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三聚氰胺」事件劇震中國奶業(《財經網》 2008-9-28)

「三聚氰胺」事件劇震中國奶業 《財經》記者 陳茜

[09-28 15:17]   共有23條點評

液態奶第一陣營排名或產生重大變化,巴氏奶有望捲土重來,外資品牌將在奶粉領域占絕對優勢

  【《財經網》專稿/記者 陳茜】「三聚氰胺」事件影響對於中國乳品行業的衝擊,不下於一次八級地震。   長期以來,中國奶業股都是資本市場追捧的寵兒,估值偏高。經此震蕩,部分問題奶企生產、銷售陷入停滯,高速增長的中國奶業市場出現了新的併購機會,三元等未受事件影響的企業,已意圖通過併購手段,重返第一陣營。而長期處於下風的巴氏奶能否重振旗鼓、外資品牌能否趁機攻城略地,亦成整個奶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第一陣營換班?   走進位於北京朝陽門的一家大型超市,「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奧運軍團專用奶」的廣告依然在播放,但現在看來更象是笑談。原來被外資品牌佔據了主要位置的奶粉櫃檯,現在幾乎看不到國產品牌的影子;液態奶櫃檯變得空落落,三元產品填補了部分蒙牛、伊利原來的位置,但不是全部。  機構對國產液態奶的長期表現依然看好。受奶源限制,外資很難在液態奶市場與國產品牌正面抗衡。伊利、蒙牛並非沒有捲土重來的機會,前提是市場信心何時恢復?  對三元、光明這樣的「倖存者」或影響較輕的企業來說,挑戰則在於:如何抓住有利「時間窗口」,重返奶企第一陣營?  由於80%以上的奶源依賴自有牧場,三元擴張長期受限,其北京主場的份額也被逐步蠶食。但「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後,這一曾經的市場劣勢卻成了奶源安全控制得力的優勢。   9月25日晚,三元發布停牌公告,稱當天下午接有關部門通知,「須研究相關併購事宜」。此前,三元股價已連續六個交易日漲停,9月25日收於5.59元/股。  市場普遍猜測,三元停牌可能與身陷破產絕境的三鹿有關。作為中國第三大綜合乳品生產商,三鹿突然死亡所帶來的市場空白和奶源流向,給市場留下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據稱河北省政府一度希望擁有三鹿43%股權的紐西蘭恆天然集團能全面接管,但未獲明確回應。在接受《財經》記者書面採訪時,恆天然發言人GAVIN Liow也表示,現在討論投資前景的問題還為時過早。  即將淪為別人併購對象的可能不僅僅是三鹿。更大的市場懸念在於,伊利、蒙牛會不會就此倒掉?  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財經》記者看到一份呈報國務院的內部文件,稱截至9月19日,伊利、蒙牛下架產品價值已達64億元,預計未來還將損失36億元人民幣。截至9月22日,企業訂單減少八成,日收奶量不足原來的五分之一。內蒙古就此向中央政府申請免除兩家企業未來四個月的增值稅,同時決定從主席預備費中拿出1億元救助企業。  目前,直接為伊利、蒙牛服務的生產銷售人員有十多萬人,間接從事運輸、包裝等配套服務的有100多萬人。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擔心,如果兩大企業「資金鏈斷裂」,將會「衍生出嚴重的社會問題」。

巴氏奶重振旗鼓?   此次「三聚氰胺」事件,波及的主要是嬰幼兒奶粉和以常溫奶、酸奶為主的液態奶。由於迄今尚未從「巴氏奶」中檢出三聚氰胺,這一結果,或會影響消費者未來購買習慣,進而直接影響企業的銷售份額。   所謂巴氏奶,是指以72℃至85℃、10秒至15秒左右的巴斯德消毒法低溫滅菌、只能在低溫下短時間保存(4℃左右低溫下保存1天至7天)的鮮奶製品;而常溫奶,是指以135℃至150℃、0.5秒至4秒的超高溫瞬時滅菌(UHT)、可以在常溫下長時間保存(通常長達六個月左右)的奶製品。   憑藉運輸和價格優勢,過去幾年內,常溫奶佔據了中國液態奶市場的絕對優勢,主要生產常溫奶的伊利、蒙牛,亦在短短几年內,迅速超過主要生產巴氏奶的城市奶企光明、三元,市場差距拉大。   此次事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可能是巴氏奶收復失地的一個機會。三元食品總經理鈕立平就認為,由於本次被曝光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常溫保存的液態奶,可能導致消費者轉向消費新鮮的本地供應的低溫奶,引起各企業原有產品結構的改變。   事件之後,三元乳製品銷量急速上升。據三元食品銷售總監馬國武透露,僅9月19日當天,三元液態奶銷量就達到前幾天的3倍,公司緊急決定,由原先的每日配送一次增加為配送兩次。   9月20日,三元食品總經理鈕立平宣布,三元食品將啟動所有奶粉加工設備,加班加點生產目前市場急需的中低檔嬰幼兒奶粉,同時正在考慮增加嬰幼兒奶粉生產線。   天相顧問分析師王爽表示,短期巴氏奶可能銷售額會上升,常溫奶會丟掉一些市場份額,但他認為,常溫奶並不會被消費者忘掉,因為巴氏奶畢竟儲存期很短,銷售範圍有限。

外資的盛宴?   目前,外資品牌佔據了中國奶粉市場的五成以上,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份額更高達七成。光大證券預計,經此「三聚氰胺」事件,未來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將全部歸屬外資品牌;除高端產品加大進入外,外資品牌的低端產品亦將全線推出。  奶粉是乳品行業中利潤最高的板塊。專做奶粉的聖元毛利率在50%左右,遠超液態奶企業。「這次事件中,給外資了天大的機會。」 青島聖元銷售總監吳為橋說。這家企業剛剛在今年4月的奶粉市場上單月銷量躍居第一位,超過了眾多外資品牌,而在聖元生產的部分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查出三聚氰胺後,其已經有一半生產線停止生產。   國海證券分析師劉金滬認為,由於一些乳品企業名譽受損,其留下來的市場空間更加可能由外資而不是內資品牌來填補。因為在消費者看來,同為國產品牌的三鹿、伊利、完達山並無本質區別。消費者可能會因此對國產奶粉品牌產生抵觸情緒,寧可選擇貴而相對安全的「洋奶粉」,也不再願意購買價格便宜但相對不安全的國產奶粉。   上海、北京多家經銷商向《財經》記者證實,近期外資品牌奶粉進口量增加了兩成左右,多美滋、美贊臣等部分外資品牌已經賣斷貨。   吉林省商務廳9月21日的監測數據則顯示,該省國外品牌嬰幼兒奶粉庫存量為6583.2升,同比上漲兩成,逼近國產品牌的庫存量。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可能會進一步加快外資進入中國奶業市場的速度。一方面,外資企業本身就看好中國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受准入制度更加嚴格、成本持續上升等因素影響,今年國內中小乳企正面臨困境,很多企業面臨倒閉或者被收購的局面,這為其他企業包括外資留出了空間。

《財經網》既往相關報道:誰接盤三鹿 【奶源地記事】內蒙古預計伊利蒙牛損失將達百億中央財政將對原料奶貸款貼息 三鹿集團面臨破產危機 專題:腎結石嬰兒事件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9-28/110016816.html
推薦閱讀:

三鹿強逼奶農添加三聚氰胺?
繼三聚氰胺後,誰成為了嬰幼兒奶粉的頭號殺手?
為什麼有人說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
為什麼三鹿奶粉中會有三聚氰胺

TAG:中國 | 財經 | 三聚氰胺 | 財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