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評說劉慶霖】空靈創作的得失(金 中 )

空靈創作的得失

——評劉慶霖詩作——

金 中

我從未 見過象劉慶霖這樣富於個性的詩詞創作者。他的作品絲毫沒有中國舊式詩人常見的傷感和酸腐 。從多方面講,劉慶霖更具有作為世界普遍意義上的「詩人」特點。

詩人是熱愛生活的。

楊樹高高柳樹低,群童擁過小橋西。

斜陽輝映春風面,爭唱新歌調不齊。

( 《農村雜詠 其二 》 )

八月興安野味香,兩三結伴上巒岡。

采菇女繞山羊道,摘塔人分松鼠糧。

掛樹衣巾飄彩蝶,隔溪笑語響斜陽。

層林深淺秋搖曳,誰遣生機畫里藏。

( 《秋日采山 》 )

詩意未必只存在於刻意追求的風花雪月,淳樸的日常生活本身其實也比比皆是。作者在平凡中捕捉著詩意的瞬間。「 坐聞風雨夜敲廬,似讀平生最愛書」 ( 《 清明喜雨 其二 》 ) 、「 室有芳香渾不覺,花無名貴總常開 」 ( 《 假日居家 》 ) 、「識得鄉風純樸意,芳菲本色是桑麻 」 ( 《 回鄉寄懷 》 ) 。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就看你是否以詩心去體會。劉慶霖是真正地跳進了生活,他的心靈是健康的,他的創作和生活渾然一體。「 相逢莫問吟詩否,笑語尋常便是歌 」 ( 《 送伊通詩友 其一》 ) 。 其作品充滿了青春朝氣,洋溢著生命的躍動和對生活的摯愛。

詩人是熱愛大自然的。 「 山中迷路巧成緣,撞到群峰懷裡邊 」 ( 《 獨行金鞭溪 》 ) , 作者投身於大山的懷抱。「 晝 讀翻殘山石頁,夜行挑瘦月燈籠 」 ( 《 秋日登大頂山 》 ) 、「 曲徑行時思迤邐,危巒 讀 罷氣嶙峋 」 ( 《於蓮花峰眺望天都諸峰 》 ) , 「讀」字正表示一種用心靈的「觀察品味」。

在軍營中劉慶霖是個青年,而當面對山川宇宙時,他成了孩子。他以兒童般天真的眼光,驚喜地注視著大自然。自然不再僅是一個被觀察的客體,一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都被注入了感情,賦予了生命。與大自然的心心相印混然一體,是 劉慶霖詩作中非常突出的構思之一,具體可分為三種形式:

一是作者與自然的溝通。「此間莫奏清清笛,月下擔心石醒來 」 ( 《 題大石林 》 ) 、

「莫問家居在何處,天邊北斗是鄉親 」 ( 《 向海白雲歌 》 ) 、「 夜守蒼茫知何處,一灣新月是相知 」 ( 《 望星空 》 ) 、「欲把心思說柳色,擔心葉落負歸人 」 ( 《 鐵嶺龍首山訪友不遇 》 ) 、「 將秋移到鄉間過,把月攜回夢裡圓 」 ( 《 下鄉過中秋其一 》 ) 。

二是自然主動與作者的交流。「 他日春風應識我,白雲曾共枕詩眠 」 ( 《 告別黃龍府 其一 》 ) 、「貪山戀水歸來晚,明月提燈送一程 」 ( 《 游松花湖 》 ) 、「 欣故鄉有信:春風仍是,我家花匠 」 ( 《 水龍吟 · 春宵漫步》 ) 、「 峰岩識我常含笑,溪水由他去亂談 」 ( 《 山中小住 其一 》 ) 。

三是自然物之間的互相溝通,它們都被作者感情化、人格化了。「 日是峰巒守護神,秋風晨雨亦家人 」 ( 《 長白山行吟 其一 》 ) 、「航標遠去沉沉夜,播種浪花唯月知 」 ( 《 由煙台返大連船上作 其二 》 ) 、「 神女來時松作侍,帝星居處石為臣 」 ( 《玉屏樓抒懷 》 ) 、「 暮宿紅云為錦帳,朝升滄海洗征塵 」 ( 《 日 》 ) 、「 撥雲光自鋪前路,逐日心甘步後塵 」 ( 《 月》 ) 、「 振翅有心栽柳色,銜泥無意帶花香 」 ( 《 燕子 》 ) 、「 東風莫管姻緣事,且讓梅花自主張 」 ( 《 雪中梅情 》) 、「 只因曉日來相喚,化作流光映彩霞 」 ( 《 霜雪窗花 》 ) 。

詩人是真誠正直的。「耿介直言不自持,總將天性示人知 」 ( 《 直言 》 ) 、「 信口直言無出處,自來流水是吾師 」 ( 《 參加自來水公司活動 》 )、「 唯有一絲尚可取,醒時猶帶醉時真 」 ( 《 自嘲 》 ) 。詩人是洒脫的,「 君山隔雨豈生愁,萬事隨緣不可求 」 ( 《登岳陽樓 其一 》 ) 、「 大度不和春計較,小晴但向月徘徊 」 ( 《 游凈月潭 》 ) 、「 移居何地總隨緣,我住農安亦偶然 」( 《 告別黃龍府 其三 》 ) ;但又是執著的,「 曾教十年開萬卷,敢誇一諾值千金 」 ( 《 放言 》 ) 」、「莫道無眠詞漸瘦,欲將消瘦報知音 」 ( 《 寄友人 》 ) 、「 我自有情如此物,寸心到死為君紅」 ( 《 紅豆吟 其三 》 ) 。

詩人對自己總是懷有強烈的自信。 《 下鄉收糧 》 生動地記錄了一連串尷尬,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買賣不成猶暗喜,子牙當年是大才」,顆粒未收,然而這又是作者潛意識中竊然希望的。「 天將大任昭君出,豈是畫師能誤人 」 ( 《 過昭君墓 》 ) 一掃「 君王 若問妾 顏 色,莫道不 如宮裡時」(白居易 《 王昭君 》 )那種中世紀消極的人生觀。「 卧榻能知天必薦,出山已曉地堪分 」 ( 《諸葛亮 》 ) 。這裡的王昭君和諸葛亮,實際上都是劉慶霖自身的精神投影。

詩人是宇宙的主宰。「 如今我是石天子,統御湘中百萬峰 」 ( 《 題張家界天子山 》 ) 、「 他年我若掌天文,不扣人間半點春 」 (《 望長白山天文峰 》 ) 、「 胸中世界氣如虹,筆底江山春是墨 」 ( 《 學詩五周年憶 》 ) 、「 仰天長嘯處,腳下亦星河 」( 《 答友人 》 ) 。詩人的生命貫穿整個歷史。「 若使我生千載上,定邀嬴政夜談兵 」 ( 《 觀兵馬

俑 》) 、「 陸沉當日余多病,天漏之時恨未知 」 ( 《 致女媧 》 ) 。

對於 劉慶霖來說,其第一藝術生命之「詩」竟是如此親切,決不是一個空洞抽象的概念。它是有形的 ,「 誤入花間搖不出,詩思纏繞藕絲中 」( 《 戲贈陳旭、許清泉 》 ) ;有重量的,「 歸時但覺詩囊重,一句新詞一座峰 」 ( 《 秋日登大頂山 》 ) ;有價格的,「動員靈感皆擔酒,典當春風聊買詩 」 ( 《 謝詩友勸飲之厚意 》 ) ;更是芳醇的,「 今日唯求能共醉,舉杯勸飲一瓢詩 」 ( 《送伊通詩友 其二 》 ) 、「 猶見詞書親似酒,每聞詩味醉如泥 」 ( 《 自嘲 》 ) 。

作者還善於把沒有形狀的情感和聲音寫「活」,寫得極其具體生動。「 從今不擬緣情賦,疊起相思月里藏 」 ( 《 軍營述懷 其一 》 )、「 伐得鄉謠作炭薪,點燃童夢為篝火 」 ( 《 下鄉過中秋 其二 》 ) 、「三尺童謠,二斤笑容,一簍情趣。趟過自然,覓個心灣,釣個話題 」 ( 《 垂釣吟 》 ) 、「 腳踏兩行鄉韻,身背半簍歌聲 」 ( 《 西江月 · 與慶文弟村西踏雪》 ) 、「 拾起鶯聲壟上行,攜回花信枕邊閱 」 ( 《 學詩五周年憶 》 ) 、 「 枕過春山留夢跡,擔回溪水有蛙聲 」 ( 《春日抒懷 其二 》 ) 。

劉慶霖鍊字功夫出色。「海是家鄉月是朋,慣於水底 枕 濤聲 」 ( 《 蚌 》 ) 、「 揮鞭我 牧 燎原火,誰領潮流到海門 」 ( 《 學詩雜吟 其四 》) 、「 家書 爬 滿叮嚀語,爭教男兒不望鄉 」 ( 《 軍營述懷 其二 》 ) 、「 一譚月色 泡 千年,飲者時常醉不還 」 ( 《三譚映月 》 ) 、「 峰巒疑午睡, 溜 出白雲來 」 ( 《 走進雙陽山 其一 》 ) 、「 春色 濺 吟懷,野花向日開 」 ( 《走進雙陽山 其二 》 ) 、「 雲蒸紅日生寥廓,路 捆 蒼山喚自由 」 ( 《 寄贈何時中先生 》 ) ,以上這些加點之字都極其耐人尋味。

他的詩思在想像中飛翔,作品充滿了靈氣。往往以奇制勝,以霎那的靈感制勝,構思奇拔令人拍案叫絕。「 炊煙裊裊 」居然是「 如溪立 」 (《 農村雜詠 其一 》 ) , 而小溪又被比喻成鞭子,「 一聲高喊音回蕩,誰執溪鞭牧亂山 」 ( 《 與詩友同游冰峪溝 》 );沙塵暴被想像為「 太陽抖落滿身塵 」 ( 《 感受沙塵暴 》 ) 。「翅膀是家天是路,風云為友雨為師。爪尖不讓刀鋒利,眼快還嫌雷電遲 」 ( 《 鷹 》 )的想像和氣勢勝於王維的「草枯鷹眼疾」(《觀獵》)。「 千島醉眠雲里去,萬峰青到夢中來 」 ( 《 游千島湖 其一 》 ) 、「陽光翅膀成霞落,秋水情懷作雁飛 」 ( 《 游查干湖 》 ) 、「 春歸不見相思鳥,卻夢此心枝上啼 」 ( 《 春夢 》 ) 。他的詩不受傳統的束縛,沒有落在任何古人的窠臼之中,個性鮮明,極富創造性。劉慶霖的詩句,只有劉慶霖才想得出來。

以上這些總結在一處,劉慶霖詩作的特點即可用「空靈」二字概括。我以為就俊逸奇拔,與自然宇宙渾然一體,以及富於靈感等方面來看,儘管目前整體尚嫌稚嫩,劉慶霖的風格已可以說某種程度上和李太白的神韻有所相似。

可是所謂「特點」往往既是優點,也能成為缺點。以上我們主要看了劉慶霖詩作的成功之處,以下也要談一些其不足之處。而且我認為,這些也同樣基於「空靈」這一特點。

塞外山奇水亦奇,龍灣相對兩依依。

詩刀且共軍刀快,裁得湖光作錦衣。

( 《別三角龍灣 》 )

這是劉慶霖生平發表的第一首詩作,極能代表其風格。「 詩刀且共軍刀快,裁得湖光作錦衣 」大膽奇拔,正是空靈創作的結晶。那「 詩刀」霎那間的銳利鋒芒,將永久地閃射於中國詩詞史上。僅憑此一句,劉慶霖即可獲得「詩人」之不朽稱號。我們知道,藝術創作講究虛實結合,例如作畫有寫意和寫生之分。李白那首《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正是有了起承句的寫實鋪墊,轉結句想像的飛躍才有了可靠的基礎。 《別三角龍灣 》 的轉結句是虛筆,那麼我們看其開頭兩句。「 塞外山奇水亦奇」是個籠統的虛筆,它作了一個「奇」的判斷,而究竟是如何一個「奇」法沒有交代,我們期待著在下文進行具體闡述。可是第二句「 龍灣相對兩依依」還是虛筆。「 龍灣 」和「 塞外 」在意思上有些重複不論,「 依依 」表現的是作者對龍灣的心理狀態而並非龍灣的具體形態。讀過此詩,我們會相信龍灣確實很美,但究竟如何的美並不清楚。只有美的概念,沒有美的形象。原因正是在於起承二句太空泛,並未道出具體內容。不過這馬上被轉結句的精彩所遮蓋。因此儘管有缺陷,這首詩依然可以看作一首好詩。當然讀者還是希望其能成為一首更完美的作品,在前兩句中增加一些對龍灣風景的具體刻畫如何?

十年望月滿還虧,看落梅花聽子規。

磨快寶刀懸北斗,男兒為國枕安危 。

這首《 軍營抒懷 》 的結尾兩句很有力,可是第二句「 看落梅花聽子規」份量不足。這是一個對萬人通用的泛泛的花鳥描寫,缺乏作為獨特軍旅生活的緊湊及深刻。作者於主觀發揮已經成功,尚需加強客觀描寫的筆力。

可以說絕句這一詩型適合於空靈創作,表現瞬間涌動的靈感。起承句主要起鋪墊作用,一首詩的成功與否關鍵看轉結句的飛躍是否出色。只要這兩句好,前文稍稍平凡亦可。可是到了律詩,情況就不同了。篇幅擴大為八句,中間要求兩幅對仗,使得律詩成為嚴密細緻、結構性極強的詩型。如果說絕句講求轉結二句出色與否的「個人主義」的話,律詩則注重通篇整體配合的「集體主義」(當然絕句也講究起承轉結的結構配合,但相對而言還是律詩更為精密)。律詩中個別句子出色與否固然重要,可是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首先是一首作品通篇結構布局的合理,以及整體氣韻的統一。就我個人來看,劉慶霖目前的律詩創作未及其絕句出色。儘管其中的妙語警句並不遜色於其絕句,但就一篇整體來看,則尚有不成熟之處 。

琴心劍膽兩分明,難得文風滌世風。

十載光陰詩剪碎,一窗花影月裁成。

已將舊韻和新韻,直教人名榮地名。

寧有黃沙消熱血,男兒光彩照長城!

這首《 讀 < 熱血黃沙 > 集寄劉大輝 》 頗具代表性。先看尾聯:「寧有黃沙消熱血,男兒光彩照長城 」很好,熱烈激昂、剛健有力。這兩句即為全篇高潮,前文當在這一風格中進行鋪墊。那麼我們從頭讀起。第一句「琴心劍膽兩分明 」可以,力度是夠的。第二句「 難得文風滌世風 」一下子差了,氣勢弱了很多。頷聯「 十載光陰詩剪碎,一窗花影月裁成」本身不錯,可是在氣韻上是寧靜優美的,與尾聯直抒胸臆的陽剛壯美不合。其與前文中的「文風」一詞或有關聯,而與「滌世風」三字則完全無涉。頸聯「已 將舊韻和新韻,直教人名榮地名」詩味索然。這是一組生硬的概念堆砌,似乎只是為了用來填充湊齊一首七律而已。「 直教人名榮地名」同尾聯之間基本是斷開的,「榮地名」的「地名」究竟指何處也不清楚。因此這首作品雖然單獨看其頷聯 、尾聯都很出色,可是作為一首七律卻是失敗的。作者頗為注重對精彩詩句的追求,而對一首作品的通篇布局及整體氣韻似有所忽略。並不見得只要是好的詩句合起來就是好詩。

《 劉慶霖詩詞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從內容來看,以對山川名勝的遊歷為主,其次是軍旅生活的抒懷,另外還有一部分詠物詩。可以說這些題材也相對適於發揮空靈特色。那麼,對於歷史社會題材的把握如何,我們看這組《 抗洪雜詩 》 :

山在沉浮堤在晃,小船行走樹梢上。

兩江水汛月為傳,報紙熒屏皆白浪。

奶水療傷佳話傳,此情使我久無眠。

大堤不垮緣何事?畢竟人民是靠山。

三軍列陣示情懷,風雨如磐一字開。

遙見長堤迷彩色,鶯飛誤認柳林來。

洪水拍天濕太陽,神州上下賑災忙。

嫦娥自愧無錢物,捐出心中一縷光。

作者特別於後兩首發揮了其一貫的空靈構思。 四首作品就其本身來看還是可以的,但是與抗洪主題相較,則不得不說有一種「不能承受之輕」了。其失之於未能深刻地寫出洪災的嚴重。第三首作者的著眼點竟然放在了黃鶯誤認迷彩服為柳林的閑情逸趣上,這樣的情調在任何行軍拉練時不能寫?為什麼偏偏放在抗洪搶險的節骨眼上?以抗洪題材進行創作,象這樣的構思應當在一開始就將其排除掉。第四首簡直是一出童話喜劇。洪水濕到了太陽,於是有嫦娥來跳梁。對於洪災,我們要的是莊嚴的紀錄片,不是輕鬆的童話劇。國家付出巨大的代價換來的這個慘痛教訓,同時也是寶貴的文學素材,我們必須以絕對的嚴肅態度來對待。這四首詩中,民生的痛苦何在?抗洪的搏鬥何在?洪災的教訓何在?這裡不禁想到了杜甫的詩句「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戲為六絕句 》)。作者把眼光落在了黃鶯翠鳥這樣的小玩意上,面對洪災這一怪獸,沒有與其進行正面搏鬥,而是施展輕功騰挪躲開了。所以這一組詩只能稱之為「抗洪雜詩」,而非「抗洪詩」。試舉筆者的兩首七律:

揚子驚聞水勢高,瀟湘愁見眾生勞。

堤邊悲壯軍民搏,屋上凄涼老幼號。

暴雨襲來泛滄海,良田沒卻滾洪濤。

欲揮大禹倚天劍,萬里橫江斬巨鰲。

堅守堤防險不堪,驚濤急雨晦江南。

權將黎庶驚惶鳥,託付官兵奇勇男。

濫砍山林私利重,強侵湖脈欲心貪。

莫言儘是蒼公咎,人禍七分天禍三。

我認為這至少是關於抗洪主題應該構思的方向。但這兩首也絕不就行,首先近體詩簡短的篇幅根本就容納不下關於抗洪的充分刻畫與抒情,我們呼喚更加長而有力的作品。

顯然,李白式的空靈創作對於表現重大的歷史社會題材有其局限性,相對而言杜甫式的風格較為合適。這裡需要的是深刻 、 是思索 、是重拙。我們不妨把李杜這兩位詩壇頂峰各自擅長的詩型 、 題材 、及其風格特點等關鍵詞(keyword)羅列一下,讓二者的區別一目了然。

李白 絕句人生自然風景主觀浪漫霎那的靈感空靈秀雅 天成 飛揚

杜甫 律詩社會人事風雲客觀現實長久的思索重拙雄偉 錘鍊 沉著

當然這只是一個非常單純化的對比。不用說李白並擁秀雅和雄偉,杜甫擅長律詩亦有絕句佳作,浪漫與現實的筆法二人均兼而有之,只不過各自所佔比例不同而已。劉慶霖目前所長主要是李白的空靈主線,其薄弱環節恰恰多坐落在杜甫的系列。為了避免詩作流於平庸,劉慶霖極力地求新求奇,似乎沒有意識到在空靈之外還有重拙一途。它同樣是一種重要的美學,且有空靈所不具備的長處。其實並不需要過於奇特的構思,只要能寫得有力、有深度,作品同樣可以成功。空靈與重拙,二者的關係不是排斥而是互補的。我們沒有理由把自己完全局限在哪一條系列之上,特別是對於肩負著開拓新時代詩詞使命的青年詩人來說,二者都需要掌握,需要兼眾家之長。

劉慶霖詩作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均來自其空靈的作風。得失相較,前者為主要部分。相信劉慶霖今後會加強客觀描寫,加強作品的重厚感,祝其在詩詞探索中攀上新的高峰。

讀完 《 劉慶霖詩詞 》已是異邦深夜,掩卷長吟「 他年若許天涯老,血灑邊關鑄界碑( 《 北疆哨兵 其三 》 ) 」之句。這無疑是劉慶霖的最高詩句,有力度!有風骨!我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幻景:在一片白雪覆蓋的林莽中,一位邊防戰士威嚴不動地挺立在哨所,鋼槍上鋒利的刺刀在月色中寒光一閃。在他前方聳立著一塊石碑,上面赫然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界」的字樣…… ,不由得胸頭一熱。這是我們孩提時的夢想,多年來心目中的憧憬。劉慶霖幸運地擁有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又把這一感動用格律詩的形式再現了出來。感謝他的創作,也對我們相識於二十一世紀的機緣感到慶幸,我願和他並肩探索現代詩詞的創新之路。

推薦閱讀:

書法創作用語集錦
傅抱石《雨花台頌》及其創作背景
書法創作的設計[書藝天地]
閆恩虎:魯迅精神與現時雜文創作
自我審查,是怎樣傷害我們的創作力的

TAG:創作 | 空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