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后妃系列·孝欽顯皇后
【簡介】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原鑲藍旗滿洲葉赫那拉氏,後抬鑲黃旗滿洲。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徵之女,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生。於咸豐二年選秀女時指定為蘭貴人,同年五月初九日入宮,後改成懿貴人。咸豐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詔晉懿嬪,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協辦大學士賈楨為正使,禮部左侍郎肅順為副使,冊封為懿嬪。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時,生皇長子載淳,即後日之穆宗,三月二十四日詔晉懿妃,十二月初一日,以大學士彭蘊章為正使,禮部尚書瑞麟為副使,冊封為懿妃。咸豐七年正月初二日詔晉懿貴妃,十二月十三日,以大學士裕誠為正使,內閣學士黃宗漢為副使,冊封為懿貴妃。咸豐十一年七月,穆宗繼位,同月十八日,尊為皇太后。九月初一日,擬定徽號曰慈禧皇太后。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尊上徽號曰慈禧皇太后。同治十一年,因穆宗大婚擬加徽號,十月初八日加上端佑二字。同治十二年,因穆宗親政擬加徽號,二月初九日加上康頤二字。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因穆宗遇天花之喜,暫覽朝政。德宗繼位後,再次垂簾聽證。光緒二年因德宗承統並四旬慈慶擬加徽號,七月初三日加上昭豫庄誠四字。光緒十五年因德宗親政擬加徽號,二月十六日加上壽恭二字。又因德宗大婚擬加徽號,三月十五日加上欽獻二字。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再次訓政。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與德宗西行。光緒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迴鑾。光緒二十八年因孝欽顯皇后六旬萬壽擬加徽號,八月十五日加上崇熙二字。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宣統帝繼位,尊為太皇太后。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崩。年七十四歲。宣統元年正月二十二日恭上尊謚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十月初四日,奉安普陀峪定東陵,同月初九日,升祔太廟奉先殿。
(圖為孝欽顯皇后朝服像)
【入宮背景】
孝欽顯皇后是在咸豐二年的選秀,也就是文宗繼位後第一次選秀中被選入宮廷成為主位的。在咸豐二年的時候,文宗後宮幾乎為空,其上又沒有什麼可以做出絕對性影響的宮廷長輩,故而咸豐二年的選秀背景相對簡單,即是普通的選秀角逐而已。
【家族背景】
一般文獻均寫孝欽顯皇后出身葉赫那拉氏,故而很多人認為其家族出自金台石系葉赫那拉氏,也就是所謂葉赫國主家族。更有一些招搖撞騙的人,寫文章說孝欽顯皇后是納蘭性德的後裔等等。而實際上,孝欽顯皇后雖然出身葉赫那拉氏,但是她家這支葉赫那拉氏和葉赫國主的葉赫那拉氏並沒有血緣關係。
(圖為孝欽顯皇后家族大系)
孝欽顯皇后家族的入旗始祖叫喀山,根據旗檔記載,喀山家族世居蘇完,因蘇完地處葉赫國境內,故而也稱世居葉赫,這就是為什麼其姓氏寫作葉赫那拉氏的緣故。
喀山入旗後,封騎都尉,從征遼東、毛文龍,均立有戰功,封為三等男,又曾經授命「撫育公主」加封二等子,謚曰敏壯,其後代世襲一等男爵和兩個世管佐領。到了喀山的玄孫喀英阿那代,喀英阿承襲了一等男爵,並任佐領。其生有二子,長子叫扎郎阿,後來承襲了喀英阿的一等男爵和佐領職位,次子叫吉朗阿,作為世家子弟出仕,仕至戶部員外郎。這位吉郎阿便是孝欽顯皇后的曾祖父。
吉郎阿字靄堂,任刑部員外郎、軍機章京,卒於嘉慶二十年前後。吉郎阿娶妻宗室氏,乾隆四十五年生子景瑞,任刑部郎中,卒於咸豐六年之後。景瑞娶妻瓜爾佳氏,生有二子,其中第一子名惠徵,任安徽寧池廣太道道員,這位惠徵便是孝欽顯皇后的父親。
另外有台灣的資料認為景瑞有三子,即在惠徵和惠春之前還有一子名惠澂。據其資料記載,惠澂原聘庄王府的宗室黑龍江將軍果齊斯歡之女為妻,未成婚而惠澂早卒。不過這份資料目前和旗檔以及《玉牒》無法對應,但是根據清宮檔案,惠徵的確被稱為「惠二太爺」,所以目前這條資料存疑。
由此可見,孝欽顯皇后出身一個軍功世家,但是只是軍功世家的支流。由於離開大宗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其家族依然保持著中級官僚的身份,而且婚姻關係尚且能保留在官僚家庭之中。這樣看來,孝欽顯皇后的身世還是不錯的,雖然不能跟一等世家相抗衡,卻也不是普通官僚人家能比的。
需要注意的是,道光二十三年時,戶部銀庫虧空案發,導致宣宗對國庫進行總盤查,並對嘉慶五年以來的戶部官員進行追賠。當時已故的吉郎阿曾經做過戶部銀庫司員,朝廷要求其繳納二萬一千六百兩,這個責任就落到了景瑞身上。而景瑞認為這個追繳會不了了之,故而沒有全力支付,導致道光二十七年時景瑞被下獄,惠徵則在外任上緊急搜羅錢財以儘快還款,最終在道光二十九年,景瑞被放出。這算是孝欽顯皇后本家遭遇的劫難之一。
順便一提,喀山後裔原本的大宗是扎郎阿一支,其後裔一直承襲一等男和世管佐領,而且孝欽顯皇后一支在顯赫之後,依然跟他們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比如晚清宮廷中陪伴孝欽顯皇后的清客中有一位「元大奶奶」,據說她是孝欽顯皇后的侄媳婦,由孝欽顯皇后做媒嫁給本家侄子,結果青年守寡,所以經常入宮陪伴。這位「元大奶奶」的正字其實寫作「垣大奶奶」,其夫君名叫「德垣」,這位德垣便是扎郎阿的直系後代,可惜尚未來得及承襲一等男和佐領,便早逝了。從孝欽顯皇后會給自己家「大宗」後代指婚,並且還經常召入宮中來看,孝欽顯皇后一支和其本家大宗關係是相當不錯的。
(圖為垣大奶奶,即德垣嫡妻)
【家庭情況】
惠徵是嘉慶十年生人,卒於咸豐三年。娶妻鑲黃旗滿洲富察氏,歸化城副都統惠顯之女,生年不詳,卒於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根據目前的資料來看,惠徵一共生有三子四女,其中孝欽顯皇后為第二女,是嫡妻富察氏所出。
惠徵的三位兒子依次為照祥、桂祥、佛佑。照祥生年不明,卒於光緒七年。桂祥生於道光二十四年,卒於民國二年。佛佑生於咸豐初年,卒於光緒二十年。這兄弟三位應該都比孝欽顯皇后年紀小。
惠徵的四位女兒,根據《宮中檔差務雜錄》中孝欽顯皇后給其本家祖先祭祀時所寫的文辭「孝次女」來看,孝欽顯皇后是惠徵的第二女,但是其長姊很可能是夭折了。至於兩位妹妹,一位生於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初八日,在咸豐五年參加選秀被指婚給醇賢親王奕譞為嫡福晉,並在咸豐十年成婚,最終卒於光緒二十二年五月初九日,這位就是後來德宗的生母。另外還有一位生年不詳,嫁給了慶王府慶密親王奕劻的本生弟奕勛。奕勛生於道光十九年,奕譞生於道光二十年,時間很接近,所以我們目前不能確定孝欽顯皇后兩位妹妹的排行。
(圖為孝欽顯皇后的妹妹醇王福晉)
在兩宮垂簾時期,孝欽顯皇后除了按照慣例給自己家族封了承恩公之外,並沒有給娘家太多關照,同樣,孝貞顯皇后對於自己的娘家也沒有太多關照。這很可能是兩宮太后互相制衡的後果。而且,根據後世的說法,孝欽顯皇后娘家的人似乎也的確能力堪憂。如照祥是孝欽顯皇后娘家的長子,卻早在同治元年七月初三日,就被上諭批評「素本懶惰」,照祥之獨子德善,作為娘家的長孫,也在光緒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被批評「讀書懶惰」,「著開去散秩大臣差使,責令在家讀書、學習騎射。」綜合來看,孝欽顯皇后的本家後裔,基本都是處於都統、副都統、侍衛等旗內閑職。故而有人評價孝欽顯皇后說,孝欽顯皇后雖然把持朝政,但是並未多給予娘家權勢,這一點還是比較公允的。
但是另一方面,孝欽顯皇后卻積極的將本家女性後裔嫁給皇族內的重要支脈。照祥的獨女、桂祥的三個女兒、佛佑的獨女,乃至於自己叔叔惠春的女兒,都被孝欽顯皇后指婚給了高等皇族作為嫡妻,其中主要是指婚給了近派宗支,並且還將自己的大侄女指婚給了德宗,也就是知名的孝定景皇后。這種行為實際上即是希望之後的皇帝儘可能的從其本家女性所出的後裔中遴選,就算與皇位無緣,也可以保證這些後裔的榮華富貴,顯然具有相當程度的私心。
(圖為孝欽顯皇后家族與宮廷聯姻圖)
【選秀經歷】
根據目前的資料來看,孝欽顯皇后是在咸豐朝第一次選秀——即咸豐二年的選秀中被指定為蘭貴人而入宮的。同一年選秀中選中的後宮一共有四位,除去孝欽顯皇后之外的四位依次為貞嬪(即後來的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麗貴人(即後來的莊敬皇貴妃他塔喇氏)和英貴人(即後來的英嬪伊爾根覺羅氏)。這四位被分為兩批入宮,第一批是在四月二十七日,貞嬪、英貴人二位入宮,第二批是在五月初九日,孝欽顯皇后與麗貴人二位入宮。
由於目前檔案的問題,我們尚不清楚孝欽顯皇后在選秀中有什麼遭遇。不過從結果來看,除了孝貞顯皇后似乎是作為預備皇后而給予了嬪位之外,孝欽顯皇后和其餘幾位則均是封為貴人,相對「平等」一些。這也是因為當時宮廷內並沒有影響力特別大的大長輩,所以選秀的背景不會過於複雜。
【封號釋義】
根據內務府《鴻稱通用》的記載,孝欽顯皇后的謚號「欽」字的滿文為「kobton」,這是個專門為了配合漢語而使用的專有辭彙,其詞意源於「kobtolombi」,意為「恭敬」、「恭謹」。不過從《翁同龢日記》等記載來看,這個謚號本身是給孝貞顯皇后準備的,大概是因為孝貞顯皇后和孝欽顯皇后均垂簾聽政,有「欽命聽政」的含義。
至於本來的封號,孝欽顯皇后的封號為「懿」,根據《鴻稱通用》的記載,其滿文為「fujurungga」,意為「端莊」、「文雅」、「有風采」,體現了文宗視角內孝欽顯皇后的性格。按照清代中後期的習慣,似乎有可能用此字來給孝欽顯皇后用為謚號,但是因有孝懿仁皇后之例,故而未行。
【入宮後的生活】
咸豐朝共歷十一年,而文宗的後宮生活從咸豐二年開始,所以實際上咸豐朝的後宮生活一共只有十年。在這十年中,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咸豐二年到咸豐五年,這一階段時後宮草創,很不穩定,而且後宮似乎有不少問題。第二階段是咸豐五年到咸豐八年,這段時間後宮趨於穩定。第三階段是咸豐八年直到咸豐十一年,這段時間是文宗晚年比較放縱的時間。
在第一階段之中,孝欽顯皇后似乎是「平穩過渡」的,這裡似乎與其父惠徵的喪期有關,導致孝欽顯皇后入宮後並沒有馬上受寵,而同時入宮的貞嬪直接成為了皇后,英貴人更是在咸豐二年年底就晉封為嬪了。不過英嬪在咸豐三年開始屢屢失寵降位,孝欽顯皇后和麗貴人才在咸豐四年先後晉封嬪位。到了咸豐五年和咸豐六年,麗貴人和孝欽顯皇后分別生下皇女和皇子,並均因生育而晉封妃位,特別是孝欽顯皇后,又在冊封了妃位一個月後就詔晉貴妃位,這顯然是「生育皇子」帶來的特殊優待。至於第三階段,後宮新人不少,孝欽顯皇后顯然是守住自己的皇子便好,而且目前推斷,這段時間內孝欽顯皇后可能還守了孝(其祖父景瑞被認為卒於咸豐六年至咸豐十一年之間)。
後世為了醜化孝欽顯皇后,編出了許多關於其在後宮爭寵以及殘害其他後宮的說法,其中有說其將生育了皇女的莊敬皇貴妃殘害成了「人彘」等等,一般認為都是憑空捏造的。
另外,有人名叫王文普,他是文宗的吉妃王氏的本支遠親,在新中國初期寫過文史資料,題名《慈禧早年軼事》,提到他聽家裡人說,吉妃與孝欽顯皇后先後懷孕,而孝欽顯皇后使了手段,讓吉妃留了產,「如不然,吉妃會成為西太后的。」
而查詢各種檔案可知,吉妃王氏比孝欽顯皇后小五歲,原為皇后宮中的宮女,直到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才被封為吉貴人,是咸豐朝晚期的後宮,而孝欽顯皇后生育皇子是咸豐六年的事情,背景出入太大,很難取信。
無論如何,孝欽顯皇后在十年的後宮生涯中,生育了一位皇子並且成功長大,應該說她是文宗後宮無疑的勝利者。
【皇太后時期(兩宮垂簾)】
文宗賓天后,孝欽顯皇后與孝貞顯皇后經過祺祥政變掌握了大權,開始了垂簾聽政的生涯,直到同治十二年穆宗親政,卻在第二年又因穆宗患天花而重新出來輔政。穆宗年壽不永,德宗繼位,兩宮又再次垂簾聽政。
在兩宮垂簾聽政時期,根據清人的記載,孝貞顯皇后和孝欽顯皇后的性格充分體現出來,具體可見本系列孝貞顯皇后一篇。整體而言,二人性格互相彌補,也互相制衡,雖然從穆宗大婚等事也隱約能看出二者的矛盾,卻也並非後世渲染的那麼深化。
到了光緒六年,一向身體健康的孝欽顯皇后遇到了其一生中最嚴重的一次病症,即痢疾一類的久瀉之症。這次病症從光緒六年上半年開始,一直持續了半年有餘,在光緒六年年底短暫控制住後,又於光緒七年複發。這次病的很重,甚至有預備後事的舉動。同時經歷過這次重病,也讓孝欽顯皇后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調養問題。有人認為,晚清記錄中孝欽顯皇后需要定期服用人乳,這種治療方法有可能即是從光緒六年重病之後開始形成的。
不過對於大病初癒的孝欽顯皇后來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光緒七年的年初,與其一同度過了二十年皇太后生活的孝貞顯皇后薨逝了,孝欽顯皇后迎來了自己獨自垂簾的日子。
(圖為孝欽顯皇后吉服照)
【皇太后時期(獨自垂簾)】
孝貞顯皇后暴亡,使得孝欽顯皇后得以獨自垂簾聽政。由於缺乏了孝貞顯皇后的制衡,孝欽顯皇后獨自垂簾聽政時就愈發的體現出孝欽顯皇后本人的性格和手段。另一方面,大清國面臨的各種問題也與兩宮垂簾時有所不同。兩宮垂簾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太平天國、捻軍,以及西部的回亂,大多都是「內部矛盾」,而在孝欽顯皇后獨自垂簾開始,需要逐步面對的則是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等事件,可以說壓力也是不同的。
一方面,光緒十年,孝欽顯皇后通過甲申易樞將恭忠親王奕訢逐出中樞。在光緒十五年撤簾歸政之後,又逐漸和德宗關係不睦,最終導致光緒二十四年的戊戌政變,又立溥儁為大阿哥,準備行廢立事,這均是孝欽顯皇后為了保證了自己獨攬大權狀態的手段,被後世學者所批評。另一方面,自庚子國變以來,孝欽顯皇后本人思想也有了較大的不同,從某個角度而言,也是所謂「開眼看世界」在個人身上的體現。
【薨逝】
前文有所提及,孝欽顯皇后除了在光緒六年有過一次重病之外,其餘時間均相當健康,其醫案中偶爾有倒飽、夜魅欠實等問題,但都是小病。光緒二十八年,孝欽顯皇后新添了「目皮摯動」的毛病,這被認為是一種面神經痙攣,初期尚不嚴重,之後在光緒三十年轉為漸漸頻發,卻不危及生命。
直到光緒三十四年秋季的時候,這位七十四歲的皇太后依然身無大病,只是間斷的「肝胃鬱熱」。而在十月份,孝欽顯皇后與德宗一同發病,孝欽顯皇后的表現為「惡寒發熱、咳嗽、口渴舌干、身肢疲倦,兼以胸痛」,這種病症從十月中旬發病一直持續到二十二日後半日病危。根據醫學專家分析,這大概是老年性支氣管肺炎導致呼吸循環衰竭。
【身後事】
應該說孝欽顯皇后為了自己身後事有了許多打算。首先是德宗的薨逝,很多人認為德宗的身體狀況雖然一直都不好,但是其突然薨逝,是由於孝欽顯皇后的授意或默許。目前一些研究也傾向於孝欽顯皇后授意或默許最終投毒將德宗葯斃。其次是特地選出一位年紀較小的皇帝,使得其內侄女孝定景皇后多少還可以分享一些權利。最後又在光緒朝中期努力將其他內侄女們嫁到近派宗支和鐵帽子王府里,一方面謀求富貴的身份,一方面又考慮將本家的血脈儘可能多的融入到近派宗支乃至於皇統內。不過這一切,都是以清王朝的存續作為前提的。
不知道孝欽顯皇后是否預想到了今後的發展,至少從其臨終前的一些決定來看,其對孝定景皇后這位內侄女的掌事能力的不足是頗為了解的。無論如何,世事已過,關於清帝退位的一系列內容,可參考本系列內孝定景皇后一文。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明紹宗的曾皇后有怎樣的一生
※兩任皇后都死於大興巫蠱之術的罪名,他的女人都不得善終
※朱元璋為什麼敬重大腳馬皇后?
※你是我的百變皇后
※唯一跳崖自盡的皇后,被洪承疇俘獲寧死不辱,竟曾自剜肉救皇帝!
TAG: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