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電影劇本的創作

發現一些編劇在劇本創作的時候陷入了一些誤區,對此,根據一點經驗談一下有關電影創作的問題,編劇在電影劇本創作時應該注意什麼,希望有經驗的編劇都能夠介紹一下自己成功的創作經驗,讓新手們能夠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一、選材  

要做好一個編劇,首先要學會選材,創作出一部優秀的電影,選材是極其重要的。編劇在選材方面一般容易犯兩個失誤:

  其一是跟風,見什麼題材最近比較火,便跟著創作什麼題材的電影,不管自己是否擅長此類題材,硬著頭皮去編寫,最終往往是等他的本子寫好了,這陣風也就過去了。

  其二是貪大,總覺得自己可以寫出一部足以轟動世界的電影,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能夠創作出一部經典名劇來,尤其是一些剛入行甚至還沒有入道的新手,他們的自視很高,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天下只有他聰明,因為他看到了別人都沒有看到的「大」題材,足可以創作出一部「大」劇。

  這兩類選材方式,都容易讓一個編劇走入死胡同,而且以這樣的態度創作出來的劇本,如果說跟風在某種情況下或許還可以趕上一班末班車的話,那麼貪大往往只能是讓自己栽一個大大的跟頭。所以常常看到的那些所謂的「世界一流劇本」、「經典大劇」之類的,估計都只是自我欣賞而已。一個編劇可以適當宣傳自己,但是不能太誇張。

正確的選材方式,一是要選自己熟悉的故事,創作來源於生活,只有自己熟悉的生活才有可能很好地把握,在熟悉的基礎上創作的故事(劇本)才有可能打動別人;二是選自己了解的生活,因為你對某種生活形態不了解,憑想當然去創作,最終只能不倫不類,做無用功。

二、立意

  電影劇本的創作,立意非常重要。可是有些編劇尤其是新手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這應該說也是編劇們的「中國特色」,就是在創作一部電影劇本之前,總是首先設想自己的這部電影應該體現什麼思想,表現什麼意義,給觀眾什麼教育或啟迪等等,甚至臆想自己的一部電影能夠改變人們的思維乃至生活習慣,這樣的立意不可謂不高,但是恕我直言,這純粹是一種好高騖遠的夢想。

  電影不能沒有立意,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總是把一部電影的立意搞得高不可攀,妄想以一部電影就能達到「載道」的功效,是非常可笑的。電影的第一個功能,就是娛樂大眾,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夠從中獲得娛樂享受,無論這種享受是歡笑還是流淚,都僅僅是調動了觀眾的情緒,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獲得一些情緒的釋放,從而對你的電影表示認同。其次,電影不能承擔說教的功能,它是在講述一個精彩故事的時候,通過人物與故事的行為對觀眾給予潛移默化的影響,讓觀眾在經受情緒感染之後能夠回味其中的韻味。

  你的立意再高,如果不能通過故事與人物表現出來,觀眾也不會因此而「受益」,所有優秀的電影都只是告訴人們,它們是在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或者是一個什麼人的故事,而從沒有人告訴你是在講一個什麼道理,什麼思想,因而,在電影創作前立意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講一個積極的故事,一個好故事,一個足以吸引大眾的故事,而不是一個什麼思想。.  

三、避免主觀臆測

  電影創作最忌諱的是編劇在創作的時候以主觀臆測作為事實進行講述,當你把某件事件以自己「認為」的形式進行講述的時候,事實上已經陷入小我而不能自拔了,而這個小我,往往會讓你鑽進牛角尖中,自以為是,在別人看來卻非常可笑。

  我接觸過一些編劇,有一個編劇自己還沒有結婚,並沒有經歷過婚姻生活,偏偏要去寫一部關於婚姻的電影,因而劇中要麼是一些道聽途說的「故事」,要麼就是憑空想像的「故事」,這樣創作出來的劇本,最終只能成為一堆廢字。還有一位編劇,信誓旦旦要寫一部足以震動天下的歷史大劇,可是對自己選擇的歷史人物以及當時的歷史事件並不太了解,自認是查閱了相當數量的歷史資料,從中發現了前人沒有發現的「秘密」,於是便憑著自己的想像要用一部電影來「引起人們對這段歷史的探討」,對這樣的編劇,我只能對他說:「我無語。」

  比如有一位編劇新手,受《赤壁》的影響,便期望從三國中發現什麼新大陸,於是便自以為是地選擇其中的幾個重要人物,進行主觀臆測性地再創造,無中生有地將這些人物強行捏到一起,自以為是發現了一個前人從未發現的天大的歷史隱密,而且強調自己是通過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然後得出的「結論」,卻不知對於這些人 物,早有前人對他們進行了考證,而且在一些文獻中也給予了非常詳細的分析與講述,而這位編劇並不知道,他只是以自己的臆想來推測,並且認為自己的推測「非常」有道理,「非常」獨特,足可以引起人們對三國進行重新考評。但是這樣的主觀臆測的結果,只能是他自己在那裡自我欣賞而已。

  所以說臆測型的創作方式,是編劇之大忌,尤其是在創作嚴肅的歷史劇的時候,這種臆測只能是勞而無功。如果你是戲說歷史,是大話歷史,或者是無厘頭,那就是另一種藝術,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周星遲的電影,原因就在於此。

  把自己放在觀眾的位置

  編劇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太主觀,在創作的時候往往不考慮觀眾的感受,一味地自得其樂,而以這樣的態度創作出來的電影,要想獲得認可是很難的。許多編劇常常非常自信地說自己的劇本如何如何的好,甚至是一流劇本,可是卻沒有導演和製片人認可,更不用說接受了,於是他們總是覺得很委屈,甚至有懷才不遇之嘆。

  可是事實上,這樣的編劇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哪兒。簡單地說,任何一個編劇,他所創作的劇本的目的都是希望獲得製片人、導演的青睞,最終拍攝完成並面向觀眾,因而一部電影的最終「買家」是觀眾,導演、製片人在選擇劇本的時候,他們所考慮的也正是觀眾是否能夠接受,是否能夠喜歡,用一句業內的話就是:是否有市場。

試想一下,編劇在創作的時候完全處於自我狀態,這樣創作出來的劇本,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嗎?觀眾是以自己的喜好選擇觀看電影的,所以沒有人會以編劇的喜好 為喜好,雖然一些電影強勢的宣傳會讓觀眾在某種程度上由於好奇或受到誘惑而去觀看,但是如果是太自我化而得不到大眾認同的電影,觀眾即使看了也會罵娘。

因此說,一個優秀的編劇,在創作劇本的時候,應把自己放在一個觀眾的位置上,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故事和人物是否符合觀眾的審美情趣。身為編劇應該記住的一點就是,你是在為觀眾而創作,並不是在為導演或製片人創作。可惜的是現在的編劇,尤其是新入行的編劇新手們,總是把這一關係搞錯,認為自己的創作只要有製片人或導演看中就可以出頭了,可是卻並沒有想到製片人、導演也是在「討好」觀眾,觀眾喜歡的才是他們喜歡的,因而不知道觀眾喜歡什麼的編劇,很難成為一名好編劇,更不用說優秀的編劇了。  

四、語言

  談到語言,進行劇本創作的編劇都應該知道,劇本的語言應該是由人物的行為語言和畫面的鏡頭語言來表現的,中國編劇一直被一個錯誤的理論所誤導,那就是所謂的「電影文學劇本」,因而有相當一部分編劇在創作劇本的時候, 常常是文學語言充斥其中,更有甚者連小說語言與影視語言都分不清,便動手創作起影視劇本來。

  電影是一個由畫面講述的故事,電影劇本跟小說不一樣,小說講究文采,文字是小說的表達工具,同時也是內容的一部分。寫劇本對文字要求不高,但它是有規則的,這種規則是不能輕易改變的。比如,電影劇本要描述的都是行為動作,而且處於現在進行時態,回憶閃回部份也是。還有就是要有電影思維,這一點非常重要。

  此外,劇本中所描寫的人物的一切都是用行為語言表述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甚至是一聲嘆息,都必須很直觀地傳遞給觀眾,從而讓觀眾從人物的行為中獲得信息。比如劇中人物「走出門」與「跑出門」,就是兩種不同的行為,通過「走」與「跑」的畫面傳遞給觀眾的就是兩種不同的人物信息。

  注意3分鐘人物和10分鐘故事

  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作為編劇,必須在開頭3分鐘之內,讓觀眾熟悉你的故事主人翁是誰、是幹什麼的、想要幹什麼,如果在3分鐘之內不能讓觀眾明白這一點,那麼觀眾會失去對影片的興趣。隨後,就是在10分鐘之內,讓觀眾明白你在講一個什麼故事,並且讓觀眾開始探求你將如何講這個故事,也就是說你這個故事將如何收場,這樣他們就會被牢牢吸引住,否則他們的興趣同樣會消減或完全失去。

  比如電影《一夜風流》,在影片的前3分鐘,通過守衛、管事、水手、侍者、船長以及安德魯斯等的一連串對話與表現,讓觀眾對埃莉的出現有了一種期待,因而在 3分鐘的時候,當桀驁不馴、叛逆的埃莉出現在鏡頭裡的時候,觀眾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於是接下來觀眾的情趣就跟著埃莉,被她吸引著,跟著她一起逃跑,而且牽掛著她。在接下來的幾分鐘里,埃莉與彼得相遇,在10分鐘左右,觀眾已經明白,這兩人個人已經分不開了,而且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他們最終應該成為一對情侶。但是他們倆的故事究竟要如何發展下去?這是觀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在這個時候,觀眾已 經無法擺脫這部影片了。

  3分鐘人物和10分鐘故事雖然並不是絕對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10分鐘之內觀眾對你的故事還不知所云,那你的創作肯定是失敗的。

(來源:中傳英才網 作者鐵名 在此致謝)


推薦閱讀:

[美劇] 惡魔島/Alcatraz 全集第1季第1集劇本完整版
劇本丨什麼樣的劇本才叫好的劇本
如何在寫作時衡量劇本預算
編劇說丨會講故事的人,能做個好編劇嗎?
《劇本就TM應該這樣寫》| 劇本里的人物

TAG:電影 | 劇本 | 創作 | 電影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