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起航

一輛運輸瀝青的工程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橋面上

2017年5月2日22時30分許,重達6000噸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在經過16個多小時的吊裝沉放後,最終安裝成功。至此,經過我國交通建設者6年多的持續奮戰,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順利合龍。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

隨著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半小時超級城市群經濟圈加快形成,世界級大灣區加速起航。不同於許多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一座橋—島—隧一體的大橋。主體工程由長22.9公里的橋樑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組成,隧道兩端建有東、西兩個人工島。2016年9月,主體橋樑合龍;技術和施工難度更大的海底隧道工程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海底隧道是國內首條於外海建設的超大型沉管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8萬噸。

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副總工程師高紀兵說,最終接頭是一個巨大的楔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頂板長12米,重達6000噸。

這個相當於25架空客A380飛機的「巨無霸」如何精準安裝到海底,又正好「楔入」沉管之間?「考慮風力、洋流、浮力等多種因素,誤差只允許在1.5厘米以內。」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說,「這在世界交通領域是史無前例的,無異於『海底穿針』」。

在伶仃洋上,一艘30萬噸油輪被改造為世界最大單臂全旋迴起重船「振華30」,其「臂力」達到12000噸,是隧道接頭重量的兩倍。

隨著現場總指揮的一聲令下,接頭被吊起後平移,達到海底預定安裝處的上方,徐徐下沉,直到完全淹沒于海面。從纜繩的滑動可以看到,龐然大物仍在繼續下沉。從6點開始,歷時10多個小時,安裝對接成功。最終接頭「楔入」水下接頭處後,兩側的頂推系統將止水帶頂出壓縮,以保證接頭臨時止水,而且是「滴水不漏」,臨時止水只有30天有效。

隨後,施工人員將進入深海的隧道內部將最終接頭焊接到位。預計今年6月焊接完成、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說,港珠澳大橋建設已進入最後收官階段,預計今年底大橋將全線通車,屆時香港至珠海的陸路通行時間將由3小時變成半小時。「建造」由此變成「製造」。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鍾輝虹說,如果沒有國產的大型施工裝備、大型浮吊、大型船舶,參建企業就不可能完成這一艱巨挑戰。

如長虹卧波,又似蛟龍出水,在雲捲雲舒的海天之間,一橋飛架粵港澳三地。

歷經30多年的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崛起於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斷升級,粵港澳大灣區雛形顯現。

「內強腹地,外接東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不僅推動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江西等地的產業梯度轉移加快,而且其產業要素將加速通達北部灣區域,形成面向東盟的海陸大通道,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

  2017-5月2日,「振華30」起重船吊起重約6000噸的最終接頭,準備放到預定位置。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

  隨著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半小時超級城市群經濟圈加快形成,世界級大灣區加速起航。

  

正在鋪設瀝青的港珠澳大橋江海航段橋面,紅色是鋪設瀝青前的保護塗層(2017-4月29日攝)。

  港珠澳大橋的東人工島(左圖,2017-4月28日攝)和西人工島(右圖,2017-5月2日攝)。

  2017-5月2日,晨曦中的「振華30」起重船靜卧在伶仃洋海域,等待起吊海底隧道的最終接頭。

  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的海底隧道入口建設現場(2017-4月28日攝)。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管理區建設現場(2017-4月29日攝)。

  一輛運輸瀝青的工程車輛行駛在港珠澳大橋橋面上(2017-4月29日攝)

  工人將港珠澳大橋橋面保護塗層打掃得一塵不染,在塗層上面將鋪設瀝青(2017-4月29日攝)。

  從左至右分別是港珠澳大橋位於青州航道的「中國結」橋塔、江海航道的海豚橋塔和九洲航道的風帆橋塔(2017-4月28、29日攝)。


推薦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從「舢板群」變成「超級航母」?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對標洛杉磯和紐約,意味著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誰是中心,誰最受益?
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橫空出世!7.4萬億GDP人群圈將帶動什麼?
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全球第一灣區!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TAG:港澳 | 加速 | 粵港澳大灣區 | 港珠澳大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