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式太極拳 簡析陳式太極拳小架的五個特點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門派成立最早的,練習陳式太極拳首先要掌握太極拳的特點,陳式太極拳對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有嚴格的要求,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視頻學習一下吧!

陳式太極拳小架的五個特點

陳式太極拳是現代人養生的拳術,其具有實戰意義,小編要與您分享的是陳式太極拳小架的特點。

1、身法

「身忌上躥胡亂擺,寧低不高行平線」。行拳走架身體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亂擺;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個別動作如擺腳下岔、金雞獨立、鋪地龍等除外)。

2、手法

「雙手相合勿翻動,微貫一氣指肚間;上行不過眉,下行似鬆開;內轉拇指界中線,外運勿探、沉肘尖;莫貪莫夾、束肋毛膚相挨」。兩手向合,四六陰陽。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是心靜體松,掌要落落大方。有的人練習太極拳只是一味的追求呼吸,卻忘記了掌的擺放。

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貫母、食、中指;手的運動範圍以身體中線為界,左、右手各管半邊,向上行不超過眉毛,向下行意想鬆開;出手勿貪,回手勿夾,留有餘地,中規中矩。

3、步法

「腳踏忌八丁,切記合足尖;內腳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領先;以腳跟轉換,步大一腿長,步小一豎腳」。基於開胯圓襠的需要,要求兩腳基本保持平行。

忌八字腳、丁字腳(造成兩胯根不成窩狀,襠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襠即尖襠,不能實現圓襠);從胯向下內纏(逆纏),落在腳掌內側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貪,伸縮自如,大步不超過一腿長,小步不小於一豎腳。

練太極拳需學會正確的步法,只有走好步法才能將下身穩固,上身才能實戰開來。

4、「寧進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寧進不退;轉換下在上先。

5、眼法

「神送前手頭忌晃動」。神意在前手,但目光並非死死盯住前手,頭也不能隨手晃動。

陳式太極拳的學習要領

一、注重盤架練習,規範動作結構

盤架是傳統太極拳綜合訓練的一種方式,把太極拳單練的各種功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太極拳的基本功練習猶如書法中的筆畫練習,通過盤架子,把一筆一畫組合成一個個完美的字體。

太極盤架中的每一式乃至每一個細微動作都滲透著太極陰陽哲理。初學時主要重於套路熟練,方位正確,同時適當注意姿勢的規範。經過一段時間盤架練習後,套路已熟練,這時就必須側重於姿勢的正確,這樣才能產生內氣,發揮健身及技擊上的效果。

陳式太極拳的技擊效果是非常強的,得益於當中超強的內功爆發力。

二、注重身法調整,講求周身放鬆

初練太極拳,要注意身法,不應要求過高,操之過急,首先必須在放鬆上下功夫。「放鬆」,就是說,在腿的支撐下,全身各部自然協調地鬆開,氣沉丹田。為了使骨節鬆開,抻筋拔骨,可選單式動作反覆練習、盡量放鬆,不要用拙力。

要掌握每一招每一式的來龍去脈,明確每式在身法調整運動中的虛實、開合、方位、角度和手足的運行路線等等;掌握動作虛實的變化、鬆緊的轉換、運行的軌跡,讓動作時刻處在圓弧形運動之中,力爭做到姿勢柔軟,舒展順隨。

三、注重內外一致,力求周身相隨

陳長興在《十大要論》云:「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臟腑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連而為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歟!」此段論述,具體闡明了周身相隨、內外一致,以及全身形成一氣貫通的完整運動體系。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道教無極與太極的由來
太極拳面臨的問題及其思考——讀馬國相先生致全國太極界公開信有感
再談「太極行步功」
陳家溝太極拳學拳須知
易經中的「五極」,「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各指什麼?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