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賣得比張大千吳冠中還貴?

《飛雪伴春》在香港春拍刷新在世華人藝術家最高拍賣紀錄引熱議

張大千《桃源圖》(局部)。

崔如琢《飛雪伴春》(局部)。

吳冠中《周庄》(局部)。

本報記者范昕

最近幾天的香港春拍天價頻出,看得人瞠目結舌。與以2.7億港元成交的張大千《桃源圖》、2.36億港元成交的吳冠中《周庄》同時刷屏的,還有以3.068億港元成交的崔如琢的《飛雪伴春》,刷新了在世華人藝術家的最高拍賣紀錄。

價格蓋過張大千、吳冠中等藝術大師的崔如琢是何許人也?近年來,大眾對他的認知似乎僅來源於一連串數不清有多少個「零」的天價:早在2011年,崔如琢的《盛世荷風》就飈出1.28億港元;2014年,他的《丹楓白雪手卷》拍得1.84億港元;2015年,他的《葳蕤雪意江南》以2.36億港元成交;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16胡潤藝術榜》,崔如琢連續兩年蟬聯榜單榜首,達到近8億元。而關於崔如琢繪畫藝術本身,不少人印象模糊:「沒看過他的畫,也不知道他擅長畫什麼。」

決定藝術品價值的是質量而非尺幅

現年72歲的崔如琢乃美籍華人,幼拜師鄭誦先習字,後投李苦禪門下學畫,早年曾取法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等書畫大家,以山水、花鳥畫見長。

拍賣方將崔如琢視為華人世界當代最為重要的藝術大師,稱他一直以蓬勃厚重的筆法,將東方山水畫中特有的書卷氣韻,繪就出悅動的生命情調,並在創作中追求詩意與畫境的融合,創作出別樣的空間之美。然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崔如琢的藝術成就是值得商榷的。

一位藝評家撰文稱:「崔如琢筆墨極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但遠不是大師的水平。」他認為崔如琢的畫只是在筆墨語言上繼承得不錯,可以說是遊刃有餘地運用了純正的中國畫語言,但並沒有在形式語言上有所創新,在題材內容上,也還是老一套。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崔如琢作品在拍賣場上屢創天價,或許與其動輒採用的超大尺幅有關。比如《飛雪伴春》由巨幅六條屏組成,整幅作品達230平尺;《葳蕤雪意江南》由巨幅八條屏組成,整幅作品近300平尺;《丹楓白雪手卷》長36米;《盛世荷風》縱2.47米,橫9.84米。這些作品都給很多人留下了「鴻篇巨製」的錯覺。上海書畫院前院長、著名評論家、畫家江宏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決定藝術作品價值和價格的,最主要的是質量,而不是尺幅。有的作品尺幅雖不大,但是質量高,在藝術上有開拓性,估值就應該高;有的作品儘管尺幅巨大,但是內容空洞,了無新意,就不應該賣好價錢。當然,也有質量和尺幅相匹配的,這些自然會受到人們的追捧。

藝術品價格最終還需學術作為支撐

對於崔如琢在藝術作品價格上一舉蓋過張大千、吳冠中等藝術大師,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主任王遠教授笑言:「藝術作品在拍場上的價格不必當真。拍賣價格有時與學術是脫離的,拍場上的價格與價值沒有必然聯繫。張大千、吳冠中都是經過嚴格的學術、美術史以及市場檢驗的藝術家。這次他們的作品能夠拍出超過2億港元的天價,一是參拍的作品是他們平生最優秀的代表作之一,二是兩位藝術家的不少作品都具有開創性,長期以來受到學術界和藝術品市場的認可,水到渠成。但是,反觀崔如琢的繪畫歷程和作品市場走勢,就有些突兀之感。」

一年多前美國藝術家羅伯特·雷曼一張幾乎全白卻在紐約估價過億人民幣的繪畫,也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炒作。在美術史的長河中,雷曼的作品顯然沒什麼特色且很平庸。「藝術品的價格需要學術作為支撐,沒有學術支撐的天價,只是短暫的、不能服眾。」王遠指出,藝術的最終價值應該是「學」與「術」的交融。這「學」指的是學術道理,比如作品的獨創性何在,作品背後的思想有怎樣的超越,而「術」指的是視覺表達等技術層面。雖然現在是資本任性的時代,有人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任性地抬高藝術品的價格,但是,如果放到一個比較長遠的時期看,不適當透支的泡沫終究會破滅,回歸藝術品價格的本來面目。

推薦閱讀:

張大千最貴金碧山水60幅,忒贊!
他是看淡江山社稷的「舊王孫」,連張大千都對他的畫讚譽有加
張大千作品-<<廬山>>長卷
張大千《長江萬里圖》
張大千花鳥畫欣賞

TAG:吳冠中 | 張大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