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改造命運的方法:反省改過+積德行善+念念謙虛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8-05-31 07:11:35 關鍵字:共修分享,改造命運,命運,學了凡四訓,持名念佛,改過,積德行善,改造命運的方法,學觀經,凈業三福 【 點擊數:231 】 【字體: 大 中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點擊右側紅字——《凈土宗學佛課程大匯總》點擊右側紅字——凈宗經教網(佛陀教育)「共修系統」

摘自凈宗經教網(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修學體會」 2018年5月31日

改造命運的方法:反省改過+積德行善+念念謙虛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

  以下是末學學習《了凡四訓》的報告,請大家批評指正。

  第一篇,「立命之學」,主要用理論、用事實說明了人有命運、人能改造現有的命運。

  袁了凡的命運被孔先生算出來了,考試名次、升到貢生的時間,一一應驗了,人生前三十多年,一直按著孔先生算出的命運軌跡行走;直到聽聞雲谷禪師的教誨後,才明白改造命運的方法——努力改過修善、擴充心量,後邊的命運軌跡才開始轉變。由原先的無子,變為有兒子;不中進士,轉到中進士;壽命五十三歲,延長至七十四歲。

  第二篇講了「改造命運」的第一步——「反省改過」。

  要天天反省改過求進步,從最難改的下手、從最嚴重的毛病上開始改起。首先,從事情上改是基礎,相當於戒律;其次,明白「改過」的道理,則更有助於改過,在此基礎上,從心上改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一心為善,正念現前)。從事情上改、從道理上改、從心上改,既是按人的根器所分,又是層層關聯,層層遞進的。「發羞恥心改過」,在於學習落實《弟子規》,「發畏懼心改過」著重在學習落實《太上感應篇》,發勇猛心在於自己要真干。

  第三篇講到「積善的原理原則」,並舉出大量例子說明修善積福改命。說明行善要重實質,不重形式。

  「善」:有利於人,是善;惡:有利於己,是惡。

  「真」: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假:利己者私,私則為假。

  「端」:純是濟世之心,純是愛人之心,純是敬人之心。

  「曲」:有一毫媚世之心,有一毫憤世之心,有一毫玩世之心。

  「是非」: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大小」: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

  第四篇講到「謙虛」的重要性。

  天、地、鬼神、各行各業人群,沒有喜歡傲慢的,「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在存養自己的德行,自卑而尊人,委曲求全都是謙虛,都是「愛敬存心」。

  「改造命運的方法」歸納起來就是:反省改過+積德行善+念念謙虛。然而明白事理後,若不落實在生活中,還是無濟於事。多讀《了凡四訓》原文後,逐漸感受到文言文之美,意思無窮無盡。而自己白話文表達的內容很少。

  對於未提到的,摘錄以下原文與大家共勉:

  一、立命之學

  1.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會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2.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

  3.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汝今擴充德行,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4.孔公算餘五十三歲有厄。余未嘗祈壽,是歲竟無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難諶,命靡常。又雲,惟命不於常,皆非誑語。

  5.吾於是而知: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

  二、改過之法

  1.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2.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倶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三、積善之方

  1.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

  2.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

  四、謙德之效

  1.中全要命,命不該中,文雖工,無益也,須自己做個轉變。

  2.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且如謙虛一節,並不費錢,你如何不自反,而罵試官乎?

  3.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開,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

  以上報告請各位老師、各位同修批評指正。

  感恩國家培養護佑!

  感恩父母養育之恩!

  感恩老師悉心教導!

  感恩同學相互勉勵!

  慚愧末學b03300敬呈

  2018年5月24日

學佛離開「三福」就不是佛法;「三福」是修現世福和來世福

尊敬的各位大德、師兄、護法、同修們:大家好!

阿彌陀佛!

  感恩善導大師非常謹慎地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註解《四帖疏》!

  感恩凈空老法師用《四帖疏》為我們講解《觀經》。

  《觀經》是「凈土三經」之一,詳細介紹了凈宗修學的依據和方法、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莊嚴和三輩九品往生的因果,補充了大經《無量壽經》的不足。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弟子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有了一點立體感覺,對凈土念佛法門的理論、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可是如果沒有前面這些課程的基礎,對本經所說的境界,可能無法相信。

  一、韋提希夫人的苦難,是《觀經》的緣起

  韋提希夫人遭受了兒子不孝和國家政變的雙重打擊,於是向世尊求救,願找一個沒有憂愁和煩惱、不聞惡聲、不見惡人的國度去住。夫人問世尊:在廣大的虛空中有沒有這樣清凈的國土?世尊就把十方諸佛無量國土呈現在她面前,讓她自己去選擇。

  韋提希回復世尊:「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她選擇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懇請世尊教她怎樣修學才能去極樂世界。藉此機會,世尊就為韋提希夫人及後世一切凡夫宣講了這部《觀經》。

  二、往生極樂世界的一些原理、原則和方法

  (一)「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凈業。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

  世尊告訴我們:沒有福報,去不了極樂世界!正如《阿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凈業三福」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成佛(成就圓滿智慧)的基礎。佛法修學,不管修什麼法門,離開「三福」就不是佛法了。所以學佛,要先修福。「三福」不但幫助人培養現世福報,也培養來世的福報。

  (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

  世尊告訴我們:見佛的條件是「想念」。《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教大家:「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句話跟「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意思相同,符合「一切法從心想生」的原理,想善得善果,想惡得惡果,想佛就成佛。

  (三)「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繫心,諦觀無量壽佛」。

  世尊教我們往生凈土,要把心安住一處——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心裏面常常有佛、有凈土的人,就一定得生凈土。這就是佛經上常講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原理。

  (四)十六種觀。世尊教韋提希夫人及後世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學方法。觀想原則:「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繫心,諦觀無量壽佛」。

  1.觀春秋的落日,把心定在一處(西方極樂世界);

  2.觀水,水結冰、大海結冰的樣子,體會極樂世界的琉璃地;

  3. 觀琉璃寶地上、地下、空中的莊嚴境界;

  4.觀寶樹、寶樹林;

  5. 觀寶池,觀池中的八功德水;

  6.觀寶樓;

  7.觀蓮花寶座;

  8. 觀佛菩薩像;

  9.觀阿彌陀佛的一切色身相(真身);

  10.觀觀音菩薩的一切色身相;

  11.觀大勢至菩薩的一切色身相;

  12.觀蓮花開合,自己結跏趺坐於其中;

  13.觀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於十方國,變現自在。(雜想觀);

  14. 觀上輩三品往生正因。上三品往生的,都是大乘心行善的凡夫;

  15.觀中輩三品往生正因。中三品往生的,都是小乘心持戒行善的凡夫;

  16.觀下輩三品往生正因。下三品往生的,都是造作惡業的凡夫。

  第一到十三觀,境界一個比一個微細,要求心清凈的程度一個比一個高,而我們這個時代,六根所及都充滿了誘惑,刺激著人們的慾望,讓人心浮氣躁、妄念紛飛,境細心粗,我們如何能觀得成功? 幸虧後面還有三觀。

  三、三輩九品往生的因果

  請原諒弟子過去聽經不夠仔細,讀《無量壽經》也沒有讀懂,一直以為:上輩往生是出家人才有機會;中輩往生「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燃燈」弟子做不到;唯獨下輩往生還有一點希望。學習了這一課之後,才知道:原來不僅下輩往生凡夫有機會,中輩、上輩往生,凡夫也有機會。仔細看下文,對照自己,就知道了。我們能抓住其中一條,了解清楚、努力踐行,往生就有把握了。

  (一)上輩三品往生,非出家人獨享,心出家的凡夫也能成就。

  【經】「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

  「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等三心,總稱「菩提心」。

  「菩提心」,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深信」: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發願」:我決定要求生凈土,我決定要見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這個念頭,三種心都包含在其中了。跟著凈宗經教網「共修系統」的課程去修學,可以解決「深信」的問題;「深信」,「願」才能發得出來。

  「三種眾生。」善導大師《疏》的解釋,給了弟子很大的信心。《疏》上說:「何者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讀誦大乘;三者不能持戒讀經,唯能念佛法僧等。此之三人,各以己業專精勵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續不斷。各回所作之業,求願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放光授手。如彈指頃,即生彼國。」

  「三種眾生」簡而言之,包括:一、持戒修慈;二,讀誦大乘;三,念佛法僧。然後把「持戒、讀誦、念佛法僧」的功德迴向發願求生凈土,也能往生。這「三種眾生」跟「凈業三福」差不多。相信如果我們把「凈業三福」修好了,我們也在這「三種眾生」裡面了。

  「具諸戒行」這是一句總說。「諸戒」,對在家人是「五戒」;對出家人,是「二百五十戒」跟比丘尼的「五百戒」。戒行的功德大小,取決於持戒人心量的大小。如果心量很大,能夠主動幫助人、利益眾生,雖然只受了五戒,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能上上品往生。

  「六念」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小乘人很重視這「六念」。我們了解「六念」的含義之後,不難發現,前面的「五念」,在「凈業三福」已經包括了;最後的「念天」,對我們是很好的鞭策。「六念」容易記,有助於我們修行。

  1.「念佛」:念阿彌陀佛,或者其他佛菩薩。方法:專念。「身」,禮拜;「口」,稱名(佛名、菩薩名);「意」,想佛憶佛(心裡常常想佛),「身語意」三業專勤,這樣「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念菩薩成菩薩。

  2.「念法」:讀誦大乘,念佛在經典上對我們的教誡(教誨)。

  3.「念僧」:佛的四眾弟子中修行成就的好榜樣。許多祖師大德,都可以做我們的好榜樣。這些人的表現一定是:內無貪嗔痴慢疑,外現溫良恭儉讓。

  4.「念戒」:持戒守法,遵守佛對我們的教誡,遵守世間法律、風俗習慣、道德。戒律裡面除了「根本戒」之外,其他都可以與時俱進,入鄉隨俗,但戒的精神實質不變。從這點來看,如果學佛的人多了,社會上善人就多了;家庭、社會的矛盾衝突自然就減少了。

  5.「念施」:難捨能舍,自私自利、貪嗔痴慢疑、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舍掉,佛法無量法門,只取一門,其餘放下;難作能作,為法忘身,不惜身命。夏老、念老、凈空老法師真做到了。

  6.「念天」:就是念十地菩薩。昔日的同參道友,已經修滿了三大阿僧祇劫,到菩薩的最後身「十地菩薩」,示現為大梵天王自行化他,修行圓滿即入十一地,成後補佛。而我們虧負了經戒,落在人後,依然還淪落六道,繼續墮落。正如袁了凡先生所說:「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想到昔日同參道友早已經成佛、成十地菩薩,我們能不慚愧嗎?得依靠持名念佛法門,抓緊時間,迎頭趕上。

  【經】「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方等經典」是大乘經典。

  「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即善根非常深厚、深信因果的人,對於凈土這個了義中之了義法門,別人勸他念佛求生凈土,他一聽就接受,依教奉行,絲毫不懷疑,信心堅固不動搖。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是圓滿的大乘第一義。

  【經】「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無上道心:是菩提心。深信、切願,求生凈土的心。

  (二)中輩三品往生,小乘持戒修善的凡夫也有份。

  【經】「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經】「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具足戒」是出家人受的,就是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正常來說,受比丘戒之前一定受過沙彌戒。

  【經】「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中輩三品中,感覺這一品容易把握些。

  (三)下輩三品往生,罪惡滿身的凡夫,臨終肯念佛求生凈土,也能成就。

  【經】「下品上生者。(省略)」

  【經】「下品中生者。(省略)」

  【經】「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意思是臨終的時候,地獄境界逼到眼前了,害怕、恐懼,心慌意亂,什麼觀想都來不及了,怎麼辦?地獄相現前那一剎那,心無二念,專註於一句阿彌陀佛就得救。屠戶張善和就是這樣往生的。

  連造五逆十惡這麼重罪業的人,臨終遇到善友勸他求生凈土,也能往生,更何況我們還有時間修學佛法、斷惡修善的人?!由此可見,稱念佛名、持名念佛方法,最實用!最穩妥!十六觀中,最後一觀最殊勝!

  凈空老法師說得有道理,我們如果斷惡修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最低限度也是中品下生、中品中生。但是我們不能抱僥倖心,如果臨命終沒有福報,遇不到修凈土的善知識、頭腦不清醒、不知道念佛求生凈土,此生離苦得樂永脫輪迴的機會,就失去了!

  四、世尊所說「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不能忽略

  綜上所述,離苦得樂,超越生死輪迴,最快速、最穩妥,三根普輩的方法,無過於「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唯獨凈土持名念佛法門,能夠帶業往生。修學其他宗派、其他法門者,最好守住一個原則「身口意三業專精、迴向發願求生凈土」,才有可能抓住此生帶業往生的機會,世尊所說「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不能忽略!

  真正把道理徹底搞明白了的人,古今許多祖師大德,無論他們過去修過什麼宗派、什麼法門,晚年都回歸凈土,他們示現給我們看的樣子,就是或者專修、專弘往生凈土的經論,或者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智者大師、永明延壽大師、印光大師、江味農居士、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都是如此。

  凈空老法師,一生講經六十年,《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等大經都講過,八十五歲開始專修、專弘凈土大經,即夏蓮居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和黃念祖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註解。這三位有修有證的大德,儒、佛功底都很深,對佛教經典都有廣泛而深厚的研究,晚年都回歸了凈土,專修、專弘凈土《無量壽經》!我們沒有他們的功夫和智慧,他們最後修的是凈土法門,我們走他們晚年走的路,豈不是少走了很多彎路、節省了很多時間?!當年韋提希夫人選擇了極樂世界的時候,世尊看到就微笑了,用意很深!

  弟子的分享到此結束,不妥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感恩凈空老法師!

  感恩佛菩薩和古聖今賢!

  感恩為凈土釋疑網及共修系統付出的師兄、護法!

  感恩同修的分享!

  真誠祈願凈空老法師:長久住世,法體安康,葉落歸根,度眾有情!

  慚愧弟子C00989

  2017-5-24


推薦閱讀:

基因改造培育超級嗅覺老鼠
對話李悔之:梁啟超、魯迅們「國民性改造」的努力是很成功的
對於古建築的保護和利用是衝突的嗎?
面試的時候這樣穿, offer 都會接到手軟...
真人示範 | 不是校服丑,是你不會穿!

TAG:分享 | 改造 | 方法 | 命運 | 行善 | 謙虛 | 反省 | 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