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中,最該被國人記住的藝術家:他用2000多幅畫,記錄了最美的中華

他擁有一手好畫,一顆匠心,一生淡泊,一腔熱血,只為華夏大地稀有的生物不湮滅在我們這一代手裡。

作者:黃英雄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二季又雙叒叕回歸了,果然,強大的嘉賓陣容令人分外驚喜。

繼前三集的大牌明星姚明、袁泉、胡歌之後,第四集一改畫風,迎來另一位重量級的科學人物——中國科學畫家曾孝濂!

什麼,科學畫家?

對,既是科學家,也是畫家。

你也許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一定見過他的藝術作品。

01.

完美的藝術作品

這是曾孝濂筆下的鳥。

不僅外形真實,而且神態傳神。所以,在2008年2月28日,這套6枚的《中國鳥》郵票,獲得第十三屆政府間郵票印製者大會最佳連票獎,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一次獲得該獎項。

再看看他筆下的《杜鵑花》和《杉樹》。

《杜鵑花》及型張

《杉樹》

這也被評為當年度全國最佳郵票。

從1991年到2008年,曾孝濂設計了9套郵票,有5套獲獎(T.162《杜鵑花》、1992-3《杉樹》、2000-24《君子蘭》、2003-4《百合花》、2008-4《中國鳥》)。

《君子蘭》

《百合花》

1998年,曾孝濂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百鳥圖」個展,作品《雉雞》為中國美術館收藏。

我們小時候常見的《中國雲南百鳥圖》畫集、《曾孝濂百鳥圖精品選》冊頁、《花之韻》畫冊,以及《鳥語》《花香》明信片,《曾孝濂花鳥小品》明信片等都是出自他之手。

02.

讓美麗的生物得以「永恆」

曾孝濂筆下的這些生物,可不僅僅是藝術品,它們更有科學價值。

隨著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全球範圍的植物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機。

特別在中國,生物多樣化的危機更加嚴重。

我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特別豐富的國家,全球30多萬種植物,中國佔了十分之一,高等植物35784種,其中15000多種植物是中國特有的。

但是35784種植物中,已有40種植物瀕臨滅絕。

新近研究顯示:有3879種(約11%)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多達40種植物已經確認滅絕,佔比0.11%。其中屬於絕滅等級的21種植物都是中國特有。

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說,全球廣泛應用植物也就2000~3000種,最常用的不過50種,很多植物甚至都還沒被人類了解,就已經消失了。

也許我們的後代都不知道,曾有這樣美麗的生物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植物科學繪畫的意義,便在於將那些通常難以直接觀察到的事物帶到觀眾眼前。有人說:「如果說攝影能夠記錄瞬間,那麼科學繪畫記錄的就是物種的永恆。」

曾孝濂老先生所從事的這一職業,給瀕臨滅絕的植物留下了珍貴痕迹,讓它們的生命通過科學繪畫得以延續。

03.

一生潛心植物繪畫

1959年,曾孝濂高中畢業。

適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要招收140多名成績優異的高中生,投入到紛繁浩大的《中國植物志》科學繪圖工徎里。

曾孝濂脫穎而出,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招收,開始從事植物科學畫工作。

曾孝濂在雨林里寫生

可以說,這一干,就是42年。

曾孝濂一生都在從事一項偉大工作——《中國植物志》。

他兢兢業業,無怨無悔。

他一有工夫就跑去野外、植物園找參考植物,還會到圖書館大量翻書,以考察求證。其設計的動植物郵票,也全都是在採風後一筆一筆畫出來的。他的作品不僅具有科學性,還有東方的神韻。

為了畫出逼真的效果,他在作畫前,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觀察上。他畫的寫真,就好像能喃喃細語,把它訴說的畫出來,這給了他畫下去的樂趣。就這樣,一張一張為植物志樹碑立傳。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將乾枯褪色的植物標本,繪製得栩栩如生,且特徵準確,細節處理豐富完整。

眾所周知,科學繪畫要求高度寫實,精確表現物種的形態特徵,或物種之間的關係,特定生態群落的結構,這就離不開深入的科學考察。

「從事科學繪畫的人,必須盡一切可能,深入荒野,直觀地面對自己的繪畫對象,從磅礴的大自然中汲取養分。」

因此,為了畫好標本,曾孝濂還積极參加野外科學考察,徒步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蚊叮、蟻咬、蜂蟄……最多的一次,餵飽了40多隻旱螞蝗!

雖異常艱苦,但他卻樂此不疲。對於他而言,旅途中的艱辛勞苦都是值得的,與花草神交,與鳥獸對語,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這份生命力給了他創作的靈感。

「畫博物畫要耐得住寂寞,甚至有時候是孤獨的。我覺得一個人在孤獨的時候特別重要,孤獨的時候進行的思考,最清晰,最有效。繪畫是一種個體勞動,在個體勞動的過程中,如果你覺得很寂寞的話,當你適應了,會覺得是一種享受。」

苦在曾孝濂的心中,是一種享受。孤獨反而讓他能感受大自然很多精妙的、宏觀的以及微觀的東西。

他說:

「前前後後不是一個人,是一代人兩代人,為了完成植物志,都在默默無聞地做工作,特別是我們畫畫的,沒有名,沒有利,甚至最後拿成果沒有我們的名字。但我們當中大部分人是出於熱愛,我們喜歡這份工作。」

04.

用畫筆描述科學的匠人

《中國植物志》的編纂工程,促使中國在極短的時間裡,培養出一大批植物科學畫師,中國植物科學畫的鼎盛時期便是在這一時期。

他們是科學家,更是藝術家,從業以來,始終致力於在科學和藝術之間尋求結合點,力圖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大自然的美。

在他眼裡,好的科學繪畫作品,不但要畫得準確,還要表現生命活力,謳歌多彩自然。

正是這種實幹家和匠人並濟的精神,以及這種不怕吃苦,甘於寂寞的理念,讓曾老潛心在植物科學繪畫領域,一干就是大半輩子,並由此有了不凡的建樹,他的科學繪畫作品更是因此成為業界翹楚。

但是,《中國植物志》一完成,中國科學繪畫就進入了低谷。

由於植物科學繪畫是一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的藝術創作,老一代科學繪畫師退休之後,如今在中國,像曾孝濂這樣高產和專業的植物科學畫家已經屈指可數了。

國內植物園和研究機構從業的科學繪畫師,已不到10人。

數碼電子技術的出現更是使得科學繪畫不再那麼重要,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植物科學繪畫是一門不應沒落的藝術手藝。

曾孝濂說,植物科學畫最高的境界是,站在那兒它就迸發出一種生命的力量。

老先生對年輕人充滿希望:

「他們(年輕人)將之作為一種和自然的溝通,一種感性的愛好,用文字形象去記錄某一種自然現象。比如同一棵樹不同季節的樣子,有的人水平高一點,就去畫它最美的時候,開花結果的時候,這就是向過去博物畫的一種回歸。」

他謙虛地認為自己還沒達到這種境界,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年輕一代的身上。

一手好畫,一顆匠心,一生淡泊,一腔熱血,只為華夏大地稀有的生物不湮滅在我們這一代手裡。

用畫筆描述科學,他是《朗讀者》中真正的匠人!

推薦閱讀:

本草中華第一集講的是什麼?
那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 你還會用嗎
【廣東虎門】中華第一門
中華書局版《楚辭》驚現《離騷》詩題新解
詩詞 《王梵志詩集》(唐)王梵志 著  中華佛典寶庫

TAG:藝術 | 藝術家 | 中華 | 記錄 | 最美 | 朗讀 | 讀者 | 美的 | 朗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