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分離焦慮那點事兒,有些不當行為媽媽們還在繼續!
分離焦慮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很多媽媽也理解寶寶的哭,也在用各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寶寶度過這個階段,比如讓寶寶帶著照片去幼兒園。還有些媽媽認為,寶寶哭一段時間自然會好,因為他會發現哭是沒用的。分離焦慮是正常的,但是處理方式卻是要講究的。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因此,在早期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對他能力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寶寶的分離焦慮發展階段
3、4個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夠區別熟人與陌生人的不同。進而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及逃避的反應。
5、6個月大的寶寶,會對主要照顧者產生親密依戀,眼睛時時找尋媽媽,看到時很開心,看不到時會害怕和哭泣。
7-18個月期間的寶寶,開始發展客體永存性這一概念,即慢慢知道看不見媽媽,不代表媽媽消失了。
2歲時,寶寶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開始向外探索周圍的區域和物品,此時分離焦慮變弱。寶寶日漸發展對手腳的控制,嘗試各種活動,在媽媽們看來這階段的寶寶特別調皮。
3歲時,寶寶面臨上幼兒園,一波新的分離焦慮襲來,面對陌生的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寶寶的不適感增強。
寶寶在之後成長過程中還會出現分離焦慮,如果上一階段的分離焦慮處理較好,新一波的衝擊力就不會太大。
如何幫助寶寶入園
首先,提前使寶寶的心理有準備。讓寶寶對上幼兒園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爸媽可以在假期里或開學前帶寶寶到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門口或裡面轉一轉,讓寶寶熟悉一下環境。
其次,在家中給寶寶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櫃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寶寶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裡遊戲、看圖書等,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減輕寶寶對成人的依戀感。
第三,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會本領的。
第四,爸媽還可以培養寶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廁所、吃飯等;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幫助寶寶增加入園後的心理自信。
第五,爸媽要調整好心態,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當寶寶對爸媽產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很多爸媽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寶寶雖小,對爸媽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爸媽的動搖心態時,會強化他不願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爸媽應把握好心態,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送寶寶進幼兒園,並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兒園門口時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著和媽媽說再見的,好乖」等。
第六,引導寶寶和老師交往。由於是很多寶寶圍繞幾個帶班的老師,有的時候,如果寶寶不能夠闡述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被老師忽視。所以爸媽應教育寶寶學會和老師交往,有什麼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例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等。另外,爸媽也要告訴寶寶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並與老師及時溝通,儘快消除寶寶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
第七,當寶寶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裡都學了寫什麼,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務必要避免的錯誤處理方式
一、將幼兒關在黑暗的場所,或施以恫嚇的手段,例如:寶寶不聽話時,威脅他說,會被魔鬼抓走,這類的話語會讓幼兒的潛意識產生幻想,加深他內心的恐懼。
二、強迫分離的情形發生,父母盡量不要讓寶寶跟陌生人獨處,例如:父母親臨時有事外出,把寶寶託付給隔壁的鄰居照顧時,寶寶突然被迫要和陌生人相處,自然會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以後寶寶會更害怕媽媽離開,黏著父母親不放。
三、有些父母親無法忍受孩子因為分離而哭鬧的狀況,以賄賂的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但是糖果的誘惑並無法取代安全感的來源,也會造成孩子日後的依賴性更大。
四、有些媽媽趁著寶寶睡著時溜走,等他一醒來發現媽媽不見了,又開始哭,這反而增加寶寶的焦慮感,也等於傳遞給他一個訊息:「千萬不能閉上眼睛,媽媽會消失不見哦!」寶寶隨時擔心媽媽離開,變得更緊迫盯人了!
五、當孩子頑皮、不聽話的時候,千萬不要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送到幼兒園等等。」這些話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並讓他對幼兒園產生一種恐懼心理,往往會加重孩子的分離焦慮。
六、爸爸媽媽焦慮情緒會傳染給寶寶,比如媽媽經常擔心爸爸怎麼還沒回家?到底出了什麼事情?這種緊張的氣氛,也容易反應在寶寶的身上,大人必須先調整自己的情緒。
推薦閱讀:
※說說我防小三的那些招
※說說美國人家庭成員間的界限感
※[轉載]說說地支有根無根
※(12)說說《子平真詮》的格局論命
※50句心情不好傷感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