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皇帝們把丞相變成了臨時工
隋文帝在中央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即皇帝下設三省,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負責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負責起草政令的,負責執行政令的,負責審核的,這個叫做三省。在尚書省之下,設立了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六部職能各不相同,吏部負責官吏的考核任免,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人事部、組織部。戶部負責戶口和財稅,相當於民政部跟財政部加上國家稅務總局,類似於這種機構。這六部裡邊最肥的就是戶部,和珅能那麼貪污,就是因為他做了20多年的戶部尚書。
六部尚書理論上講是吏部尚書最大,因為它管官嘛!但是實際上在清朝的時候,按照六部尚書晉陞的順序,最後做到戶部尚書才是最牛的,戶部要調任吏部,則有點兒降官的感覺。你由計生委調到發改委那不得了,你管計劃生育的,跟管國家經濟的那能一樣嗎?咱們國務院的機構改革,部委的排序絕對不是按照姓氏筆畫,而是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的。第一個是外交部,第二個國防部,這麼排,幹嗎不把我計劃生育委員會排第一,不可能!
禮部是管禮儀和教育,甚至還承擔一部分外交的職能。兵部是管軍政,包括武將的考核任免,軍政就是軍隊的招募這些東西。刑部是管刑法,司法刑獄。工部是管建設。這就是具體的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開創,唐朝的時候完善。比如說,戶部原來叫民部,為了避李世民的諱改叫戶部。
三省的分工,使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世界史裡面有三權分立,人家那個三權分立分的是皇權,總統的權,最高統治者的權,咱們這個分權則是分相權,一者為了削弱獨裁,一者為了加強獨裁。因為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太大了,比如秦漢時期的丞相,權力就非常大,有封駁諫爭之權,什麼叫封駁諫爭呢?皇帝的聖旨、草擬的政令,需要丞相的批准,如果丞相覺得不妥,那不批准,封起來,駁回去,把自己的意見寫在後面,照我這個改,這和報社編輯審稿似的,有權修改或槍斃稿子。然後皇帝跟丞相兩個人春遊,在外面碰上了,都要下車互相行禮,尤其是拜相的時候,宰相行禮,皇上還禮。宰相每次行完禮,皇上都要還禮。所以當時是君臣共治天下。
建立漢朝,誰的功勞最大?蕭何的功勞最大。劉邦是一個痞子,無賴出身,出道的時候什麼也不會。也不知道這幫人幹嗎保著他,他自己說,我這個人什麼都不會,連軍百萬,攻必克,戰必取,不如韓信。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如張良。安撫百姓,運送糧餉,不如蕭何。但是這三人都聽我,所以我得天下。但是,沒有蕭何,張良、韓信管什麼用?打仗就是打錢,蕭何安撫百姓,安撫後方,又給前線送糧食,把整個國家大局把握得井井有條,他的功勞是最大的。
所以蕭何拜相,皇帝賜他三項特權:見君不趨,稱臣不名,劍履上殿。見君不趨:以前皇上擱那坐著呢,你進來你得跑,小跑過去才算對皇上顯示出敬重。但蕭何可以大搖大擺,爺來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