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舍利塔下銘》考略 >>佛學雜論>>五明研究>>佛教導航

《青州舍利塔下銘》全稱《隋仁壽元年青州勝福寺舍利塔下銘》(下稱《塔銘》),該銘系隋仁壽元年,隋文帝下詔全國三十州起舍利塔時所刊刻。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文物,其書法端莊典雅,也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目前為止,相同內容的《塔銘》,有兩種石刻,一為青州市博物館藏石,一為清末端方所藏。兩者孰真孰偽,容下文詳辨。《塔銘》全文為:舍利塔下銘維大隋仁壽元季歲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皇帝普為一切法界幽顯生靈,謹於青州逄山縣勝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願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諸王、子孫等,並內外群官,爰及民庶、六道三塗、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升妙果。敕使大德僧智能、侍者曇辯、侍者善才,敕使羽騎尉李德諶。長使邢祖俊、司馬李信則、錄事參軍丘文安、司功參軍李俈。孟弼書。青州市博物館藏石及著錄青州市博物館藏石為兩枚,青石質,其中「舍利塔下銘」分兩行刻於籙頂石蓋上,正文內容則刻於另一塊方形石上。這種形式與同時期的墓誌刻法完全一致。兩塊石刻的尺寸均為長、寬83厘米,厚18厘米。《塔銘》最早著錄,見於明成化十二年《重修廣福寺記》,碑文中提到:廣福寺在青州城外南十里劈山口口(之中),始建無考,惟舊石志有「大魏武定二年,蒙詔板補齊郡太守劉世明敬造石像,為國王帝主祈福」之說。口口口(又有石)刻記「大隋仁壽元年於青州逄山縣勝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亦微寓祈祝之意。二刻見存於寺。以上這段文字提到的第二種石刻,文字內容為「大隋仁壽元年於青州逄山縣勝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並非《塔銘》全文,「於青州逄山縣勝福寺奉安舍利,敬造靈塔」卻是完全引用《塔銘》,由此可知,《重修廣福寺記》所提及的這塊石刻,即《塔銘》,因記載時省略全文,只擇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敘述。此後,清代阮元《山左金石志》載:仁壽元年十月刻,並額俱正書。碑方廣二尺五寸,在益都縣城南廣福寺。右刻額題舍利塔下之銘凡二行徑三寸,文十一行,行十二字,徑一寸八分。有敕使等題名八人,分上下兩層,字徑一寸。下刻孟弼書三字。段赤亭益都金石記雲寺在隋時名勝福寺,內有宋殘石幢作廣福。其地在隋屬臨朐,齊乘雲漢置臨朐縣,屬齊郡,以縣東朐山取名。晉省入昌國縣,隋開皇六年改為逢山縣,大業初仍改臨朐,碑銘曰逢山即臨朐也。今隸益都安丘。張杞園謂此碑雖佞佛祝釐之辭,而文頗雅馴,字穠勁饒有古意,非篆非隸,真八分也。新城王阮亭采入居易錄,今驗此碑,特正書稍兼隸法耳。錢辛楣少詹金石文跋尾載仁壽元年六年十三日立舍利塔詔書可與此刻互證也。段松苓《益都金石志》載:右銘及孟弼書三字徑二寸,題名差小,額及舍利塔下之銘六字差大,俱隸書。李南澗先生於乾隆甲戌讀書僧舍,將銘嵌東屋北壁,額仍在大門內。案寺在隋時。。。。。。王劭撰舍利感應記雲青州於勝福寺起塔掘基,深五尺遇磬石,自然成大函,因而用之,及舍利將入瓶內,有光乍上乍下,即謂此塔也。由此可見,從明成化十二年到清代乾隆十九年,《塔銘》一直存放於青州廣福寺。李文藻當時並未新發現,而僅將其移置東屋北壁。之後《塔銘》的歷史,據李森先生《青州隋仁壽元年〈舍利塔下銘〉石刻考鑒》記載:光緒年間『(塔銘)幾為尋人購去,邑庠生時鴻章等力阻之,幸無恙、』。清末民初邱琮玉《青社瑣記》載:此後,塔銘『遂移(青州)城內』,暫置於旌賢書院。解放前,《舍利塔下銘》石刻被存放在城內民眾教育館。1960年,交由今青州市博物館收藏。


推薦閱讀:

天梁星研究
八字研究?????精論[十三]
大寫意花鳥畫技法研究
鍾呂人仙的研究(一)
巨門星 深入研究型

TAG:導航 | 佛教 | 佛學 | 青州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