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雜誌 ▎空襲敘利亞:又是一場「秀」!

西方空襲之下的大馬士革。

4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美軍聯合英法盟軍對敘利亞政府軍的軍事設施進行「精準打擊」,三方共發射105枚遠程巡航導彈,意在懲罰敘政府「動用化學武器」。此舉不僅令敘局勢驟然升級,還使得中東地緣博弈變得更加複雜。

「表演式」空襲

4月7日,已經接近尾聲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郊區的東古塔戰場突然爆出「化武襲擊事件」,據西方媒體報道有70人死亡、500人受傷。回顧過去,美西方曾多次以中東政權「動用化武」為借口進行軍事干預,比如小布希政府發動的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敘利亞陷入內戰以來,爆發了三次「化武襲擊事件」,前兩次分別發生在東古塔地區(2013年)和伊德利卜地區(2017年)。去年4月,美國還因此首度直接打擊敘政府軍目標。綜合來看,美國此次的反應有三個特點。

其一,空襲前擺出要「大打出手」的架勢,但實際行動中力避與俄羅斯發生衝突。去年「化武襲擊事件」爆發後不到72小時,特朗普就下令對敘利亞發動空襲,但此次從「事件」爆發到發動襲擊用時近一周。特朗普先是發推特指責巴沙爾,稱敘政府「必將付出重大代價」,並猛批俄羅斯與伊朗;然後取消自己首訪拉美的行程,召集國安團隊緊急研討對策,命令美軍方提供「各類軍事選項」,同時派遣「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開赴敘周邊海域,頗有一番要大幹一場的架勢。但是,美國在實際操作層面卻小心翼翼。去年美國在空襲前一小時與俄做了通報,此次儘管美方強調空襲前並未通知俄羅斯,但法國則透露實際上在行動前還是與俄做了戰術層面的溝通,而且俄軍也對此次行動做了充分的應對準備,將軍艦全部部署到港口外海面,防止被導彈擊中。俄國防部事後也表示,美國導彈並沒有進入俄責任區。

其二,轟炸的目標比去年更多,但打擊性質仍是「懲戒」。與去年僅僅空襲敘利亞一處軍用機場不同,此次美英法三國轟炸了敘利亞政府的科研中心、疑似化武倉庫和軍事指揮所三處目標。從軍事行動的耗時上看,從去年的3~4分鐘增加到了一個小時;從使用導彈的數量上看,從去年的59枚上升到105枚。儘管如此,此次美英法的空襲行動仍然僅限於「削弱敘利亞的化武能力」,並未擴大至敘利亞的其他軍事目標或政府機構。截至目前,雖然美國副總統、駐聯合國大使等官員口頭威脅「美軍已經準備好再次打擊」,但實際上並沒有擴大的趨勢。特朗普發推特稱「行動成功、任務完成」;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稱空襲「並非介入內戰,更非更迭政權」;法國總統馬克龍也稱空襲是懲罰敘政府「動用化武」,「並沒有對敘利亞宣戰」。

其三,聯合西方盟友搞多邊打擊,但戰術手段與去年基本相同。與去年美國單打獨鬥不同,特朗普此次與英、法、沙特等盟友密集溝通,尤其是成功動員了英法盟友。但從軍事戰術層面來看,此次空襲中美英法依然使用遠程巡航導彈(美國使用「戰斧」,英法均使用「風暴之影」),三國戰機並未與俄駐敘空軍發生近距離戰鬥,更沒有後續派地面部隊的計劃,以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美英法對敘動武另有盤算

美國之所以頻頻揮舞大棒懲罰敘「動用化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化武襲擊事件」容易激起美國民眾對巴沙爾政權的憤怒,是「最方便」的對敘動武理由,還能博取政治支持。而且「化武襲擊事件」很難調查取證,難以確定真正的肇事者。美英法三國此次空襲敘利亞,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今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斯坦福大學發表美國對敘政策的演講,首次清晰闡述了美在敘戰略目標——反恐、政治解決敘危機、清除伊朗影響、解決難民危機、清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其中,反恐是美國的優先目標,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目標就不重要。對於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而言,其更看重如何在追求這五大目標過程中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收益。特朗普在去年初便曾暗示過,如果巴沙爾政權垮台,「伊斯蘭國」和「基地」等恐怖組織就會獲勝,因此「放棄」了推翻巴沙爾政權的政策目標,聚焦於打擊「伊斯蘭國」。去年4月「化武襲擊事件」發生後,特朗普雖然下令對敘政府軍進行了首次「閃電式」空襲,但事後明確表示這是為了反對敘「動用化武」,並未更改其反恐優先的政策總基調。去年6月,特朗普秘密終止了美國中情局從2013年開始的扶植敘利亞反對派的計劃;7月又與普京就推動在敘利亞南部地區設置「衝突降級區」達成共識。去年下半年,美國對敘政策重點是利用其在當地的2000名駐軍和扶植的5萬多敘庫爾德武裝打擊「伊斯蘭國」,對敘利亞政府軍的行動幾乎不聞不問。

然而在俄羅斯與伊朗支持下,敘政府軍今年4月初全面收復東古塔地區,反對派丟掉了在大馬士革周邊的最後據點,陸續撤至北部伊德利卜地區。這是敘政府軍繼2016年底攻克阿勒頗後取得的最大勝利。與此同時,3月以來伊朗支持的葉門胡塞武裝頻頻向沙特首都利雅得發射導彈,造成地面人員傷亡;4月又用無人機襲擊沙特南部的阿美石油公司設施,沙特被迫向美求援。美國對「俄伊敘聯盟」早已忍無可忍,苦於無處發泄,「化武襲擊事件」正好成為其借題發揮的重要抓手。

此外,國內政治也是特朗普對敘動武的重要考量。目前特朗普在國內因「通俄門」調查焦頭爛額,4月9日其私人律師辦公室突遭聯邦調查局搜查,因此特朗普急需一場「反俄軍事行動」來轉移矛盾、「洗刷嫌疑」。與此同時,美眾議院議長、共和黨重量級人物保羅·瑞安近日宣布不再競選連任,此舉使得共和黨的中期選舉前景堪憂,特朗普亦有借對外動武拉升共和黨人氣、積攢政績之意。

對於英國和法國而言,其在過去數年間對敘政策基本上無戰略獨立性,也缺乏主動性。此次罕見地參與美國的軍事行動,凸顯了兩國的「借勢」心態。對英國而言,目前正與俄羅斯因俄前特工父女中毒事件鬧得不可開交,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多國配合英國驅逐俄外交官,而與美國一道空襲敘利亞既是對盟友的「投桃報李」,也可順道對俄羅斯出口惡氣,還能修復與歐洲盟友因脫歐導致的裂痕。對法國而言,馬克龍即將於4月下旬訪美,參與空襲敘利亞可以說是給特朗普送的大禮,既鞏固了法美關係,同時也展現出法國在東地中海的傳統影響力,在心理上找回點當年「中東宗主國」的感覺。此外,英法兩國爭相出動尖端武器參戰,不排除有向海灣國家等潛在軍火客戶展示武器性能和實力的意圖。

導彈消滅不了化武

近年來,圍繞敘利亞危機,化學武器一詞頻頻見諸報端。事實上,人類在戰爭中使用有毒化學品已有上千年歷史,中外古籍中都有用毒箭、毒煙霧作戰的記載。後來,隨著近代國際關係體系形成,尤其是「文明」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禁止化學武器、「杜絕不必要的殘忍」逐漸成為各國政治精英和有識之士的共識。1675年,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禁止使用毒子彈的《斯特拉斯堡協定》,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禁止使用化學武器的條約。但該條約以及此後200多年間達成的多個類似條約僅具象徵意義,對相關國家在戰爭中動用化武並無實際約束力。在一戰中,交戰國更是首次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化武,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1925年,美國、英國、法國等簽訂《日內瓦議定書》,規定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但許多國家宣布保留若遭化武襲擊則「以牙還牙」的權利。

在二戰中,儘管許多參戰國都預測會爆發大規模化武戰爭,但各交戰國在歐洲均未大規模使用化武,很多學者認為《日內瓦議定書》以及一戰的慘痛教訓是重要原因。但是在亞洲,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不僅動用了毒氣,臭名昭著的731部隊還有組織地用活人進行生化武器實驗。二戰後,人類對於核武器的恐懼超過了對化武的擔憂,禁止化武事業的推進速度相對緩慢,美蘇兩國都儲存了大量化武。直到冷戰結束後的1992年,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其目標是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所有化學武器,並為此規定了嚴格的核查機制。後來,在該公約基礎上成立了禁化武組織。截至2018年1月,該公約共有192個締約國。

中國是該公約的原始締約國,自1997年5月當選執行理事會成員以來,一直連選連任,為推動世界禁化武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敘利亞長期未簽署《禁止化學武器公約》。2013年敘利亞發生第一次化武危機後,敘政府一度面臨美國的空襲威脅。在俄羅斯提出「化武換和平」方案後,敘政府配合禁化武組織分批銷毀化武,並於2013年10月加入該公約。在銷毀敘利亞化武過程中,中國海軍鹽城艦與俄羅斯、丹麥、挪威的軍艦一道執行了敘化武海運護航任務。從理論上說敘利亞已經銷毀了全部化武,但仍屢屢發生疑似化武襲擊事件。

4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與特雷莎·梅首相通電話時指出,對敘疑似化武襲擊問題要進行全面、公正、客觀調查,得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可靠結論。為了避免敘利亞危機螺旋式升級、防止個別國家再度以「化武襲擊」為借口進行軍事干預,當務之急是儘快在聯合國框架下開展核查,任何阻撓、破壞、干擾調查的行為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在事實不清、結論未定的情況下動輒使用武力更應遭到全世界的堅決反對。

(成稿於4月20日)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推薦閱讀:

美國空襲敘利亞,「疑似化武」實為「人血饅頭」
【股票】空襲張裕中信蘇寧 機構打響轉融通前哨戰
媒體:中國絕不會像俄那樣出兵敘參與空襲
快訊:俄今天再次空襲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

TAG:知識 | 世界 | 雜誌 | 空襲 | 敘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