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留學生:勒龐當不了法國的特朗普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法蘭
英國脫歐、美國特朗普當選總統,西方新自由主義基調的主流民調和媒體一次次失算。民粹主義的浪潮似乎已不可阻擋,英吉利海峽彼岸的法國也難以倖免。
抵制穆斯林移民、反對歐盟、反對自由貿易之風愈演愈烈,得到普京贊助的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也正在全力備戰,志在成為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近日,法國《回聲報》的民調顯示,瑪麗娜·勒龐將贏得第一輪選舉,但會在第二輪中被右派的菲永或「獨立派」的馬克龍擊敗,而馬克龍當選的可能性要大於菲永,因為後者最近醜聞纏身,被《鴨鳴報》爆料曾為妻子和子女在政府部門謀取高薪職位吃空餉。
菲永妻子被曝長期「吃空餉」
至於社會黨推出的候選人阿蒙及「不屈的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2016年剛剛成立)的領袖梅朗雄,則立場過於左傾。在法國當前需要刺激經濟增長、增添就業崗位的背景下,儘管可以贏得一些左翼人士和知識分子的支持,卻一時難成大氣。
當然,去年美國大選的經驗告訴我們,民調什麼的都是浮雲。而且許多民粹主義的支持者因擔心被政治正確的大環境排斥,在選舉前不願意透露自己的真實傾向。
另外,這些民調多由主流媒體主導,而越來越多的極右翼選民已經拋棄了主流媒體,轉而投向Breitbart News(法國極右翼媒體)等「另類媒體」(alternative media)。因此,極右翼的實際支持數量被傳統民調大大低估了。
不過,就算極右翼選民的民意被低估,筆者仍然認為,如果馬克龍和勒龐同時入圍第二輪選舉,馬克龍擊敗勒龐的可能性較大;這一預測與民調結果無關,而是基於以下兩點做出的:
1. 法國兩輪總統大選機制比美國的選舉人團機制更能有效防止民粹總統的產生;
2. 勒龐是法國政壇老面孔,選民們早已審美疲勞,而馬克龍則是相對新的面孔;後者還巧妙地包裝了新自由主義。
以下,筆者將就上述論點展開具體分析。
勒龐為何無法成為法國的女特朗普?
眾所周知,儘管特朗普贏得了美國大選,但希拉里的選票卻遠遠超過他,多出了近三百萬張。特朗普因為受益於美國選舉人團制度才得以勝選,在該制度下,選舉人的分配更偏向小州、小城市及鄉村,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選票卻被稀釋,這一傾向顯然更有利於打民粹牌的特朗普。
另外,「贏者通吃」原則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選:特朗普僅憑區區百分之一的優勢就贏得了佛羅里達州、賓夕法尼亞州等較大「搖擺州」的所有選舉人票。當然,不可否認,特朗普贏得聰明,但「贏者通吃」這一點恐怕也是美國獨有。
與美利堅國父們精心設計的選舉人團制度相比,法國總統大選制度儘管參與的黨派較多,機制卻更簡單:即贏得全國最多選票的候選人當選。當然,由於法國並非兩黨制國家,因此各黨派的選票較為分散,僅憑一輪大選往往勝負難辨;於是,現制度設計為兩輪選舉。
今年法國總統大選的第一輪將於4月23日拉開序幕;如果沒有候選人贏得超過一半的選票,則第一輪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將於5月7日進入第二輪選舉,取得票數較多的候選人最終勝出。
兩輪選舉之間間隔兩周,該空檔期給了選民們再次斟酌的機會。一方面,這樣的第二輪投票可降低部分選民後悔的概率:事實上,在英國脫歐公投後,一些支持脫歐的選民在看到下跌的英鎊和自家貶值的股票,立即就後悔了,以至於英媒中頻頻出現一個新詞「悔脫派」(Bregret)。
另一方面,假如勒龐果真順利入圍第二輪選舉,則根據歷史經驗,法國左派、右派以及中間派的一切反國民陣線的力量都會聯合起來,為了擊敗勒龐而將選票投給她的對手。
比如,法國2015年大區議會選舉中,儘管第一輪投票後國民陣線獲得了所有黨派中最高的支持率,卻在第二輪投票中全軍覆沒,未能在13個大區中的任何一個大區獲勝,便也未能獲得擔任大區議會主席的機會。數據顯示,第二輪選民投票率明顯高過首輪,顯然是因為反對極右主義的人團結起來了。
2015年法國大區議會選舉第一輪與第二輪結果圖示(藍色: 中右政黨; 紅色: 中左政黨; 黃色: 地區政黨; 灰色: 其他政黨-大多為國民陣線)
再如,2002年第一輪總統大選後,瑪麗娜·勒龐之父讓·瑪麗·勒龐以16.86%的得票率破例晉級第二輪選舉,法國人民為此打出了「寧肯把選票投給騙子(即希拉克),也不要投給法西斯」的口號。結果,第二輪選舉參與率空前之高,而希拉克也以82%的絕對優勢碾壓對手。
然而,儘管有良知的大多法國公民一次又一次地基於共和國理念抵制著極右主義,卻難免對這種「不是選擇的選擇」深感失望和無奈,以下一位 《世界報》讀者的評論就很有代表性,特此摘錄翻譯:
她(勒龐)不會當選,事實上永遠不會當選,但這仍將是一場災難。她會在第一輪鎖定25%左右的選票,而由於只有前兩名候選人可以進入第二輪,她等於是擠掉了一個真正的、理性的備選項,屆時將導致以下幾種局面:菲永vs.勒龐(糟透了的假設,幸好現在已經不太可能了),或阿蒙vs.勒龐(仍然糟糕透頂),或馬克龍vs.勒龐,這稍微能讓人接受點,但仍不是一個真正的選擇題。但沒辦法,儘管糟糕,這卻是法國人民自己的選擇。
馬克龍為何不會重蹈希拉里覆轍?
希拉里在大選期間反覆強調自己的從政經驗,從第一夫人、到參議員,再到國務卿,卻沒有考量過在美國經濟疲軟、伊斯蘭國威脅加劇的背景下,她那豐富的從政經驗非但沒成其賣點,反成其污點。
美國選民們忘不了她在班加西犯下的錯誤,忘不了她那三萬封被刪除的郵件;但更關鍵的是,很多美國人已對她那張精英的臉產生了嚴重的審美疲勞。
廣受好評的美劇 《紙牌屋》中安德伍德夫婦的角色設計-民主黨、精英男女強強聯合、外表光鮮照人、暗地裡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等等,太容易令人聯想到柯林頓夫婦了。美國能拍出這樣的影視劇,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人民對傳統精英之信任度已大大降低。
美國政壇黑幕劇《紙牌屋》中滿腹心機的安德伍德夫婦
馬克龍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和國家行政學院,說起來跟筆者還是校友。除去傳統政治生涯,他還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當過兩年投行金領。此時有人肯定會說,馬克龍也是法國社會精英階層的一份子啊——按理說也屬於許多草根想要攻擊的對象。
並且,他的政治主張強調企業和創新的價值,支持自由貿易和歐盟,兼顧社會福利,是妥妥的新自由主義觀點,本質上與柯林頓夫婦、托尼·布萊爾等人無異,而如今新自由主義已經過氣了。
馬克龍本質上是一位新自由主義者,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上述說法忽略了馬克龍新瓶裝舊酒、根據法國當前政治生態精心包裝新自由主義這一點。
共和國最近兩屆總統薩科奇與奧朗德均政績平平,只在任五年就下台;而恰好兩人又都出身於一右一左兩個主流政黨。因此,傳統主流政黨,尤其是左派社會黨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在筆者看來,馬克龍早在2009年便脫離社會黨,又於去年為參加大選辭去經濟部長一職,自立中間派新黨「前進中」(En Marche),是再明智不過的決策。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與某些花邊緋聞不斷的法國精英政客相比,年僅39歲、相貌英俊的馬克龍不僅生活檢點,還為了真愛和諾言娶了比自己年長20歲的中學法語老師布里吉特 (Brigitte Trogneux)。
馬克龍夫婦廣撒狗糧
法國人在外以浪漫著稱,但筆者在法國讀書,深知精英階層的大多法國人在婚嫁大事上也十分現實,講究門當戶對。比如說,巴黎政治學院、國家行政學院等院校內部精英家庭之間談婚論嫁現象十分普遍。在如此社會背景下,馬克龍能在繁華浮躁的巴黎不忘外省舊情,事實上已使他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巴黎精英。
與馬克龍的出身和經歷相比,勒龐反而是法國的「政治世家」,而馬克龍也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來攻擊對手。
勒龐政治世家(從左至右): 讓·瑪麗·勒龐、瑪麗娜·勒龐、瑪麗安·馬雷夏爾·勒龐
在最近的一次公開演講中,馬克龍開始就勒龐的競選口號 「以人民的名義」 做文章:「如今有些人總是借人民的名義講話,但這些人不過是口技表演者罷了。他們不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是為了自己的嫉妒心和自家的私利,從父親到女兒再到侄女(即年僅27歲的瑪麗安·馬雷夏爾·勒龐,已憑藉家族背景成為國民陣線的新星),世代相傳,一以貫之。」
當然,現在離法國大選還有兩個多月,一切皆有可能,保守派菲永也有從空餉門陰影下「起死回生」的希望。筆者只是通過分析指出,馬克龍的競選策略比希拉里高明,背景也比希拉里有利;而勒龐卻不具備特朗普的很多優勢。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2017年法國總統花落誰家,我們拭目以待。
微博@觀察者網每月有不可描述活動,老司機請提高警惕??
轉載規範請後台回復:轉載
合作/廣告/投放/溝通
pr@guancha.cn
QQ 2920915625
微信上看不到的,觀察者網App上都有!
如何獲得?
推薦閱讀:
※出國留學 怎樣「帶」錢更划算
※馬來西亞被學生簽拒簽
※香港哪些商科專業不需要GMAT?
※法國高商:帶你了解SAI和Passworld
※申請低保需要具備什麼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