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芒苞草
芒苞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多年生草本。叢生,矮小。生於乾旱河谷灌叢,針葉林中或亞高山草甸,常為草木層優勢種之一。海拔2700一3400米。中文學名:芒苞草
拉丁學名:AcanthochlamysbracteataP.C.Kao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綱:單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亞綱:百合亞綱(Liliidae)目:百合目(Liliales)科:翡若翠科(Velloziaceae)
屬:芒苞草屬種:芒苞草分布區域:四川:乾寧、道孚、康定、馬爾康、稻城、鄉城。西藏:察雅。基本資料
芒苞草【瀕危等級】: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易危VUB2ac(i,ii)【依據標準】:分布區狹窄;種群波動大【分布範圍】:芒苞為多年生矮小草本,僅產於四川的康定、道孚、九龍、鄉城等縣及西藏東南部(察雅)【生存環境】:生於乾旱河谷灌叢,
針葉林中或亞高山草甸,常為草木層優勢種之一。生長在海拔2300——3400米的乾旱河谷灌叢邊緣或亞高山草甸上。【科屬種類】:本科約6屬,26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美洲和非洲。中國產1屬1種,為中國特有的新屬。形態特徵
芒苞草
芒苞草多年生草本。叢生,矮小。根狀莖縮短。葉基生,或簇生枝頂,半圓柱狀,兩面各具一縱溝,近基部具鞘;鞘披針形,下部與葉貼生。花頂生於小枝頂,無梗。苞片葉狀,鍘。
花兩性,輻射對稱,無副花冠;花被上位,花冠狀,具花被管,裂片6,明顯排成兩輪,花後期扭轉,內輪略小於外輪;雄蕊6,與花被裂片對生,外輪3枚略大,生於花被下部1/3處,內輪3枚生於內輪裂片的基部;花絲極短;花藥矩圓形,於近基部背著;葯室2,並行,內向縱裂,葯隔略伸出;子房下位,側膜胎座3;花柱圓柱狀,柱頭3裂,裂片短。蒴果披針狀卵形,略呈三棱形,頂端略呈喙狀;種子淺棕色,橢圓狀。花期5一6月,果期7—8月。單種屬。花序和花梗上具帶芒的苞片和小苞片。葉片針形,腹面近半圓形,具兩條肋紋,背面扁平,具縱溝;基部具膜質、半透明的鞘。芒苞草科的花葶為葉莖複合結構,為迄今所發現的最為特殊的花葶結構類型,也是單子葉植物中首次發現的類型。花粉形態
花粉具遠極單槽,左右對稱,異極,橢圓體形。大小為(13.1-)15.2(-17.4)×(19.1-)22.1(-24.4)×(13.9-)18.4(-20)微米(極軸×長赤道軸×短赤道軸)。槽長而狹,邊緣微不平。外壁厚度約1.5微米,分層不清楚(LM),皺塊狀紋飾。科研價值
芒苞草芒苞草是中國植物分類學家高寶蒓研究員首次建立的第一個新科,是中國的特有科植物,是國家首批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Ⅱ級),是一個十分古老而狐立的類群,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是科學上的一個重大發現,該項成果代表了植物學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
現已被分子生物學所證實。得到了國內外植物學家們的承認,其文獻廣泛被引證。芒苞草科已寫入國際植物分類學最高水平的《維管植物科屬》專著中。芒苞草科是編寫《四川植物志》過程中在橫斷山發現的新植物,這是一種形態特殊的單子葉小型草本植物,以它為基礎建立一個新的單種科--芒苞草科。
其分布也局限於四川西部和西藏東南部的狹小地區。單子葉植物新科的發現在中國種子植物區系研究中尚屬罕見。本項目先後完成了芒苞草的形態分類學、解剖學、細胞學、胚胎學、孢粉學以及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獲得了芒苞草科在以上各學科的第一手資料,這些文章不僅被國外權威只讀光碟(CD-ROM)資料庫BA,
生物文摘(美國)全部摘錄收藏,而且還被國際農業情報三大體系之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所屬的AGRIS情報體系所編輯,在羅馬出版的英文版"AGRINDEX"上刊出。此後英國、德國、日本、巴西等國植物學家要求合作開展有關細胞、分植生物、植物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世界最著名的系統學家Prof.Dr.K.Kubitzki要求將芒苞草科收入他主編的世界維管植物科屬
推薦閱讀:
※花兒不知道時間,為什麼會不約而同的開花?
※快來看看,南京將添這八種高顏值能凈水的植物
※【節氣手帖】立冬:秋末晚菘
※石楠到底是什麼味道?
※滿天星該怎麼養護?花語是什麼?