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把「腰椎間盤突出」視同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轉載)

切莫把「腰椎間盤突出」視同於「腰椎間盤突出症」(轉載) (2015-09-18 23:07:59)

轉載

標籤: 雜談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由於人體椎間盤組織的退變突出並因此而引起腰腿痛等臨床癥狀者。作為一種引起腰腿痛的常見病,該病的臨床診斷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即必須同時具備以下4個基本要素或條件才能確診:其一,患者自覺腰痛、腿痛或腰腿痛,最典型癥狀是呈放射性的坐骨神經痛,早期不典型者或僅有腰痛,或腰臀抽痛,或下肢「吊筋」感,疼痛的特點有晨起較為舒服,而每當咳嗽、打噴嚏,甚至有力大便或大笑時疼痛加重,極少數患者僅僅下肢串麻感;其二,病變椎間隙椎旁局部有深壓痛,典型者可向患肢遠端放射,部分病程既久或癥狀較重的患者尚有抬腿或腰椎前後活動受限、腰椎側彎、下肢肌肉萎縮、運動無力、患肢皮膚感覺減退或下肢腱反射減弱等伴隨體征,這些證據對確診有更大的幫助;其三,CT或MRI檢查提示單一或多節段椎間盤退變突(膨)出,相應節段硬膜囊或脊神經根受壓;其四,必須排除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症、強直性脊柱炎、骨質疏鬆症、腰背肌勞損(筋膜炎)、股骨頭壞死等等其他腰腿痛原發性疾病。可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是醫生在綜合病史、癥狀、體征與影像學檢查,甚至包括治療經過等相關因素之後所作出的一個判定,其思維軌跡包含著肯定——否定——再肯定,是否定之否定的結論。如若僅僅依靠CT或MRI片子所提示的「椎間盤突出」結果就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錯誤與片面的,其結果必然會導致誤治,其中就包括可能被錯誤地接受手術。這種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其對臨床醫生而言是缺乏認識與經驗的表現;對患者而言,被誤治的危害就更大。因此,有必要提請廣大患者注意,首先應該建立最基本的常識,避免被誤導與誤治!那麼為什麼至今仍有以上錯誤認識的存在呢?自認為,導致認識上誤區的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沒有意識到「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的客觀存在

「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系指影像學(CT或MRI)上發現有突出的椎間盤,但並未直接導致相應的腰腿痛等臨床癥狀。這種現象在臨床比較常見,國內外的有關研究發現,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在正常人中高達30%~50%。這說明椎間盤突出不一定都會引起典型的腰腿痛癥狀,而在中老年人中常見的腰腿痛癥狀的疼痛根源有很多中,椎間盤突出只約佔1/5的比例。那麼為什麼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有椎間盤突出與神經根受壓卻不引起疼痛癥狀呢?通過有關研究我們知道,正常神經根具有結締組織膜保護,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對外來壓力能夠產生一定的彈性避讓作用。所以神經根受壓時,可無疼痛發生,只有神經根受壓超出其本身的彈性避讓範圍,並出現神經根炎症水腫時,才會引起疼痛。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的生理學基礎還在於椎管儲備容量機制,即突出椎間盤組織椎管內機械佔位的可容性和人體對突出椎間盤組織的代償效應。另外的實驗也證實,機械壓迫並不直接產生根性神經痛,而根性神經痛主要是由繼發炎症水腫所致。沒有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說明無病,就無須治療的;而有腰腿痛癥狀的患者的真正病因是否一定就是突出的椎間盤所致須慎重考慮,並依據診斷程序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標準對照進行。「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還包括那些經過非手術療法治癒的有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一切非手術治療的最終目的就是設法使有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症」變成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而只要這個目標可以達到,在臨床上就算是「治癒」,此時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就可以「就地」(突出的髓核組織尚在原位)安靜下來,與我們機體相安無事,其身分就從一個動蕩不安的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壞分子」自然改造成一個安分守己的「良民」。對此,我們不妨稱之為「寂靜的椎間盤」(silentdisc),其實質就是「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以上事實都說明突出的髓核組織並非完全具有致病性。因此,有學者提出「突出髓核組織無害化」的觀點,即人體腰椎內突出的椎間盤髓核組織在某種階段、某種程度上只要沒有導致疼痛等臨床癥狀就是無害的,或有癥狀的患者經過治療後疼痛消失也是無害的,多數情況下不必手術摘除而後安。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這一常見現象的警示意義主要在於,部分病例經CT、MRI證實有腰椎間盤突出,但有可能卻不是引起腰腿痛的真正原因,並可能會局限並誤導經治醫生的臨床思維,從而忽賂了詳細的病史採集與體格檢查。其實,這種無癥狀的生理退變在正常人群中很常見,譬如無癥狀結石、無癥狀骨刺、無癥狀腦梗、無癥狀高血壓、無癥狀動脈粥樣硬化等等。

其二,對腰腿痛原發病的多樣性認識不足

早年國外的研究表明,引起腰腿痛的原發病有150多種,腰椎間盤突出症只約佔其中的20%。另外,臨床上患者腰腿痛的原因有可能是比較單純的,也有可能是多因素的,尤其是老年人腰腿痛多數有幾種原發病,可能是多種疼痛病因的疊加。目前臨床常見的誤區是,只要患者主訴腰腿痛就不假思索地讓患者去做CT或MRI檢查,而忽視詳細的病史詢問與認真的體格檢查,其結果就容易導致臨床診斷程序簡單化,甚至被顛倒。其實,隨著現代醫學影像學等輔助檢查手段的普及,對臨床醫生基本的臨床檢查技能以及臨床診斷的思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經驗的醫生在病史採集與體格檢查之後就應該能夠確定初步的診斷或診斷方向,而接下來的影像學輔助檢查結果只是證實臨床診斷與診斷方向,包括必要的排除診斷。就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診斷而言,由於「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與「腰腿痛原發病多樣性」的客觀存在,這就對腰腿痛原發病的臨床診斷提出了有力的挑戰。設想,如果一個臨床醫生在看病時未能按照有關的診斷程序進行病史詢問與體格檢查,而只簡單地將患者腰腿痛癥狀與陽性的影像學改變聯繫起來,必然會導致診斷的失誤。譬如,缺乏經驗的醫生容易受單純的、無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的誤導與干擾,而或將腫瘤等嚴重性腰腿痛疾病誤診。另外,當其他腰腿痛原發病與腰椎間盤突出症並存時,在診治中更易先入為主地被影像學上「突出的椎間盤」所誤導而忽略對其他合併疾病的再診斷,結果導致漏診。因此,絕不能簡單地將突出的椎間盤與患者的腰腿痛癥狀直接對應起來,否則就無形中將疾病的臨床診斷簡單化了,並有可能將真正的病因忽視了,其中就包括腰椎原發或繼發腫瘤等所謂的惡性腰腿痛。因此,在臨床中對腰腿痛患者不應輕率地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也不應被輔助檢查所束縛,而應詳細體檢,認真追問病史。

其三,只憑片子就能診斷看病,做檢查花錢越多越好,片子越「清楚」越好

許多患者通過本網站將自己的影像學片子上傳,希望通過網路讓醫生給自己診斷看病。其實,這種做法是欠妥的,因為對於如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腿痛疾病的診斷一定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加以考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病史採集與體格檢查,所以患者看病一定要親自到診室。另外,門診看病的多數患者只帶來了磁共振(MRI)或CT片子,認為價錢貴而且清楚,肯定好。其實,做什麼樣的影像學檢查是建立在初步診斷的基礎上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醫生懷疑什麼就做什麼檢查,目的是求證自己的初步診斷,並排除相關診斷,而不是本末倒置,做完之後看報告再說,否則就容易被片子所誤導。從這個意義上講,「片子」就如同「騙子」,而容易「受騙」不僅包括醫生,更包括患者,因為在篇首所提到的四項診斷標準中就包括「排除診斷」。因此,對於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症在內的腰腿痛的臨床診斷最普通的X線片子並不能少,即使已經明確診斷的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應該是這樣。據不完全統計,約20~30%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合併有腰椎失穩、脊柱側彎、前凸淺平或消失、病變椎間隙狹窄、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腰椎滑脫、椎弓根骨折、骨刺形成或脊柱骨病等。它們或是疼痛的直接原因,或間接參與疼痛的形成,對推求病因、判斷病情、指導治療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果沒有X線片,就無法展示腰椎的「整體觀」,也無法對疼痛的病因作出最客觀與最全面的判斷,直接的後果是可能導致誤診與漏診。從這個意義上講,最普通的X線片雖然不能直接顯示突出的椎間盤組織,但對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腰腿痛的診斷仍然不可或缺,斷不能忽視不做。CT的「專業」是只看椎間盤,對腰椎的整體觀表現不足。因此,從實用的角度講,對腰腿痛的影像學輔助檢查推薦的組合方法是X線片加CT,這樣可以做到局部與整體結合,診斷與排除診斷結合。當然,這種組合是建立在懷疑腰椎間盤突出症並且需要排除其他腰腿痛原發病的基礎上的。由於MRI對腰椎軟組織較為有用,且掃描範圍較大和無害,因此,對於有疑問(如懷疑脊柱腫瘤)或不能做CT的患者(如孕婦)較為有用。順便說一下,骨傷科某些疾病如骨折、脫位、腫瘤等的臨床診斷主要是依據於影像學檢查結果,即使患者沒有任何疼痛等臨床癥狀也應該是這樣,而某些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骨關節炎、腰椎滑脫症、腰椎管狹窄症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的臨床診斷則主要依據患者所表現的「特徵性」的臨床癥狀為主,參照病史、體格檢查與影像學,尤其不能僅僅依據影像學結果作診斷。

其四,突出的腰椎間盤必須手術摘除或微創消除

臨床實踐表明,絕大多數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通過積極、正規、系統與足時的非手術治療均可獲得滿意的康復,其中部分患者只要疼痛消失、功能恢復按照現行的國家衛生部和中醫藥管理局,乃至各地方的相關行業標準就算是「治癒」!一切非手術療法基本上是在不改變突出椎間盤組織椎管內空間佔位的前提下取得療效的,即「不動髓核也可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也就是說非手術方法治療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而非「腰椎間盤突出」,這與西醫學通過手術或微創方法摘(消)除突出椎間盤組織的思路有所不同。那麼,非手術治療有效的機制是什麼呢?多位學者的研究說明,腰椎間盤突出症非手術療法治癒機制的「髓核無害化」學說,即非手術療法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在於使突出的髓核複位,而在於松解神經根黏連,通暢局部血循壞,改善病變局部化學環境,消除無菌性炎症反應等。目前多數學者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病理,突出的髓核壓迫神經根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於病變局部釋放出含糖蛋白、組胺等化學物質,刺激神經根及其周圍組織,使之產生滲出、黏連、組織變性、局部微循壞改變等一系列無菌性炎症反應的病理過程。經過各種非手術療法治癒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由於不以突出椎間盤是否複位、還納或消失為標準,故影像學複查,尤其是近期複查,仍可見到椎間盤突出物。

總結與啟示

(1)「腰椎間盤突出」絕不等同於「腰椎間盤突出症」。前者是人體椎間盤組織的自然生理退變(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老化,椎間盤是人體最大的無血管組織,在人體所有組織中率先自十幾歲就開始老化退變);後者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但與前者有關。簡而言之,有疼痛等癥狀腰椎間盤突出就是病,是須要接受醫學治療的,而無癥狀突出的椎間盤(如偶爾經過CT或MRI檢查發現)是無須治療的;有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經過積極、正規、足時與系統的非手術治療癥狀消失後,但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可能(尤其是近期)會繼續呆在原位,對此也不能以「病」視之。

(2)腰腿痛患者不能只想到「腰椎間盤突出」,應該思路更廣些,按照腰腿痛的診斷與鑒別診斷程序,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影像學檢查,不能簡單地只作CT或MRI檢查,而忽視最普通但最實用的X線片。從另外的角度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經過非手術治療痊癒疼痛消失後,就算是生理狀態下的「好人」,就可以承擔正常人的社會角色,不必時時惦記腰椎里突出的椎間盤,更不必視之為埋在體內的「定時炸彈」而惶恐不安。臨床經常可以遇見這樣一些患者,特別是那些突出較大的,雖然疼痛癥狀消失,但仍然時時擔心突出的椎間盤會「掉下來」,甚至於擔心自己會不會哪天突然「癱瘓」。

(3)經治痊癒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若以後再次出現腰腿痛,同樣仍須依據診斷標準對腰腿痛作出正確的疾病診斷,找出疼痛源,斷不能再次僅僅以腰椎間盤突出症簡單視之,因為有可能「此腰痛非彼腰痛」。也就是說,下次腰腿痛「複發」有可能不是椎間盤「惹的禍」。比如,既往有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經治痊癒後一段時間再次扭傷後腰痛,只有不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症」的診斷標準,就只能以「急性腰扭傷」診斷。

作者:

黃仕榮 主任醫師 副教授收藏本站
推薦閱讀:

腰椎間盤突出的體療
還再受腰痛的折磨嗎?學會這些檢查方法,你也可以診斷腰突
腰椎間盤突出真的能治好嗎?腰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案
腰椎間盤突出要做哪些檢查?佛山哪家醫院可以做?
治腰椎間盤突出的腰功操!

TAG:腰椎間盤突出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