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什麼情況下意幻供養和實物供養沒有絲毫的差別?

達真堪布:什麼情況下意幻供養和實物供養沒有絲毫的差別?

  我們做供養的時候,首先心裡觀想盡虛空遍法界充滿了諸佛菩薩上師三寶。每一尊佛菩薩上師三寶的面前都有一個自己,在自己的周圍站滿了法界的眾生。自己和每個眾生都拿著珍貴稀有的物品供養諸佛菩薩上師三寶。

  這時,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都感到歡喜,滿意微笑的看著自己和一切眾生。自己和一切眾生雙手合十,祈請諸佛菩薩上師三寶加持,願我等一切眾生,早日脫離輪迴苦海,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這時,諸佛菩薩上師三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普照我和一切眾生,消除了一切業障,斷盡了煩惱與我執,獲得了圓滿正等覺的果位!

  供養有實物供養和意幻供養。

  實物供養又包括財物供養、身供養、法供養三種供養。

  財物供養:有條件方便的情況下把自己最喜歡最珍愛的物品供養給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這樣快速的斷除貪心和吝嗇等煩惱!

  身供養:把自己的身、口、意供養給諸佛菩薩上師三寶,使之成為諸佛菩薩上師三寶利益眾生的工具。這樣很快速的就能斷除我執、我愛、自私、自利的煩惱!

  法供養:把自己所有的功德和福德供養給諸佛菩薩上師三寶,使之成為諸佛菩薩上師三寶利益眾生的資糧。這樣,很快速的就能斷除在修行上的貪執和分別念!

  意幻供養也分三種:意幻財物供養、意幻身供養、意幻法供養。

  意幻財物供養:對於在天上、人間所有珍貴、稀有的物品,我們不應該生起貪愛之心,而是從心裡把這一切都供養給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願所有的眾生都能從心裡根除對這一切物品的貪愛之心!

  意幻身供養:看見漂亮的男人或女人的時候,我們不能有喜愛和貪戀之心,而是把所看到的漂亮美麗的人身供養給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願所有的眾生都能斷除對漂亮人身的貪戀喜愛之心!

  意幻法供養:我們所看見、所聽見他人功德和福德的時候,不應該有嫉妒之心,而應把自己所聽所見他人的功德和福德供養給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願所有的眾生都能斷除嫉妒他人功德、福德之心。

達真堪布:無上供養,它是超越的  供養有有上供養和無上供養,今天講無上供養。無上供養是出世間的,也就是那些大菩薩們所證悟的境界,也可以說是他們做供養的一種方法。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這裡再次提到了普賢行願力和自己勝解心的力量。完全平等、清凈的供養,這是真正的普賢行願。也許我們現在無法想像,更不可能達到那種真正的境界,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相信。這是佛所證得的真諦,菩薩所證量的境界,所以我們要相信。一個是普賢行願力,還有一個是自己的廣大勝解心。

  廣大勝解心主要是自己要深信。通過修行,自己現量證悟不可思議的境界那是最好的。如果現在還沒有證量,我們也可以通過聞思等方法,對凈見量的境界有堅固不退的見解。儘管自己還沒有現證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內心可以甚深地相信。

  「普賢行願力」,是指在十方三世一切佛剎的每一個極微塵裡面,都有十方三世一切佛世界的極微塵數的諸佛,這些佛一一處在菩薩海會的圍繞中。一切極微塵都是這樣的。然後,我們要做供養。在每一尊佛面前,都有一個自己,自己的手裡現出不可思議的供品。將無論是天界的、人間的,還是其他處的所有清凈美好、珍貴稀有、有主無主的供品,用來供養無量無邊的佛陀。這叫菩薩行。

  所供的對境是無量無邊的,能供者自己是無量無邊的,供品也是無量無邊的。不是在一千年中、一萬年中這樣供養,而是在未來的一切劫中恆時做供養。這就是無分別的、平等的供養。在一個極微塵中有所有極微塵數的佛,一個也不遺漏,都成了做供養的對境。自己也不用顧此失彼,因為在一切佛面前都有一個自己。供品也不是參差不齊,而是現出不可思議的供品,應有盡有。

  供養的對境,供養者自己,所供養的物品都是清凈的,都是平等的,都是圓滿的。若是仔細去想,這些不屬於三界,而是超出三界的,這不屬於我們分別心的行境,它是無分別心的行境。這叫普賢行。

  我們要深信這樣一個真諦、實相和真理。因為這是大菩薩們通過千劫萬劫的苦修,最後證得的真諦;這是佛通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鍊,最後證得的圓滿的果位。我們要相信這樣的普賢行,相信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

  我們在做禮拜的時候,提到了「普賢行願威神力」;此處做供養的時候,再次提到「悉以普賢行願力」。為什麼總提起這些呢?做禮拜的時候要相信普賢行,有勝解心;在此處做供養的時候,也要靠普賢行願,靠自己的勝解力。

  這是真正的普賢行願,也可以說是普賢菩薩的境界,也可以說是佛的境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普賢菩薩已經成佛了,他在示現上是菩薩,他是以菩薩的形象來度化眾生,這是他的願。八大菩薩等好多菩薩早已成就、成佛了,但他們還會繼續以菩薩的形象來度化眾生。普賢菩薩已經成佛了,所以普賢菩薩的境界也就是佛的境界。

  在前面講過,「普賢」可以指一切菩薩,普賢菩薩的境界也可以說是一切菩薩的境界。比如說住於資糧道和加行道的菩薩,他們沒有真正現前這樣的境界,但是他們對這種境界也有一定的定解,有一定的信心。他們也在努力去證得這樣的境界。對一地到十地的菩薩來說,這種境界已經現前了。儘管有些還沒有徹底現前,比如初地、二地、三地的菩薩還沒有究竟證得,但是這種境界也已經現前了。果位菩薩,比如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等這些大菩薩,他們在究竟上已經證得了。所以也可以說是一切菩薩的行願。

  我們要相信,雖然自己還沒有到達這種境界,還沒有現前這樣不可思議的境象,但是我們要深信普賢行願力。這是佛所證得的、菩薩所證得的實相和真理。我們不是信佛的嗎?就要相信佛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就要相信佛所講的諸法的真諦,宇宙人生的真理。

  科學家在講宇宙人生的真理,哲學家在講宇宙人生的真理,佛菩薩也在講宇宙人生的真理。我們是佛的追隨者,是相信佛的,我們要相信佛所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和真理。雖然以我們自己的分別念無法能夠衡量,以我們自己的智慧無法能夠去體驗,但這是佛親自講的。佛講的諸法的真相真理,是他自己證得的,自己親身體驗的。

  佛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時候講,自己已經解脫了、圓滿了,若是有人想解脫,想斷證功德圓滿,可以跟他學,他可以教給你解脫的方法,可以教你圓滿的方法。若是你不想解脫,不想成佛,那就跟你沒有什麼關係了。若是想解脫,想成佛,但是不想和佛學,佛也沒有話,佛不能勉強你。當時有很多人想解脫、想圓滿,甚至想跟隨佛。這時,佛依次轉了三次法輪,講了解脫的方法、成佛的方法,就是現在講的這些——普賢行願。普賢行願也就是普賢菩薩的行願,也是偉大的佛陀的行願,也是一切菩薩的行願。現在我們要相信,爭取自己也能證得這種境界,真正能安住於那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里,然後去修鍊自己。

  此處可以具足三種信心。特別歡喜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這就是清凈信心。自己也非常想進入那種狀態,也想達到那種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也特別想學修普賢行願,這叫欲樂信心。這都是諸法的實相和真理,為什麼自己沒有證得呢?因為自己有業障。就像空中的雲彩,它是突然聚集的,通過風等外力可以散掉。同樣,業障是突然來的,通過消業、通過修行,業障是可以消掉的。當業障消掉後,自己也一樣可以進入那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對這種境界沒有絲毫的懷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證悟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叫勝解信心。

  為什麼說「普賢行願」?因為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都是真諦。自己要深信普賢行力、勝解信力這兩種力量。普賢行是對境,勝解信是產生的信心。自己還沒有證得,所以說這個是佛所證得的,是菩薩所證得的。對此深信不疑,就是勝解信。

  現在,一個極微塵里有所有的極微塵數的佛,這些佛被猶如煙海般的眾菩薩圍繞著。前面講過,在一個極微塵里為什麼可以現出整個極微塵數的佛陀以及眾菩薩這樣一個境界呢?諸法的實相和本性就是這樣。小可以顯現大,大可以融入小。比如時間,一剎那可以變成一個大劫,一個大劫也可以變成一剎那。比如空間,整個世界可以匯入一個極微塵裡面,一個極微塵當中可以顯現整個清凈和不清凈的剎土與世界。我們就要相信這個境界。「那麼多佛和菩薩,還有那麼多我和無數的供品,在一個極微塵裡面怎麼能裝得下呢?」都可以的。

  若是你明白了、深信了,那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可以說沒有你做不到的。什麼都變得非常容易。修行容易,解脫容易。

  我們每天都上早晚課。早課的主要內容是上師瑜伽。自己的根本上師在前上方,所有的傳承上師、一切本尊、空行護法圍繞著,這些都可以顯現,不用懷疑。不只是在前上方,也不只是在觀想的時候有,而是處處都有,時時都有。你還用使勁去觀想嗎?觀得頭都疼了。這些本來就有,還用你觀嗎?若是你明白了,深信了,就OK了,就不用特意去觀了。你看,這樣多輕鬆。修法本身就是一種輕鬆、自在。只要這樣相信,就輕鬆了,就自在了。時時都有,處處都有,不用你特意去想,特意去觀。發光、灌頂、消業等都是可以的。你已經明白了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也深信了這樣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一切都變得容易了。「上師三輪所現三種字,依次放光三光入三輪。三光同時入於三輪處,獲得四種灌頂除四障,成為修習四道之法器」,這些一點都不難了。最後,一切佛融入上師,上師融入自己。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大可以融入小,小中可以現大;多可以融入到一,一可以化為多。其實,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即是小,小即是大。若是你真正明白了、深信了這個道理,就什麼都不難了。

  晚課的主要內容是除障法。同樣,金剛薩垛佛在頭頂上降下甘露,消除我等眾生的業障,然後自己變成了金剛薩垛佛,放射出無量的光芒,一切眾生也變成了金剛薩垛,最後一切眾生融入自己,自己融入虛空。你看,這就容易了,一點都不難。若是你真正明白了緣起性空的道理,你才會真正地做到。之前我們都是糊裡糊塗這樣念而已,沒有仔細地去思維或觀察。

  若是仔細地去觀察、仔細地去思維,有的人就會有疑惑了:「佛怎麼能出現在我的頭上呢?他怎麼能降下甘露呢?這個甘露是暖的還是涼的?降下的甘露能進入我的體內嗎?若是能進入,那我的業障、煩惱障、病障、魔障都能消掉嗎?」若是你仔細地去觀察、去思維,心裡肯定會生出這些疑問。必須要生起疑問!你們現在還沒有這些疑問,這些疑惑都隱藏在阿賴耶識當中,根本沒有被發現。現在應該把這些疑惑都發現出來。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有大的疑惑就會有大的證悟,沒有疑惑就沒有證悟。你們還沒有生起疑惑,根本沒有去思維。只是覺得金剛薩垛佛降下甘露,業障消除了,就沒有別的了,這都是鸚鵡學舌。那個鸚鵡在「哇哇哇」地念,念得很流利,卻什麼也不懂。就像猴子學人,學得也很像,但只是跟人學學樣子,他什麼也不懂。

  你自己沒有思維過,沒有觀察過。若是你思維了、觀察了,就會生起這些疑惑,然後再通過正知正見,通過智慧打掉這些疑惑。疑惑打掉了,就變成智慧了。我們所說的「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就是這個意思。其實我們開悟、證悟,就是為了打掉疑惑,為了遣除疑惑。什麼叫現量見?什麼叫入初地?就是斷疑惑。

  有疑惑是正常的。「上師金剛薩垛怎麼能顯現在自己的前上方呢?怎麼能顯現在自己的頭頂上呢?怎麼還能發光,還能降甘露?他發光了,降甘露了,和我有關係嗎?能融入我的體內嗎?能融入我的心裡嗎?我的心是摸不著、碰不到的,我的身體是肉身,甘露能進去嗎?我天天在洗澡沐浴,但是都沒有進入體內啊!佛身上降下來的甘露、光,怎麼能進入我的體內呢?業障怎麼能變成膿血,魔障怎麼能變成小含生,罪障怎麼能變成了煙、氣的呢?這些怎麼能從毛孔、腳底排出去的呢?」應該有這些疑惑。

  現在一想,哦,這是普賢行願,這是「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以自己的分別心是無法能夠衡量的,以自己的境界是無法能夠體驗的,這些都是超越的。自己現在還屬於輪迴,相續還屬於三界,因為自己的心和境界沒有超出三界,所以現在無法能夠體驗。這不是法的問題,這是自己的問題。

  我們可以到月球上,但是現在沒有火箭,也坐不了火箭,因此,我們沒有到過月球,也沒有看到過月球上的東西。這是月亮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問題?是我們的問題。同樣,我沒有證悟,所以我達不到佛的境界。但是那些大德高僧們通過自己的見解和智慧都達到了佛的境界,都已經在佛的境界里了。我沒有智慧,沒有開悟,沒有見性,這是我自己的問題。就要這樣想。

  昨天講的是有上供養,它沒有超越,是屬於三界的,所以叫有上供養。今天講的這些叫無上供養,它是超越的,已經超越了我們的想像。尤其是普賢行,這是佛的境界,沒有比這再高的了。就是站在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里去供養,去修持,這叫無上供養。  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意幻供養和實物供養沒有絲毫的差別,所以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對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進行供養。希望大家按照此方法如理、如法的多次做供養!

智敏上師:白衣不能受人供養

  白衣不能受人供養。有的居士說法、寫文章,受供養,行不行?不行!不能受。『如有饋以財物,應悉轉供三寶』,假使你是居士,給人家說了法,或者寫了文章,人家報酬你,給你財、給你物(財是錢,物是東西),你說錢不要。不要可以,送你一個禮物,一隻手錶,或者一個什麼高貴的東西,不是跟財一樣的么?那麼這樣子拿了之後,白衣能不能受呢?不能受!那麼人家一定要送給你怎麼辦呢?『應悉轉供三寶』,全部拿來供三寶。

  白衣你要以法致富的話,那你是受不起的,出家人以法活命還是邪命,還是要墮落的,何況白衣呢?白衣只能是供養三寶,不能拿三寶的錢,說了法之後也不能受人家供養。那你說這不是冤枉了嗎?一樣是說法,你比丘說法可以受供養,我白衣說法不能受供養,不平等!是不平等,你的地位不平等,你有妻子兒女,他沒有,你有家庭產業,他沒有,他是徹底的無產階級,佛在世的時候,三衣一缽,其它什麼都沒有的。他是修行的人,是不一樣的,他不受供養哪個受供養呢?阿羅漢是應供,比丘是因地的阿羅漢,也是應供,我們供養他是希望他將來成就阿羅漢,供養你幹啥呢?你是白衣,供養你生個大胖孩子嗎?沒有這個意思。

  出家人,就是要依戒。依戒,為了生活修行所必需的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可以接受,但是太多了也不能受,太多了也是要供三寶的。但是跟白衣不一樣,白衣是一點也不能受,出家人,生活上需要的可以受,超過生活需要的,不能受。那麼供養三寶造廟,這個就是當下的修佛剎土,這裡海公上師是鼓勵人修廟,自己不要去享受。出家人,總想吃得好、穿得好,大紅地毯什麼,千佛衣,金絲的衣服穿起來,這是幹啥呢?你又不是要演戲,又不要好看,出家人是要修行的!那麼錢多了幹啥呢?修廟了,修凈佛剎,這個將來果報就是能夠嚴凈剎土。這是海公上師的慈悲,把佛菩薩莊嚴佛土的事情,降低到我們現在就可以做,放低了跟你說出來,教你現在就好好做。出家人如此,在家人修廟也是好事情,這不是跟你們化緣,在家人如果修廟,感的果報也是極大的。

  智敏上師講述《十地頌講記》第三地——發光地

夢參老和尚:親人臨終時,設大供養可助其離惡道【經典原文】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地藏經》

【經文解釋】這一段就是說鬼神能使你變惡,因為在你做不了主的時候,鬼神使你變惡,不必等到死後。我們現在看到太多了,在生前鬼神就使你變惡,你心有所動,鬼神就乘虛而入,即使你信佛了,但是你信得不堅定,那個惡鬼神可以扭轉讓你不信佛,乃至於使你謗佛。

平常我們還能做得主,到臨命終時那得要大力量,你平常沒有修行,沒有力量,到那個時候你怎能有那個力量呢?就是做善事的人,根本沒有做什麼惡,到臨命終時,這善可不是大善,如果他戒定慧修到有成果的時候,鬼神當然扭轉不了的。

雖然做善事,而只是一般泛泛的善事,這是容易被牽動的。真正有了力量的時候,就不會被牽動,到他臨命終的時候,那些鬼神變化做他的父母,或者他的眷屬把他引上惡道。

佛菩薩跟鬼神化現的迥然不同,跟你的心意相合,到那個時候你的真智現前,你能夠辨別清楚,但是你平日沒有功力,信心又不足,半信半疑的,到那時候完全沒有了,所變現的都是惡鬼神變現的,那個時候你的善惡不分,這叫業障現前。

前面先說這具體的現實,下面主命鬼王就告訴我們了,以地藏王菩薩的加持力,到了臨命終的時候,你的六親眷屬都懂得這個道理。「當須設大供養」,這個大供養隨力量,隨你的財力、經濟力,還要隨你的時間力,現在我們都打工,讓你念七七四十九天,我們活的的人還要吃飯,什麼事都不做,這是不行的,儘力而為的意思。

達真堪布:做供養要具足三個要點是什麼?  供養,有有上供養和無上供養。有上供養指世間的這些福報;無上供養指出世間的這些福德。這裡一共有三個偈頌,前兩個偈頌的內容,講的主要是有上供養,屬於三界之內的。比如說人間、天界,還有其他處殊勝的供養,是屬於世間的。第三個偈頌,主要講的是無上供養,指的是出世間的阿羅漢、獨覺佛還有菩薩,尤其是佛的境界。

  做供養要具足三個要點:第一是福田清凈,第二是意樂清凈,第三是供品清凈。

  第一,福田清凈。福田是指佛和菩薩,他們具有智慧,功德圓滿,屬於福田清凈。尤其在密宗里,強調上師是諸佛的總集,是最殊勝的福田。

  第二,意樂清凈。自己要有一個清凈的發心。無論是給佛做供養,還是給上師做供養,都不能是為了平安健康等世間的福報和暫時的利益,否則,意樂就是不清凈的。以信心做供養,意樂要清凈,知道佛有無漏的功德,並且生起歡喜之心。以這樣的心態與發心去做,而不是勉強地做,也不是摻雜吝嗇心等煩惱去做,內心完全是清凈的。若不是發自內心,做供養還不如不做;若是自己發自內心,做供養才有功德。我經常給大家講,修行要靠發心。什麼叫修行?什麼叫行善?就是發自內心地做。若是勉強地做,就不叫行善,也不叫修行,就沒有佛法。為什麼說沒有佛法呢?就是沒有發心。做任何善事都不能勉強,尤其是做供養,更不能勉強,不願意做就不做。若是自己心裡還有捨不得或是有貪戀,暫時就不要做了。就看自己的發心。若是自己發自內心,知道佛的功德,知道供養的功德以及做供養對自己的利益,然後發自內心地特別想做,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做供養。總之,意樂要清凈。

  第三,供品清凈。若是你有吝嗇心和貪心,有執著和分別,就是不清凈的,這樣供品也是不清凈的。無論是金銀還是珠寶都一樣,若是有吝嗇心、貪心,有分別、執著,就是不清凈的。沒有分別、執著是最好的,沒有吝嗇和貪心也可以,這樣才算是供品清凈。

  福田清凈、意樂清凈、供品清凈,這三個條件都要具備。自己要以恭敬心、信心,發自內心地施捨,放下吝嗇心和貪心。

廣欽老和尚:別人罵你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是最上供養

 1、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

  3、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4、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舒適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好處,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5、一心念佛,最重要的要能忍辱,什麼事情不順眼,就把耳朵關起來,眼睛閉起來,裝著沒聽到、沒看到,睜一眼、閉一眼,對人要和顏悅色,再怎麼說,修行就是忍辱這兩個字。

  6、忍辱是修行之本,戒中也以忍辱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處,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也增加定力且消業障、開啟智慧。

  7、對於他人的侮辱,能忍下來,便是我們的福報,以後還會慢慢地開智慧,忍辱也是在開我們的智慧。

  8、譬如說:別人罵你,那是消災,給你不好的臉色看,那是『最上供養』,要沒有分別,如獲至寶。對廚房的飯菜,如果嫌好嫌壞地挑剔,自己本身會損福,反而還增加煮的人的福氣。

  9、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10、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11、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進步,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懺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12、打擊我們的,你以為他是壞人,但是在修道來講,是有幫助的,內心要感謝他。那是西方錢,你不會賺,反而跑去哭。

  13、受了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我們當忍受,即使是被人冤枉也得忍受,還要感到慶幸並感謝人家。

  14、忍辱即智慧。

  15、誇我們的,讚美我們的,那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這才是真正明師。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當我們受到刺激時總會想:「這麼瞧不起我,我就做給你看。」拿出這個志氣來,成就已經在望。

  16、.忍辱波羅蜜,不要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或壓抑自己,這還有相,而是對境不覺得,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

推薦閱讀:

陸毅兩個女兒,張晉兩個女兒,差別不是一般地大
對待愛情和婚姻,男人和女人竟有這麼大的差別!
有關《觀經四帖疏》版本差別之問答
為什麼日本動漫沒有《復仇者聯盟》那樣多個英雄互相聯動,或者無差別大亂斗的設定?
【恆傳信箱】為什麼我們誦《藥師經》和您誦經的威懾力有那麼大差別呢?

TAG:差別 | 沒有 | 供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