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閱讀指導課之四 赤壁鏖戰

景德鎮七中 吳青霞

一、學習重點:

1、三顧茅廬--了解《隆中對》的內容

2、赤壁之戰,勝敗有憑。--孫劉聯盟的形成和採取的計謀,曹操失敗的原因。

3、三氣周瑜---看周瑜的性格特徵。

二、學習範圍:第三十四—第五十九回

三、問題討論:

第三十六回,徐庶走馬薦諸葛

徐庶為何走馬薦諸葛?

徐庶曾試探劉備,說的盧(曾救劉備,躍馬過檀溪)妨主,不可乘也。「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將此馬賜之;待妨過了此人,然後乘之,自然無事。」玄德聞言變色曰 :「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備不敢聞教。」 福笑謝曰:「向聞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試耳。」 福曰:「吾聞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可見使君之仁德及人也。」 因老母被曹操囚禁,只好離開劉備,但入曹營,終身不設一計。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可見劉備深得民心,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三十六─三十八回:三顧茅廬

(1)劉備三顧茅廬親見孔明之前,遇到哪些人的推薦,他們是如何評價孔明的?

司馬徽曾經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且說:「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也。」

劉備問徐庶:「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說:「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2)結合隆中對,說說孔明為什麼未出山,已知天下三分?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

第四十一回:攜民渡江 單騎救主 大鬧長坂橋

(4)劉備新野、襄陽兵敗,為什麼十餘萬老百姓還要跟著他?

劉備初到新野,就深得人心,有民歌唱道「新野牧,劉皇叔,至到此,民豐足。劉備新野、襄陽兵敗,逃往江陵,十餘萬百姓跟隨,曾有人勸劉備「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擁民眾數萬,日行十餘里,似此幾時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可以看出戰爭年代,人們對明君、仁君的渴望。

(5)新野兵敗,趙雲保護家小,不知去向,有人推測:「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但劉備深信趙雲赤膽忠心,為什麼?面對十萬曹軍,趙子龍單騎救主,可能嗎?為什麼張飛一夫當關就能喝退曹操十萬大軍?說說看。

劉備認為:「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趙子龍能夠成功地在萬馬軍中,救出阿斗,除了他武藝超強外,還有三個因素:第一,路遇夏侯恩,搶得曹操寶劍「青釭」一把,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第二,當趙雲沖入曹軍中相救,糜夫人深明大義,為保護劉禪和趙雲得脫,投井自殺。第三,曹操在山頂上見趙雲所到之處,威不可擋,說道「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命令手下人不準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張飛大鬧長坂橋,一夫當關,喝退曹操十萬大軍,有以下三個因素:第一,疑兵之計。張飛引二十餘騎,至長坂橋,見橋東有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飛卻親自橫矛立馬於橋上,向西而望。曹軍「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第二,曾聽關羽說過:「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控囊取物。」第三,當張飛在橋頭大叫時,曹操身邊的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

第四十三回─第四十九回 赤壁之戰

  1.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中描寫最精彩的戰爭,也是歷史

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孫劉聯盟怎樣形成?用了哪些計謀,最終戰勝曹操?

孫劉聯盟形成:第一,諸葛亮舌戰群儒,各個擊破。第二,魯肅也力勸孫權,「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里,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第三,諸葛亮智激周瑜。二喬說。第四,周瑜向孫權闡述曹操南征的四忌。

孫劉聯盟戰勝曹操,所用計謀。一計,群英會蔣干中計,使曹操親手殺死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二計,孔明草船借箭,為水上戰爭準備了充足的武器。三計,黃蓋受刑,獻苦肉計,闞澤密獻詐降書,使黃蓋詐降接近曹軍水寨,毫不懷疑。四計,龐統巧授連環計,使曹操將大船用鐵鏈連起。五計,孔明七星壇祭風,為火攻「借」來了東風。

第四十八回:曹操橫槊賦詩

在赤壁之戰,深謀遠慮,兵力雄厚的曹操身經百戰,統一北方,為什麼會大敗?

客觀因素:一曹操率領的北方軍不習慣南方水土,不習水戰。而能水戰的軍隊荊州軍是被迫投降的,軍心不穩,戰鬥力削弱;二曹操有後顧之憂,馬超、韓遂等割據關西,威脅許都。

主觀因素:驕傲。曹操攻荊州,恰好劉表死,蔡瑁挾劉琮不戰而降,曹操滋長了驕慢心。大戰前在長江邊大宴百官,橫槊賦詩,並聲稱:「周瑜、魯肅,不識天時---劉備、諸葛亮,汝不料螻蟻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所謂驕兵必敗。

第五十回:關羽義釋華容道

1、 一向以謹慎著稱的孔明,為何讓關羽在華容道放走了曹操?

有三個作用。第一,曹操若被拿住,統一的北方必將瓦解,剩下的將是由劉備與孫權角逐中原。東吳兵強馬壯,地廣人稠,周瑜帳下猛將如雲,而剛於荊州新敗的劉備奔波流離於江湖,此時連個立足點都未找到,手下僅有關張趙三人,豈是孫權的對手,其結果必然是由孫權奪得天下,所以,留下曹操,維持三足鼎立的平衡,是劉備的保命之策。第二,順帶讓關羽做了個人情,報答曹操的厚遇之恩。第三,制止住了關羽的傲氣(事前曾立軍令狀)。

2、赤壁鏖戰中,曹操八十萬大軍敗在孫、劉六萬聯軍手中,殘軍敗將二十七騎,千里潰逃,草木皆兵,人困馬乏,狼狽不堪。可是一路上卻三次大笑,為什麼?而逃到南郡,已安定下來時,他反倒哭起來了,為什麼?這三笑一哭,表現了曹操怎樣的人物性格?

曹操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諸葛、周瑜畢竟智謀不足,到底是無能之輩。」但每一次大笑都引出了諸葛亮預先埋伏的人馬,造成損兵折將、當場出醜的結局,顯得十分滑稽。這種敗軍之將反過來譏笑對手無能的反常行為,正好表現了曹操「這一個』人物的獨特性格:雖處劣勢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墜青雲之志。

當他來到南郡,曹仁為他置酒壓驚。按說此時他已脫離險,一無身家性命之憂,二可重振旗鼓,卷土再來、報仇雪恨。但他「忽仰天大慟,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日:『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這是為一得力謀臣之早逝而痛哭,也是對眾謀士無能的鞭笞和責罵,而更多的是表達了曹操對未能實現的「收服江南,掃清四海,削平天下」的宏願的極大悔恨。這一典型的細節對突出曹操這一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無疑是極其成功的一筆。

第五十一─五十七:三氣周瑜 卧龍弔喪

1、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

一氣:赤壁大戰後,第二年,周瑜去奪取荊州,被諸葛亮搶先奪去。二氣:周瑜本想借把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把劉備扣下,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不料諸葛亮用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向劉備討還荊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臨死前,他說:「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氣死了。

2、你怎樣看待卧龍弔喪?

第一、收買江東人心,維持孫劉兩家的聯盟關係。當時吳國的將士認為周瑜之死全系諸葛亮所賜,對諸葛亮以及劉備方面有敵對情緒,不利於孫劉的聯合。諸葛亮的這次弔喪消除了這些人的敵對情緒,維護了與吳國的聯盟關係。「三軍眾將」也說:「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觀此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則認為「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第二,發自內心。孔明自是多情,但同時也是真真正正的哭泣,真真正正的悲痛。因為除了周瑜,實在沒有第二個人如此重視他,重視到要以命相搏的地步,他在精神層次上的一塊集成電路永遠短路了。劉備看重他,不過是要用他的謀略來得天下,對他的智慧本身,卻太多的尊重。只有周瑜才明白他智慧的真正意義,並不惜以死殉之,他焉能不真哭?

四、習作練習:

1、評蜀國的五虎上將之一。(選擇一位大將,大一個小的角度展開闡述,有自己的見解)

2、《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人格類型與價值評析

3、評周瑜的性格特徵。

推薦閱讀:

省文物局領導檢查指導我縣工作
造命課的理論指導(錄《辨方書》) 年神總論
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感悟(四)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教育
我和美食有個約會——糖尿病者飲食指導
席學易新派八字高級班詳斷指導-精彩絕倫

TAG:閱讀 | 三國 | 三國演義 | 指導 | 赤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