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政權年號

中國歷代政權年號

西周:(公元前1122~前771年):

周武王姬發:公元前?~前1104年

周成王姬誦: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

周康王姬釗:公元前1080~?年待考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前1023年待考

周穆王(周繆王)姬滿:公元前1022~前975年待考

周恭王姬扈:公元前974~前966年待考

周懿王姬囏:公元前965~前954年待考

周孝王姬辟方:公元前953~前934年待考

周夷王姬燮:公元前933~前879年待考

周厲王姬胡:公元前?~前828年(公元前878~前841年在位)

周定公、周召穆公姬虎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前771年):

公元前841年:庚申,周公元年

公元前840年:辛酉,周公二年,晉釐侯姬司徒元年

公元前837年:甲子,周公五年,楚熊嚴元年,蔡夷侯元年

公元前834年:丁卯,周公八年,曹幽伯姬疆元年

公元前831年:庚午,周公十一年,陳釐公媯孝元年

公元前830年:辛未,周公十二年,宋惠公子覵元年

周宣王姬靜(姬靖):

公元前827年:甲戌,周宣王元年,楚熊霜熊季徇元年

公元前826年:乙亥,周宣王二年,燕釐侯姬庄元年

公元前825年:丙子,周宣王三年,魯武公姬敖元年,曹戴伯姬蘇元年

公元前824年:丁丑,周宣王四年,齊厲公姜無忌元年

公元前822年:己卯,周宣王六年,晉獻侯姬籍元年

公元前821年:庚辰,周宣王七年,秦庄公嬴也元年,楚熊徇元年

公元前815年:丙戌,周宣王十三年,魯懿公姬戲元年,齊文公姜赤元年

公元前812年:己丑,周宣王十六年,衛武公姬和元年

公元前811年:庚寅,周宣王十七年,晉穆侯姬弗生元年

公元前809年:壬辰,周宣王十九年,蔡釐侯姬所事元年

公元前806年:乙未,周宣王二十二年,魯伯姬御元年,鄭桓公姬友元年

公元前803年:戊戌,周宣王二十五年,齊成公姜脫(姜說)元年

公元前800年:辛丑,周宣王二十八年,宋哀公子覵元年

公元前799年:壬寅,周宣王二十九年,宋戴公子撝元年,楚熊鄂元年

公元前796年:乙巳,周宣王三十二年,魯孝公姬稱元年

公元前795年:丙午,周宣王三十三年,陳武公媯靈元年,曹惠伯姬石甫元年

公元前794年:丁未,周宣王三十四年,齊莊公姜購元年

公元前790年:辛亥,周宣王三十八年,楚若敖熊儀元年,燕頃侯元年

公元前784年:丁巳,周宣王四十四年,晉殤叔姬殤元年

周幽王姬宮湦:

公元前781年:庚申,周幽王元年

公元前780年:辛酉,周幽王二年,晉文侯姬仇元年,陳夷公媯說元年

公元前777年:甲子,周幽王五年,秦襄公元年,陳平公媯燮元年

公元前771年:庚午,周幽王十一年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周平王姬宜臼:

公元前770年:辛未,周平王元年,鄭武公姬滑突元年

公元前768年:癸酉,周平王三年,魯惠公姬弗涅元年

公元前766年:乙亥,周平王五年,燕哀侯元年

公元前765年:丙子,周平王六年,秦文公元年,宋武公子司空元年

公元前764年:丁丑,周平王七年,燕鄭侯元年

公元前763年:戊寅,周平王八年,楚霄敖熊坎元年

公元前761年:庚辰,周平王十年,蔡共侯姬興元年

公元前759年:壬午,周平王十二年,蔡戴侯元年,曹穆公姬武元年

公元前757年:甲申,周平王十四年,楚蚡冒熊眴元年,衛前庄公姬揚元年

公元前756年:乙酉,周平王十五年,曹桓公姬終生元年

公元前754年:丁亥,周平王十七年,陳文公媯圉元年

公元前749年:壬辰,周平王二十二年,蔡宣侯姬措父元年

公元前747年:甲午,周平王二十四年,宋宣公子力元年

公元前745年:丙申,周平王二十六年,晉昭侯姬伯元年

公元前744年:丁酉,周平王二十七年,陳桓公媯鮑元年

公元前743年:戊戌,周平王二十八年,鄭莊公姬寤生元年

公元前740年:辛丑,周平王三十一年,楚武王熊通元年

公元前739年:壬寅,周平王三十二年,晉孝侯姬平元年

公元前734年:丁未,周平王三十七年,衛桓公姬完元年

公元前730年:辛亥,周平王四十一年,齊釐公(齊僖公)姜祿甫元年

公元前728年:癸丑,周平王四十三年,宋穆公子和元年,燕穆侯元年

公元前723年:戊午,周平王四十八年,晉鄂侯姬翼元年

公元前722年:己未,周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姬息姑元年

周桓王姬林:

公元前719年:壬戌,周桓王元年,宋殤公子與夷元年

公元前718年:癸亥,周桓王二年,衛宣公姬晉元年

公元前717年:甲子,周桓王三年,晉哀侯姬驕(姬光)元年

公元前715年:丙寅,周桓王五年,秦寧公嬴立元年

公元前714年:丁卯,周桓王六年,蔡桓侯姬封人元年

公元前711年:庚午,周桓王九年,魯桓公姬允(姬軌)元年

公元前710年:辛年年,周桓王十年,宋庄公子馮元年,燕宣侯姬文元年

公元前709年:壬申,周桓王十一年,晉小子姬緡元年(晉桓公姬頎)

公元前706年:乙亥,周桓王十四年,晉湣侯姬武元年,陳厲公媯躍元年

公元前703年:戊寅,周桓王十七年,秦出公嬴出子元年

公元前701年:庚辰,周桓王十九年,曹庄公姬射姑元年

公元前700年:辛巳,周桓王二十年,鄭厲公姬突元年

公元前699年:壬午,周桓王二十一年,衛惠公姬朔元年,陳庄公媯林元年

公元前697年:甲申,周桓王二十三年,齊襄公姜諸兒元年,秦武公嬴舛元年,燕桓公元年

周莊王姬佗:

公元前696年:乙酉,周莊王元年,衛黔牟姬留元年,鄭昭公姬忽元年

公元前694年:丁亥,周莊王三年,蔡哀侯姬獻舞元年,鄭子癖元年

公元前693年:戊子,周莊王四年,魯庄公姬同元年,鄭子嬰元年

公元前692年:己丑,周莊王五年,陳宣公媯杵臼元年

公元前691年:庚寅,周莊王六年,宋湣公(宋閔公)子捷元年

公元前690年:辛卯,周莊王七年,燕庄公元年

公元前689年:壬辰,周莊王八年,楚文王熊貲元年,衛惠公複位元年

公元前685年:丙申,周莊王十二年,齊桓公姜小白元年

周釐王姬胡齊:

公元前681年:庚子,周釐王元年,宋桓公子御說元年

公元前679年:壬寅,周釐王三年,鄭厲公姬突復元年

公元前678年:癸卯,周釐王四年,晉武公姬稱三十八年

公元前677年:甲辰,周釐王五年,秦德公元年

周惠王姬閬:

公元前676年:乙巳,周惠王元年,晉獻公姬佹諸元年,楚堵敖熊艱(熊囏)元年

公元前675年:丙午,周惠王二年,秦宣公元年

公元前674年:丁未,周惠王三年,蔡穆侯姬肸元年

公元前672年:己酉,周惠王五年,鄭文公姬踕元年

公元前671年:庚戌,周惠王六年,楚成王羋頵(熊惲)元年

公元前670年:辛亥,周惠王七年,曹釐公姬夷元年

公元前668年:癸丑,周惠王九年,衛懿公姬赤元年

公元前663年:戊午,周惠王十四年,秦成公元年

公元前661年:庚申,周惠王十六年,曹昭公姬班元年,魯湣公姬賈元年

公元前660年:辛酉,周惠王十七年,衛戴公姬申元年

公元前659年:壬戌,周惠王十八年,魯釐公(魯僖公)姬申元年,秦穆公嬴任好元年,衛文公姬辟疆元年

公元前657年:甲子,周惠王二十年,燕襄公元年

公元前652年:己巳,周惠王二十五年,曹共公姬襄元年

周襄王姬鄭:

公元前651年:庚午,周襄王元年

公元前650年:辛未,周襄王二年,晉惠公姬夷吾元年,宋襄公子茲父(子茲甫)元年

公元前647年:甲戌,周襄王五年,陳穆公媯款元年

公元前645年:丙子,周襄王七年,蔡庄公姬甲午(蔡甲午)元年

公元前642年:己卯,周襄王十年,齊孝公姜昭元年

公元前636年:乙酉,周襄王十六年,晉文公姬重耳元年,宋成公子王臣元年

公元前634年:丁亥,周襄王十八年,衛成公姬鄭元年

公元前632年:己丑,周襄王二十年,齊昭公姜潘元年

公元前631年:庚寅,周襄王二十一年,陳共公媯朔元年

公元前627年:甲午,周襄王二十五年,晉襄公姬歡(姬環)元年,鄭穆公姬子蘭元年

公元前626年:乙未,周襄王二十六年,魯文公姬興元年

公元前625年:丙申,周襄王二十七年,楚穆王熊商臣元年

公元前620年:辛丑,周襄王三十二年,晉靈公姬夷皋元年,秦康公嬴英元年

公元前619年:壬寅,周襄王三十三年,宋昭公子杵臼元年

周頃王姬壬臣:

公元前618年:癸卯,周頃王元年

公元前617年:甲辰,周頃王二年,曹文公曹壽元年,燕桓公元年

公元前613年:戊申,周頃王六年,楚莊王羋旅(熊侶)元年,陳靈公媯平國元年

公元前612年:己酉,周頃王七年,齊懿公姜商人元年

公元前611年:庚戌,周頃王八年,蔡文公姬申元年

公元前610年:辛亥,周頃王九年,宋文公子鮑元年

公元前608年:癸丑,周頃王十一年,魯宣公姬餒元年,齊惠公姜元元年,秦共公元年

周定王姬瑜:

公元前606年:乙卯,周定王元年,晉成公姬綏元年

公元前605年:丙辰,周定王二年,鄭靈公姬夷元年

公元前604年:丁巳,周定王三年,鄭襄公姬子堅元年

公元前603年:戊午,周定王四年,秦桓公贏榮元年

公元前601年:庚申,周定王六年,燕宣公元年晉獻公

公元前599年:壬戌,周定王八年,晉景公姬孺元年,衛穆公姬遫元年

公元前598年:壬亥年,周定王九年,齊頃公姜無野元年,陳成公媯午元年

公元前594年:丁卯,周定王十三年,曹宣公姬強(姬疆)元年

公元前591年:庚午,周定王十六年,蔡景侯姬固元年

公元前590年:辛未,周定王十七年,魯成公姬黑肱元年,楚共王熊審元年

公元前588年:癸酉,周定王十九年,宋共公子瑕元年,衛定公姬藏元年

公元前586年:乙亥,周定王二十一年,鄭悼公姬沸元年,燕昭公元年

周簡王姬夷:

公元前585年:丙子,周簡王元年,吳王壽夢元年

公元前584年:丁丑,周簡王二年,鄭成公姬睔元年

公元前581年:庚辰,周簡王五年,齊靈公姜環元年

公元前580年:辛巳,周簡王六年,晉厲公姬壽曼(姬州蒲)元年

公元前577年:甲申,周簡王九年,曹成公姬負芻元年

公元前576年:乙酉,周簡王十年,秦景公嬴石元年,衛獻公姬衍元年

公元前575年:丙戌,周簡王十一年,宋平公子成元年

公元前573年:戊子,周簡王十三年,燕武公元年

公元前572年:己丑,周簡王十四年,魯襄公姬午元年,晉悼公姬周元年

周靈王姬泄心:

公元前571年:辛卯,周靈王元年

公元前570年:辛卯,周靈王二年,鄭釐公(鄭僖公)姬惲(姬髡頑)元年

公元前568年:癸巳,周靈王四年,陳哀公媯弱元年

公元前565年:丙申,周靈王七年,鄭簡公姬嘉元年

公元前560年:辛丑,周靈王十二年,吳王諸樊元年

公元前559年:壬寅,周靈王十三年,楚康王羋昭(熊居)元年

公元前558年:癸卯,周靈王十四年,衛殤公姬秋元年

公元前557年:甲辰,周靈王十五年,晉平公姬彪元年

公元前554年:丁未,周靈王十八年,曹武公姬勝(曹滕)元年,燕文公元年

公元前553年:戊申,周靈王十九年,齊莊公姜購元年

公元前548年:癸丑,周靈王二十四年,燕懿公元年

公元前547年:甲寅,周靈王二十五年,齊景公姜杵臼元年,吳王余祭元年

公元前546年:乙卯,周靈王二十六年,衛獻公姬衎元年

公元前545年:丙辰,周靈王二十七年。

周景王姬貴:

公元前544年:丁巳,周景王元年,楚熊郟敖元年,燕惠公元年

公元前543年:戊午,周景王二年,衛襄公姬惡元年

公元前542年:己未,周景王三年,蔡靈侯姬般元年

公元前541年:庚申,周景王四年,魯昭公姬稠(姬將)元年

公元前540年:辛酉,周景王五年,楚靈王羋圍(熊虔)元年

公元前536年:乙丑,周景王九年,秦哀公元年

公元前535年:丙寅,周景王十年,燕悼公元年

公元前534年:丁卯,周景王十一年,衛靈公姬元元年

公元前533年:戊辰,周景王十二年,陳惠公媯吳元年

公元前531年:庚午,周景王十四年,晉昭公姬夷元年,宋元公子佐元年

公元前530年:辛未,周景王十五年,蔡平侯元年,吳王余昧元年

公元前529年:壬申,周景王十六年,鄭定公姬寧元年

公元前528年:癸酉,周景王十七年,楚平王羋居(熊棄疾)元年,燕共公元年

公元前527年:甲戌,周景王十八年,曹平公姬頃(曹滇)元年

公元前526年:乙亥,周景王十九年,吳王僚(姬諸樊)元年

公元前525年:丙子,周景王二十年,晉頃公姬棄疾元年

公元前523年:戊寅,周景王二十二年,曹悼公姬午元年,燕平公元年

公元前521年:庚辰,周景王二十四年,蔡悼侯姬東國元年

周悼王姬猛:

公元前520年:辛巳,元年

周敬王姬丐:

公元前519年:壬午,周敬王元年

公元前518年:癸未,周敬王二年,蔡昭侯姬申元年

公元前516年:乙酉,周敬王四年,宋景公子頭曼元年

公元前515年:丙戌,周敬王五年,楚昭王熊壬(羋軫)元年

公元前514年:丁亥,周敬王六年,曹襄公姬野元年,吳王闔閭(姬光)元年

公元前513年:戊子,周敬王七年,鄭獻公姬蠆元年

公元前511年:庚寅,周敬王九年,晉定公姬午元年

公元前510年:辛卯,周敬王十年,越王允常元年

公元前509年:壬辰,周敬王十一年,魯定公姬宋元年,曹隱公姬通元年

公元前505年:丙申,周敬王十五年,陳懷公媯柳元年,曹靖公姬露元年

公元前504年:丁酉,周敬王十六年,燕前簡公姬載元年

公元前501年:庚子,周敬王十九年,陳湣公媯越元年,曹伯陽元年

公元前500年:辛丑,周敬王二十年,秦惠公元年,鄭聲公姬勝元年

公元前496年:乙巳,周敬王二十四年,越王勾踐元年

公元前495年:丙午,周敬王二十五年,吳王夫差元年

公元前494年:丁未,周敬王二十六年,魯哀公姬將元年

公元前492年:己酉,周敬王二十八年,衛出公姬輒元年,燕獻公元年

公元前490年:辛亥,周敬王三十年,秦悼公元年,蔡成侯姬朔元年

公元前489年:壬子,周敬王三十一年,齊晏孺子姜荼元年

公元前488年:癸丑,周敬王三十二年,齊悼公姜陽生元年,楚惠王熊章元年

公元前487年:甲寅,周敬王三十三年,宋國滅曹國

公元前484年:丁巳,周敬王三十六年,齊簡公姜壬元年

公元前480年:辛酉,周敬王四十年,齊平公姜驁元年,衛後莊公姬蒯聵元年

公元前479年:壬戌,周敬王四十一年,楚國滅陳國

公元前477年:甲子,周敬王四十三年,衛侯姬君起元年

公元前476年:乙丑,周敬王四十四年,衛出公姬輒後元元年,秦厲共公(秦厲公)嬴利元年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周元王姬仁:

公元前475年:丙寅,周元王元年

公元前474年:丁卯,周元王二年,晉出公姬鑿元年

公元前473年:戊辰,周元王三年,越國滅吳國

公元前471年:庚午,周元王五年,蔡聲侯姬產元年

周貞定王姬介:

公元前468年:癸酉,周貞定王元年

公元前466年:乙亥,周貞定王三年,魯悼公姬寧元年

公元前464年:丁丑,周貞定王五年,燕孝公元年,越王鹿郢元年

公元前462年:己卯,周貞定王七年,鄭哀公姬易元年

公元前458年:癸未,周貞定王十一年,越王不壽元年

公元前457年:甲申,周貞定王十二年,趙襄子趙毋卹元年

公元前456年:乙酉,周貞定王十三年,蔡元侯元年,晉哀公姬驕元年

公元前455年:丙戌,周貞定王十四年,衛悼公姬黔元年,齊宣公姜積元年

公元前450年:辛卯,周貞定王十九年,衛敬公姬弗元年,蔡侯姬齊元年,宋昭公子得(子特)元年

公元前449年:壬辰,周貞定王二十年,燕成公姬載元年

公元前448年:癸巳,周貞定王二十一年,越王朱勾元年

公元前447年:甲午,周貞定王二十二年,楚國滅蔡國

公元前446年:乙未,周貞定王二十三年,魏文侯魏斯元年

公元前445年:丙申,周貞定王二十四年,楚國滅杞國

公元前442年:己亥,周貞定王二十七年,秦躁公元年

周哀王姬去疾:

公元前441年:庚子,周哀王元年

周思王姬叔:

公元前441年:庚子,周思王元年

周考王姬嵬:

公元前440年:辛丑,周考王元年

公元前437年:甲辰,周考王四年,晉幽公姬抑元年

公元前431年:庚戌,周考王十年,衛昭公姬糾元年,楚簡王熊中元年

公元前428年:癸丑,周考王十三年,秦懷公元年,魯元公姬嘉元年

周威烈王姬午:

公元前425年:丙辰,周威烈王元年,衛悼公姬癖元年

公元前424年:丁巳,周威烈王二年,秦靈公元年,趙桓子趙嘉元年

公元前423年:戊午,周威烈王三年,鄭幽公姬已元年,趙獻子趙浣元年

公元前422年:己未,周威烈王四年,鄭需公姬駘元年

公元前419年:壬戌,周威烈王七年,晉烈公姬止元年

公元前414年:丁卯,周威烈王十二年,燕後簡公姬款元年,秦簡公嬴悼子元年,衛慎公姬頹元年

公元前411年:庚午,周威烈王十五年,越王翳元年

公元前410年:辛未,周威烈王十六年,田齊悼子元年

公元前409年:壬申,周威烈王十七年,韓景侯韓虔元年,趙烈侯趙籍元年

公元前407年:甲戌,周威烈王十九年,魯穆公姬顯元年,楚聲公熊當元年

公元前404年:丁丑,周威烈王二十二年,齊康公姜貸元年、田齊和子元年

公元前403年:戊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宋悼公子購由元年,魏、韓、趙初為侯

周安王姬驕:

公元前401年:庚辰,周安王元年,楚悼王熊疑元年

公元前400年:辛巳,周安王二年,韓列侯韓取元年

公元前399年:壬午,周安王三年,秦惠公元年

公元前396年:乙酉,周安王六年,魏武侯魏擊元年

公元前395年:丙戌,周安王七年,鄭康公姬乙元年,宋休公子田元年

公元前392年:懷丑年,周安王十年,晉孝公姬傾元年

公元前386年:乙未,周安王十六年,趙敬侯趙章元年,秦出子元年

公元前384年:丁酉,周安王十八年,齊侯田剡元年,秦獻公嬴連元年

公元前380年:辛丑,周安王二十二年,楚肅王熊臧元年

公元前379年:壬寅,周安王二十三年,田氏並齊

公元前377年:甲辰,周安王二十五年,韓哀侯元年,晉靜公姬俱酒元年

公元前376年:乙巳,周安王二十六年,韓、魏、趙分晉,越王諸咎元年

周烈王姬喜:

公元前375年:丙午,周烈王元年,韓滅鄭,魯共公元年

公元前374年:丁未,周烈王二年,韓共侯韓若山元年,趙成侯趙種元年,越王無餘之元年

公元前372年:己酉,周烈王四年,燕桓公元年,衛聲公姬訓元年

公元前370年:辛亥,周烈王六年,魏惠成王魏罃元年

公元前369年:壬子,周烈王七年,楚宣王熊良夫元年,宋剔成(戴剔成、剔成肝、司城子罕)元年

周顯王姬扁:

公元前368年:癸丑,周顯王元年

公元前362年:己未,周顯王七年,韓昭侯元年,越王無顓(趙無疆)元年

公元前361年:庚申,周顯王八年,燕文侯元年,秦孝公嬴渠梁元年,衛成侯姬遫元年

公元前356年:乙丑,周顯王十三年,田齊威王田因齊元年

公元前355年:丙寅,周顯王十四年,楚國滅越國

公元前352年:己巳,周顯王十七年,魯康公姬屯元年

公元前349年:壬申,周顯王二十年,趙肅侯趙紲元年

公元前343年:戊寅,周顯王二十六年,魯景公姬匽元年

公元前339年:壬午,周顯王三十年,楚威王熊商元年

公元前337年:甲申,周顯王三十二年,秦惠文王嬴駟元年

公元前335年:丙戌,周顯王三十四年,魏惠王魏罃(魏嬰)後元元年

公元前332年:己丑,周顯王三十七年,韓威侯元年,燕易王元年,衛平侯姬郢(子南勁)元年

公元前328年:癸巳,周顯王四十一年,楚懷王熊槐元年,宋君子偃元年

公元前325年:丙申,周顯王四十四年,韓宣王(韓宣惠王)元年,趙武靈王趙雍元年

公元前324年:丁酉,周顯王四十五年,秦惠文王嬴駟後元元年,衛成襄侯嗣君元年

周慎靚王姬定:

公元前320年:辛丑,周慎靚王元年,燕王姬噲元年,田齊宣王田辟疆元年

公元前318年:癸卯,周慎靚王三年,魏襄王魏嗣元年

公元前316年:乙巳,周慎靚王五年,秦國滅巴國、蜀國

周赧王姬延:

公元前314年:丁未,周郝王元年,魯平公元年

公元前311年:庚戌,周郝王四年,韓襄王韓倉元年,燕昭王姬職元年

公元前310年:辛亥,周郝王五年,秦武王嬴盪元年

公元前306年:乙卯,周郝王九年,秦昭襄王贏稷元年

公元前301年:庚申,周郝王十四年,田齊湣王田地元年

公元前298年:癸亥,周郝王十七年,趙惠文王趙何元年,楚頃襄王熊橫元年

公元前295年:丙寅,周郝王二十年,韓釐王韓咎元年,魏昭王魏遫元年

公元前286年:乙亥,周郝王二十九年,齊國滅宋國

公元前283年:戊寅,周郝王三十二年,田齊襄王田法章元年

公元前282年:己卯,周郝王三十三年,衛懷君元年

公元前278年:癸未,周郝王三十七年,燕惠王元年

公元前276年:乙酉,周郝王三十九年,魏安釐王魏圉元年

公元前272年:己丑,周郝王四十三年,韓桓惠王韓蟣虱元年,魯頃公姬讎元年

公元前271年:庚寅,周郝王四十四年,燕武成王元年

公元前265年:丙申,周郝王五十年,趙孝成王趙丹元年

公元前264年:丁酉,周郝王五十一年,田齊王田建元年

公元前262年:己亥,周郝王五十三年,楚考烈王熊完(羋元)元年

公元前257年:甲辰,周郝王五十八年,燕孝王韓安元年

公元前256年:乙巳,周郝王五十九年,秦國滅周朝

先秦:(公元前306~前221年)

秦昭襄王贏則:

公元前306年:乙卯,秦昭襄王贏則元年

公元前254年:丁未,燕王姬喜元年

公元前252年:己酉,衛元君姬元元年

秦孝文王贏柱:

公元前250年:辛亥,秦孝文王贏柱元年

秦莊襄王贏子楚:

公元前249年:壬子,秦莊襄王嬴異人(嬴子楚)元年,楚國滅魯國

秦王贏政:

公元前246年:乙卯,秦王贏政元年

公元前244年:丁巳,趙悼襄王趙偃元年

公元前242年:己未,魏景湣王魏增(魏午)元年

公元前238年:癸亥,韓王韓安元年

公元前237年:甲子,楚幽王羋悍元年

公元前235年:丙酉年,趙幽穆王趙遷元年

公元前230年:辛未,秦國滅韓國

公元前229年:壬申,衛君姬角元年

公元前228年:癸酉,楚哀王熊猶元年

公元前227年:甲戌,楚王熊負芻元年,魏王魏假元年,趙代王趙嘉元年

公元前225年:丙子,秦國滅魏國

公元前223年:戊寅,秦國滅楚國

公元前222年:己卯,秦國滅趙國、滅燕國,作為諸侯國的秦王紀年結束

公元前221年:庚辰,秦國滅齊國,統一全國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

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46年:乙卯,已經登基成為秦王

公元前221年:庚辰,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10年:辛卯,秦始皇三十七年

秦二世胡亥:

公元前209年:壬辰,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207年:甲午,秦二世三年

秦王贏子嬰:

公元前206年:乙未,秦子嬰元年,漢高祖元年,贏子嬰登基為秦皇后未用皇帝尊號,年號為秦子嬰元年。漢高祖克咸陽,秦朝滅亡

楚漢相爭:(公元前206~前202年)

漢王、漢高祖劉邦:

公元前206年:乙未,漢高祖元年

公元前205年:丙申,漢高祖二年

公元前204年:丁酉,漢高祖三年

公元前203年:戊戌,漢高祖四年

公元前202年:己亥,漢高祖五年,項羽被殺,西楚歷史結束

西漢:(公元前202~公元25年)

漢惠帝劉盈:

公元前194年:丁未,漢惠帝元年

漢高後呂雉(稱制):

公元前187年:甲寅,漢高後元年

漢文帝劉恆:

公元前179年:壬戌,前元元年

公元前163年:戊寅,後元元年

漢景帝劉啟:

公元前156年:乙酉,前元元年

公元前149年:壬辰,中元元年

公元前143年:戊戌,後元元年

漢武帝劉徹:(漢朝從劉徹起正式使用皇帝年號)

公元前140年:辛丑,建元元年

公元前134年:丁未,元光元年

公元前128年:癸丑,元朔元年

公元前122年:己未,元狩元年

公元前116年:乙丑,元鼎元年

公元前110年:辛未,元封元年

公元前104年:丁丑,太初元年

公元前100年:辛巳,天漢元年

公元前96年:乙酉,太始元年

公元前92年:己丑,征和元年

公元前88年:癸巳,後元元年

漢昭帝劉弗陵:

公元前86年:乙未,始元元年

公元前80年:辛丑,始元七年、元鳳元年

公元前74年:丁未,元平元年

漢宣帝劉詢:

公元前73年:戊申,本始元年

公元前69年:壬子,地節元年

公元前65年:丙辰,元康元年

公元前61年:庚申,元康五年、神爵元年

公元前57年:甲子,五鳳元年

公元前53年:戊辰,甘露元年

公元前49年:壬申,黃龍元年

漢元帝劉奭:

公元前48年:癸酉,初元元年

公元前43年:戊寅,永光元年

公元前38年:癸未,建昭元年

公元前33年:戊子,竟寧元年

漢成帝劉驁:

公元前32年:己丑,建始元年

公元前28年:癸巳,建始五年、河平元年

公元前24年:丁酉,陽朔元年

公元前20年:辛丑,鴻嘉元年

公元前16年:乙巳,永始元年

公元前12年:己酉,元延元年

公元前8年:癸丑,綏和元年

漢哀帝劉欣:

公元前6年:乙卯,建平元年

公元前2年:己未,元壽元年

漢平帝劉衎:

公元1年:辛酉,元始元年

公元5年:乙丑,五年

孺子嬰(王莽攝政):

公元6年:丙寅,居攝元年

公元8年:戊辰,居攝三年、初始元年

王莽新朝:(公元9~23年)

公元9年:己巳,始建國元年

公元14年:甲戌,天鳳元年

公元20年:庚辰,地皇元年

公元23年:癸未,地皇四年、西漢更始元年

漢更始帝劉玄:

公元23年:癸未,更始元年

公元25年:乙酉,更始三年、東漢建武元年

東漢:(公元25~220年)

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25年:乙酉,建武元年

公元56年:丙辰,建武三十二年,建武中元元年

漢明帝劉庄:

公元58年:戊午,永平元年

漢章帝劉炟:

公元76年:丙子,建初元年

公元84年:甲申,建初九年,元和元年

公元87年:丁亥,元和四年、章和元年

漢和帝劉肇:

公元89年:己丑,永元元年

公元105年:乙巳,元興元年,永元十七年

漢殤帝劉隆:

公元106年:丙午,延平元年

漢安帝劉祜:

公元107年:丁未,永初元年

公元114年:甲寅,元初元年

公元120年:庚申,永寧元年,元初七年

公元121年:辛酉,建光元年,永寧二年

公元122年:壬戌,延光元年,建光二年

漢順帝劉保:

公元126年:丙寅,永建元年

公元132年:壬申,陽嘉元年,永建七年

公元136年:丙子,永和元年

公元142年:壬午,漢安元年

公元144年:甲申,建康元年,漢安三年

漢沖帝劉炳:

公元145年:乙酉,永嘉元年

漢質帝劉纘:

公元146年:丙戌,本初元年

漢桓帝劉志:

公元147年:丁亥,建和元年

公元150年:庚寅,和平元年

公元151年:辛卯,元嘉元年

公元153年:癸巳,永興元年,元嘉三年

公元155年:乙未,永壽元年

公元158年:戊戌,延熹元年,永壽四年

公元167年:丁未,永康元年,延熹十年

漢靈帝劉宏:

公元168年:戊申,建寧元年

公元172年:壬子,熹平元年,建寧五年

公元178年:戊午,光和元年,熹平七年

公元184年:甲子,中平元年,光和七年

公元189年:己巳,中平六年、光熹昭寧元年

漢少帝劉辯:

公元189年:己巳,光熹昭寧元年,中平六年

漢獻帝劉協:

公元189年:己巳,永漢元年,中平六年

公元190年:庚午,初平元年

公元194年:甲戌,興平元年

公元196年:丙子,建安元年

公元220年:庚子,延康元年、建安二十五年、黃初元年,東漢歷史結束。

曹魏:(公元220~265年)

魏文帝曹丕:

公元220年:庚子,黃初元年

魏明帝曹睿:

公元227年:丁未,太和元年

公元233年:癸丑,青龍元年,太和七年

公元237年:丁巳,景初元年,青龍五年

齊王曹芳:

公元240年:庚申,正始元年

公元249年:己巳,嘉平元年,正始十年

公元254年:甲戌,嘉平六年,正元元年

魏高貴鄉公曹髦:

公元254年:甲戌,正元元年,嘉平六年

公元256年:丙子,甘露元年,正元三年

公元260年:庚辰,甘露五年,景元元年

魏元帝曹奐(陳留王):

公元260年:庚辰,景元元年,甘露五年

公元264年:甲申,咸熙元年,景元五年

公元265年:乙酉,咸熙二年,司馬炎代魏,曹魏歷史結束)

蜀漢:(公元221~263年)

漢昭烈帝劉備:

公元221年:辛丑,章武元年

公元223年:癸卯,章武三年,建興元年

蜀漢後主劉禪:

公元223年:癸卯,建興元年,章武三年

公元238年:戊午,延熙元年

公元263年:癸未,炎興元年,景耀六年),劉禪向魏國投降

孫吳:(公元222~280年)

吳大帝孫權:

公元222年:壬寅,黃武元年

公元229年:己酉,黃龍元年,黃武八年

公元232年:壬子,嘉禾元年

公元238年:戊午,赤烏元年,嘉禾七年

公元251年:辛未,太元元年,赤烏十四年

公元252年:壬申,神鳳元年,太元二年、建興元年

吳會稽王孫亮:

公元252年:壬申,建興元年,神鳳元年

公元254年:甲戌,五鳳元年

公元256年:丙子,太平元年,五鳳三年

公元258年:戊寅,太平三年,永安元年

吳景帝孫休:

公元258年:戊寅,永安元年,太平三年

公元264年:甲申,永安七年,元興元年

吳末帝孫皓(烏程侯):

公元264年:甲申,元興元年,永安七年

公元265年:乙酉,甘露元年,元興二年

公元266年:丙戌,寶鼎元年,甘露二年

公元269年:己丑,建衡元年,寶鼎四年

公元272年:壬辰,鳳凰元年

公元275年:乙未,天冊元年

公元276年:丙申,天璽元年

公元277年:丁酉,天紀元年

公元280年:庚子,天紀四年,吳國被西晉滅掉,三國結束

西晉:(公元265~280年)

晉武帝司馬炎:

公元265年:乙酉,泰始元年,吳末帝孫皓甘露元年

公元266年:丙戌,泰始二年,吳末帝孫皓寶鼎元年甘露二年

公元269年:己丑,泰始五年,吳末帝孫皓建衡元年寶鼎四年

公元272年:壬辰,泰始八年,吳末帝孫皓鳳凰元年

公元275年:乙未,咸寧元年,吳末帝孫皓天冊元年

公元276年:丙申,咸寧二年,吳末帝孫皓天璽元年

公元277年:丁酉,咸寧三年,吳末帝孫皓天紀元年

公元280年:庚子,太康元年,咸寧六年,即吳末帝孫皓天紀四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

公元290年:庚戌,太熙元年,永熙元年

晉惠帝司馬衷:

公元290年:庚戌,永熙元年,太熙元年

晉惠帝司馬衷(他已經在前一年登基):

公元291年:辛亥,永平元年,當年再改年號為元康,八王之亂爆發

公元291年:辛亥,元康元年,永平元年

公元300年:庚申,永康元年

公元301年:辛酉,永寧元年,永康二年

公元302年:壬戌,太安元年,永寧二年

公元303年:癸亥,太安二年,益州牧李特在建初元年稱成都王,後稱帝,稱為「成漢」)

公元304年:甲子,永安元年,匈奴人劉淵稱漢王,稱為匈奴漢國,成都王李雄建興元年

公元306年:丙寅,光熙元年,永安三年,李雄稱帝,即成武帝晏平元年

晉懷帝司馬熾:

公元307年:丁卯,永嘉元年

公元308年:戊辰,永嘉二年,漢王劉淵永鳳元年

公元309年:己巳,永嘉三年,漢王劉淵河瑞元年

公元310年:庚午,永嘉四年,漢王劉聰光興元年

公元311年:辛未,永嘉五年,成武帝李雄玉衡元年,漢王劉聰嘉平元年

公元313年:癸酉,永嘉七年,建興元年

晉愍帝司馬鄴:

公元313年:癸酉,建興元年,永嘉七年)

公元314年:甲戌,建興二年,前涼張實永安元年

公元315年:乙亥,建興三年,漢王劉聰建元元年

公元316年:丙子,建興四年,漢王劉聰麟嘉元年,匈奴漢國滅亡西晉

東晉:(公元317~420年)此時北方是五胡十六國

晉元帝司馬睿:

公元317年:丁丑,建武元年

公元318年:戊寅,大興元年,建武二年,漢王劉粲漢昌元年,前趙劉曜光初元年

公元319年:己卯,大興二年,後趙石勒元年

公元320年:庚辰,大興三年,前涼張茂永元元年

公元322年:壬午,永昌元年

晉明帝司馬紹太寧元年:

公元322年:壬午,永昌元年,暫未改司馬睿年號

公元323年:癸未,太寧元年,永昌二年

公元324年:甲申,太寧二年,前涼張駿太元元年

晉成帝司馬衍:

公元325年:乙酉,太寧三年,暫未改司馬紹年號

公元326年:丙戌,咸和元年,太寧四年)

公元328年:戊子,咸和三年,後趙石勒太和元年

公元329年:己丑,咸和四年,後趙滅前趙

公元330年:庚寅,咸和五年,後趙石勒稱帝建平元年

公元333年:癸巳,咸和八年,後趙石弘延熙元年

公元334年:甲午,咸和九年,成李班玉衡二十四年

公元335年:乙未,咸康元年,後趙石虎建武元年,成哀帝李期玉恆元年

公元337年:丁酉,咸康三年,前燕慕容皝元年

公元338年:戊戌,咸康四年,大成國皇帝李壽改國號為「漢」,成漢昭文帝李壽漢興元年

晉康帝司馬岳:

公元343年:癸卯,建元元年

公元344年:甲辰,建元二年,成漢歸義侯李勢太和元年

晉穆帝司馬聃:

公元345年:乙巳,永和元年

公元346年:丙午,永和二年,成漢歸義侯李勢嘉寧元年,前涼張重華永樂元年

公元349年:己酉,永和五年,後趙石虎太寧元年

公元350年:庚戌,永和六年,後趙石祗永寧元年

公元351年:辛亥,永和七年,前秦苻健皇始元年

公元352年:壬子,永和八年,前燕慕容儁元璽元年

公元354年:甲寅,永和十年,前涼張祚和平元年

公元355年:乙卯,永和十一年,前秦苻生壽光元年,前涼張玄靚太始元年

公元357年:丁巳,昇平元年,前秦苻堅永興元年,前燕慕容儁光壽元年。

公元359年:己未,昇平三年,前秦苻堅甘露元年

公元360年:庚申,昇平四年,前燕慕容暐建熙元年

晉哀帝司馬丕:

公元362年:壬戌,隆和元年

公元363年:癸亥,興寧元年,隆和二年,前涼張天錫太清元年

公元365年:乙丑,興寧三年,前秦苻堅建元元年

晉廢帝司馬奕:

公元366年:丙寅,太和元年

公元371年:辛未,太和六年,咸安元年

晉簡文帝司馬昱:

公元371年:辛未,咸安元年,太和六年

公元372年:壬申,咸安二年

晉孝武帝司馬曜:

公元373年:癸酉,寧康元年

公元376年:丙子,太元元年

公元383年:癸未,太元八年,淝水之戰)

公元384年:甲申,太元九年,後燕慕容垂燕元元年,後秦姚萇白雀元年

公元385年:乙酉,太元十年,前秦苻丕太安元年,西秦乞伏國仁建義元年

公元386年:丙戌,太元十一年,前秦苻登太初元年北魏(即代國)建立,北朝紀年開始(北魏拓跋珪登國元年

公元388年:戊子,太元十三年,西秦乞伏乾歸太初元年

公元389年:己丑,太元十四年,後涼呂光麟嘉元年

公元394年:甲午,太元十九年,前秦苻崇延初元年,後秦姚興皇初元年

公元396年:丙申,太元二十一年,後燕慕容寶永康元年,北魏拓跋珪皇始元年

晉安帝司馬德宗:

公元397年:丁酉,隆安元年

公元398年:戊戌,隆安二年,後燕慕容盛建平元年,南燕慕容德元年,北魏拓跋珪天興元年

公元399年:己亥,隆安三年,後燕慕容盛長樂元年,後秦姚興弘始元年,北涼段業天璽元年,後涼呂光承康元年,後涼呂紹承康元年,後涼呂纂咸寧元年

公元400年:庚子,隆安四年,南涼禿髮利孤建和元年,南燕慕容德建平元年,西涼李暠庚子元年

公元401年:辛丑,隆安五年,後涼呂隆神鼎元年,後燕慕容熙光始元年,北涼沮渠蒙遜永安元年

公元402年:壬寅,元興元年,南涼禿髮薷檀弘昌元年

公元404年:甲辰,元興三年,北魏拓跋珪天賜元年

公元405年:乙巳,義熙元年,南燕慕容超太上元年,西涼李暠建初元年

公元407年:丁未,義熙三年,大夏王赫連勃勃龍升元年,後燕慕容熙建始元年,後燕高雲正始元年

公元408年:戊申,義熙四年,南涼禿髮薷檀嘉平元年

公元409年:己酉,義熙五年,西秦乞伏乾歸更始元年,北魏拓跋嗣永興元年,北燕馮跋太平元年

公元412年:壬子,義熙八年,北涼沮渠蒙遜玄始元年,西秦乞伏熾磐永康元年

公元413年:癸丑,義熙九年,大夏王赫連勃勃鳳翔元年

公元414年:甲寅,義熙十年,北魏拓跋嗣神瑞元年

公元416年:丙辰,義熙十二年,後秦姚泓永和元年,北魏拓跋嗣泰常元年

公元417年:丁巳,義熙十三年,西涼李歆嘉興元年

公元418年:戊午,義熙十四年,大夏王赫連勃勃稱帝,即夏世祖武烈帝昌武元年

晉恭帝司馬德文:

公元419年:己未,元熙元年,夏世祖武烈帝赫連勃勃真興元年

公元420年:庚申,元熙二年,西秦乞伏熾磐建弘元年,西涼李洵永建元年,劉裕晉恭帝退位,南朝劉宋開始,東晉歷史結束。

前趙(匈奴族):(公元304~329年)

前趙高祖劉淵:

公元304年:甲子,元熙元年

公元305年:乙丑,元熙二年

公元306年:丙寅,元熙三年

公元307年:丁卯,元熙四年

公元308年:戊辰,元熙五年

公元308年:戊辰,永鳳元年

公元309年:己巳,永鳳二年

公元309年:己巳,河瑞元年

公元310年:庚午,河瑞二年

前趙烈宗劉聰:

公元310年:庚午,興光元年

公元311年:辛未,興光二年

公元311年:辛未,嘉平元年

公元312年:壬申,嘉平二年

公元313年:癸酉,嘉平三年

公元314年:甲戌,嘉平四年

公元315年:乙亥,嘉平五年

公元315年:乙亥,建元元年

公元316年:丙子,建元二年

公元316年:丙子,麟嘉元年

公元317年:丁丑,麟嘉二年

公元318年:戊寅,麟嘉三年

前趙隱帝劉粲:

公元318年:戊寅,漢昌元年

前趙末帝劉曜:

公元318年:戊寅,光初元年

公元319年:己卯,光初二年

公元320年:庚辰,光初三年

公元321年:辛巳,光初四年

公元322年:壬午,光初五年

公元323年:癸未,光初六年

公元324年:甲申,光初七年

公元325年:乙酉,光初八年

公元326年:丙戌,光初九年

公元327年:丁亥,光初十年

公元328年:戊子,光初十一年

公元329年:己丑,光初十二年

成漢(巴氐族):(公元304~347年)

成漢太宗武帝李雄:

公元304年:甲子,建興元年

公元305年:乙丑,建興二年

公元306年:丙寅,建興三年

公元306年:丙寅,晏平元年

公元307年:丁卯,晏平二年

公元308年:戊辰,晏平三年

公元309年:己巳,晏平四年

公元310年:庚午,晏平五年

公元311年:辛未,王衡元年

公元312年:壬申,王衡二年

公元313年:癸酉,王衡三年

公元314年:甲戌,王衡四年

公元315年:乙亥,王衡五年

公元316年:丙子,王衡六年

公元317年:丁丑,王衡七年

公元318年:戊寅,王衡八年

公元319年:己卯,王衡九年

公元320年:庚辰,王衡十年

公元321年:辛巳,王衡十一年

公元322年:壬午,王衡十二年

公元323年:癸未,王衡十三年

公元324年:甲申,王衡十四年

公元325年:乙酉,王衡十五年

公元326年:丙戌,王衡十六年

公元327年:丁亥,王衡十七年

公元328年:戊子,王衡十八年

公元329年:己丑,王衡十九年

公元330年:庚寅,王衡二十年

公元331年:辛卯,王衡二十一年

公元332年:壬辰,王衡二十二年

公元333年:癸巳,王衡二十三年

成漢戾太子李班:

公元334年:甲午,玉衡二十四年

成漢幽公哀帝李期:

公元335年:乙未,玉恆元年

公元336年:丙申,玉恆二年

公元337年:丁酉,玉恆三年

公元338年:戊戌,玉恆四年

成漢中宗昭文帝李壽:

公元338年:戊戌,漢光元年

公元339年:己亥,漢光二年

公元340年:庚子,漢光三年

公元341年:辛丑,漢光四年

公元342年:壬寅,漢光五年

公元343年:癸卯,漢光六年

成漢末帝李勢:

公元344年:甲辰,太和元年

公元345年:乙巳,太和二年

公元346年:丙午,太和三年

公元346年:丙午,嘉寧元年

公元347年:丁未,嘉寧二年

前涼(漢族):(公元314~376年)

前涼高祖明王張實:

公元314年:甲戌,永安元年

公元315年:乙亥,永安二年

公元316年:丙子,永安三年

公元317年:丁丑,永安四年

公元318年:戊寅,永安五年

公元319年:己卯,永安六年

公元320年:庚辰,永安七年

前涼太宗成王張茂:

公元320年:庚辰,永元元年

公元321年:辛巳,永元二年

公元322年:壬午,永元三年

公元323年:癸未,永元四年

公元324年:甲申,永元五年

前涼世祖文王張駿:

公元324年:甲申,太元元年

公元325年:乙酉,太元二年

公元326年:丙戌,太元三年

公元327年:丁亥,太元四年

公元328年:戊子,太元五年

公元329年:己丑,太元六年

公元330年:庚寅,太元七年

公元331年:辛卯,太元八年

公元332年:壬辰,太元九年

公元333年:癸巳,太元十年

公元334年:甲午,太元十一年

公元335年:乙未,太元十二年

公元336年:丙申,太元十三年

公元337年:丁酉,太元十四年

公元338年:戊戌,太元十五年

公元339年:己亥,太元十六年

公元340年:庚子,太元十七年

公元341年:辛丑,太元十八年

公元342年:壬寅,太元十九年

公元343年:癸卯,太元二十年

公元344年:甲辰,太元二十一年

公元345年:乙巳,太元二十二年

公元346年:丙午,太元二十三年

前涼世祖桓帝張重華:

公元346年:丙午,永樂元年

公元347年:丁未,永樂二年

公元348年:戊申,永樂三年

公元349年:己酉,永樂四年

公元350年:庚戌,永樂五年

公元351年:辛亥,永樂六年

公元352年:壬子,永樂七年

公元353年:癸丑,永樂八年

前涼威王張祚:

公元354年:甲寅,和平元年

公元355年:乙卯,和平二年

前涼沖王張玄靚:

公元355年:乙卯,太始元年

公元356年:丙辰,太始二年

公元357年:丁巳,太始三年

公元358年:戊午,太始四年

公元359年:己未,太始五年

公元360年:庚申,太始六年

公元361年:辛酉,太始七年

公元361年:辛酉,昇平元年

公元362年:壬戌,昇平二年

公元363年:癸亥,昇平三年

前涼末王張玄錫:

公元363年:癸亥,太清元年

公元364年:甲子,太清二年

公元365年:乙丑,太清三年

公元366年:丙寅,太清四年

公元367年:丁卯,太清五年

公元368年:戊辰,太清六年

公元369年:己巳,太清七年

公元370年:庚午,太清八年

公元371年:辛未,太清九年

公元372年:壬申,太清十年

公元373年:癸酉,太清十一年

公元374年:甲戌,太清十二年

公元375年:乙亥,太清十三年

公元376年:丙子,太清十四年

後趙(羯族):(公元319~351年)

後趙高祖明帝石勒:

公元319年:己卯,明帝元年

公元320年:庚辰,明帝二年

公元321年:辛巳,明帝三年

公元322年:壬午,明帝四年

公元323年:癸未,明帝五年

公元324年:甲申,明帝六年

公元325年:乙酉,明帝七年

公元326年:丙戌,明帝八年

公元327年:丁亥,明帝九年

公元328年:戊子,太和元年

公元329年:己丑,太和二年

公元330年:庚寅,太和三年

公元330年:庚寅,建平元年

公元331年:辛卯,建平二年

公元332年:壬辰,建平三年

公元333年:癸巳,建平四年

後趙廢帝石弘:

公元333年:癸巳,建平四年

後趙太祖武帝石虎:

公元334年:甲午,延熙元年

公元335年:乙未,建武元年

公元336年:丙申,建武二年

公元337年:丁酉,建武三年

公元338年:戊戌,建武四年

公元339年:己亥,建武五年

公元340年:庚子,建武六年

公元341年:辛丑,建武七年

公元342年:壬寅,建武八年

公元343年:癸卯,建武九年

公元344年:甲辰,建武十年

公元345年:乙巳,建武十一年

公元346年:丙午,建武十二年

公元347年:丁未,建武十三年

公元348年:戊申,建武十四年

公元349年:己酉,太寧元年

後趙廢帝石鑒:

公元349年:己酉,太寧元年

公元350年:庚戌,青龍元年

後趙末帝石祗:

公元350年:庚戌,永寧元年

公元351年:辛亥,永寧二年

公元350年:庚戌,永興元年

公元351年:辛亥,永興二年

公元352年:壬子,永興三年

前燕(鮮卑):(公元337~370年)

前燕太祖文明帝慕容·璜:

公元337年:丁酉,文明帝元年

公元338年:戊戌,文明帝二年

公元339年:己亥,文明帝三年

公元340年:庚子,文明帝四年

公元341年:辛丑,文明帝五年

公元342年:壬寅,文明帝六年

公元343年:癸卯,文明帝七年

公元344年:甲辰,文明帝八年

公元345年:乙巳,文明帝九年

公元346年:丙午,文明帝十年

公元347年:丁未,文明帝十一年

公元348年:戊申,文明帝十二年

前燕烈祖景昭帝慕容·俊:

公元349年:己酉,景昭帝元年

公元350年:庚戌,景昭帝二年

公元351年:辛亥,景昭帝三年

公元352年:壬子,元璽元年

公元353年:癸丑,元璽二年

公元354年:甲寅,元璽三年

公元355年:乙卯,元璽四年

公元356年:丙辰,元璽五年

公元357年:丁巳,元璽六年

公元357年:丁巳,光壽元年

公元358年:戊午,光壽二年

公元359年:己未,光壽三年

公元360年:庚申,光壽四年

前燕幽帝慕容·瑋:

公元360年:庚申,建熙元年

公元361年:辛酉,建熙二年

公元362年:壬戌,建熙三年

公元363年:癸亥,建熙四年

公元364年:甲子,建熙五年

公元365年:乙丑,建熙六年

公元366年:丙寅,建熙七年

公元367年:丁卯,建熙八年

公元368年:戊辰,建熙九年

公元369年:己巳,建熙十年

公元370年:庚午,建熙十一年

前秦(氐族):(公元350年至394年)

前秦太祖惠武帝符洪:

公元350年:庚戌,惠武元年

前秦世宗明帝符健:

公元351年:辛亥,皇始元年

公元352年:壬子,皇始二年

公元353年:癸丑,皇始三年

公元354年:甲寅,皇始四年

公元355年:乙卯,皇始五年

前秦厲王符生:

公元355年:乙卯,壽光元年

公元356年:丙辰,壽光二年

公元357年:丁巳,壽光三年

前秦世祖宣昭帝符堅:

公元357年:丁巳,永興元年

公元358年:戊午,永興二年

公元359年:己未,永興三年

公元359年:己未,甘露元年

公元360年:庚申,甘露二年

公元361年:辛酉,甘露三年

公元362年:壬戌,甘露四年

公元363年:癸亥,甘露五年

公元364年:甲子,甘露六年

公元365年:乙丑,建安元年

公元366年:丙寅,建安二年

公元367年:丁卯,建安三年

公元368年:戊辰,建安四年

公元369年:己巳,建安五年

公元370年:庚午,建安六年

公元371年:辛未,建安七年

公元372年:壬申,建安八年

公元373年:癸酉,建安九年

公元374年:甲戌,建安十年

公元375年:乙亥,建安十一年

公元376年:丙子,建安十二年

公元377年:丁丑,建安十三年

公元378年:戊寅,建安十四年

公元379年:己卯,建安十五年

公元380年:庚辰,建安十六年

公元381年:辛巳,建安十七年

公元382年:壬午,建安十八年

公元383年:癸未,建安十九年

公元384年:甲申,建安二十年

公元385年:乙酉,建安二十一年

前秦哀平帝符丕:

公元385年:乙酉,太安元年

公元386年:丙戌,太安二年

前秦太宗高帝符登:

公元386年:丙戌,太初元年

公元387年:丁亥,太初二年

公元388年:戊子,太初三年

公元389年:己丑,太初四年

公元390年:庚寅,太初五年

公元391年:辛卯,太初六年

公元392年:壬辰,太初七年

公元393年:癸巳,太初八年

公元394年:甲午,太初九年

公元394年:甲午,延初元年

後秦(羌族):(公元384年至公元417年)

後秦太祖武昭帝姚萇:

公元384年:甲申,白雀元年

公元385年:乙酉,白雀二年

公元386年:丙戌,白雀三年

公元386年:丙戌,建初元年

公元387年:丁亥,建初二年

公元388年:戊子,建初三年

公元389年:己丑,建初四年

公元390年:庚寅,建初五年

公元391年:辛卯,建初六年

公元392年:壬辰,建初七年

公元393年:癸巳,建初八年

公元394年:甲午,建初九年

後秦高祖文桓帝姚興:

公元394年:甲午,皇初元年

公元395年:乙未,皇初二年

公元396年:丙申,皇初三年

公元397年:丁酉,皇初四年

公元398年:戊戌,皇初五年

公元399年:己亥,皇初六年

公元399年:己亥,弘治元年

公元400年:庚子,弘治二年

公元401年:辛丑,弘治三年

公元402年:壬寅,弘治四年

公元403年:癸卯,弘治五年

公元404年:甲辰,弘治六年

公元405年:乙巳,弘治七年

公元406年:丙午,弘治八年

公元407年:丁未,弘治九年

公元408年:戊申,弘治十年

公元409年:己酉,弘治十一年

公元410年:庚戌,弘治十二年

公元411年:辛亥,弘治十三年

公元412年:壬子,弘治十四年

公元413年:癸丑,弘治十五年

公元414年:甲寅,弘治十六年

公元415年:乙卯,弘治十七年

公元416年:丙辰,弘治十八年

後秦末帝姚泓:

公元416年:丙辰,永和元年

公元417年:丁巳,永和二年

後燕(鮮卑族):(公元384~407年)

後燕世祖成武帝慕容·垂:

公元384年:甲申,燕元元年

公元385年:乙酉,燕元二年

公元386年:丙戌,燕元三年

公元386年:丙戌,建興元年

公元387年:丁亥,建興二年

公元388年:戊子,建興三年

公元389年:己丑,建興四年

公元390年:庚寅,建興五年

公元391年:辛卯,建興六年

公元392年:壬辰,建興七年

公元393年:癸巳,建興八年

公元394年:甲午,建興九年

公元395年:乙未,建興十年

公元396年:丙申,建興十一年

後燕烈宗惠愍帝慕容·寶:

公元396年:丙申,永康元年

公元397年:丁酉,永康二年

公元398年:戊戌,永康三年

後燕中宗昭武帝慕容·盛:

公元398年:戊戌,建平元年

公元399年:己亥,長樂元年

公元400年:庚子,長樂二年

公元401年:辛丑,長樂三年

後燕昭文帝慕容·熙:

公元401年:辛丑,光始元年

公元402年:壬寅,光始二年

公元403年:癸卯,光始三年

公元404年:甲辰,光始四年

公元405年:乙巳,光始五年

公元406年:丙午,光始六年

公元407年:丁未,光始七年

公元407年:丁未,建始元年

西秦(鮮卑族):(公元385~431年)

西秦烈祖宣烈王乞伏·國仁:

公元385年:乙酉,建義元年

公元386年:丙戌,建義二年

公元387年:丁亥,建義三年

公元388年:戊子,建義四年

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

公元388年:戊子,太初元年

公元389年:己丑,太初二年

公元390年:庚寅,太初三年

公元391年:辛卯,太初四年

公元392年:壬辰,太初五年

公元393年:癸巳,太初六年

公元394年:甲午,太初七年

公元395年:乙未,太初八年

公元396年:丙申,太初九年

公元397年:丁酉,太初十年

公元398年:戊戌,太初十一年

公元399年:己亥,太初十二年

公元400年:庚子,太初十三年

公元401年:辛丑,太初十四年

公元402年:壬寅,太初十五年

公元403年:癸卯,太初十六年

公元404年:甲辰,太初十七年

公元405年:乙巳,太初十八年

公元406年:丙午,太初十九年

公元407年:丁未,太初二十年

公元408年:戊申,太初二十一年

公元409年:己酉,更始元年

公元410年:庚戌,更始二年

公元411年:辛亥,更始三年

公元412年:壬子,更始四年

西秦太祖帝乞伏·熾盤:

公元412年:壬子,永康元年

公元413年:癸丑,永康二年

公元414年:甲寅,永康三年

公元415年:乙卯,永康四年

公元416年:丙辰,永康五年

公元417年:丁巳,永康六年

公元418年:戊午,永康七年

公元419年:己未,永康八年

公元420年:庚申,建弘元年

公元421年:辛酉,建弘二年

公元422年:壬戌,建弘三年

公元423年:癸亥,建弘四年

公元424年:甲子,建弘五年

公元425年:乙丑,建弘六年

公元426年:丙寅,建弘七年

公元427年:丁卯,建弘八年

公元428年:戊辰,建弘九年

西秦末帝乞伏·慕末:

公元428年:戊辰,永弘元年

公元429年:己巳,永弘二年

公元430年:庚午,永弘三年

公元431年:辛未,永弘四年

後涼(氐族):(公元386~403年)

後涼太祖懿武帝呂光:

公元386年:丙戌,太安元年

公元387年:丁亥,太安二年

公元388年:戊子,太安三年

公元389年:己丑,麟嘉元年

公元389年:己丑,麟嘉二年

公元390年:庚寅,麟嘉三年

公元391年:辛卯,麟嘉四年

公元392年:壬辰,麟嘉五年

公元393年:癸巳,麟嘉六年

公元394年:甲午,麟嘉七年

公元395年:乙未,麟嘉八年

公元396年:丙申,麟嘉九年

公元396年:丙申,龍飛元年

公元397年:丁酉,龍飛二年

公元398年:戊戌,龍飛三年

公元399年:己亥,龍飛四年

後涼靈帝呂纂:

公元399年:己亥,咸寧元年

公元400年:庚子,咸寧二年

公元401年:辛丑,咸寧三年

後涼末帝呂隆:

公元401年:辛丑,神鼎元年

公元402年:壬寅,神鼎二年

公元403年:癸卯,神鼎三年

南涼(鮮卑族):(公元397~414年)

南涼烈祖武王禿髮·烏孤:

公元397年:丁酉,太初元年

公元398年:戊戌,太初二年

公元399年:己亥,太初三年

南涼康王禿髮·利鹿孤:

公元400年:庚子,建和元年

公元401年:辛丑,建和二年

公元402年:壬寅,建和三年

南涼景王禿髮·傉檀:

公元402年:壬寅,弘昌元年

公元403年:癸卯,弘昌二年

公元404年:甲辰,弘昌三年

公元405年:乙巳,弘昌四年

公元406年:丙午,弘昌五年

公元407年:丁未,弘昌六年

公元408年:戊申,嘉平元年

公元409年:己酉,嘉平二年

公元410年:庚戌,嘉平三年

公元411年:辛亥,嘉平四年

公元412年:壬子,嘉平五年

公元413年:癸丑,嘉平六年

公元414年:甲寅,嘉平七年

南燕(鮮卑族):(公元398~410年)

南燕世宗獻武帝慕容·德:

公元398年:戊戌,燕平元年

公元399年:己亥,燕平二年

公元400年:庚子,建平元年

公元401年:辛丑,建平二年

公元402年:壬寅,建平三年

公元403年:癸卯,建平四年

公元404年:甲辰,建平五年

公元405年:乙巳,建平六年

南燕末帝慕容·超:

公元405年:乙巳,太上元年

公元406年:丙午,太上二年

公元407年:丁未,太上三年

公元408年:戊申,太上四年

公元409年:己酉,太上五年

公元410年:庚戌,太上六年

西涼(漢族):(公元400~421年)

西涼太祖昭武王李郜:

公元400年:庚子,庚子元年

公元401年:辛丑,庚子二年

公元402年:壬寅,庚子三年

公元403年:癸卯,庚子四年

公元404年:甲辰,庚子五年

公元405年:乙巳,建初元年

公元406年:丙午,建初二年

公元407年:丁未,建初三年

公元408年:戊申,建初四年

公元409年:己酉,建初五年

公元410年:庚戌,建初六年

公元411年:辛亥,建初七年

公元412年:壬子,建初八年

公元413年:癸丑,建初九年

公元414年:甲寅,建初十年

公元415年:乙卯,建初十一年

公元416年:丙辰,建初十二年

公元417年:丁巳,建初十三年

西涼廢帝李歆:

公元417年:丁巳,嘉興元年

公元418年:戊午,嘉興二年

公元419年:己未,嘉興三年

公元420年:庚申,嘉興四年

西涼末帝李恂:

公元420年:庚申,永建元年

公元421年:辛酉,永建二年

大夏(胡夏,匈奴族):(公元407~431年)

胡夏世祖烈武帝赫連·勃勃(劉勃勃):

公元407年:丁未,龍升元年

公元408年:戊申,龍升二年

公元409年:己酉,龍升三年

公元410年:庚戌,龍升四年

公元411年:辛亥,龍升五年

公元412年:壬子,龍升六年

公元413年:癸丑,龍升七年

公元413年:癸丑,鳳翔元年

公元414年:甲寅,鳳翔二年

公元415年:乙卯,鳳翔三年

公元416年:丙辰,鳳翔四年

公元417年:丁巳,鳳翔五年

公元418年:戊午,鳳翔六年

公元418年:戊午,昌武元年

公元419年:己未,昌武二年

公元419年:己未,真興元年

公元420年:庚申,真興二年

公元421年:辛酉,真興三年

公元422年:壬戌,真興四年

公元423年:癸亥,真興五年

公元424年:甲子,真興六年

公元425年:乙丑,真興七年

胡夏廢帝赫連·昌:

公元425年:乙丑,承光元年

公元426年:丙寅,承光二年

公元427年:丁卯,承光三年

公元428年:戊辰,承光四年

胡夏末帝赫連·定:

公元428年:戊辰,勝光元年

公元429年:己巳,勝光二年

公元430年:庚午,勝光三年

公元431年:辛未,勝光四年

北燕(漢族):(公元407~436年)

北燕始帝高云:

正始元年:丁未,公元407年

正始二年:戊申,公元408年

北燕太祖文成帝馮跋:

太平元年:己酉,公元409年

太平一年:庚戌,公元410年

太平二年:辛亥,公元411年

太平三年:壬子,公元412年

太平四年:癸丑,公元413年

太平五年:甲寅,公元414年

太平六年:乙卯,公元415年

太平七年:丙辰,公元416年

太平八年:丁巳,公元417年

太平九年:戊午,公元418年

太平十年:己未,公元419年

太平十一年:庚申,公元420年

太平十二年:辛酉,公元421年

太平十三年:壬戌,公元422年

太平十四年:癸亥,公元423年

太平十五年:甲子,公元424年

太平十六年:乙丑,公元425年

太平十七年:丙寅,公元426年

太平十八年:丁卯,公元427年

太平十九年:戊辰,公元428年

太平二十年:己巳,公元429年

太平二十一年:庚午,公元430年

北燕昭成帝馮宏:

太興元年:辛未,公元431年

太興二年:壬申,公元432年

太興三年:癸酉,公元433年

太興四年:甲戌,公元434年

太興五年:乙亥,公元435年

太興六年:丙子,公元436年

北涼(匈奴族):(公元401~439年)

北涼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

公元401年:辛丑,永安元年

公元402年:壬寅,永安二年

公元403年:癸卯,永安三年

公元404年:甲辰,永安四年

公元405年:乙巳,永安五年

公元406年:丙午,永安六年

公元407年:丁未,永安七年

公元408年:戊申,永安八年

公元409年:己酉,永安九年

公元410年:庚戌,永安十年

公元411年:辛亥,永安十一年

公元412年:壬子,永安十二年

公元412年:壬子,玄始元年

公元413年:癸丑,玄始二年

公元414年:甲寅,玄始三年

公元415年:乙卯,玄始四年

公元416年:丙辰,玄始五年

公元417年:丁巳,玄始六年

公元418年:戊午,玄始七年

公元419年:己未,玄始八年

公元420年:庚申,玄始九年

公元421年:辛酉,玄始十年

公元422年:壬戌,玄始十一年

公元423年:癸亥,玄始十二年

公元424年:甲子,玄始十三年

公元425年:乙丑,玄始十四年

公元426年:丙寅,玄始十五年

公元427年:丁卯,玄始十六年

公元428年:戊辰,玄始十七年

公元428年:戊辰,承玄元年

公元429年:己巳,承玄二年

公元430年:庚午,承玄三年

公元431年:辛未,承玄四年

公元431年:辛未,義和元年

公元432年:壬申,義和二年

公元433年:癸酉,義和三年

北涼哀王沮渠·牧健:

公元433年:癸酉,永和元年

公元434年:甲戌,永和二年

公元435年:乙亥,永和三年

公元436年:丙子,永和四年

公元437年:丁丑,永和五年

公元438年:戊寅,永和六年

公元439年:己卯,永和七年

南朝宋:(公元420~479年),亦稱劉宋

宋武帝劉裕:

公元420年:庚申,永初元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五年

公元421年:辛酉,永初二年,泰常六年

公元422年:壬戌,永初三年,泰常七年

宋少帝劉義符:

公元423年:癸亥,景平元年,泰常八年

公元424年:甲子,景平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始光元年,宋文帝登基當年就改年號

宋文帝劉義隆:

公元424年:甲子,嘉元元年,景平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始光元年

公元425年:乙丑,嘉元二年,始光二年,夏廢主赫連·昌承光元年

公元426年:丙寅,嘉元三年,始光三年

公元427年:丁卯,嘉元四年,始光四年

公元428年:戊辰,嘉元五年,北魏神麚元年,夏後主赫連·定勝光元年,西秦乞伏·幕末永弘元年,北涼沮渠·蒙遜承玄元年

公元429年:己巳,嘉元六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神麚二年

公元430年:庚午,嘉元七年,神麚三年

公元431年:辛未,嘉元八年,神麚四年,北燕馮弘太興元年,北涼沮渠·蒙遜義和元年,勝光四年吐谷渾滅夏

公元432年:壬申,嘉元九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延和元年

公元433年:癸酉,嘉元十年,延和二年,北涼沮渠·牧犍永和元年

公元434年:甲戌,嘉元十一年,延和三年

公元435年:乙亥,嘉元十二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元年

公元436年:丙子,嘉元十三年,太延二年

公元437年:丁丑,嘉元十四年,太延三年

公元438年:戊寅,嘉元十五年,太延四年

公元439年:己卯,嘉元十六年,太延五年,北魏滅北涼,五胡十六國歷史結束,南北朝直接對峙局面形成,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太延五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形成南北朝直接對峙局面

公元440年:庚辰,嘉元十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改太延六年為太平真君元年

公元441年:辛巳,嘉元十八年,太平真君二年太建十二年

公元442年:壬午,嘉元十九年,太平真君三年

公元443年:癸未,嘉元二十年,太平真君四年,北涼沮渠·無諱承平元年

公元444年:甲申,嘉元二十一年,太平真君五年,北涼沮渠·無諱承平二年

公元445年:乙酉,嘉元二十二年,太平真君六年,高昌王沮渠·安周承平三年

公元446年:丙戌,嘉元二十三年,太平真君七年

公元447年:丁亥,嘉元二十四年,太平真君八年

公元448年:戊子,嘉元二十五年,太平真君九年

公元449年:己丑,嘉元二十六年,太平真君十年

公元450年:庚寅,嘉元二十七年,太平真君十一年

公元451年:辛卯,嘉元二十八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改太平真君十二年為正平元年

公元452年:壬辰,嘉元二十九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正平二年,北魏南安王拓跋·余承平元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興安元年

公元453年:癸巳,嘉元三十年,宋劉劭太初元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興安二年

宋孝武帝劉駿:

公元454年:甲午,孝建元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改興安三年為興光元年

公元455年:乙未,孝建二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改興光二年為太安元年

公元456年:丙申,孝建三年,太安二年

公元457年:丁酉,大明元年,太安三年

公元458年:戊戌,大明二年,太安四年

公元459年:己亥,大明三年,太安五年

公元460年:庚子,大明四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元年,柔然滅前高昌(即重建的北涼)

公元461年:辛丑,大明五年,和平二年

公元462年:壬寅,大明六年,和平三年

公元463年:癸卯,大明七年,和平四年

公元464年:甲辰,大明八年,和平五年

宋前廢帝劉子業:

公元465年:乙巳,永光元年又改為景和元年,當年宋明帝又登基,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和平六年

宋明帝劉彧:

公元465年:乙巳,泰始元年,即宋前廢帝景和元年和永光元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和平六年

公元466年:丙午,泰始二年,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天安元年

公元467年:丁未,泰始三年,北魏皇興元年

公元468年:戊申,泰始四年,皇興二年

公元469年:己酉,泰始五年,皇興三年

公元470年:庚戌,泰始六年,皇興四年

公元471年:辛亥,泰始七年,北魏皇興五年,北魏延興元年

公元472年:壬子,泰豫元年,延興二年

宋後廢帝劉昱:

公元473年:癸丑,元徽元年,延興三年

公元474年:甲寅,元徽二年,延興四年

公元475年:乙卯,元徽三年,延興五年

公元476年:丙辰,元徽四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改延興六年為承明元年

公元477年:丁巳,元徽五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元年,當年宋順帝劉准又改年號為升明

宋順帝劉准:

公元477年:丁巳,升明元年,即宋後廢帝劉昱元徽五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元年

公元478年:戊午,升明二年,太和二年

公元479年:己未,升明三年,太和三年,齊太祖高帝蕭道成滅劉宋,南北朝進入南齊與北魏對峙時期

南朝齊:(公元479年公元前公元502年),此時中原王朝是北魏

齊高帝蕭道成:

公元479年:己未,建元元年,北魏孝文帝元宏(拓拔·宏)太和三年,宋順帝劉准升明三年

公元480年:庚申,建元二年,太和四年

公元481年:辛酉,建元三年,太和五年

公元482年:壬戌,建元四年,太和六年

齊武帝蕭賾:

公元483年:癸亥,永明元年,太和七年

公元484年:甲子,永明二年,太和八年

公元485年:乙丑,永明三年,太和九年

公元486年:丙寅,永明四年,太和十年

公元487年:丁卯,永明五年,太和十一年

公元488年:戊辰,永明六年,太和十二年

公元489年:己巳,永明七年,太和十三年

公元490年:庚午,永明八年,太和十四年

公元491年:辛未,永明九年,太和十五年

公元492年:壬申,永明十年,太和十六年

公元493年:癸酉,永明十一年,太和十七年

齊鬱林王蕭昭業:

公元494年:甲戌,隆昌元年,齊海陵王蕭昭文延興元年,齊明帝蕭鸞建武元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

齊海陵王蕭昭文:

公元494年:甲戌,延興元年,齊鬱林王蕭昭業隆昌元年,齊明帝蕭鸞建武元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

齊明帝蕭鸞:

公元494年:甲戌,建武元年,齊鬱林王蕭昭業隆昌元年,齊海陵王蕭昭文延興元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

公元495年:乙亥,建武二年,太和十九年

公元496年:丙子,建武三年,太和二十年

公元497年:丁丑,建武四年,太和二十一年

公元498年:戊寅,永泰元年,建武五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二年

齊東昏侯蕭寶卷:

公元499年:己卯,永元元年,太和二十三年

公元500年:庚辰,永元二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元年

公元501年:辛巳,永元三年,齊和帝中興元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

公元501年:辛巳,中興元年,齊東昏侯蕭寶卷永元三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二年

公元502年:壬午,中興二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梁武帝蕭衍滅齊,改國號為梁,改年號為天監

南朝梁:(公元502~534年)

梁武帝蕭衍:

公元502年:壬午,天監元年,原齊和帝蕭寶融中興二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

公元503年:癸未,天監二年,景明四年

公元504年:甲申,天監三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正始元年

公元505年:乙酉,天監四年,正始二年

公元506年:丙戌,天監五年,正始三年

公元507年:丁亥,天監六年,正始四年

公元508年:戊子,天監七年,正始五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元年

公元509年:己丑,天監八年,正始二年

公元510年:庚寅,天監九年,正始三年

公元511年:辛卯,天監十年,正始四年

公元512年:壬辰,天監十一年,北魏宣武帝元恪改正始五年為延昌元年

公元513年:癸巳,天監十二年,延昌二年

公元514年:甲午,天監十三年,延昌三年

公元515年:乙未,天監十四年,延昌四年

公元516年:丙申,天監十五年,北魏孝明帝元詡熙平元年

公元517年:丁酉,天監十六年,熙平二年

公元518年:戊戌,天監十七年,北魏孝明帝元詡改熙平三年為神龜元年

公元519年:己亥,天監十八年,神龜二年

公元520年:庚子,普通元年,北魏孝明帝元詡改神龜三年為正光元年

公元521年:辛丑,普通二年,正光二年

公元522年:壬寅,普通三年,正光三年

公元523年:癸卯,普通四年,正光四年

公元524年:甲辰,普通五年,正光五年

公元525年:乙巳,普通六年,北魏孝明帝元詡改正光六年為孝昌元年

公元526年:丙午,普通七年,孝昌二年

公元527年:丁未,改普通八年為大通元年,孝昌三年

公元528年:戊申,大通二年,北魏孝明帝元詡武泰元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建義元年,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元年

公元529年:己酉,改大通三年為中大通元年,永安二年

公元530年:庚戌,中大通二年,北魏孝明帝元詡永安三年,北魏長廣王元曄建明元年

公元531年:辛亥,中大通三年,北魏長廣王元曄建明二年,北魏節閔帝元恭普泰元年

公元532年:壬子,中大通四年,普泰二年,北魏孝武帝元修太昌元年,北魏孝武帝元修永興元年,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

公元533年:癸丑,中大通五年,永熙二年

公元534年:甲寅,中大通六年,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天平元年,遷都於鄴

公元535年:乙卯,梁武帝蕭衍大同元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天平二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元年,都城長安

從公元535~577年,北朝都是兩國並立。

梁武帝蕭衍:(公元502年登基)

公元535年:乙卯,大同元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天平二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元年

公元536年:丙辰,大同二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天平三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二年

公元537年:丁巳,大同三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天平四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三年

公元538年:戊午,大同四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元象元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四年

公元539年:己未,大同五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興和元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五年

公元540年:庚申,大同六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興和二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六年

公元541年:辛酉,大同七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興和三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七年

公元542年:壬戌,大同八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興和四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八年

公元543年:癸亥,大同九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元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九年

公元544年:甲子,大同十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二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年

公元545年:乙丑,大同十一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三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一年

公元546年:丙寅,改大同十二年為中大同元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四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二年

公元547年:丁卯,改中大同二年為太清元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五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三年

公元548年:戊辰,太清二年,梁臨賀王蕭正德正平元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六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四年

公元549年:己巳,太清三年,梁臨賀王蕭正德正平二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七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五年

梁簡文帝蕭綱:

公元550年:庚午,大寶元年,梁簡文帝太清四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武定八年,高洋廢東魏孝靜帝,建立北齊,東魏滅亡(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六年。

公元551年:辛未,大寶二年,梁豫章王蕭棟天正元年,不承認梁簡文帝的地區為太清五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西魏文帝元寶炬大統十七年

梁元帝蕭繹:

公元552年:壬申,承聖元年,梁武陵王蕭紀天正二年,部分地區為太清五年或大寶三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三年,西魏廢帝元欽元年

公元553年:癸酉,承聖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西魏廢帝元欽二年

公元554年:甲戌,承聖三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五年,西魏廢帝元欽三年,西魏恭帝拓跋廓元年

公元555年:乙亥,承聖四年,梁建安公蕭淵明天成元年,梁敬帝蕭方智紹泰元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西魏恭帝拓跋廓元年

梁建安公蕭淵明:

公元555年:乙亥,天成元年,就是承聖四年或紹泰元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

梁敬帝蕭方智:

公元555年:乙亥,紹泰元年,就是天成元年或承聖四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西魏恭帝拓跋廓二年

公元556年:丙子,改紹泰二年為太平元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七年,西魏恭帝拓跋廓三年,宇文覺廢西魏恭帝

公元557年:丁丑,太平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八年,北周閔帝宇文覺元年,北周明帝宇文毓元年,宇文覺建立北周

南朝陳:(公年557~589年,中原王朝先後有北齊、北周、隋

陳武帝陳霸先:

公元557年:丁丑,永定元年,梁敬帝蕭方智太平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八年,北周閔帝宇文覺元年,北周明帝宇文毓元年,陳國滅亡梁國,北周代替西魏。

公元558年:戊寅,永定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九年,北周明帝宇文毓二年

公元559年:己卯,永定三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十年,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

陳文帝陳蒨:

公元560年:庚辰,天嘉元年,北齊廢帝高殷乾明元年,北齊孝昭帝高演皇建元年,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二年

公元561年:辛巳,天嘉二年,北齊孝昭帝高演皇建二年,北齊武成帝高湛太寧元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

公元562年:壬午,天嘉三年,北齊武成帝高湛河清元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二年

公元563年:癸未,天嘉四年,北齊武成帝高湛河清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三年

公元564年:甲申,天嘉五年,北齊武成帝高湛河清三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四年

公元565年:乙酉,天嘉六年,北齊武成帝高湛河清四年,北齊後主高緯天統元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五年

公元566年:丙戌,改天嘉七年為天康元年,北齊後主高緯天統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

陳廢帝陳伯宗(臨海王):

公元567年:丁亥,光大元年,北齊後主高緯天統三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二年

公元568年:戊子,光大二年,北齊後主高緯天統四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三年

陳宣帝陳頊:

公元569年:己丑,太建元年,北齊後主高緯天統五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四年

公元570年:庚寅,太建二年,北齊後主高緯武平元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五年

公元571年:辛卯,太建三年,北齊後主高緯武平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六年

公元572年:壬辰,太建四年,北齊後主高緯武平三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改天和七年為建德元年

公元573年:癸巳,太建五年,北齊後主高緯武平四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二年

公元574年:甲午,太建六年,北齊後主高緯武平五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

公元575年:乙未,太建七年,北齊後主高緯武平六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四年

公元576年:丙申,太建八年,北齊後主高緯改武平七年為隆化元年,北齊高延宗德昌元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五年

公元577年:丁酉,太建九年,北齊幼主高恆承光元年,北齊高紹義武平元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六年,北齊被北周滅亡

公元578年:戊戌,太建十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改建德七年為宣政元年

公元579年:己亥,太建十一年,北周宣帝宇文齏大成元年,北周靜帝宇文衍大象元年

公元580年:庚子,太建十二年,北周靜帝宇文衍大象二年

公元581年:辛丑,太建十三年,北周靜帝宇文衍改大象三年為大定元年,楊堅廢北周建立隋朝,北朝紀年結束

公元582年:壬寅,太建十四年,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

陳後主陳叔寶:

公元583年:癸卯,至德元年,隋文帝楊堅開皇三年

公元584年:甲辰,至德二年,隋文帝楊堅開皇四年

公元585年:乙巳,至德三年,隋文帝楊堅開皇五年

公元586年:丙午,至德四年,隋文帝楊堅開皇六年

公元587年:丁未,禎明元年,隋文帝楊堅開皇七年,隋文帝楊堅廢掉依附西魏、後周、隋的割據政權後梁

公元588年:戊申,禎明二年,隋文帝楊堅開皇八年

公元589年:己酉,禎明三年,隋文帝楊堅開皇九年,隋文帝滅陳,統一全國,南朝紀年結束

大隋王朝:(公元581~618年)

隋文帝楊堅:

公元581年:辛丑,開皇元年,陳宣帝陳頊太建十三年,北周靜帝宇文衍大象三年大定元年,楊堅廢北周靜帝宇文衍

公元582年:壬寅,開皇二年,陳宣帝陳頊太建十四年

公元583年:癸卯,開皇三年,陳後主陳叔寶至德元年

公元584年:甲辰,開皇四年,陳後主陳叔寶至德元年

公元585年:乙巳,開皇五年,陳後主陳叔寶至德元年

公元586年:丙午,開皇六年,陳後主陳叔寶至德元年

公元587年:丁未,開皇七年,陳後主陳叔寶至德元年

公元588年:戊申,開皇八年,陳後主陳叔寶至德元年

公元589年:己酉,開皇九年,陳後主陳叔寶至德元年,隋文帝滅陳,活捉陳後主。中國重新統一。

公元590年:庚戌,開皇十年

公元591年:辛亥,開皇十一年

公元592年:壬子,開皇十二年

公元593年:癸丑,開皇十三年

公元594年:甲寅,開皇十四年

公元595年:乙卯,開皇十五年

公元596年:丙辰,開皇十六年

公元597年:丁巳,開皇十七年

公元598年:戊午,開皇十八年

公元599年:己未,開皇十九年

公元600年:庚申,開皇二十年

公元601年:辛酉,仁壽元年

公元602年:壬戌,仁壽二年

公元603年:癸亥,仁壽三年

公元604年:甲子,仁壽四年

隋煬帝楊廣:

公元605年:乙丑,大業元年

公元606年:丙寅,大業二年

公元607年:丁卯,大業三年

公元608年:戊辰,大業四年

公元609年:己巳,大業五年

公元610年:庚午,大業六年

公元611年:辛未,大業七年

公元612年:壬申,大業八年

公元613年:癸酉,大業九年

公元614年:甲戌,大業十年

公元615年:乙亥,大業十一年

公元616年:丙子,大業十二年

公元617年:丁丑,大業十三年,隋恭帝義寧元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宣布廢掉昏君隋煬帝,尊為太上皇,擁立代王楊侑為帝。

公元618年:戊寅,大業十四年,隋恭帝義寧二年,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隋越帝楊侗皇泰元年,隋煬帝楊廣被殺,隋恭帝楊侑禪位於唐。

大唐王朝:(公元618~907年)

唐高祖李淵:

公元618年:戊寅,武德元年,隋煬帝楊廣大業十四年,隋恭帝楊侑義寧二年,隋越帝楊侗皇泰元年

公元619年:乙卯,武德二年,隋越帝楊侗皇泰元年,王世充廢隋越帝楊侗

公元626年:丙戌,武德九年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627年:丁亥,貞觀元年

公元630年:庚寅,貞觀四年。

公元649年:己酉,貞觀二十三年

唐高宗李治:

公元650年:庚戌,永徽元年

公元655年:乙卯,永徽六年

公元656年:丙辰,顯慶元年

公元660年:庚申,顯慶五年

公元661年:辛酉,改顯慶六年為龍朔元年

公元663年:癸亥,龍朔三年

公元664年:甲子,麟德元年

公元665年:乙丑,麟德二年

公元666年:丙寅,乾封元年

公元667年:丁卯,乾封二年

公元668年:戊辰,總章元年

公元669年:己巳,總章二年

公元670年:庚午,改總章三年為咸亨元年

公元671年:辛未,咸亨二年

公元673年:癸酉,咸亨四年

公元674年:甲戌,改咸亨五年為上元元年

公元675年:乙亥,上元二年

公元676年:丙子,改上元三年為儀鳳元年

公元677年:丁丑,儀鳳二年

公元678年:戊寅,儀鳳三年

公元679年:乙卯,改儀鳳四年為調露元年

公元680年:庚辰,改調露二年為永隆元年

公元681年:辛巳,改永隆二年為開耀元年

公元682年:壬午,改開耀二年為永淳元年

公元683年:癸未,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

唐中宗李顯:

公元684年:甲申,嗣聖元年,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唐武后稱制光宅元年

唐睿宗李旦:

公元684年:甲申,文明元年,唐中宗李顯嗣聖元年,唐武后稱制光宅元年

唐則天順聖皇后武曌:(稱制)

公元684年:甲申,光宅元年,唐中宗李顯嗣聖元年,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

公元685年:乙酉,垂拱元年

公元688年:戊子,垂拱四年

公元689年:己丑,永昌元年又改為載初元年

周則天皇帝武曌:

公元690年:庚寅,天授元年,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

公元691年:辛卯,天授二年

公元692年:壬辰,天授三年,如意元年,長壽元年

公元693年:癸巳,長壽二年

公元694年:甲午,長壽三年,延載元年

公元695年:乙未,證聖元年,天冊萬歲元年

公元696年:丙申,萬歲登封元年,萬歲通天元年

公元697年:丁酉,萬歲通天二年,神功元年

公元698年:戊戌,聖曆元年

公元699年:己亥,聖歷二年

公元700年:庚子,聖歷三年,久視元年

公元701年:辛丑,大足元年,長安元年

公元702年:壬寅,長安二年

公元703年:癸卯,長安三年

公元704年:甲辰,長安四年,武周紀年結束。

唐中宗李顯(曾在公元684年短暫地登上皇位,這次複位也恢復了唐的國號):

公元705年:乙巳,神龍元年

公元707年:丁未,神龍三年,景龍元年

公元708年:戊申,景龍二年

公元710年:庚戌,景龍四年

唐殤帝李重茂:

公元710年:庚戌,唐隆元年,唐中宗李顯景龍四年,唐睿宗李旦景雲元年

唐睿宗李旦:

公元710年:庚戌,景雲元年,唐殤帝李重茂唐隆元年,唐中宗李顯景龍四年

公元711年:辛亥,景雲二年

公元712年:壬子,太極元年,延和元年,唐玄宗李隆基當年即改年號為先天

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2年:壬子,先天元年,唐睿宗李旦太極元年或延和元年

公元713年:癸丑,先天二年,開元元年

公元714年:甲寅,開元二年

公元715~740年:開元三年至開元二十八年

公元741年:辛巳,開元二十九年

公元742年:壬午,天寶元年

公元756年:丙申,天寶十五年,大燕皇帝安祿山聖武元年,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李亨當年改年號為至德)

唐肅宗李亨:

公元756年:丙申,至德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大燕皇帝安祿山聖武元年

公元757年:丁酉,至德二年,大燕皇帝安祿山聖武二年,大燕皇帝安慶緒載初元年天成元年

公元758年:戊戌,至德三年,乾元元年,大燕皇帝安慶緒天成二年

公元759年:己亥,乾元二年,大燕皇帝安慶緒天成三年,大燕皇帝史思明順天元年

公元760年:庚子,乾元三年,上元元年,大燕皇帝史思明順天二年

公元761年:辛丑,上元二年,唐肅宗李亨元年,大燕皇帝史思明順天三年應天元年,大燕皇帝史朝義顯聖元年

唐代宗李豫:

公元762年:壬寅,寶應元年,大燕皇帝史朝義顯聖二年

公元763年:癸卯,寶應二年,廣德元年,大燕皇帝史朝義顯聖三年安史之亂結束

公元764年:甲辰,廣德二年

公元765年:乙巳,永泰元年

公元766年:丙午,永泰二年,大曆元年

公元767年:丁未,大曆二年

公元779年:己未,大曆十四年

唐德宗李適:

公元780年:庚申,建中元年

公元783年:癸亥,建中四年

公元784年:甲子,興元元年

公元785年:乙丑,貞元元年

公元786年:丙寅,貞元二年

公元804年:甲申,貞元二十年

公元805年:乙酉,貞元二十一年,唐順宗李誦當年改年號為永貞

唐順宗李誦:

公元805年:乙酉,永貞元年,貞元二十一年

唐憲宗李純:

公元806年:丙戌,元和元年

公元820年:庚子,元和十五年

唐穆宗李恆:

公元821年:辛丑,長慶元年

公元824年:甲辰,長慶四年

唐敬宗李湛:

公元825年:乙巳,寶曆元年

公元826年:丙午,寶曆二年

公元827年:丁未,寶曆三年,唐文宗李昂當年改年號為大和

唐文宗李昂:

公元827年:丁未,大和元年,寶曆三年

公元828年:戊申,大和二年

公元835年:乙卯,大和九年

公元836年:丙辰,開成元年

公元840年:庚申,開成五年

唐武宗李炎:

公元841年:辛酉,會昌元年

公元846年:丙寅,會昌六年

唐宣宗李忱:

公元847年:丁卯,大中元年

公元858年:戊寅,大中十二年

公元859年:乙卯,大中十三年

唐懿宗李凗:

公元859年:乙卯,大中十三年,李凗沿用唐宣宗李忱的年號

公元860年:庚辰,大中十四年,咸通元年

公元861年:辛巳,咸通二年

公元873年:癸巳,咸通十四年

唐僖宗李儇:

公元873年:癸巳,咸通十四年,李儇沿用唐懿宗李凗的年號

公元874年:甲午,咸通十五年,乾符元年

公元875年:乙未,乾符二年

公元880年:庚子,廣明元年,大齊皇帝黃巢金統元年

公元881年:辛丑,廣明二年,中和元年,大齊皇帝黃巢金統二年

公元882年:壬寅,中和二年,大齊皇帝黃巢金統三年

公元884年:甲辰,中和四年,大齊皇帝黃巢金統四年

公元885年:乙巳,中和五年,光啟元年,大齊皇帝黃巢金統五年,黃巢被殺

公元886年:丙午,光啟二年

公元887年:丁未,光啟三年

公元888年:戊申,光啟四年,文德元年

唐昭宗李曄:

公元889年:己酉,龍紀元年

公元890年:庚戌,大順元年

公元891年:辛亥,大順二年

公元892年:壬子,景福元年

公元893年:癸丑,景福二年

公元894年:甲寅,乾寧元年

公元895年:乙卯,乾寧二年

公元896年:丙辰,乾寧三年

公元897年:丁巳,乾寧四年

公元898年:戊午,乾寧五年,光化元年

公元899年:己未,光化二年

公元900年:庚申,光化三年

公元901年:辛酉,光化四年,天復元年

公元902年:壬戌,天復二年

公元903年:癸亥,天復三年

公元904年:甲子,天復四年,天佑元年

唐哀帝李柷:

公元905年:乙丑,天佑二年,李柷沿用唐昭宗李曄的年號

公元906年:丙寅,天佑三年

公元907年:丁卯,天佑四年,唐哀帝李拀被迫禪位於權臣朱溫,唐朝滅亡,五代時期開始

後梁:(公元907~923年)

後梁太祖朱晃:

公元907年:丁卯,開平元年,吳越錢鏐天祐四年,吳楊渥天祐四年,前蜀王建天復七年,楚馬殷立,南漢劉隱立,閩王審知立,南平高季興立,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機元年

公元908年:戊辰,開平二年,吳越錢鏐天寶元年,前蜀王建武成元年

公元909年:己巳,開平三年,吳楊隆演天祐六年

公元910年:庚午,開平四年

公元911年:辛未,開平五年,乾化元年,前蜀王建永平元年

公元912年:壬申,乾化二年

公元913年:癸酉,乾化三年

後梁末帝朱友瑱:

公元913年:癸酉,乾化三年

公元914年:甲戌,乾化四年

公元915年:乙亥,乾化五年,貞明元年

公元916年:丙子,貞明二年,契丹大聖大明天皇帝耶律·阿保機神冊元年,前蜀王建通正元年,耶律·阿保機稱帝並建立遼國

公元917年:丁丑,貞明三年,前蜀王建天漢元年,南漢劉龔乾亨元年

公元918年:戊寅,貞明四年,前蜀王建光天元年

公元919年:己卯,貞明五年,前蜀王衍乾德元年,吳楊隆演武義元年

公元920年:庚辰,貞明六年

公元921年:辛巳,貞明七年,龍德元年,吳越錢鏐龍德元年,吳楊溥武義三年吳楊溥順義元年

公元922年:壬午,龍德二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天贊元年

公元923年:癸未,龍德三年,後梁滅亡

後唐:(公元923~936年)

後唐庄宗李存勖:

公元923年:癸未,同光元年,後梁末帝朱友瑱龍德三年

公元924年:甲申,同光二年,吳越錢鏐寶大元年

公元925年:乙酉,同光三年,前蜀王衍咸康元年,南漢劉龔白龍元年,閩王延翰立,後蜀孟知祥立

公元926年:丙戌,同光四年

後唐明宗李嗣源(李亶):

公元926年:丙戌,天成元年,同光四年,吳越錢鏐寶正元年,閩王延翰天成元年,契丹耶律·阿保機天顯元年

公元927年:丁亥,天成二年,契丹耶律·德光天顯二年,閩王延鈞立,吳楊溥乾貞元年

公元928年:戊子,天成三年,南平高從誨立,南漢劉龔大有元年

公元929年:己丑,天成四年,吳楊溥大和元年

公元930年:庚寅,天成五年,長興元年,楚馬希聲立

公元931年:辛卯,長興二年

公元932年:壬辰,長興三年,吳越錢元衿立,楚馬希范立

公元933年:癸巳,長興四年,閩王延鈞龍啟元年

後唐閔帝李從厚:

公元934年:甲午,應順元年,後蜀孟知祥明德元年

後唐末帝李從珂:

公元934年:甲午,清泰元年,應順元年,後蜀孟知祥明德元年

公元935年:乙未,清泰二年,後蜀孟昶明德二年,吳楊溥天祚元年,閩王延鈞永和元年

公元936年:丙申,清泰三年,閩王昶通文元年,後唐滅亡

後晉:(公元936~946年)

後晉高祖石敬瑭:

公元936年:丙申,天福元年,清泰三年,閩王昶通文元年

公元937年:丁酉,天福二年,南唐李昪昇元元年

公元938年:戊戌,天福三年,後蜀孟昶廣政元年,大遼耶律·德光會同元年

公元939年:己亥,天福四年,閩王曦永隆元年

公元940年:庚子,天福五年

公元941年:辛丑,天福六年,吳越錢弘佐立

公元942年:壬寅,天福七年,南漢劉玢光天元年

後晉出帝石重貴:

公元943年:癸卯,天福八年,南漢劉晟應乾元年,南漢劉晟乾和元年,南唐李璟保大元年,閩王延政天德元年

公元944年:甲辰,天福九年,開運元年

公元945年:乙巳,開運二年

公元946年:丙午,開運三年

後漢:(公元947~950年

後漢高祖劉暠:

公元947年:丁未,天福十二年,大遼耶律·德光大同元年,大遼耶律·阮天祿元年,吳越錢弘倧立,楚馬希廣立

公元948年:戊申,乾祐元年,南平高保融立,吳越錢弘俶立

後漢隱帝劉承祐:(沿用後漢高祖劉暠的年號):

公元948年:戊申,乾祐元年,南平高保融立,吳越錢弘俶立

公元949年:己酉,乾祐二年

公元950年:庚戌,乾祐三年,楚馬希萼立

後周:(公元951~960年

後周太祖郭威:

公元951年:辛亥,廣順元年,大遼耶律·璟應曆元年,北漢劉旻乾祐四年,楚馬希崇立

公元952年:壬子,廣順二年

公元953年:癸丑,廣順三年

公元954年:甲寅,顯德元年

後周世宗柴榮:

公元955年:乙卯,顯德二年,沿用後周太祖郭威年號,北漢劉鈞乾祐八年

公元956年:丙辰,顯德三年

公元957年:丁巳,顯德四年,北漢劉鈞天會元年

公元958年:戊午,顯德五年,南漢劉飴大寶元年,南唐李璟中興元年,南唐李璟交泰元年

公元959年:己未,顯德六年

後周恭帝柴宗訓:

公元960年:庚申,顯德七年,沿用後周太祖郭威年號,南平高保勖立,後周恭帝柴宗訓禪位於趙匡胤,五代結束,宋朝建立

前蜀:(公元907~925年)

王建:公元907~918年

前蜀武成元年:戊辰,公元908年

前蜀武成二年:己巳,公元909年

前蜀武成三年:庚午,公元910年

前蜀永平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前蜀永平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前蜀永平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前蜀永平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前蜀永平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前蜀通正元年:丙子,公元916年

前蜀天漢元年:丁丑,公元917年

前蜀光天元年:戊寅,公元918年

王衍:公元919~925年

前蜀乾德元年:己卯,公元919年

前蜀乾德二年:庚辰,公元920年

前蜀乾德三年:辛巳,公元921年

前蜀乾德四年:壬午,公元922年

前蜀乾德五年:癸未,公元923年

前蜀乾德六年:甲申,公元924年

前蜀咸康元年:乙酉,公元925年

後蜀:(公元934~965年)

後蜀高祖孟知祥:

後蜀明德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後蜀明德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後蜀後祖孟昶:

後蜀明德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後蜀明德四年:丁酉,公元937年

後蜀廣政元年:戊戌,公元938年

後蜀廣政二年:己亥,公元939年

後蜀廣政三年:庚子,公元940年

後蜀廣政四年:辛丑,公元941年

後蜀廣政五年:壬寅,公元942年

後蜀廣政六年:癸卯,公元943年

後蜀廣政七年:甲辰,公元944年

後蜀廣政八年:乙巳,公元945年

後蜀廣政九年:丙午,公元946年

後蜀廣政十年:丁未,公元947年

後蜀廣政十一年:戊申,公元948年

後蜀廣政十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後蜀廣政十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後蜀廣政十四年:辛亥,公元951年

後蜀廣政十五年:壬子,公元952年

後蜀廣政十六年:癸丑,公元953年

後蜀廣政十七年:甲寅,公元954年

後蜀廣政十八年:乙卯,公元955年

後蜀廣政十九年:丙辰,公元956年

後蜀廣政二十年:丁巳,公元957年

後蜀廣政二十一年:戊午,公元958年

後蜀廣政二十二年:己未,公元959年

後蜀廣政二十三年:庚申,公元960年

後蜀廣政二十四年:辛酉,公元961年

後蜀廣政二十五年:壬戌,公元962年

後蜀廣政二十六年:癸亥,公元963年

後蜀廣政二十七年:甲子,公元964年

後蜀廣政二十八年:乙丑,公元965年

南吳:(公元902~937年)

南吳景帝楊渥:公元907~908年

南吳天復二年:壬戌,公元902年

南吳天復三年:癸亥,公元903年

南吳天復四年:甲子,公元904年

南吳天佑元年:甲子,公元904年

南吳天佑二年:乙丑,公元905年

南吳天佑三年:丙寅,公元906年

南吳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

南吳宣帝楊隆演:公元909~919年

南吳天佑五年:戊辰,公元908年

南吳天佑六年:己巳,公元909年

南吳天佑七年:庚午,公元910年

南吳天佑八年:辛未,公元911年

南吳天佑九年:壬申,公元912年

南吳天佑十年:癸酉,公元913年

南吳天佑十一年:甲戌,公元914年

南吳天佑十二年:乙亥,公元915年

南吳天佑十三年:丙子,公元916年

南吳天佑十四年:丁丑,公元917年

南吳天佑十五年:戊寅,公元918年

南吳天佑十六年:己卯,公元919年

南吳武義元年:己卯,公元919年

南吳武義二年:庚辰,公元920年

南吳睿帝楊溥:公元921~921年

南吳武義三年:辛巳,公元921年

南吳順義元年:辛巳,公元921年

南吳順義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南吳順義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南吳順義四年:甲申,公元924年

南吳順義五年:乙酉,公元925年

南吳順義六年:丙戌,公元926年

南吳順義七年:丁亥,公元927年

南吳乾貞元年:丁亥,公元927年

南吳乾貞二年:戊子,公元928年

南吳乾貞三年:己丑,公元929年

南吳大和元年:己丑,公元929年

南吳大和二年:庚寅,公元930年

南吳大和三年:辛卯,公元931年

南吳大和四年:壬辰,公元932年

南吳大和五年:癸巳,公元933年

南吳大和六年:甲午,公元934年

南吳大和七年:乙未,公元935年

南吳天祚元年:乙未,公元935年

南吳天祚二年:丙申,公元936年

南吳天祚三年:丁酉,公元937年

南唐:(公元937~975年)

南唐太祖李璟昪:公元937~942年

南唐昇元元年:丁酉,公元937年

南唐昇元二年:戊戌,公元938年

南唐昇元三年:己亥,公元939年

南唐昇元四年:庚子,公元940年

南唐昇元五年:辛丑,公元941年

南唐昇元六年:壬寅,公元942年

南唐昇元七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唐中主李璟:公元943~960年

南唐保大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唐保大二年:甲辰,公元944年

南唐保大三年:乙巳,公元945年

南唐保大四年:丙午,公元946年

南唐保大五年:丁未,公元947年

南唐保大六年:戊申,公元948年

南唐保大七年:己酉,公元949年

南唐保大八年:庚戌,公元950年

南唐保大九年:辛亥,公元951年

南唐保大十年:壬子,公元952年

南唐保大十一年:癸丑,公元953年

南唐保大十二年:甲寅,公元954年

南唐保大十三年:乙卯,公元955年

南唐保大十四年:丙辰,公元956年

南唐保大十五年:丁巳,公元957年

南唐中興元年:戊午,公元958年

南唐交泰元年:戊午,公元958年

南唐顯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南唐顯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南唐顯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

南唐建隆元年:庚申,公元960年

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61~961年

南唐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

南唐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

南唐建隆四年:癸亥,公元963年

南唐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

南唐乾德二年:甲子,公元964年

南唐乾德三年:乙丑,公元965年

南唐乾德四年:丙寅,公元966年

南唐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

南唐乾德六年:戊辰,公元968年

南唐開寶元年:戊辰,公元968年

南唐開寶二年:己巳,公元969年

南唐開寶三年:庚午,公元970年

南唐開寶四年:辛未,公元971年

南唐開寶五年:壬申,公元972年

南唐開寶六年:癸酉,公元973年

南唐開寶七年:甲戌,公元974年

南唐開寶八年:乙亥,公元975年

閩(閩越):(公元909~945年)

閩太祖王王審知:公元907~925年

閩越開平三年:己巳,公元909年

閩越開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

閩越開平五年:辛未,公元911年

閩越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閩越乾化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閩越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閩越乾化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閩越乾化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閩越貞明元年:乙亥,公元915年

閩越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閩越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閩越貞明四年:戊寅,公元918年

閩越貞明五年:己卯,公元919年

閩越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

閩越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

閩越龍德元年:辛巳,公元921年

閩越龍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閩越龍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閩越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閩越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閩越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閩惠宗王鏻:公元926~938年

閩越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閩越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閩越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閩越天成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閩越天成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閩越長興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閩越長興二年:辛卯,公元931年

閩越長興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閩越龍啟元年:癸巳,公元933年

閩越龍啟二年:甲午,公元934年

閩越永和元年:乙未,公元935年

閩越永和二年:丙申,公元936年

閩越通文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閩越通文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閩越通文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閩越通文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王曦:公元939~942年

閩越永隆元年:己亥,公元939年

閩越永隆二年:庚子,公元940年

閩越永隆三年:辛丑,公元941年

閩越永隆四年:壬寅,公元942年

閩越永隆五年:癸卯,公元943年

閩越永隆六年:甲辰,公元944年

閩福恭懿王王延政:公元943~943年

閩越天德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閩越天德二年:甲辰,公元944年

閩越天德三年:乙巳,公元945年

楚(南楚):(公元907~951年)

南楚太祖馬殷:公元907~929年

南楚開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南楚開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

南楚開平三年:己巳,公元909年

南楚開平四年:庚午,公元910年

南楚開平五年:辛未,公元911年

南楚乾化元年:辛未,公元911年

南楚乾化二年:壬申,公元912年

南楚乾化三年:癸酉,公元913年

南楚乾化四年:甲戌,公元914年

南楚乾化五年:乙亥,公元915年

南楚貞明元年:乙亥,公元915年

南楚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南楚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南楚貞明四年:戊寅,公元918年

南楚貞明五年:己卯,公元919年

南楚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

南楚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

南楚龍德元年:辛巳,公元921年

南楚龍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南楚龍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南楚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

南楚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南楚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南楚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

南楚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南楚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南楚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南楚天成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南楚天成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南楚衡陽王馬希聲:公元930~931年

南楚長興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南楚長興二年:辛卯,公元931年

南楚文昭王馬希范:公元932~949年

南楚長興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南楚長興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南楚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南楚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南楚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南楚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南楚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南楚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南楚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南楚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

南楚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南楚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南楚天福八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楚天福九年:甲辰,公元944年

南楚開運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南楚開運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南楚開運三年:丙午,公元946年

南楚開運四年:丁未,公元947年

南楚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南楚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南楚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南楚乾佑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南楚恭孝王馬希萼:公元950~950年

南楚保大八年:庚戌,公元950年

南楚末王馬希崇:公元951~951年

南楚保大九年:辛亥,公元951年

荊南(南平):(公元924~963年)

南平太祖王高季興:公元907~927年

荊南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荊南同光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荊南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

荊南天成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荊南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荊南天成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南平文獻王高從海:公元928~947年

荊南乾貞二年:戊子,公元928年

荊南乾貞三年:己丑,公元929年

荊南天成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荊南長興元年:庚寅,公元930年

荊南長興二年:辛卯,公元931年

荊南長興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荊南長興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荊南應順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荊南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荊南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荊南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荊南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荊南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荊南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荊南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荊南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

荊南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荊南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荊南天福八年:癸卯,公元943年

荊南天福九年:甲辰,公元944年

荊南開運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荊南開運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荊南開運三年:丙午,公元946年

荊南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南平貞懿王高保融:公元948~948年

荊南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荊南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荊南乾佑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荊南廣順元年:辛亥,公元951年

荊南廣順二年:壬子,公元952年

荊南廣順三年:癸丑,公元953年

荊南顯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

荊南顯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

荊南顯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荊南顯德四年:丁巳,公元957年

荊南顯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荊南顯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荊南顯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

荊南建隆元年:庚申,公元960年

荊南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

荊南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

荊南建隆四年:癸亥,公元963年

南漢:(公元917~971年)

南漢海南王劉隱:公元907~911年

南漢王劉龑:公元911~942年

南漢乾亨元年:丁丑,公元917年

南漢乾亨二年:戊寅,公元918年

南漢乾亨三年:己卯,公元919年

南漢乾亨四年:庚辰,公元920年

南漢乾亨五年:辛巳,公元921年

南漢乾亨六年:壬午,公元922年

南漢乾亨七年:癸未,公元923年

南漢乾亨八年:甲申,公元924年

南漢乾亨九年:乙酉,公元925年

南漢白龍元年:乙酉,公元925年

南漢白龍二年:丙戌,公元926年

南漢白龍三年:丁亥,公元927年

南漢白龍四年:戊子,公元928年

南漢大有元年:戊子,公元928年

南漢大有二年:己丑,公元929年

南漢大有三年:庚寅,公元930年

南漢大有四年:辛卯,公元931年

南漢大有五年:壬辰,公元932年

南漢大有六年:癸巳,公元933年

南漢大有七年:甲午,公元934年

南漢大有八年:乙未,公元935年

南漢大有九年:丙申,公元936年

南漢大有十年:丁酉,公元937年

南漢大有十一年:戊戌,公元938年

南漢大有十二年:己亥,公元939年

南漢大有十三年:庚子,公元940年

南漢大有十四年:辛丑,公元941年

南漢王劉玢:公元942~942年

南漢大有十五年:壬寅,公元942年

南漢光天元年:壬寅,公元942年

南漢王劉晟:公元943~957年

南漢光天二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漢應乾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漢乾和元年:癸卯,公元943年

南漢乾和二年:甲辰,公元944年

南漢乾和三年:乙巳,公元945年

南漢乾和四年:丙午,公元946年

南漢乾和五年:丁未,公元947年

南漢乾和六年:戊申,公元948年

南漢乾和七年:己酉,公元949年

南漢乾和八年:庚戌,公元950年

南漢乾和九年:辛亥,公元951年

南漢乾和十年:壬子,公元952年

南漢乾和十一年:癸丑,公元953年

南漢乾和十二年:甲寅,公元954年

南漢乾和十三年:乙卯,公元955年

南漢乾和十四年:丙辰,公元956年

南漢乾和十五年:丁巳,公元957年

南漢王劉鋹:公元958~958年

南漢乾和十六年:戊午,公元958年

南漢大寶元年:戊午,公元958年

南漢大寶二年:己未,公元959年

南漢大寶三年:庚申,公元960年

南漢大寶四年:辛酉,公元961年

南漢大寶五年:壬戌,公元962年

南漢大寶六年:癸亥,公元963年

南漢大寶七年:甲子,公元964年

南漢大寶八年:乙丑,公元965年

南漢大寶九年:丙寅,公元966年

南漢大寶十年:丁卯,公元967年

南漢大寶十一年:戊辰,公元968年

南漢大寶十二年:己巳,公元969年

南漢大寶十三年:庚午,公元970年

南漢大寶十四年:辛未,公元971年

吳(錢吳、吳越):(公元907~978年)

吳越王錢鏐:公元907~931年

吳越天佑四年:丁卯,公元907年

吳越天寶元年:戊辰,公元908年

吳越天寶二年:己巳,公元909年

吳越天寶三年:庚午,公元910年

吳越天寶四年:辛未,公元911年

吳越天寶五年:壬申,公元912年

吳越鳳曆元年:癸酉,公元913年

吳越乾化元年:癸酉,公元913年

吳越乾化二年:甲戌,公元914年

吳越乾化三年:乙亥,公元915年

吳越貞明元年:乙亥,公元915年

吳越貞明二年:丙子,公元916年

吳越貞明三年:丁丑,公元917年

吳越貞明四年:戊寅,公元918年

吳越貞明五年:己卯,公元919年

吳越貞明六年:庚辰,公元920年

吳越貞明七年:辛巳,公元921年

吳越龍德元年:辛巳,公元921年

吳越龍德二年:壬午,公元922年

吳越龍德三年:癸未,公元923年

吳越寶大元年:甲申,公元924年

吳越寶大二年:乙酉,公元925年

吳越寶正元年:丙戌,公元926年

吳越寶正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吳越寶正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吳越寶正四年:己丑,公元929年

吳越寶正五年:庚寅,公元930年

吳越寶正六年:辛卯,公元931年

吳越王錢元瓘:公元932~940年

吳越長興三年:壬辰,公元932年

吳越長興四年:癸巳,公元933年

吳越應順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吳越清泰元年:甲午,公元934年

吳越清泰二年:乙未,公元935年

吳越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

吳越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吳越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吳越天福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吳越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吳越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

吳越王錢弘佐:公元941~946年

吳越天福六年:辛丑,公元941年

吳越天福七年:壬寅,公元942年

吳越天福八年:癸卯,公元943年

吳越天福九年:甲辰,公元944年

吳越開運元年:甲辰,公元944年

吳越開運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吳越開運三年:丙午,公元946年

吳越開運四年:丁未,公元947年

吳越王錢倧:公元947~947年

吳越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

吳越王錢弘俶:公元947~978年

吳越乾佑元年:戊申,公元948年

吳越乾佑二年:己酉,公元949年

吳越乾佑三年:庚戌,公元950年

吳越廣順元年:辛亥,公元951年

吳越廣順二年:壬子,公元952年

吳越廣順三年:癸丑,公元953年

吳越顯德元年:甲寅,公元954年

吳越顯德二年:乙卯,公元955年

吳越顯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吳越顯德四年:丁巳,公元957年

吳越顯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吳越顯德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吳越顯德七年:庚申,公元960年

吳越建隆元年:庚申,公元960年

吳越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

吳越建隆三年:壬戌,公元962年

吳越建隆四年:癸亥,公元963年

吳越乾德元年:癸亥,公元963年

吳越乾德二年:甲子,公元964年

吳越乾德三年:乙丑,公元965年

吳越乾德四年:丙寅,公元966年

吳越乾德五年:丁卯,公元967年

吳越乾德六年:戊辰,公元968年

吳越開寶元年:戊辰,公元968年

吳越開寶二年:己巳,公元969年

吳越開寶三年:庚午,公元970年

吳越開寶四年:辛未,公元971年

吳越開寶五年:壬申,公元972年

吳越開寶六年:癸酉,公元973年

吳越開寶七年:甲戌,公元974年

吳越開寶八年:乙亥,公元975年

吳越開寶九年:丙子,公元976年

吳越太平興國元年:丙子,公元976年

吳越太平興國二年:丁丑,公元977年

北漢:(公元951~979年)

北漢王劉旻:公元951~954年

北漢乾佑四年:辛亥,公元951年

北漢乾佑五年:壬子,公元952年

北漢乾佑六年:癸丑,公元953年

北漢乾佑七年:甲寅,公元954年

北漢王劉均:公元955~955年

北漢乾佑八年:乙卯,公元955年

北漢乾佑九年:丙辰,公元956年

北漢天會元年:丁巳,公元957年

北漢天會二年:戊午,公元958年

北漢天會三年:己未,公元959年

北漢天會四年:庚申,公元960年

北漢天會五年:辛酉,公元961年

北漢天會六年:壬戌,公元962年

北漢天會七年:癸亥,公元963年

北漢天會八年:甲子,公元964年

北漢天會九年:乙丑,公元965年

北漢天會十年:丙寅,公元966年

北漢天會十一年:丁卯,公元967年

北漢天會十二年:戊辰,公元968年

北漢天會十三年:己巳,公元969年

北漢天會十四年:庚午,公元970年

北漢天會十五年:辛未,公元971年

北漢天會十六年:壬申,公元972年

北漢天會十七年:癸酉,公元973年

北漢廣運元年:甲戌,公元974年

北漢廣運二年:乙亥,公元975年

北漢廣運三年:丙子,公元976年

北漢廣運四年:丁丑,公元977年

北漢廣運五年:戊寅,公元978年

北漢廣運六年:己卯,公元979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宋太祖趙匡胤:

公元960年:庚申,建隆元年,遼穆宗耶律·璟應歷十年,後周恭帝柴宗訓顯德七年

公元961年:辛酉,建隆二年

公元962年:壬戌,建隆三年

公元963年:癸亥,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北宋滅荊南

公元964年:甲子,乾德二年

公元965年:乙丑,乾德三年,北宋滅後蜀

公元967年:丁卯,乾德五年

公元968年:戊辰,乾德六年,開寶元年

公元969年:己巳,開寶二年,遼穆宗耶律·璟應歷十九年,遼景宗耶律·賢保寧元年

公元970年:庚午,開寶三年

公元971年:辛未,開寶四年,北宋滅南漢

公元975年:乙亥,開寶八年,北宋滅南唐

公元976年:丙子,開寶九年,宋太宗趙炅改為太平興國元年

宋太宗趙炅(趙匡義):

公元976年:丙子,太平興國元年,開寶九年

公元977年:丁丑,太平興國二年

公元978年:戊寅,太平興國三年,北宋滅吳越

公元979年:己卯,太平興國四年,北宋滅北漢,五代十國全面結束。

公元983年:癸未,太平興國八年,遼景宗耶律·賢乾亨五年,遼聖宗耶律·隆緒統和元年

公元984年:甲申,太平興國九年,雍熙元年

公元985年:乙酉,雍熙二年

公元986年:丙戌,雍熙三年

公元987年:丁亥,雍熙四年

公元988年:戊子,端拱元年

公元989年:己丑,端拱二年

公元990年:庚寅,淳化元年

公元991年:辛卯,淳化二年

公元992年:壬辰,淳化三年

公元993年:癸巳,淳化四年

公元994年:甲午,淳化五年

公元995年:乙未,至道元年

公元996年:丙申,至道二年

公元997年:丁酉,至道三年

宋真宗趙恆:

公元998年:戊戌,咸平元年

公元999年:己亥,咸平二年

公元1000年:庚子,咸平三年

公元1001年:辛丑,咸平四年

公元1002年:壬寅,咸平五年

公元1003年:癸卯,咸平六年

公元1004年:甲辰,景德元年

公元1005年:乙巳,景德二年

公元1006年:丙午,景德三年

公元1007年:丁未,景德四年

公元1008年:戊申,大中祥符元年

公元1009年:己酉,大中祥符二年

公元1015年:乙卯,大中祥符八年

公元1016年:丙辰,大中祥符九年

公元1017年:丁巳,天禧元年

公元1018年:戊午,天禧二年

公元1019年:己未,天禧三年

公元1020年:庚申,天禧四年

公元1021年:辛酉,天禧五年

公元1022年:壬戌,乾興元年

宋仁宗趙禎:

公元1023年:癸亥,天聖元年

公元1024年:甲子,天聖二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天聖九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太平十一年,遼興宗耶律·宗真景福元年

公元1032年:壬申,天聖十年,明道元年

公元1033年:癸酉,明道二年

公元1034年:甲戌,景祐元年

公元1035年:乙亥,景祐二年

公元1036年:丙子,景祐三年

公元1037年:丁丑,景祐四年

公元1038年:戊寅,景祐五年,寶元元年

公元1039年:己卯,寶元二年

公元1040年:庚辰,寶元三年,康定元年

公元1041年:辛巳,康定二年,慶曆元年

公元1042年:壬午,慶曆二年

公元1043年:癸未,慶曆三年

公元1048年:戊子,慶曆八年

公元1049年:己丑,皇祐元年

公元1050年:庚寅,皇祐二年

公元1051年:辛卯,皇祐三年

公元1052年:壬辰,皇祐四年

公元1053年:癸巳,皇祐五年

公元1054年: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

公元1055年:乙未,至和二年,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二十四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清寧元年

公元1056年: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

公元1057年:丁酉,嘉祐二年

公元1058年:戊戌,嘉祐三年

公元1062年:壬寅,嘉祐七年

公元1063年:癸卯,嘉祐八年

宋英宗趙曙:

公元1064年:甲辰,治平元年

公元1065年:乙巳,治平二年

公元1066年:丙午,治平三年

公元1067年:丁未,治平四年

宋神宗趙頊:

公元1068年:戊申,熙寧元年

公元1077年:丁巳,熙寧十年

公元1078年:戊午,元豐元年

公元1079年:己未,元豐二年

公元1084年:甲子,元豐七年

公元1085年:乙丑,元豐八年

宋哲宗趙煦:

公元1086年:丙寅,元祐元年

公元1087年:丁卯,元祐二年

公元1093年:癸酉,元祐八年

公元1094年:甲戌,元祐九年,紹聖元年

公元1095年:乙亥,紹聖二年

公元1096年:丙子,紹聖三年

公元1097年:丁丑,紹聖四年

公元1098年:戊寅,紹聖五年,元符元年

公元1099年:己卯,元符二年

公元1100年:庚辰,元符三年

宋徽宗趙佶:

公元1101年:辛巳,建中靖國元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壽昌七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乾統元年

公元1102年:壬午,崇寧元年

公元1103年:癸未,崇寧二年

公元1104年:甲申,崇寧三年

公元1105年:乙酉,崇寧四年

公元1106年:丙戌,崇寧五年

公元1107年:丁亥,大觀元年

公元1108年:戊子,大觀二年

公元1109年:己丑,大觀三年

公元1110年:庚寅,大觀四年

公元1111年:辛卯,政和元年

公元1112年:壬辰,政和二年

公元1113年:癸巳,政和三年

公元1114年:甲午,政和四年

公元1115年:乙未,政和五年,金太祖完顏·旻收國元年,完顏·旻即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

公元1116年:丙申,政和六年

公元1117年:丁酉,政和七年,金太祖完顏·旻收國三年天輔元年

公元1118年:戊戌,政和八年,重和元年

公元1119年:己亥,重和二年,宣和元年

公元1120年:庚子,宣和二年

公元1121年:辛丑,宣和三年

公元1122年:壬寅,宣和四年

公元1123年:癸卯,宣和五年,金太祖完顏·旻天輔七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元年

公元1124年:甲辰,宣和六年

公元1125年:乙巳,宣和七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三年,天祚帝被金兵俘獲,大遼國亡。

宋欽宗趙桓:

公元1126年:丙午,靖康元年

公元1127年:丁未,靖康二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元年,金國滅亡北宋,俘虜宋欽宗趙桓和已退位的宋徽宗趙佶。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宋高宗趙構:

公元1127年:丁未,建炎元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五年,北宋欽宗趙桓靖康二年

公元1130年:庚戌,建炎四年

公元1131年:辛亥,紹興元年

公元1136年:丙辰,紹興六年,金熙宗完顏·亶天會十四年沿用金太宗完顏·晟年號

公元1149年:己巳,紹興十九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天德元年,金熙宗完顏·亶皇統九年

公元1161年:辛巳,紹興三十一年,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元年,金國海陵王完顏·亮正隆六年

公元1162年:壬午,紹興三十二年

宋孝宗趙昚(趙慎):

公元1163年:癸未,隆興元年

公元1164年:甲申,隆興二年

公元1165年:乙酉,乾道元年

公元1173年:癸巳,乾道九年

公元1174年:甲午,淳熙元年

公元1189年:己酉,淳熙十六年

宋光宗趙暴:

公元1190年:庚戌,紹熙元年,金章宗完顏·璟明昌元年

公元1194年:甲寅,紹熙五年

宋寧宗趙擴:

公元1195年:乙卯,慶元元年

公元1200年:庚申,慶元六年

公元1201年:辛酉,嘉泰元年

公元1204年:甲子,嘉泰四年

公元1205年:乙丑,開禧元年

公元1206年:丙寅,開禧二年,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孛爾只斤·鐵木真元年

公元1207年:丁卯,開禧三年

公元1208年:戊辰,嘉定元年

公元1209年:己巳,嘉定二年,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元年

公元1213年:癸酉,嘉定六年,金宣宗完顏·珣貞佑元年,金國衛紹王完顏·永濟崇慶二年至寧元年

公元1224年:甲申,嘉定十七年,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元年

宋理宗趙昀:

公元1225年:乙酉,寶慶元年

公元1226年:丙戌,寶慶二年

公元1227年:丁亥,寶慶三年,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孛爾只斤·鐵木真二十二年,蒙古汗國滅西夏

公元1228年:戊子,紹定元年,大蒙古國也客那顏汗孛爾只斤·拖雷元年,繼承人孛爾只斤·窩闊台遠征途中,由孛爾只斤·拖雷監國

公元1229年:己丑,紹定二年,大蒙古國木亦堅汗孛爾只斤·窩闊台元年

公元1233年:癸巳,紹定六年

公元1234年:甲午,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三年,大蒙古國木亦堅汗孛爾只斤·窩闊台六年,金國滅亡

公元1235年:乙未,端平二年

公元1236年:丙申,端平三年

公元1237年:丁酉,嘉熙元年

公元1240年:庚子,嘉熙四年

公元1241年:辛丑,淳祐元年

公元1242年:壬寅,淳祐二年,大蒙古國乃馬真後稱制元年

公元1246年:丙午,淳祐六年,大蒙古國乃馬真後稱制五年,大蒙古國庫裕克汗孛爾只斤·貴由元年

公元1249年:己酉,淳祐九年,大蒙古國海迷失後稱制元年

公元1251年:辛亥,淳祐十一年,大蒙古國海迷失後稱制三年,大蒙古國孛爾只斤·蒙哥汗元年

公元1252年:壬子,淳祐十二年

公元1253年:癸丑,寶祐元年

公元1258年:戊午,寶祐六年

公元1259年:己未,開慶元年,大蒙古國孛爾只斤·蒙哥汗九年

公元1260年:庚申,景定元年,大蒙古國薛禪汗孛爾只斤·忽必烈中統元年

公元1264年:甲子,景定五年,大蒙古國薛禪汗孛爾只斤·忽必烈中統五年至元元年

宋度宗趙禥:

公元1265年:乙丑,咸淳元年

公元1271年:辛未,咸淳七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八年,蒙古汗國正式分裂,元朝建立。

公元1274年:甲戌,咸淳十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一年

宋恭宗趙顯:

公元1275年:乙亥,德祐元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二年

公元1276年:丙子,德祐二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宋端宗趙昰:

公元1276年:丙子,景炎元年,德祐二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三年

公元1277年:丁丑,景炎二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四年

公元1278年:戊寅,景炎三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五年

宋末帝趙昺:

公元1278年:戊寅,祥興元年,景炎三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五年

公元1279年:己卯,祥興二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厓山淪陷,趙昺被迫投海自殺,南宋滅亡

大遼國:(公元907~1125年)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契丹大聖大明天皇帝):

公元907年:丁卯,元年,未稱帝,無年號)

公元915年:乙亥,九年

公元916年:丙子,神冊元年

公元921年:辛巳,神冊六年

公元922年:壬午,神冊七年,天贊元年

公元923年:癸未,天贊二年

公元924年:甲申,天贊三年

公元925年:乙酉,天贊四年

公元926年:丙戌,天贊五年,天顯元年

遼太宗耶律·德光:

公元927年:丁亥,天顯二年,耶律·德光沿用遼太祖年號

公元928年:戊子,天顯三年

公元938年:戊戌,天顯十三年,會同元年

公元939年:己亥,會同二年

公元946年:丙午,會同九年

公元947年:丁未,會同十年,大同元年,遼世宗耶律·阮當年改為天祿元年

遼世宗耶律·阮:

公元947年:丁未,天祿元年,會同十年大同元年

公元948年:戊申,天祿二年

公元950年:庚戌,天祿四年

公元951年:辛亥,天祿五年,遼穆宗耶律·璟當年改為應曆元年

遼穆宗耶律·璟:

公元951年:辛亥,應曆元年,天祿五年

公元952年:壬子,應歷二年

公元960年:庚申,應歷十年,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五代結束,北宋建立

公元969年:己巳,應歷十九年,遼景宗耶律·賢當年改為保寧元年

遼景宗耶律·賢:

公元969年:己巳,保寧元年,應歷十九年

公元970年:庚午,保寧二年

公元978年:戊寅,保寧十年

公元979年:己卯,保寧十一年,乾亨元年

公元980年:庚辰,乾亨二年

公元982年:壬午,乾亨四年

公元983年:癸未,乾亨五年,遼聖宗耶律·隆緒當年改為統和元年

遼聖宗耶律·隆緒

公元983年:癸未,統和元年,乾亨五年

公元984年:甲申,統和二年

公元1011年:辛亥,統和二十九年

公元1012年:壬子,統和三十年,開泰元年

公元1013年:癸丑,開泰二年

公元1020年:庚申,開泰九年

公元1021年:辛酉,開泰十年,太平元年

公元1022年:壬戌,太平二年

公元1030年:庚午,太平十年

公元1031年:辛未,太平十一年,遼興宗耶律·宗真當年改為景福元年

遼興宗耶律·宗真:

公元1031年:辛未,景福元年,太平十一年

公元1032年:壬申,景福二年,重熙元年

公元1033年:癸酉,重熙二年

公元1054年:甲午,重熙二十三年

公元1055年:乙未,重熙二十四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改為清寧元年

遼道宗耶律·洪基:

公元1055年:乙未,清寧元年,重熙二十四年

公元1056年:丙申,清寧二年

公元1063年:癸卯,清寧九年

公元1064年:甲辰,清寧十年,咸雍元年

公元1066年:丙午,咸雍二年

公元1073年:癸丑,咸雍九年

公元1074年:甲寅,咸雍十年大(太)康元年

公元1076年:丙辰,大(太)康二年

公元1083年:癸亥,大(太)康九年

公元1084年:甲子,大(太)康十年,大安元年

公元1086年:丙寅,大安二年

公元1093年:癸酉,大安九年

公元1094年:甲戌,大安十年壽昌元年

公元1096年:丙子,壽昌二年

公元1100年:庚辰,壽昌六年

公元1101年:辛巳,壽昌七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改為乾統元年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

公元1101年:辛巳,乾統元年,壽昌七年

公元1102年:壬午,乾統二年

公元1109年:己丑,乾統九年

公元1110年:庚寅,乾統十年

公元1111年:辛卯,天慶元年

公元1120年:庚子,天慶十年

公元1121年:辛丑,保大元年

公元1125年:乙巳,保大五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被金兵俘獲,遼國滅亡

大金國:(公元1115~1234年)

金太祖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公元1115年:乙未,收國元年,宋徽宗趙佶政和五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五年

公元1116年:丙申,收國二年

公元1117年:丁酉,天輔元年,收國三年

公元1118年:戊戌,天輔二年

公元1123年:癸卯,天輔七年

金太宗完顏·晟:

公元1123年:癸卯,天會元年,天輔七年

公元1124年:甲辰,天會二年

公元1125年:乙巳,天會三年,宋徽宗趙佶宣和七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天祚帝被金兵俘獲,大遼國滅亡。

公元1126年:丙午,天會四年,宋欽宗趙桓靖康元年,宋徽宗趙佶退位。

公元1127年:丁未,天會五年,北宋欽宗趙桓靖康二年,南宋高宗趙構建炎元年,金國滅北宋,南宋建立。

公元1135年:乙卯,天會十三年

金熙宗完顏·亶:

公元1136年:丙辰,天會十四年,沿用金太宗完顏·晟年號

公元1137年:丁巳,天會十五年

公元1138年:戊午,天眷元年

公元1139年:己未,天眷二年

公元1140年:庚申,天眷三年

公元1141年:辛酉,皇統元年

公元1142年:壬戌,皇統二年

公元1149年:己巳,皇統九年

海陵王完顏·亮:

公元1149年:己巳,天德元年,皇統九年

公元1150年:庚午,天德二年

公元1153年:癸酉,貞元元年,天德五年

公元1154年:甲戌,貞元二年

公元1155年:乙亥,貞元三年

公元1156年:丙子,正隆元年,貞元四年

公元1157年:丁丑,正隆二年

公元1161年:辛巳,正隆六年

金世宗完顏·雍:

公元1161年:辛巳,大定元年,正隆六年

公元1162年:壬午,大定二年

公元1163年:癸未,大定三年,宋孝宗趙慎隆興元年

公元1189年:己酉,大定二十九年

金章宗完顏·璟:

公元1190年:庚戌,明昌元年,宋光宗趙暴紹熙元年

公元1191年:辛亥,明昌二年

公元1195年:乙卯,明昌六年,宋寧宗趙擴慶元元年

公元1196年:丙辰,承安元年,明昌七年

公元1197年:丁巳,承安二年

公元1200年:庚申,承安五年

公元1201年:辛酉,泰和元年

公元1202年:壬戌,泰和二年

公元1206年:丙寅,泰和六年,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孛爾只斤·鐵木真元年,宋寧宗趙擴開禧二年,蒙古汗國建立。

公元1208年:戊辰,泰和八年

衛紹王完顏·永濟:

公元1209年:己巳,大安元年

公元1210年:庚午,大安二年

公元1211年:辛未,大安三年

公元1212年:壬申,崇慶元年

公元1213年:癸酉,崇慶二年,至寧元年

金宣宗完顏·珣:

公元1213年:癸酉,貞佑元年,崇慶二年,至寧元年

公元1214年:甲戌,貞佑二年

公元1217年:丁丑,興定元年,貞佑五年

公元1218年:戊寅,興定二年

公元1222年:壬午,元光元年,興定六年

公元1223年:癸未,元光二年

金哀宗完顏·守緒:

公元1224年:甲申,正大元年

公元1225年:乙酉,正大二年,宋理宗趙昀寶慶元年

公元1227年:丁亥,正大四年,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孛爾只斤·鐵木真二十二年,蒙古汗國滅西夏。

公元1228年:戊子,正大五年,大蒙古國也客那顏汗孛爾只斤·拖雷元年,繼承人孛爾只斤·窩闊台尚在遠征途中,由孛爾只斤·拖雷監國

公元1229年:己丑,正大六年,大蒙古國木亦堅汗孛爾只斤·窩闊台元年

公元1231年:辛卯,正大八年

公元1232年:壬辰,開興元年,天興元年,正大九年

公元1233年:癸巳,天興二年

公元1234年:甲午,天興三年,宋理宗趙昀端平元年,大蒙古國木亦堅汗孛爾只斤·窩闊台六年,蒙、宋聯軍滅亡金國

西夏國:(公元990~1227年)

夏國王李繼遷(西夏太祖):

公元990~1003年,受遼封為大夏國王時使用遼國年號,受北宋冊封為夏州刺史後用北宋年號

西平王李德明(西夏太宗):

公元1004~1011年,西平王依附北宋使用北宋年號

公元1011~1032年,受遼封為大夏國王后受宋仁宗封夏國王

西夏國王李元昊(西夏景宗):

公元1032年:顯道元年

公元1033年:顯道二年

公元1034年:顯道三年,開運元年,廣運元年

公元1035年:廣運二年

公元1036年:廣運三年、大慶元年

公元1037年:大慶二年

公元1038年:大慶三年,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西夏景宗李元昊(公元1032年為夏國王,又於1044年取消了帝號,但西夏一直獨立存在):

公元1038~1048年:天授年、禮法年、延祚年

西夏毅宗李諒祚:

公元1049年:延嗣寧國

公元1050~1052年:天祐垂聖年

公元1053~1056年:福聖承道年

公元1057~1062年:奲都年

公元1063~1068年:拱化年

西夏惠宗李秉常:

公元1069~1070年:乾道年

公元1071~1075年:天賜年,禮盛年,國慶年

公元1076~1085年:大安年

公元1086年:天安禮定

西夏崇宗李乾順:

公元1087~1089年:天儀治平年

公元1090~1098年:天祐民安年

公元1099~1101年:永安年

公元1102~1114年:貞觀年

公元1115~1119年:雍寧年

公元1120~1126年:元德年

公元1127~1134年:正德年

公元1135~1138年:大德年

西夏仁宗李仁孝:

公元1139~1143年:大慶年

公元1144~1148年:人慶年

公元1149~1170年:天盛年

公元1171~1193年:乾祐年

西夏桓宗李純佑:

公元1194~1206年:天慶年

西夏襄宗李安全:

公元1206~1209年:應天年

公元1210~1211年:皇建年

西夏神宗李遵頊:

公元1211~1223年:光定年

公元1223~1226年:乾定年

西夏末帝李睍:

公元1226~1227年:寶義年,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孛爾只斤·鐵木真二十二年,蒙古汗國滅西夏

大元王朝:(公元1206~1368年)

蒙古汗國:(公元1206~1271年)

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元太祖):

公元1206年:丙寅,元年,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六年,宋寧宗趙擴開禧二年,蒙古汗國建立。

公元1227年:丁亥,二十二年,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四年,宋理宗趙昀寶慶三年,蒙古汗國滅西夏。

也客那顏汗孛兒只斤·拖雷(元睿宗)監國:

公元1228年:戊子,元年,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五年,宋理宗趙昀紹定元年,繼承人孛爾只斤·窩闊台尚在遠征途中,由孛爾只斤·拖雷監國

木亦堅汗孛兒只斤·窩闊台(元太宗):

公元1229年:己丑,元年,金哀宗完顏·守緒正大六年,宋理宗趙昀紹定元年

公元1234年:甲午,六年,金哀宗完顏·守緒天興三年,宋理宗趙昀端平元年

乃馬真皇后(稱制)

公元1242年:壬寅,元年,宋理宗趙昀淳祐二年

庫裕克汗孛兒只斤·貴由(元定宗):

公元1246年:丙午,元年,大蒙古國乃馬真後稱制五年,宋理宗趙昀淳祐六年

海迷失皇后(稱制):

公元1249年:己酉,元年,宋理宗趙昀淳祐九年

蒙哥汗孛兒只斤·蒙哥(元憲宗):

公元1251年:辛亥,元年,大蒙古國海迷失後稱制三年,宋理宗趙昀淳祐十一年

公元1259年:己未,九年,宋理宗趙昀開慶元年

薛禪汗孛兒只斤·忽必烈(元世祖):

公元1260年:庚申,中統元年,宋理宗趙昀景定元年

公元1264年:甲子,中統五年至元元年,宋理宗趙昀景定五年,孛爾只斤·阿里不哥戰敗,蒙古汗國結束「兩個大汗」並立的局面。

公元1265年:乙丑,至元二年,宋度宗趙禥咸淳元年

公元1271年:辛未,至元八年,宋度宗趙禥咸淳七年,孛爾只斤·忽必烈稱帝,改國號「大元」。

元朝:(公元1271~1368年)

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他已經於1260年成為蒙古大汗):

公元1271年:辛未,至元八年,宋度宗趙禥咸淳七年,蒙古汗國正式分裂,元朝建立。

公元1275年:乙亥,至元十二年,宋恭宗趙顯德祐元年

公元1276年:丙子,至元十三年,宋恭宗趙顯德祐二年,宋端宗趙是景炎元年

公元1278年:戊寅,至元十五年,宋端宗趙是景炎三年,帝昺趙昺祥興元年

公元1279年:己卯,至元十六年,帝昺趙昺祥興二年,元朝滅亡南宋。

公元1280年:庚辰,至元十七年

公元1294年:甲午,至元三十一年

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公元1295年:乙未,元貞元年

公元1296年:丙申,元貞二年

公元1297年:丁酉,元貞三年,大德元年

公元1298年:戊戌,大德二年

公元1304年:甲辰,大德八年

公元1305年:乙巳,大德九年,窩闊台汗國被孛兒只斤·鐵穆耳滅,察合台汗國臣服元朝,欽察汗國和伊利汗國獨立

公元1306年:丙午,大德十年

公元1307年:丁未,大德十一年

元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公元1308年:戊申,至大元年

公元1309年:己酉,至大二年

公元1310年:庚戌,至大三年

公元1311年:辛亥,至大四年

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公元1312年:壬子,皇慶元年

公元1313年:癸丑,皇慶二年

公元1314年:甲寅,延祐元年

公元1320年:庚申,延祐七年

元英宗孛兒只斤·宗碩德八剌:

公元1321年:辛酉,至治元年

公元1322年:壬戌,至治二年

公元1323年:癸亥,至治三年

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公元1324年:甲子,泰定元年

公元1325年:乙丑,泰定二年

公元1328年:戊辰,泰定五年,致和元年

元幼主孛兒只斤·阿速吉八:

公元1328年:戊辰,天順元年,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泰定五年致和元年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貼睦爾:

公元1328年:戊辰,天曆元年,元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泰定五年致和元年,元幼主孛兒只斤·阿速吉八天順元年

公元1329年:己巳,天曆二年,元明宗翼獻景孝皇帝孛兒只斤·和世束天曆二年,元明宗卒,元文宗複位續用「天曆」年號。

公元1330年:庚午,天曆三年,至順元年

公元1331年:辛未,至順二年

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瞵質班:

公元1332年:壬申,至順三年,沿用元文宗年號

公元1333年:癸酉,至順四年

元順帝孛兒只斤·妥鏷貼睦爾:

公元1333年:癸酉,元統元年,元寧宗孛兒只斤·懿瞵質班至順四年

公元1334年:甲戌,元統二年

公元1335年:乙亥,元統三年,至元元年,注意不是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的「至元」年號

公元1336年:丙子,至元二年

公元1340年:庚辰,至元六年

公元1341年:辛巳,至正元年

公元1342年:壬午,至正二年

公元1367年:丁未,至正二十七年

公元1368年:戊申,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明朝建立,元順帝逃往塞北,史稱「北元」,1402年北元滅亡

大明王朝:(公元1368~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

公元1368年:戊申,洪武元年

公元1398年:戊寅,洪武三十一年

明惠帝朱允炆:

公元1399年:己卯,建文元年

公元1400年:庚辰,建文二年

公元1401年:辛巳,建文三年

公元1402年:壬午,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明成祖廢除建文帝年號,改稱洪武三十五年

明成祖朱棣:

公元1403年:癸未,永樂元年

公元1404年:甲申,永樂二年

公元1424年:甲辰,永樂二十二年

明仁宗朱高熾:

公元1425年:乙巳,洪熙元年

明宣宗朱瞻基:

公元1426年:丙午,宣德元年

公元1427年:丁未,宣德二年

公元1435年:乙卯,宣德十年

明英宗朱祁鎮:

公元1436年:丙辰,正統元年

公元1437年:丁巳,正統二年

公元1449年:己巳,正統十四年

明代宗朱祁鈺(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明代宗登基,亦稱明景帝):

公元1450年:庚午,景泰元年

公元1451年:辛未,景泰二年

公元1456年:丙子,景泰七年

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發動政變,重新登位):

公元1457年:丁丑,天順元年

公元1458年:戊寅,天順二年

公元1464年:甲申,天順八年

明憲宗朱見深:

公元1465年:乙酉,成化元年

公元1466年:丙戌,成化二年

公元1487年:丁未,成化二十三年

明孝宗朱祐樘:

公元1488年:戊申,弘治元年

公元1489年:己酉,弘治二年

公元1505年:乙丑,弘治十八年

明武宗朱厚照:

公元1506年:丙寅,正德元年

公元1507年:丁卯,正德二年

公元1521年:辛巳,正德十六年

明世宗朱厚熜:

公元1522年:壬午,嘉靖元年

公元1523年:癸未,嘉靖二年

公元1566年:丙寅,嘉靖四十五年

明穆宗朱載賀:

公元1567年:丁卯,隆慶元年

公元1568年:戊辰,隆慶二年

公元1572年:壬申,隆慶六年

明神宗朱翊鈞:

公元1573年:癸酉,萬曆元年

公元1574年:甲戌,萬曆二年

公元1616年:丙辰,萬曆四十四年,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天命元年,佟·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史稱「後金」

公元1620年:庚申,萬曆四十八年

明光宗朱常洛:

公元1620年:庚申,泰昌元年,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十八年

明熹宗朱同校:

公元1621年:辛酉,天啟元年

公元1622年:壬戌,天啟二年

公元1626年:丙寅,天啟六年,後金大汗佟·努爾哈赤天命十一年

公元1627年:丁卯,天啟七年,後金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元年

明思宗朱由檢:

公元1628年:戊辰,崇禎元年

公元1629年:己巳,崇禎二年

公元1636年:丙子,崇禎九年,後金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十年,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

公元1643年:癸未,崇禎十六年,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崇德八年

公元1644年:甲申,崇禎十七年,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元年,大順皇帝李自成永昌元年,大西皇帝張獻忠大順元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滅亡。

滿清王朝:(公元1616~1911年)

後金時期:(公元1616~1636年)

後金天命大汗佟·努爾哈赤(清太祖):

公元1616年:丙辰,天命元年,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十四年。

公元1626年:丙寅,天命十一年,明熹宗朱同校天啟六年。

後金天聰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

公元1627年:丁卯,天聰元年,明熹宗朱同校天啟七年。

公元1636年:丙子,天聰十年,明思宗朱由檢崇禎九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改年號為「崇德」。

滿清時期:(公元1636~1644年)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公元1627年成為後金大汗):

公元1636年:丙子,崇德元年,天聰十年,明思宗朱由檢崇禎九年。

公元1643年:癸未,崇德八年,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六年,愛新覺羅·皇太極死,其子愛新覺羅·福臨登基。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公元1644年:甲申,順治元年,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大順皇帝李自成永昌元年,大西皇帝張獻忠大順元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滅亡,隨後滿清入關佔領北京。

清朝時期:(公元1644~1840年)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公元1644年:甲申,順治元年,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大順皇帝李自成永昌元年,大西皇帝張獻忠大順元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得到了故明朝大部分地區的承認,他就是弘光皇帝(明安宗)。

公元1645年:乙酉,順治二年,大順皇帝李自成永昌二年,大西皇帝張獻忠大順二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二年,南明唐王朱聿鍵隆武元年,南明魯王朱以海庚寅元年,靖江王朱亨嘉監國洪武二百八十七年,南明安宗朱由崧被俘。紹宗朱聿公元鍵即位,改元隆武。南明年號在這一年以弘光二年最重要。

公元1646年:丙戌,順治三年,南明唐王朱聿鍵隆武元年,南明唐王朱聿[釒粵]紹武元年,南明韓王朱本鉉定武元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永曆元年,南明魯王朱以海庚寅二年。

公元1661年:辛丑,順治十八年,南明韓王朱本鉉定武十六年,南明桂王朱由榔延平武王鄭成功永曆十五年,朱由榔被俘,但延平武王鄭成功仍行永曆年號。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公元1662年:壬寅,康熙元年,南明韓王朱本鉉定武十七年,南明延平武王鄭成功永曆十六年,東寧國延平文王鄭經永曆十六年,延平武王鄭成功卒。鄭襲即位,不久延平文王鄭經即位,仍行永曆年號。

公元1664年:甲辰,康熙三年,南明韓王朱本鉉定武十九年,東寧國延平文王鄭經永曆十八年,韓王朱本鉉(朱亶塉)敗死。南明滅亡。

公元1673年:癸丑,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亂爆發。

公元1674年:甲寅,康熙十三年,大順靖南王耿精忠浴民元年,周王吳三桂無年號。

公元1675年:乙卯,康熙十四年,大順靖南王耿精忠浴民二年。

公元1676年:丙辰,康熙十五年,大順靖南王耿精忠浴民三年,靖南王去年號。

公元1678年:戊午,康熙十七年,大周昭武帝吳三桂昭武元年,大周洪化帝吳世璠洪化元年,吳三桂稱帝,當年去世。

公元1679年:己未,康熙十八年,大周洪化帝吳世璠洪化二年。

公元1680年:庚申,康熙十九年,大周洪化帝吳世璠洪化三年。

公元1681年:辛酉,康熙二十年,大周洪化帝吳世璠洪化四年,東寧國延平文王鄭經 永曆三十五年清軍攻入昆明,三藩之亂被平定。同年延平文王鄭經卒。鄭克臧即位仍行永曆年號,卒後鄭克塽即位,仍行永曆年號。

公元1682年:壬戌康熙二十一年,東寧國延平王鄭克塽永曆三十六年。

公元1683年:癸亥,康熙二十二年,東寧國延平王鄭克塽永曆三十七年,台灣鄭克塽投降清軍,台灣東寧國亡。

公元1684年:甲子,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大帝終於過上了安穩一點的日子。

公元1689年:己巳,康熙二十八年,農曆7月14日(公曆9月7日),中俄簽署《尼布楚議界條約(尼布楚條約)》,這是滿清政府和沙俄之間簽定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清朝政府歷史上和西方國家簽定的真正的第一份國際條約。

公元1722年:壬寅,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大帝遜位。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

公元1723年:癸卯,雍正元年。

公元1724年:甲辰,雍正二年。

公元1727年:丁未,清雍正五年,滿清政府在農曆10月21日與沙皇俄國簽訂了《恰克圖條約》,中國領土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喪失,這是中國歷史上滿清政府與沙俄之間簽署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公元1735年:乙卯,雍正十三年。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公元1736年:丙辰,乾隆元年。

公元1737年:丁巳,乾隆二年。

公元1795年:乙卯,乾隆六十年,乾隆大帝遜位。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公元1796年:丙辰,嘉慶元年。

公元1797年:丁巳,嘉慶二年。

公元1820年:庚辰,嘉慶二十五年。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公元1821年:辛巳,道光元年。

公元1822年:壬午,道光二年。

公元1839年:己亥,道光十九年。

公元1840年:庚子,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進入近代史時期,原中國哈薩克、布魯特被沙俄吞併。

公元1841年:辛丑,道光二十一年,5月27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廣州和約》由內大臣余保純出面簽訂,賠償英國殖民侵略者白銀六百七十萬兩。

公元1842年:壬寅,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由內大臣耆英、伊布里簽訂,英國佔領香港,賠償英國殖民侵略者白銀二千一百萬兩。

公元1843年:癸卯,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補充條款》由內大臣耆英出面簽訂;8月10日,喪權辱國的《中英虎門條約》由內大臣耆英出面簽訂。

公元1844年,甲辰,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喪權辱國的《中美望廈條約》由內大臣耆英出面簽訂;10月24日,喪權辱國的《中法黃埔條約》由內大臣耆英出面簽訂。

公元1850年:庚戌,道光三十年。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公元1851年:辛亥,咸豐元年,太平天國元年太平天國爆發,洪秀全稱「天王」。

公元1852年:壬子,咸豐二年,太平天國二年。

公元1853年:癸丑,咸豐三年,太平天國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

公元1854年:甲寅,咸豐四年,太平天國四年。

公元1855年:乙卯,咸豐五年,太平天國五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元年。

公元1856年:丙辰,咸豐六年,太平天國六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二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公元1857年:丁巳,咸豐七年,太平天國七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三年。

公元1858年:戊午,咸豐八年,太平天國八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四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為沙皇俄國侵佔,5月28日,喪權辱國的《中俄璦琿條約》由內大臣奕山出面簽訂;6月13日,喪權辱國的《中俄天津條約》由內大臣桂良、花沙納出面簽訂;6月18日,喪權辱國的《中美天津條約》由內大臣桂良、花沙納出面簽訂;6月26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天津條約》由內大臣桂良、花沙納出面簽訂;6月27日,喪權辱國的《中法天津條約》由內大臣桂良、花沙納出面簽訂;8月11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天津條約補充》由內大臣桂良出面簽訂。

公元1859年:己未,咸豐九年,太平天國九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五年。

公元1860年:庚申,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十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六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10月24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北京條約》由內大臣奕欣出面簽訂,賠償英國殖民侵略者白銀一千三百萬兩;10月25日,喪權辱國的《中法北京條約》由內大臣奕欣出面簽訂;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六十餘萬平方公里國土為沙皇俄國侵佔,11月4日,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由內大臣奕欣出面簽訂;

公元1861年:辛酉,咸豐十一年,太平天國十一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七年。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慈禧太后垂簾聽政):

公元1862年:壬戌,同治元年,太平天國十二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八年。

公元1863年:癸亥,同治二年,太平天國十三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九年。

公元1864年:甲子,同治三年,太平天國十四年,大成平潯王陳開洪德十年,天王洪秀全死,洪天貴福即位為幼天王,隨後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被沙俄侵佔,7月10日,喪權辱國的《立塔城界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由內大臣明誼出面簽訂。

公元1865年:乙丑,同治四年。

公元1866年:丙寅,同治五年。

公元1867年:丁卯,同治六年。

公元1868年:戊辰,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元年,明治天皇登基,年號使用陰曆。原中國屬國的布哈爾汗國被併入沙俄。7月28日,喪權辱國的《中美增續條約》由滿清政府駐美公使蒲安臣出面簽訂。

公元1869年,己巳,同治八年,10月23日,喪權辱國的《中英新修條約普後章程》由清政府簽定。

公元1871年,辛未,同治十年,8月13日,喪權辱國的《中日修好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

公元1873年:癸酉,同治十二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六年,日本改用公曆,改明治五年十二月三日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

公元1874年:甲戌,同治十三年。10月31日,喪權辱國的《中日北京條約》由內大臣奕欣出面簽訂。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公元1875年:乙亥,光緒元年。

公元1876年:丙子,光緒二年,原中國屬國浩罕國併入沙俄。9月13日,喪權辱國的《中英煙台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

公元1879年:己卯,光緒五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十二年,日本吞併中國的屬國琉球,改為日本沖繩縣。10月2日,喪權辱國的《中俄里瓦幾亞條約》由內大臣崇厚出面簽訂。

公元1881年:辛巳,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七萬平方公里國土被沙皇俄國侵佔,2月24日,喪權辱國的《中俄伊犁條約》由內大臣曾紀澤出面簽訂,賠償沙俄侵略者白銀二百八十萬兩。

公元1883年:癸未,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因沙皇俄國逼迫清王朝簽訂喪權辱國的《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公元1890年,庚寅,光緒十六年,3月17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印藏條約》由內大臣升泰出面簽訂。

公元1894年:甲午,光緒二十年,3月7日,喪權辱國的《中美華工條約》由內大臣楊儒出面簽訂;5月11日,喪權辱國的《中法會議簡明條款》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水師於9月17日大敗於黃海大海戰。

公元1895年:乙未,光緒二十一年,台灣民主國水清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二十八年, 4月7日,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台灣「割讓」給日本,賠償日本侵略者白銀二億兩,「台灣民主國」的抵抗戰爭當年失敗。4月18日,喪權辱國的《中日天津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朝鮮脫離中國「獨立」。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餘平方公里土地,被沙皇俄國與英國瓜分。6月9日,喪權辱國的《中法新約》、《中英煙台條約續增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11月8日,喪權辱國的《中日遼南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賠償日本侵略者白銀三千萬兩。

公元1896年:丙申,光緒二十二年,朝鮮高宗李熙建陽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二十九年。3月6日,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借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6月3日,喪權辱國的《中俄密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朝鮮高宗李熙稱帝,使用自己的年號,此前朝鮮使用明朝年號以及干支紀年,與清朝交往時則使用清朝年號。

公元1897年:丁酉,二十三年,朝鮮高宗李熙建陽二年,大韓帝國高宗李熙光武元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三十年,朝鮮更改國號。12月1日,喪權辱國的《中葡北京條約》由內大臣奕欣出面簽訂。

公元1898年:戊戌,光緒二十四年,大韓帝國高宗李熙光武二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三十一年,戊戌變法失敗。6月9日,喪權辱國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條約》由內大臣李鴻章出面簽訂。

公元1899年:己亥,光緒二十五年

公元1900年:庚子,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8月14日攻破北京。

公元1901年:辛丑,光緒二十七年,9月7日,清朝與十一國代表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辛丑議定書)》,賠償八國聯軍以及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共十一國侵略者白銀十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兩;中國全面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公元1904年,甲辰,光緒三十年,9月7日,喪權辱國的《中英續定印藏條約》由外大臣羅生戛爾曾出面簽訂。

公元1905年,乙巳,光緒三十年,12月22日,喪權辱國的《中日會議[滿州善後條約]》由清政府出面簽訂。

公元1906年:丙午,光緒三十二年,大韓帝國高宗李熙光武十年

公元1907年:丁未,光緒三十三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四十年,大韓帝國高宗李熙光武十一年,大韓帝國純宗李坧隆熙元年,日本脅迫李熙退位,皇太子李坧登基。

公元1908年:戊申,光緒三十四年

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

公元1909年:己酉,宣統元年

公元1910年:庚戌,宣統二年,大韓帝國純宗李坧隆熙四年,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四十三年《日韓合併條約》簽訂。

公元1911年:辛亥,宣統三年,各地軍政府黃帝四千六百零九年,台灣地區日本公元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四十四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工程營總代表熊秉坤在武昌打響了第一槍,著名的「武昌起義」爆發,各地軍政府立即廢掉滿清宣統年號,紛紛改用黃帝紀年。由於黃帝的實際紀年存在各種爭議,各地的在紀年上使用的是各不相同的黃帝年號,其中影響較大的是「中華民國開國第四千六百零九年」。以蒙古喀爾喀部首領為代表的蒙古貴族趁國內混亂之機,宣布蒙古獨立,稱蒙古國額真汗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八世共戴元年。

公元1912年:壬子,2月12日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清朝滅亡,延綿中國兩千一百三十三年的封建帝制滅亡。

中華民國:(公元1912~1949年)

共和時期:(公元1912~1915年)

公元1912年:壬子,民國元年,蒙古國額真汗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八世共戴二年,台灣地區日本明治天皇大室寅之祐明治四十五年,日本大正天皇嘉仁大正元年

公元1912年:癸丑,民國二年,《中俄聲明》中稱:外蒙古實行自治,仍是中國的一部分。

公元1914年:甲寅,民國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後來加入了協約國。

公元1915年:乙卯,民國四年,袁世凱稱帝。

洪憲時期:(公元1916~1916年)

公元1916年:丙辰,民國五年,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洪憲元年

滿清復辟:(公元1917~1917年)

公元1917年:丁巳,民國六年,後清遜帝宣統九年,張勳復辟,愛新覺羅·溥儀當了十二天復辟皇帝。

北洋時期:(公元1917~1927年)

公元1918年:戊午,民國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成為戰勝國。

公元1919年:己未,民國八年,「五四運動」爆發,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徐樹錚率北洋軍隊進駐外蒙古,取消外蒙古自治。

公元1921年:辛酉,民國十年,蒙古國額真汗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八世共戴十一年,台灣地區日本大正天皇嘉仁大正十年,日本大正天皇健康惡化,皇太子裕仁親王攝政,掌握實際權力。中國共產黨成立。蘇赫巴托發動外蒙古革命,蒙古上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共同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實行君主立憲,外蒙古再次獨立。北洋軍隊被逐出外蒙古。原中國新疆的唐努烏梁海地區成立了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從中國分裂出去,後加入蘇聯。

公元1924年:甲子,民國十三年,蒙古國額真汗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八世共戴十四年,外蒙古額真汗死,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

公元1926年:丙寅,民國十五年,日本大正天皇嘉仁大正十五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元年,虛弱的大正天皇駕崩,野心勃勃的裕仁親王登基,成為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一代梟雄。從新疆分裂出去的唐努—圖瓦人民共和國改名為圖瓦人民共和國。台灣省「前總統」蔣經國在前蘇聯列寧格勒(今俄羅斯聖彼得堡)加入共產黨。

民國時期:(公元1927~1949年)

公元1927年:丁卯,民國十六年,國共關係破裂,國民黨發動「四一二叛變」,共產黨舉行「八一南昌起義」。

公元1928年:戊辰,民國十七年,北伐勝利,東北易幟,國民黨控制中央政府,北洋軍閥的統治結束。注意此時外蒙古已宣布獨立,台灣被日本佔領,各地軍閥割據,中國並未實現事實上的統一。

公元1931年:辛未,民國二十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元年,東北、台灣地區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六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首都瑞金,更改年號,使用了獨立的紀年,但是範圍不廣。日寇侵佔東三省

公元1932年:壬申,民國二十一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二年,台灣地區日本天皇裕仁昭和七年,東北地區滿洲國執政愛新覺羅·溥儀大同元年,日偽滿州國成立。

公元1933年:癸酉,民國二十二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三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八年,日偽滿洲國執政愛新覺羅·溥儀大同二年

公元1934年:甲戌,民國二十三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四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昭和九年,日偽滿洲國執政愛新覺羅·溥儀大同三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元年,愛新覺羅·溥儀再次稱帝,傀儡皇帝。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0月10日中央政府撤離瑞金,紅軍被迫長征。

公元1935年:乙亥,民國二十四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五年,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二年

公元1936年:丙子,民國二十五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六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一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三年,日本將國號統一為「大日本帝國」。

公元1937年:丁丑,民國二十六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華蘇維埃七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二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四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佔領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民國政府遷都重慶。9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後一個政府機關「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改為「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政府」。

公元1938年:戊寅,民國二十七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三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五年

公元1939年:己卯,民國二十八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四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六年,蒙疆成吉思汗七百三十四年,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在日本操縱下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公元1940年:庚辰,民國二十九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五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七年,蒙疆成吉思汗七百三十五年,汪精衛受日寇操縱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政府」,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仍然是蔣介石的重慶政府。

公元1941年:辛巳,民國三十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六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八年,蒙疆成吉思汗七百三十六年

公元1942年:壬午,民國三十一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七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九年,蒙疆成吉思汗七百三十七年

公元1943年:癸未,民國三十二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八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十年,蒙疆成吉思汗七百三十八年

公元1944年:甲申,民國三十三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十九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十一年,蒙疆成吉思汗七百三十九年,從新疆分裂出去的圖瓦人民共和國加入前蘇聯。

公元1945年:乙酉,民國三十四年,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二十年,日偽滿洲帝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康德十二年,蒙疆成吉思汗七百四十年,蘇軍佔領東北,抗日戰爭勝利,大日本帝國投降,台灣光復,日偽滿洲、日偽蒙疆政權覆亡。蒙古人民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選擇維持獨立。聯合國成立,中華民國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公元1946年:丙戌,民國三十五年,大日本帝國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二十一年,中華民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大日本帝國昭和天皇公布「人間宣言」,大日本帝國更改國號為「日本」。東北民主聯軍在蘇軍撤出後迅速佔領東北城市。台灣省「前總統」李登輝在這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公元1947年:丁亥,民國三十六年,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

公元1948年:戊子,民國三十七年,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先後成立,解放戰爭進行三大戰役。國民黨開始大規模撤往台灣省,李登輝在當年因懼怕國民黨而退出共產黨。

公元1949年:己丑,民國三十八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南京,中華民國政府覆滅,國民黨殘餘分散逃往越南、泰國、緬甸、台灣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1949~今)

公元1949年:己丑,未解放地區民國三十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逃台灣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使用公元年號。

公元1950年:庚寅,未解放地區民國三十九年。朝鮮戰爭爆發。8月15日22:09:34西藏察隅發生8.5級特大地震,死難人數4000人以上。

公元1951年:辛卯,台灣省民國四十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在北京簽字。印度進入西藏南部,侵佔了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九萬平方公里的原英國殖民者所佔的領土。

公元1952年:壬辰,台灣省民國四十一年。

公元1953年:癸巳,台灣省民國四十二年,朝鮮戰爭結束。

公元1957年:丁酉,台灣省民國四十三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獎,當時他們還沒入美國籍。

公元1958年:戊戌,台灣省民國四十七年。人民解放軍開始炮擊金門。炮擊金門持續了二十多年,是國共兩黨達成的特殊默契,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金門在建制上不屬於《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的台灣及附屬島嶼而屬於福建省,從而在法律上製造了阻礙台灣獨立建國的障礙。大陸的炮擊也只是維持國共內戰在繼續的表面現象,毫無登陸強攻的實質行動。特別是在實行單日打炮,雙日不打後,炮戰已流於形式。「中華民國」目前的直接建制除了台灣省外,還有含金門縣、連江縣(即馬祖島)的福建省。

公元1959年:己亥,台灣省民國四十八年。中央人民政府平息達賴喇嘛武裝叛亂,達賴喇嘛逃往印度,印度軍隊越過麥克馬洪線建立多個據點。

公元1962年:壬寅,台灣省民國五十一年。印度軍隊兩萬多人進攻西藏。中國軍隊的反擊全面勝利,但是鑒於當時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人民解放軍主動退回麥克馬洪線以北。後來印度在人民解放軍主動退回撤退後,再次侵佔中國西藏南部地區,並建立了「阿魯納恰爾邦」,至今中國政府仍未收回該地區。達賴喇嘛在「阿魯納恰爾邦」設立組織機構,頻繁從事分裂祖國的各類卑鄙活動。

公元1965年:乙巳,台灣省民國五十四年。西藏自治區成立。

公元1966年:丙午,台灣省民國五十五年。3月8日河北隆堯、寧晉(邢台)發生7.2級大地震,死難人數8064人。

公元1969年:己酉,台灣省民國五十八年。中國與蘇聯之間發生珍寶島衝突。

公元1970年:庚戌,台灣省民國五十九年。1月5日1:00:34雲南海通發生8級特大地震,死難人數15621人。

公元1971年:辛亥,台灣省民國六十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返聯合國,「中華民國」被趕出聯合國。

公元1972年:壬子,台灣省民國六十一年。日本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四十七年,美軍把釣魚島作為沖繩縣的一部分「歸還」日本,引發台灣「保釣運動」,釣魚島是台灣島的附屬島嶼而非沖繩縣琉球群島。

公元1974年:甲寅,台灣省民國六十三年。中越西沙群島爭奪戰,戰後中國完全控制西沙群島。

公元1975年:乙卯,台灣省民國六十四年。2月4日19:36:06遼寧海城發生7.3級大地震,死難人數1328人。

公元1978年:戊午,台灣省民國六十七年。7月28日河北唐山8級特大地震,死難人數242000人以上。

公元1979年:己未,台灣省民國六十八年。人民解放軍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美建交,美國和台灣「斷交」。

公元1988年:戊辰,台灣省民國七十七年。中越南沙群島衝突。11月6日21:03雲南瀾滄、耿馬發生7.6級大地震,死難人數743人。

公元1989年:己巳,台灣省民國七十八年。日本國昭和天皇裕仁昭和六十四年,日本國上天皇明仁平成元年

公元1992年:壬申,台灣省民國八十一年。美軍從菲律賓撤軍。菲律賓當局宣布對原被美軍控制的中國南沙群島之黃岩島「實行海洋管轄權」。

公元1997年:丁丑,台灣省民國八十六年。英國殖民地香港回歸中國。

公元1998年:戊寅,台灣省民國八十七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在成功完成了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地理戰略大包圍後,開始挑唆菲律賓當局把「南沙群島是菲律賓領土」列入修憲內容。目前中國的南沙群島被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和中國台灣各控制一部分。日本也乘機宣布對中國釣魚島「擁有主權」,並在釣魚島上修建永久性標誌建築物。

公元1999年:己卯,台灣省民國八十八年。葡萄牙殖民地澳門回歸中國。9月11日1:47:12台灣省南投縣集集鎮發生7.3級大地震,死難人數2378人。

公元2000年:庚辰,台灣省民國八十九年。台灣省的「民進生殖黨」在大選中獲勝,中國國民黨喪失自1928年以來在台灣省的執政地位。

公元2005年:乙酉,台灣省民國九十四年。俄羅斯當局承認珍寶島為中國領土,並將銀龍島和黑瞎子島的一半歸還中國,但是清末以來腐敗的滿清政府「割讓」給沙俄的大片領土仍拒絕歸還。

公元2006年:丙戌,台灣省民國九十五年。台灣省的「民進生殖黨」竭力鼓吹並操縱「台獨」活動。

公元2007年:丁亥,台灣省民國九十六年。諸多外國勢力在美國的挑唆下開始加緊在中國南海地區進行侵略性的島嶼霸佔和搶劫石油、錳礦、磷礦、漁業等資源,並由美國第六艦隊予以「國際道義」性保護。

公元2008年:戊子,台灣省民國九十七年。台灣省「民進生殖黨」因在執政期間瞎鬧「台獨」而在大選中垮台,國民黨重新執政。5月12日14:28:04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死難人數達103000人以上,國際上積極支援中國政府抗震救災。第二十九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首都北京舉行。台灣海峽實現「三通」,兩岸互通旅遊、經濟。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範圍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的所有非集約化泡沫經濟體系遭受嚴重衝擊率高達68%。

公元2009年,己丑,台灣省民國九十八年,菲律賓國會在美國支持下二度通過修憲法案,非法宣布擁有中國南海之黃岩島的「主權」,要將黃岩島划進菲律賓「領海基線」。


推薦閱讀:

李自成政權為何短命?他沒聽崇禎的勸告
俄稱安理會涉敘決議意在強行推動政權更迭
日本民主黨政權本質分析
馬來西亞變天!60年政權易手
神權、人權、政權---- 唐崇榮---- 教牧講座問題解答

TAG:中國 | 政權 | 年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