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艾灸器灸

【概 述】 隨著現代高科技對針灸學科的滲透,近年來在艾灸療器中出現了一些科技含量較高、功能較多的灸療器。如有的艾灸儀具有艾灸與磁療同時進行,不燃燒,無污染,溫度可調,自動控溫等特點。當磁性灸頭中的磁作用於艾絨及穴位時,可加速穴位局部的血液循環。而設在磁環中的加熱部分在對艾絨加熱的同時也對穴位進行了加熱,使皮下毛細血管舒張,使磁化及加熱後的艾絨的揮發物和有效成份,迅速滲透到穴位中即起到了磁療和艾灸的目的。為充分體現傳統艾灸的作用和功能,有的艾灸儀還設計有隔物灸槽,溫針灸孔,在施灸的同時可進行隔物灸和溫針灸。還可實施發泡灸和化膿灸,並可隨時設定和檢測被灸穴位溫度,而不會無意灼傷患者。各種多功能艾灸儀的研製,是對傳統艾灸的一次革新,為祖國傳統醫學灸療的研究和總結,提供了現代化的儀器。【操作方法】 灸具製備 多用灸具用優質木材、水牛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血功效)等精加工而成。由灸罩、筒體、灸帽、螺桿、螺母、套箍,紙棒、艾條、按摩頭、刮痧板等組成。可以多角度、多部位直拉施以灸療和按摩。也可根據病證配合刮痧治療。由於灸罩有接灰作用,灸帽有閉火功能,不會灼傷人體和燒壞衣物,使用安全。加之灸條與灸罩之距離由螺母。螺桿控制,溫度可調節,從而實現灸療的補與瀉。手持筒體又可用按摩頭或灸帽在人體體表進行點穴、扣擊、按摩以及刮痧。醫者可根據患者病情用於治療疾病,患者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實現自我治療養身保健。 具體操作 1.頸肩痹病者。先用按摩頭點按、推揉。扣擊頸肩部疼痛點及肩井、風池、肩髃、肩貞、曲池、手三里等穴位10min,再灸治以上部位或穴位(灸療以痛點為主)10~15min,每日一次,每隔2~4日加用刮痧板蘸上紫草油推刮頸椎兩側華佗夾脊穴及大椎與肩*k連線部位3~5min,見皮膚起紫紅色瘀斑為度。 2.風濕腰痛者:先用按摩頭點按。壓揉、推滾腰部華佗夾脊穴10min,再灸治關元俞、命門、秩邊、環跳、承扶、委中穴及痛點10~15min,每日一次。每隔3~5日用刮痧板推刮大杼至白環俞足太陽膀胱經3~5min,以見推刮部位出現紅色斑塊為度。 3.風濕性關節痛者:先灸治關節疼痛點,上肢關節痛加灸曲池、手三里、小海。內關、陽池、養老、合谷等穴10~15min,每日一次;下肢關節病加灸環跳、承扶、風市、委中、血海、足三里、陽陵泉、崑崙穴10~15min,再用按摩頭在以上穴位施以點、按、揉、扣擊等法10min,每日一次,不論上肢或下肢關節病,均可根據疼痛部位施以刮痧療法3~5min,隔3日一次。【主治病證】 適用於各類灸療適應病證。目前,主要用於各種骨關節病、牙痛、胃痛、月經痛、腹瀉、冠心病等。【注意事項】 1.多功能艾灸器的功能較多,醫者應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及適應病證。 2.患者應用多功能艾灸器自我治療或保健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臨床應用】 1.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取穴:地倉、頰車、四白、下關、太陽、合谷。 治法:每次選2~4穴。用國產TTV-1型經穴灸療儀,穴位上塗艾油,將灸頭對好穴位,固定好,打開開關,灸頭髮亮,光斑直徑12mm,照射穴位,溫度在40~43℃。每次照射20min,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日。 療效:共治療147例。結果:痊癒139例,好轉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佔98.6%。 2.化療胃腸反應 取穴:主穴:神闕、足三里、中脘。 配穴:關元、天樞、大腸俞。 治法:使用多功能艾灸儀治療。一般僅取主穴,如伴腹瀉者可加配穴。每次30~40min,施灸溫度控制在40~45℃左右。患者癥狀改善後治療時間改為每次30min。每日治療 1 次,10次為一療程,療間歇2~3日。 療效:共治100例,結果:臨床控制34例,顯效47例,有效11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2.0%。 3.骨關節病(痹症) 取穴:主穴:阿是穴。 配穴:頸肩痛:肩井、風池、肩*k、肩貞、曲池、手三里;腰痛:關元俞、命門、秩邊、環跳、承扶、委中;上肢關節痛:曲池、手三里、小海、內關、陽池、養老、合谷;下肢關節痛:環跳、承扶、風市、委中、血海、足三里、陽陵泉、崑崙。 治法:以多用灸具治療。阿是穴必取,配穴據症而取。頸肩痛:先用按摩頭點按、推揉、扣擊頸肩部阿是穴(疼痛點)及其他配穴10min,再灸療(以痛點為主)10~15min,每日 1 次.加用刮痧板蘸上紫草油推刮頸椎兩側華佗夾脊穴及大椎與肩*k連線部位3~5min,見皮膚起紫紅色瘀斑為度。每隔2~4日 1 次。 腰痛:先用按摩頭點按。壓揉、推滾腰部華佗夾脊穴10min,再灸治上穴及痛點10~15min,每日 1 次。用刮痧板推刮大杼至白環俞足太陽膀胱經3~5min,以見推刮部位出現紅色斑塊為度。每隔3~5日 1 次。 關節痛:先灸療阿是穴(關節疼痛點),後灸其他配穴10~15min;再用按摩頭在以上穴位施以點、按、揉、扣擊等法10min。均每日1次 .不論上肢或下肢關節病,均可根據疼痛部位施以刮痧療法3~5min,每隔 3 日一次。 療效:共治各類骨關節病310例。其中,頸肩痛131例,最少治療10次,最多治療35次,平均治療21.5次;痊癒61例,顯效51例,好轉11例,無效8例,有效率92.7%。風濕腰痛67例,最少治療8次,最多治療35次,平均治療18.2次;痊癒37例,顯效16例,好轉9例,無效5例,有效率92.25%。關節痛112例,最少治療7例,最多治療36次,平均治療24.6次;痊癒60例,顯效31例,好轉12例,無效9例,有效率92%。【病案舉例】 1.非特異性結腸炎 丁××,女,57歲,工人。 1996年4月8日就診。主訴:腹瀉2月,加重3日。病史:患者反覆下腹疼痛,腹瀉與便秘交替發作20餘年。曾在外院診斷為「慢性結腸炎」,經口服黃連素、氟派酸,靜滴慶大黴素治療,癥狀緩解,但仍反覆出現。每遇寒涼或精神緊張則加劇,表現為大便溏泄,每日5~6次。伴形寒肢冷,虛弱乏力。查體:神清,精神不振,面色白光白。腹部觸診右下腹壓痛陽性,聽診腸鳴音略亢進。舌淡苔薄白,尺脈沉無力。診斷為腹瀉,證屬脾腎陽虛,治宜溫補脾腎,扶助陽氣。選穴;脾俞、腎俞、關元、下脘、中脘、足三里、上巨虛、三陰交。使用多功能艾灸儀,每日選擇上述穴位進行溫灸,溫灸溫度為40℃~60℃,每次灸治2小時,連續灸1個月。當灸至第4日時,患者述腹瀉次數明顯減少,日2~3次,且大便成形。第8日時,患者述大便日1次,大便基本正常,腹痛完全消失。且形寒肢冷及乏力癥狀均明顯改善。第16日時,患者已無任何明顯不適。鞏固治療2周,患者告愈。隨訪半年未複發。 2.頸椎病 鄭××,女,63歲,中學教師。患者於半年前頸部疼痛不適,經吃中藥6劑療效不顯,近一月發生右肩酸痛伴右上肢麻木疼痛及項強,檢查:頸椎無畸形,頸4、5、6椎右側壓痛明顯,可觸及蠶豆大陽性結,頸活動稍受限,仰頭時右上肢麻痛加劇。X片顯示頸椎生理弧度變直,4、5、6椎間孔變窄,各頸椎均有骨刺形成。中醫診斷:頸肩痹痛;西醫診斷:頸椎病(神經根型)。治以溫經散寒、通絡鎮痛。先用按摩頭點、按、揉風池、大椎;患側肩井、肩*k、曲池、手三里、內關、合谷10min,再灸治以上穴位15min,每日一次,每隔4日在頸椎兩側施以刮痧法3~5min。連續治療18日而痊癒。 3.腰痛 鄭××,男,42歲,建築工人。腰痛半月,加重3日。患者5年前曾有腰外傷史,經治療好轉平常遇氣候變化偶有複發,此次因睡覺露腰;次日腰痛發作,伸屈困難,服鎮痛葯無效。檢查:腰部肌肉不軟,兩側壓痛明顯,脊柱無畸形,下肢無放射痛,得溫痛減。診斷:風濕性腰痛。治以祛風散寒,通絡鎮痛。先在腰部擦上風濕酒作介質,用按摩頭點、按、揉腰部疼痛點及腰眼、秩邊、環跳、委中穴10分種,再灸治以上穴位和部位15分種,並從自大杼至白環俞施以刮痧,每側2分種,兩次而愈。 【主要參考文獻】 [1]崔學委。多功能艾灸儀的研製與臨床應用初探 中國針灸 1997;17(2):121 [2]郭劍華。「多用灸具」的研製與臨床應用 中國民間療法 1995;(1):14 [3]姜長利。多功能艾灸儀治療腫瘤化療胃腸反應100例 中國針灸1996;16(7):119 [4]楊慶林。經穴灸儀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147例 針灸學報 1989;5(3):28 [5]鍾彥華。多功能艾灸器治療頸椎病144例 中國針灸 1990;10(4):28
推薦閱讀:

多功能特效癬膏、各種皮膚病齊好
古代一特殊女性,地位不如妻妾,不如妓,卻被多功能使用!
「爺爺,給你看我吃雞!」
這件衣服,能根據體型做不同變化,十八個功能滿足需求

TAG:艾灸 | 功能 | 多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