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里的上古怪獸(全集)

青鳥:《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

畢方:《山海經·海外南經》: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一曰在二八神東。

陵魚:《山海經·海內北經》: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蠃魚:《山海經·西山經》: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窮奇:《山海經·西山經》: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猙:《山海經·西山經》: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鳳凰:《山海經·南山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 義, 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應龍:《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 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赤鱬(rú):《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比翼鳥:《山海經·海外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又《山海經·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九尾狐

蠱雕

橫公魚:生於石湖,此湖恆冰。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鉤蛇:《山海經·中山經》:東流注於大江,其中多怪蛇。晉郭璞註:今永昌郡有鉤蛇,長數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馬啖之。

鳴蛇: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其邑大旱。

兕:《山海經·海內南經》: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說文》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

三足烏:《山海經·大荒南經》: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蜚:《山海經·東山經》:又東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夫諸:《山海經·中山經》:中次三經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陽多王雩琈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九鳳:《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

化蛇:《山海經·中山經》: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

長右 :《山海經·南山經》: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旋龜:杻陽之山,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顒:《山海經·南山經》:又東四百里,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如梟,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

讙:或作歡、獾(huān),《山海經·西山經》:西水行百里,至於翼望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獾,其音如百聲,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癉。

翳鳥:《山海經·海內經》: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于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

天狗:《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曰天狗,其狀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刑天:又稱形天。 《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天馬 :《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鳴自訆。

朱厭:《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諸懷:《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北嶽之山,多枳棘剛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

諸犍:《山海經·北山經》:有首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巴蛇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屏蓬

魚婦 :《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甦。風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

狍鴞( páo xiāo):《山海經·北山經》:(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當康:又稱牙豚。《山海經·東次四經》: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皋澤,其中多鱔魚,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當康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銜懿行云:「當康大穰,聲轉義近,蓋歲將豐稔,茲獸先出以鳴瑞。


推薦閱讀:

《山海經圖》不是《山海經》
漫談《山海經》
《山海經》故事全集
山海經百科

TAG:怪獸 | 古怪 | 山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