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14版)》解讀

與前一版指南相比,2014版指南除仍強調患者教育和基礎治療的重要性外,還強調了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的主動維持治療可有利於減少病情的複發。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 顧恆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醫學界轉載本文已獲得授權)

 

  我國特應性皮炎(AD)的患病率正在逐漸增加,A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明了,遺傳和環境因素與其發病有著密切關係。近年的研究顯示,皮膚屏障功能的破壞在該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臨床表現:   

  根據發病年齡和皮疹特點,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14版)將AD分為嬰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成人期。有助於AD診斷的一些特徵性表現,包括皮膚乾燥、魚鱗病、毛周角化、掌紋症、眼瞼濕疹、手部濕疹、乳頭濕疹、盤狀濕疹、汗皰疹、唇炎、複發性結膜炎、眶下褶痕、眶周黑暈、蒼白臉、頸前皺褶、鼻下和耳根皺褶處濕疹、皮膚白色劃痕症、出汗時瘙癢、對羊毛敏感等。此外,部分患者還同時有其他特應性疾病,如過敏性支氣管哮喘(哮喘)、過敏性鼻炎,部分患者有明顯的異種蛋白過敏,如對部分食物蛋白或吸入物過敏。40%—80%的患者有家族過敏史,家族史的詢問對於特應性皮炎的診斷非常重要。

診斷與鑒別診斷:    

  特應性皮炎的診斷應綜合病史、臨床表現、家族史和實驗室檢查各方面證據綜合考慮。診斷方面本指南推薦臨床使用方便、且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的Williams標準,具體內容為:必須具有瘙癢史,並有下列3條或3條以上者,即可診斷AD:(1)屈側皮炎濕疹史,包括肘窩、腘窩、踝前、頸部;(2)個人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史;(3)近年來全身皮膚乾燥史;(4)屈側可見濕疹;(5)2歲前發病。鑒別診斷包括脂溢性皮炎、非特應性濕疹、單純糠疹、魚鱗病、疥瘡、副銀屑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皮炎、皮膚T細胞淋巴瘤、Netherton綜合征、高IgE綜合征、Wiskott-Aldrick綜合征、特應性皮炎樣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治療:    

  與前一版指南相比,本版指南除仍強調患者教育和基礎治療的重要性外,還強調了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的主動維持治療可有利於減少病情的複發。指南中指出,6歲以下兒童應避免使用全身紫外線照射。本指南重點指出了特應性皮炎治療中的醫患配合與注意事項:在特應性皮炎的診療過程中,應當十分注意醫患配合,應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係。醫生應在首次接診患者時,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確定治療方案;在隨訪中,醫生應仔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患者應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並在「衣、食、住、行、洗」方面注意防護,避免接觸誘發疾病加重的因素,定期複診和長期隨訪,學會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反饋,不隨意停葯或減葯。病情緩解後要進行維持治療,可每周2—3次外用激素或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

推薦閱讀:

兩個爸爸|《富爸爸窮爸爸》(美-羅伯特.清崎、萊希特)精華解讀
何麗野:《周易》象思維在現代哲學範式中的解讀及意義
正確解讀命理中的天克地衝
八字十二長生解讀——冠帶
血型與心理:解讀B型血人的心理

TAG:中國 | 解讀 | 皮炎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