便具有了巨大的誘惑力,那幾年裡,梭羅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難以計數,他們引退林中,在瓦爾登湖畔建造茅舍,成為美國風行一時的時尚。更有趣的是梭羅曾在書中特地說:「我絕不希望有任何人採取我的生活方式?」quot;誰也說不清是勾引者的提醒還是先見者的勸說? 喬治·艾略特在《西敏寺周報》上撰文指出:《瓦爾登湖》「深沉而敏感的抒情」是一本「超凡入聖」的好書。嚴重的污染使人們嚮往瓦爾登湖和山林的澄凈和清新的空氣。梭羅的《瓦爾登湖》便被整個世界閱讀和懷念了。 在《瓦爾登湖》中有梭羅的題詞:「我並不想為沮喪寫一首頌歌/倒是想像在自己的棲所報曉的雄雞/勁頭十足地誇耀/哪怕只是為了提醒我的鄰居」。這種誇耀其實就是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梭羅不滿當時的複雜生活,提出人口膨脹將導致「生活絕望」;他斷言當時所謂之進步是不必要的,?quot;成功常常是「失敗」;他聲言我們往往由於手段而搞不清目標,為了達成目的而誤用了方法;甚至斷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種情況下比現實快樂而完滿。 哈丁提醒我們,可以把《瓦爾登湖》當作一種19世紀的《魯濱遜飄流記》來閱讀;並認為《瓦爾登湖》是現代美國散文最早的榜樣;《瓦爾登湖》與其時代的作品,比如具有寫作天賦的霍桑、梅爾維爾以及愛默生等人有截然不同之處,這種迥異之處具有20世紀散文的風格。梭羅深信如果人能專註於樂觀,就能在人世間創造出一個美好的世界,而且他相信人類美好的未來。梭羅是一位徹底的超越論者,超越論者相信人有非凡的能力,用於在對與錯之間做選擇。不幸的是,目前的人類對內心的樂觀需求變得冷酷無情,因此人類只有恢復那孩童們的天真無邪,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進展。把《瓦爾登湖》作為神聖的書來讀的人,無疑關注了《瓦爾登湖》中人類靈性恢復這個主題。
現代人的靈魂之湖——讀《瓦爾登湖》作者:林文欽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蕩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這本書的封面上有這樣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片:兩行向遠方延伸的鐵軌中間,立著無數挺拔的大樹。這是否是本書在以一種含蓄的方式暗示著我們別的一點什麼?梭羅說:「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我在想,在現實的世界裡,現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環境之前,是否也該多一些自省與自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瓦爾登湖》又是屬於現時代的。 由此,《瓦爾登湖》在閱讀空間中佔有兩個起點和終點,那就是心靈和現時代。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為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里,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因此,斑斕的VCD節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份恬淡與洒脫,少一分浮躁,其實已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築屋、焙制麵包,對大多數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嚮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 現代生活給人生存製造了幾乎隨心所欲的舒適,水泥建築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潔少塵,而地下水卻在不斷地下沉,天空出現臭氧空洞,酸雨腐蝕我們的視覺。我們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時,又給自己埋下了生態的陷阱,因而只能用回歸自然來安慰自己的無奈。我們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時,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為子孫的我們,卻顛倒過來,蹂躪與奴役自然,稱霸自然。然而,笑容還沒來得及綻放,歷史這塊魔方已經輕輕地從正面翻轉到了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種在減少,人間變成污染的煙塵世界,自然又在笑傲稱霸人類了。 如果我們少一些貪婪和欲求,少一些索取,又怎會遭受這些戲劇性的嘲弄與懲罰呢?有一句公益廣告詞說:保護綠地,就是保護我們的生命線。我在想,人間多一處瓦爾登湖,人類就會多一條後路。這該是《瓦爾登湖》的一句隱語吧。《瓦爾登湖》是吉林人民出版社「綠色經典文庫」中的第一本,這樣的定位,也是編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吧。 梭羅在書中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給「我」什麼真理?我想,這真理該是:熱愛自然,創造生活。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