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常識
用藥篇(一) |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11-09-14 閱讀:101次 |
|
一、 如何確定用藥劑量
年齡 |
劑量 |
年齡 |
劑量
|
初生~1個月 |
成人劑量的1/18~1/14 |
6~9歲 |
成人劑量的2/5~1/2 |
1個月~6個月 |
成人劑量的1/14~1/7 |
9~14歲 |
成人劑量的1/2~2/3 |
6個月~1歲 |
成人劑量的1/7~1/5
|
14~18歲 |
成人劑量的2/3~全部 |
1~2歲 |
成人劑量的1/5~1/4 |
18~60歲 |
全量~成人劑量的3/4 |
2~4歲 |
成人劑量的1/4~1/3 |
60歲以上 |
成人劑量的3/4
|
4~6歲 |
成人劑量的1/3~2/5 |
|
|
二、 把握最佳服藥時機 以下為幾類常用藥物的最佳服用時間,供參考。 1、抗高血壓葯:人體血壓在上午9~10時為最高,隨後逐漸下降,夜晚3時左右最低。故高血壓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藥,且上午用藥量略大,如果夜間繼續服藥,則血壓下降得更低,易誘發腦梗死。 2、抗糖尿病葯:凌晨4時人體對胰島素最為敏感,此時只需給予低劑量就可達到滿意效果。 3、抗類風濕所用激素類藥物: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腫脹、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癥狀以早晨最為嚴重,因為此時人體的免疫反應最大,故激素類藥物最好在早上8時以前將全天藥量一次頓服。這樣不但療效更佳,且可使長期服用激素而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點。 4、平喘葯:氨茶鹼早晨7時應用效果較好,毒性最低。其他平喘葯以臨睡前服用療效最佳。 5、抗結核葯: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應以上午一次頓服為佳。 6、抗貧血葯:葡萄糖酸鐵、硫酸亞鐵等於晚上8時服用最佳,因此時的吸收率比早晨8時用藥要高,且可延長療效達3~4倍。
7、利尿葯:氫氯噻嗪早晨7時服藥較其他時間服藥不良反應要小。呋賽米於上午10時服用,利尿作用最強。 8、解熱鎮痛葯:此類葯在上午6時服比下午6時或10時用藥效果好。例如,吲哚美辛在上午7時服比下午7時服藥效果好,維持時間長。 |
用藥篇(二) |
發布者:yzfdaadmin 發布時間:2011-09-15 閱讀:79次 |
|
一、 什麼是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 二、 抗生素指的是什麼? 抗生素原稱抗菌素,是指由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經培養而得到的某些產物,或用化學半合成法製造的相同或類似的物質,也可化學全合成。抗生素在一定濃度下對病原體有抑制和殺滅的作用。 三、 濫用抗菌葯有何危害 濫用抗菌葯危害既多且大,輕者局限於個人,重者泛濫危害社會,貽誤子孫。在此,僅扼要列舉以下4個方面的危害: 1、誘發細菌耐葯。病原微生物為躲避藥物,在不斷地變異,耐葯菌株也隨之產生。目前,幾乎沒有一種抗生素不存在耐葯現象。據文獻報道:耐紅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已超過50%,耐頭孢子菌素的菌株已達40%以上,耐喹諾酮的菌株在35%左右。 2、損害人體器官。抗生素在殺菌的同時,也在造成人體損害。如喹諾酮類可致年幼動物軟骨損害,使承重骨關節出現水腫,少數病人出現關節痛和炎症。此外,四環素、利福平、紅霉素均可引起肝損害;氯黴素服用後難以滅活,可引起兒童心血管衰竭的「灰嬰綜合症」,嚴重時可致死。
3、導致二重感染。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口腔、呼吸道、腸道都有細菌寄生,寄殖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維持著平衡狀態。如果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菌群會被滅殺,而不敏感菌群則乘機繁殖,未被抑制的細菌、真菌及外來菌也可乘虛而入,誘發又一次的感染。 4、浪費醫藥資源。抗生素的生產有天然、半合成、合成3種方法,前兩種都需糧食作培養基;同時新的抗生素價格昂貴,濫用造成資源浪費和治療費用居高不下。 |
用藥篇(三) |
發布者:yzfdaadmin 發布時間:2011-09-16 閱讀:83次 |
|
一、安全使用中藥 1、老百姓常認為服用中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俗話說「是葯三分毒」,凡是藥物都具有兩重性,既可治病也可致病,中藥同樣如此。1988年國務院頒布的《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中列出了28種毒性中藥材:砒石(紅砒、白砒、砒霜)、水銀、生白附子(禹白附)、生附子、生馬錢子、生烏頭、生川烏、生草烏、生附子、雪上一隻蒿、斑蝥、紅娘蟲(包括青娘蟲),生巴豆、生半夏、生天南星、生狼毒、生藤黃、生甘遂、洋金花、鬧羊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雄黃、蟾酥、輕粉、紅粉、紅升丹、白降丹。這些毒性中藥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有些中藥雖然毒性輕微,若使用劑量過大或長期連續使用,也會產生毒副作用。在使用中藥的時候,我們還需注意辯證論法,嚴格掌握適應性。有些人為使病情快速得到緩解,常將中西藥聯合使用,然而,如果中西藥配伍不當,劑量不適或用法不妥,反而會造成不良後果。尤其是老人、兒童、孕婦及長期病患者,應在中醫的指導下用藥。 二、科學煎煮中藥 1、煎藥最好用砂鍋,不宜用鋁鍋或鐵鍋。煎藥前先將中藥用40℃~50℃溫水浸泡30分鐘左右,堅硬的植物根、莖、皮類藥材浸泡時間應稍延長,水量以高出葯面3cm為宜。 2、一般中藥頭煎加水稍多,二煎加水適當減量。煎藥開始用溫火,煮開後用小火。煎煮時不能頻繁揭蓋,以防氣味走散,減少揮發成分外溢。一般中藥煮開再煮10~15分鐘,滋補中藥煮開再煮30分鐘,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3、芳香性藥物如薄荷、藿香等應後下,煎1~沸即可;石膏、牡蠣、龜板等金石介殼類中藥應先煎30分鐘左右;附子、烏頭、等有毒中藥應另包先煎;飴糖、蜂蜜宜在葯煎好後加入;阿膠、鹿角膠等應沖服;鹿茸、三七等可研成細末,開水或葯湯沖服。 4、中藥煮糊後成分發生變化,其中所含揮發性成分喪失,此時不僅影響療效,而且會產生毒性,應禁服。 |
|
推薦閱讀:
※女性經期用藥有禁忌
※高血壓提倡聯合用藥,但是這幾種葯不能隨便合用!
※利伐沙班用藥指導
※魚病防治選用藥物知「四性」
※店員經典培訓教材:春季皮膚病常用外用藥
TAG:常識 | 用藥 | 用藥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