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初探太極勁

太極拳有「用意不用力」的原則,同時太極拳界又經常提到太極勁的說法。如何認識力?如何正確處理力與太極勁的關係?如何看待太極勁的地位和作用?對練好太極拳十分重要。

一、力與勁

(一)關於力

物理學認為,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改變一個自由物體的狀態,即改變自由物體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力也可以改變自由物體的形狀。或者說力有改變物體運動狀態或形狀的作用,其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點。

人體的力,是在大腦即意識的指令下或條件反射情況下,習慣性地肌肉收縮、關節屈伸而引起的肢體運動的結果,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本能。

(二)太極勁

勁的本質也是力氣。太極勁是在意念引導下,經過日積月累反覆纏繞、持久鍛煉,自然形成的一種靈活多變、蘊於身體內且能在內里變化的勁路。它是意、力、氣共同作用下,身體各部位公轉與自轉相結合、順纏與逆纏相結合的產物,是後天練出來的特殊技能。它是螺旋轉動基礎上多種力疊加與綜合的結果,是轉動形成螺旋,公轉加自傳、順纏加逆纏.加上肢體屈伸進退的螺旋轉動,形成

的立體螺旋纏絲。

(三)力與勁的關係

力強調大小、疾緩、方向,為有形、可量化,天生具有。力是基礎,無力沒有勁。力量非常重要,「一力降十會」。力量天生而來.鍛煉增強。其他條件相同時,力大勝於力小。

太極勁強調剛柔、虛實、陰陽,為無形、總變化,後天練來。太極勁是太極修鍊者後天專門鍛鍊出來的一種能量。隨招法而生,積功而成。勁的方向靈活多變,沾粘連隨,可發可蓄,剛柔相濟,八面支撐。

二、太極勁的分類與特點

(一)分類

勁力分為內勁與外勁兩種。太極內勁又有以下分類。一是從勁的作用效果上,分為擁勁、捋勁、擠勁、按勁、采勁、捌勁、肘勁、靠勁。二是從表現形式上,主要有纏絲勁、沾粘勁、聽勁、運勁、引勁、化勁、走勁、鑽勁、截勁、彈抖勁。三是從作用時間上分為長勁、短勁。長勁指勁路運行較長的勁.短勁指力程較短、短距離內爆發的勁。四是從作用方向上分為收勁、放勁。前者由外向內,後者由內向外。

有人把太極內勁稱為擁勁.是指擁勁是母勁,在各種勁力中起統帥作用,各種勁力都以它為基礎。這是很有見地的.語言表達也無不妥。但理論上差之毫厘,實踐中就會失之千里。有的人只從字面理解擁勁.把它首先理解為擁住對方,「拒敵於國門之外」之意,如這樣理解.假若處理不好就有可能走向」尚力」的路子。

除了不受外力阻撓之外的直接進攻可以走直線外,太極拳的動作都是螺旋運動。從本質上說,太極勁就是螺旋纏絲勁。把太極內勁稱為纏絲勁,既不易誤解,又能表現太極勁的特點.比較適當。

(二)特點

1螺旋轉動。「太極拳,纏法也」。太極拳最根本的特點是纏法,太極勁的主要特點是螺旋轉動,它的軌跡是圓、弧、曲線或球。螺旋運動是最省力的形式之一,太極走螺旋就是為了少用力,太極拳遏力走圓,才能柔化來力。太極運動要求在放鬆的前提下.身體各個部位都做螺旋運動。發出太極勁時.勁力也是螺旋轉出。

螺旋或曲線是從本質上或總體上說的,但不是說每個動作、每個部位都是曲的,要曲中求直。王成老師認為,「大臂不動小臂動,小臂不動大臂動」。其中,大臂不動小臂動是指肩關節放鬆,大臂貼於肋側基本不動,小臂以肘關節為軸向里、向外掄轉。這裡的「動」,是掄著轉動,軌跡上必然形成螺旋。但大臂不動小臂動時以肘為中心的小臂掄轉,要求小臂、手是直的。如手腕彎曲或手彎曲,就不能做圓周運動,同時,手或小臂部位容易受力,也就不能做到」不用力」。手是直的,手的曲線卻是圓的,整體上還是螺旋運動。

2剛柔相濟。「只柔無剛假太極,只剛無柔非太極,剛柔相濟真太極」。去剛化柔之後達到的剛柔相濟主要表現在太極勁上。太極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太極二路以剛為主,剛中有柔。剛性的點走了弧線.運動中還是能夠能剛能柔,逐漸達到剛柔相濟。」惟有五陽並五陰,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跡象化完歸烏有」(陳鑫語)。

3沾粘連隨。沾粘連隨是太極拳及各類武術中所要求的高級方法。沾粘連隨要求,對方來拳時接住手,兩人推手時沾得住隨得上。現在不少太極拳愛好者一個很大問題是接不住手,不會採用轉動前提下的軟接方式。接手要專門練習,很關鍵的一點是軟接,要轉動。太極拳要求靠重心移動逼、打對方,而非單純靠重,蝦降穩定自身。如上肢接不住,下肢進不去,重心也就不能隨之「隨遇平衡」地變動,難以形成整勁,拳不管用。

4節節貫串。太極運動強調勁力節節貫串。如「手肘肩,往前鑽」,要求手領肘,肘領肩。手指領勁,手掌先發力,然後肘發九最後肩發力,各關節按順序打開、伸直、放長、發力。又如大臂不動小臂動時以肘為中心的小臂掄轉,看上去手與小臂都是直的。卻要求手指領勁,而後腕、臂逐步轉動。否則,有外力干擾時就轉不動。即使勉強轉動,也會形成僵勁、頂勁,違背了「用意不用力「的原則。

有人過分強調太極運動「一動無有不動「。從表面看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卻有問題.至少是不全面的。如一味強調一動無有不動,就會把節節貫串的要求「屏蔽」掉.就會處處受力,失去主動。因而嚴格的說法應該是「節節貫串前提下的一動無有不動」,甚至可以直接把「一動無有不動」的說法從太極理論中剔出。

5可化可發。總體上說,太極拳要求後發制人。這就要求用敏感的聽勁功夫感知、化掉來力。不能把化與發絕對割裂開來。太極拳要求「化即發,發即化」,否則,就會失去進攻的時機。

6可長可短。太極勁可用長勁.也可發短勁。「遠打一丈不為遠「,用得就是長勁,意念上可打出無限遠。 「近打只在尺寸問」,用的就是短勁、寸勁,可傷及內臟。

三、太極勁的地位與作用

(一)地位

螺旋運動是哲學術語,是一切事物的運動規律。螺旋運動也是太極拳的基本規律,螺旋變轉的角度是處處對立的。太極勁是對立統一的,虛與實,剛與柔,化與打。太極技擊是在轉至人背我順時同時化打。

「拳打腳踢下乘拳」。對太極精神、文化、修養以及太極勁路的研究才是武學,否則只是招式動作。太極拳要求用法不用招、用巧不用力、用整不用散,要動之至微、引之至長、發之至驟.無意無招自發勁。高境界時能做到應物自然,自然而然。

(二)作用

1健身作用。節節貫串下的身體纏繞可以使肌肉拉長,增加韌度和彈性;可以疏通經絡,增加臟腑功能.可以鍛煉肌膚和關節,使身體的每一部位都得到鍛煉。

2技擊作用。對方沿直線運動的力與我的螺旋轉動中的力接觸時,很容易使來力旋轉落空、改變方向而被化解,不產生僵力、不硬頂硬抗:順應對方來力方向形成弧型的離心力引動對方:利用自身和對方力量,形成整勁。這樣可以很容易地將人發出,技擊作用明顯。

(三)如何做到懂勁

做到懂勁.方可說太極」入門」,也可算登堂入室,否則,只能是門外漢。「不丟不頂、陰陽相濟」方為懂勁。要能剛能柔、隨曲就伸、無過不及。過則頂勁.不及則丟勁。從自身方面說.做到懂勁至少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放鬆。太極拳要求放鬆、完全放鬆、無止境地放鬆,做到意識、精神、肌肉完全放開。自己練(無人)時放鬆.推手、散打(有人)時也要放鬆。

2著熟。「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著熟是習練太極拳非常重要的一步。要在老師拆拳講勁基礎上,對每一招式進行上萬次、幾萬次的練習,形成定勢。「一招鮮,吃遍天」,一個招式練熟了,懂勁了,就能舉一反三、一通百通。盡量不要同時練習多個招式.否則「貪多嚼不爛」,什麼也練不出來。

3分清虛實。虛實分清了才能避免「雙重」。推手時可以上虛下實、下虛上實。但散打時就要上下同實,重心移於一腿。重心要靈活轉動,能隨時根據需要移至另一腿.如一個滾動的「水球」一般進退自如。

4形成整勁。人們常說「合太極」,實際就是指的整勁。「太極勁是螺旋轉動基礎上各種力的疊加與綜合的結果」,這就要求合理運用各種力。太極打人主要是借力打人,同時合理使用各種性質的自

然力。首先是借自身的地力吸引,也就是重力的作用。其次是藉助雙方接觸點的摩擦力。太極拳的沾粘連隨表現在接觸雙方的身體四肢及其他接觸部位。粗略地說,前者主要指上肢,後者主要指下肢。要沾粘得住,主要靠接觸處的摩擦力,既包括滑動摩擦,也包括滾動摩擦。三是使用自身的彈力。在聽勁、引化時,在蓄勁、引動對方時,就用身肢放長產生的彈力。四是藉助前進後退中的慣性。

物理學上.力可按性質分.也可按效果分。太極勁練習和實用中.要把各種」性質力」根據需要形成「效果力」。如摩擦形成向心力主要是為了纏住對方,可以「拿」。轉動形成離心力主要是為了「發」,打出對方。「出奇在轉關」,得機得勢之時,可乾脆利落輕鬆地將敵擊出。

本文來源於太極網,更多關於太極拳的理論文章可登陸太極網查看。

推薦閱讀:

視頻:陳正雷大師太極拳公開課實況
太極拳學習的程序是什麼,基本功都包含什麼?
吳式太極拳三十七式動作名稱
層次論「陳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陳小旺 (第三層)
(41)王宗岳《太極拳論》的註解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